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这两年在创作方面一直是很坚定的‘看多’‘做多’,当前创作中的项目近90个,其中原创项目50个。横向上,拓展多题材多类型,丰富储备;纵向上,逐年投产、形成梯队,保障供应。”
5月27日,中国电影(600977)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上,中国电影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在电影市场明显复苏背景下,中国电影在投资电影项目的类型、数量和投资体量上的变化,以及公司未来二三年的投资计划。
傅若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未来两三年,中国电影将继续推进多题材多元化创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一是展现中国电影工业最高水平,如《流浪地球》系列;二是重大时点重点影片,如《志愿军》系列等;三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如《射雕英雄传》等;四是现实题材的商业类型片,如《天才翻译家》等,“此外,公司将加大中小成本影片的投资和开发,包括‘中影青年电影人计划’系列影片,和其他多元题材商业影片。”傅若清说。
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5日,全年总票房为201.24亿元,国产影片份额为83.76%。傅若清判断,从整体来看,今年总票房有望超过去年(编注:2023全年电影票房为549.1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今年以来电影市场各档期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二八效应”明显减弱,出现不少影片映后撤档的现象。
对此,傅若清表示,今年电影市场的票房分布结构的确有所变化,头部影片的绝对优势有所消减,腰部影片有更多的施展空间,也就是所谓的“二八效应”变化,“我们要看到这种变化好的一面,正是因为更多中小规模、腰部影片的内容更加精良、更具特色,才能在与普遍意义的大片正面竞争时,带走或抢走属于自己的观众群体。这种有所竞争、有所争艳的格局,是符合当前观众的个性化需求和产业的多样化创作格局的。对于年轻创作者、小众题材影片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舞台。”
傅若清认为,在暑期、国庆等大档期中,仍需发挥头部影片效应,带动整体票房大盘升温,今年后续的重要档期里,还会有高能量的现象级影片出现。
对于接下来暑期档的安排,傅若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中国电影将推出舞蹈诗剧电影《只此青绿》、唯美国风动画电影《白蛇:浮生》、儿童电影拟上映《校园神探》、家庭轻喜剧电影《走走停停》等影片。
另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逐步复苏的国产电影,近几年进口影片票房占比下滑,表现偏弱。对于进口影片是否有望回归前期高点,傅若清表示,近年来国产影片的质量不断提升,让国产片赢得了市场,而进口影片有创新和突破的内容较少,观众对以视效取胜的进口大片的兴趣在衰减,对于套路化的内容不再买单。
“进口影片优质片源的减少和国产影片佳片不断,是进口影片表现较弱的原因,公司将继续发掘优秀的进口影片,力争多国别多类型影片的引进发行。目前来看,后续的进口片供给较为丰富,已定档的影片包括《头脑特工队2》《神偷奶爸4》《美国内战》等,预计今年进口片将会有较好的票房表现。”傅若清说。
4月,中国电影发布了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度财报。中国电影2023年实现营收53.34亿元,同比增长82.67%;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上年同期为亏损2.15亿元。年报显示,2023年,电影市场复苏回暖,中国电影出品并投放市场的影片共37部,累计实现票房268.89亿元,占同期全国国产影片票房的58.45%。
一季度财报显示,中国电影营收10.26亿元,同比减少28.99%;归母净利润9690.73万元,同比减少46.66%。中国电影在公告中解释,净利润的下降主要是因公司主投主控影片上映档期的影响。 2023年春节档期上映了中国电影主投主控影片《流浪地球 2》,相关业务收入体现在2023年一季度报告期,而2024年一季度未有类似票房规模的主投主控影片上映,导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同比去年有所下降。
据大智慧VIP,截至收盘,中国电影微跌0.17%,报收11.46元,总市值213.9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