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河南梆子什么时候改称河南豫剧

河南梆子就是豫剧。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豫剧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当代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

扩展资料梆子的历史溯源

1924年,王义成在《京报》副刊《戏剧周报》上发表《豫剧通论》一文,文章中的豫剧是对河南省所有剧种的统称。

1947年秋,洛阳、开封、兰州、西安四地的民间报界方以此称谓专指河南梆子。

1947年末,豫剧教育家李战在兰州组建甘肃第一个豫剧表演团体“新光豫剧团”。

1948年,创办豫剧历史上第一所学校“私立新光豫剧学校”,这是最早使用“豫剧”名称的组织机构。

1950年,中南区军政委员会文化部为发展戏剧事业,派人在郑州招收一批河南梆子演员到武汉,组成以梆子大王陈素真及王魁元、黄忠祥为首的“群众河南梆子剧团”在武汉演出。演出结束后,中南区军政会副主席邓子恢接见了相关演员。

谈到河南梆子时,邓子恢说:“河南梆子是个小名,豫是河南省的简称,我看可以取个大名为豫剧比较恰当。”1950年8月间,陈素真、王魁元等率领该剧团在河南、河北等地巡回演出时将河南梆子定名为豫剧,此后“豫剧”一词正式取代了河南梆子。

河南梆子和河北梆子有什么不同

河南梆子流竹范围广,延伸到河南周边各省都有专业剧团和大量观众,河南梆子相对难度不大,比较好学。河北梆子音高,原是山西高腔,一般人学不会,唱不好。

豫剧在唱腔上,为什么跟山东梆子很接近

梆子家族各个成员都有相似处,也都有独特处,因为相互学习融合又各自发展。我的研究有一个独特发现,说出来与大家分享。豫剧脱胎于越调。根据一:河南梆子艺人说河南梆子是“越调底子加皮簧”,说明河南梆子是以越调为基础,吸收其他唱腔发展起来的。根据二:河南梆子与越调唱腔接近。河南梆子慢板、流水、二八、散板与越调二八、流水、乱弹、散板等四大板类分别对应相似,特别是作为河南梆子主要板类而梆子家族中其他剧种均无的二八与越调的主要板类乱弹近似(豫东二八与乱弹中的铜器调酷似)。甚至一些枝节之处,如大起板转慢板及慢板转流水,流水眼起板落及上句尾音不限下句落主音等,两个剧种也都相近。清代、民国及建国后,两个剧种都有剧本通用、演员互相参与演出的现象。如禹县衙门及马车场越调班解放后改成了豫剧;许昌越调的席桂花原是豫剧演员;襄城县越调剧团和豫剧团合并排越调《平原作战》时,饰演赵勇刚的赵鲁生是原豫剧团演员。根据三:越调没有河南梆子流传广泛,却比梆子地位高。有三点可以证明:一是民间初年,越调在开封、郑州演出时,戏价、票价都比梆子戏定得高。二是民间有“一清二黄三越调,梆子、花鼓凑热闹”之说。三是同一处庙会多个剧种、剧团演出,“庙董”(执事)在为各剧种分配住房时,按传承例规,越调住东厢房,梆戏住西厢房。为何如此?梆子师承越调。以上证据足以证明越调是河南梆子的母体。台湾河南梆子艺人说他们唱的是“禹西调”,说明河南梆子发源于禹州西部山区。而此处也正是越调史上最早的戏班——禹县衙门及马车场越调班诞生的地方。越调与河南梆子同形成于清代乾隆时期,越调略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