齐大非偶 什么意思
名称:齐大非偶 拼音:qí dà fēi ǒu 解释:指辞婚者表示自己门第或势位卑微,不敢高攀。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桓公六年》:“公之未昏于齐也,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 示例: 陆徉为不知,以~,再以年貌悬殊,故意峻拒。★《扫迷帚》第七回(其中~代表本词条:齐大非偶) 用法:作谓语、宾语;表示不敢高攀的谦词 近义词:齐大非耦 典故:春秋时代,齐僖公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郑国的太子忽。太子忽推辞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配偶,齐国是个大国,不是我的配偶。 后来北戎部落入侵齐国,齐国向郑国求援,太子忽率领郑国的军队,帮助齐国打败了北戎。齐僖公又提起这件事,太子忽坚决推辞。 别人问他,他说:“以前没有帮齐国忙的时候,我都不敢娶齐侯的女儿。今天奉了父王之命来解救齐国之难,娶了妻子回去,这不是用郑国的军队换取自己的婚姻?郑国百姓会怎么说我!”就辞别而去
“齐大非偶”的意思真的是高攀不起吗有何历史典故
根据这个成语的出处和当时的政治格局来了解的话,我们会发现“齐大非偶”根本就不是高攀不起的意思。这个故事的相关人员有郑庄公,齐僖公、文姜、齐襄公、鲁桓公等等。 当时齐僖公看上了郑庄公的儿子,郑公子忽,于是就想将自己的二女儿文姜嫁给他, 但是郑公子忽就以“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的理由拒绝了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典故,后来郑公子忽更是在公元前716年与陈桓公的女儿定亲并于,第二年成了婚 ,而齐僖公的女儿文姜是公元前709年嫁给的鲁桓公。
但是根据历史时间来推测, 因为当时的齐国在已经是比较大的诸侯国,虽然是一位东方大国,但是不管是外部扩张还是内部发展,都并没有特别的出色,直到后来他的儿子其相公在位之后,齐国才开始强盛,并在后来齐桓公继位之后成为当时的霸主。
而与之不同的是,当时的郑国还很强大,即使说它只是一个公爵国,但是它实际上的地位要比齐国还要高,而齐国在公元前706年被少数民族攻打的时候,还向郑国求救,所以说当时的郑国才是真正春秋初期的强国,尤其是郑国在郑恒公郑武功和郑庄公的经营下,可以说已经成为春秋初期的诸侯国老大。
因此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郑庄公的儿子和齐僖公的女儿成婚,根本就没有存在高攀不起的情况,只能说是出于一场利益关系的强强联合,甚至说齐国有点高攀郑国。而郑武公和郑庄公本身都是在周王室担任卿士,更是为郑国的迅速发展谋求了很多私利,郑国镇服了很多小的诸侯国,连周天子也畏惧郑国,礼让三分。
“齐大非偶”有什么典故是什么意思
齐大非偶[qí dà fēi ǒu] 指辞婚者表示自己门第或势位卑微,不敢高攀。
典故:
陆徉为不知,以齐大非偶,再以年貌悬殊,故意峻拒。(《扫迷帚》第七回)。典故:春秋时代,齐僖公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郑国的太子忽。太子忽推辞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配偶,齐国是个大国,不是我的配偶。后来北戎部落入侵齐国,齐国向郑国求援,太子忽率领郑国的军队,帮助齐国打败了北戎。
齐僖公又提起这件事,太子忽坚决推辞。别人问他,他说:“以前没有帮齐国忙的时候,我都不敢娶齐侯的女儿。今天奉了父王之命来解救齐国之难,娶了妻子回去,这不是用郑国的军队换取自己的婚姻?郑国百姓会怎么说我!”就辞别而去。
齐大非偶出自
先秦·左丘明《左传·桓公六年》:“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