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秋海棠 编辑:厘米
来源:壹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0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前阵子《如懿传》掀起的一波热度,在播出 6 年后,这部剧因为被大规模吐槽翻红了。
从男女主状态不适合演少年时期,到剧情不合逻辑,甚至布景、礼仪不规范等等,被吐槽了个遍。
不过讨论最多的,还是女主角如懿十分割裂的人设。
她在这部宫斗剧中的人设是:“人淡如菊、不争不抢”,在后宫这个背景下,其实就是不争宠。
但另一方面,她却不能接受和皇上之间爱情的消失,始终把年少时的甜蜜经历挂在嘴边(被网友戏称“只会摇香菇”)。
图源:电视剧《如懿传》截图
同时,她顶着“温暖后宫”的标签,却鄙夷那些争宠的嫔妃,无法共情女性的处境;父母亲人去世她无动于衷,男配凌云彻变太监却痛哭流涕……
巧合的是,《如懿传》的原著作者和另一部剧《甄嬛传》是同一人,于是大家很自然地开始比较起两位女主。
仔细想想,这两个角色的人生经历的确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她们都在早期经历了自恋的破碎,但却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应对方式,进而导致了不同的人生结局。
其实,“自恋的破碎与重建”,几乎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
图源:pexels
01
自恋破碎是必然的
提到自恋,一般我们会把它理解为一种“自我中心化”、“自私”的人格特质。
但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认为,自恋是人格发展的正常部分。
他认为,每个人都会经历一种最原初的心理:全能自恋。
它的基本逻辑是:“我一动念头,世界就该按照我的念头而运转。”
这种状态在刚出生的婴儿身上最为常见。在这个阶段,婴儿如果被养育者无微不至地照顾,就会觉得自己所有的需求都能满足,产生一种“全能感”。
随着婴儿逐渐和母亲分离,这种无所不能的感觉也面临着破碎。
所以我们一开始会下意识地寻找其他事/人来寄托自恋。
比如好成绩、好人缘、好伴侣等等,但这些外物常常不太稳定,或者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维持。
图源:pexels
我有个来访者丽丽讲过一件她读书时的事,上高中之前,她学习成绩特别好,中考还超常发挥,考了全县第二名,所以被市里最好的高中录取了。
结果上了高中后,她学得特别吃力,考了几次试后,排名都一直在中下游。
此时的丽丽,就面临着自恋破碎。
因为没有人是全能的,所以这几乎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总有那么一个瞬间,你会面临一些承受不住的挫败。
正如甄嬛和如懿, 她俩在早期都具备充足的条件维系自恋感:
比如她们都有拿得出手的外在条件:如懿出身高贵,是前朝皇后的唯一侄女;甄嬛饱读诗书,在才貌上胜于其他秀女。
图源: 电视剧《甄嬛传》截图
最重要的是,她们都获得了一份能够充分寄托自恋的爱情。
将自恋寄托在爱情上,是很常见的做法。
爱情发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在彼此眼里是独一无二的,“特殊性”则是自恋感的来源之一。
受时代背景影响,皇上不可能只有一个女人,所以剧情需要突出精神上的“独一无二”来弥补:
比如甄嬛的椒房之宠,她是皇上的解语花,搭上性命去圆明园帮他扳倒华妃等等,至少在纯元故衣事件之前,甄嬛认为自己在皇上心里是不一样的。
如懿更是如此,她和皇上是青梅竹马,初次见面对方就想为她违抗父母意志,包括皇上本人也一直在向她强调这一点。
图源:电视剧《如懿传》截图
不过,爱情带来的自恋并没维持太久:
甄嬛很快发现自己只是另一个女人的替身;如懿和皇上的亲密感变淡,对方不断爱上新的嫔妃。
当“特殊感”消失,她们的自恋同样面临着破碎。
从这里开始,两个人就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应对方式,也是走向不同结局的分界点。
02
病态自恋vs 真实自我?
科胡特认为,养育者良好的照顾可以在 婴儿心中内化成一个“理想化客体”,帮助他们应对分离后的挫败,逐渐接受真实的、不完美的自我,从“全能自恋”走向“健康自恋”。
但有些时候,如果个体体验到创伤性的失败,他们会拒绝接受现实,“退行”回婴儿时期的全能自恋中,进入“病态自恋”的状态。
甄嬛是前者,如懿则是后者。
发现自己是纯元替身后,甄嬛一开始也是崩溃的,但之后,她主动选择去了凌云峰(类似和皇上说分手),其实也是她摆脱全能自恋的开始。
之后和允礼恋爱、以为对方死亡、设计皇上回宫、认真参与宫斗、在后宫大杀 四方等等,这一系列行为的基调,来源于她接受了自己的“普通”。
这里的“普通”是和“全能”相对的概念,即意识到“我不是全能的”、“不是我爱的人就一定爱我”……
这种接纳,给了她理性面对现实,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做出最佳选择的勇气。
图源:电视剧《甄嬛传》截图
与之相反,如懿则一直在想尽办法维持自己的“自恋感”。
面对皇上不再爱自己的现实,她选择视而不见,并且总能找到理由解释对方的行为。
比如 不断提起和皇上青梅竹马的经历、强调自己是皇上亲封的皇后,来论证即使他现在宠的是别人,我俩的这段过去也是唯一的;
皇上前脚向她表达对别人的爱意,后脚她就自我安慰说只有自己能理解皇上的心思。
图源:电视剧《如懿传》截图
她为自己构建了一个幻象,在这个幻象中,她能够维持住自己的全能自恋,同时帮助她逃避不被爱的现实。
前文所说的来访者丽丽也是这样,当时她成绩退步后,第一反应是 要回县城读高中, 甚至通过绝食逼迫父母办转学手续。
原因很简单:在那里她还能做第一名,就能通过排名来维系她的优越感。
这是很正常的心理,但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认为,当全能自恋者适应现实失败时,很容易因为羞耻感陷入全能暴怒,对自己和身边人造成毁灭。
所以,如懿对“主动争宠”的魏嬿婉非常瞧不上,认为对方手段低劣,这也是一种自我欺骗。 背后隐藏的想法是:我不受宠是因为我懒得争,而不是他不爱我。
只要现实不如她意,她就会开始钻牛角尖,哪怕是对皇上。比如她曾经当着所有人的面,要求皇上喝一碗补药,在皇上给她台阶拒绝后,依然固执地端着上前,最后惹得对方生气,挥手打碎了碗。
图源:电视剧《如懿传》截图
因为此时的皇上,和如懿头脑中的理想形象产生了冲突,为了维护自己的幻象,她必须修改现实,才会做出很多不理智的行为。
此时的“自恋”,就是科胡特所描述的“病态自恋”,不顾现实、不顾周围人的完完全全的中心化特质。
因为面对现实很难,但在头脑中建构一个幻象可太容易了。在想象中的世界里,她可以是神,随意掌控自己和周围人的行为和情感。
03
如何走向“健康自恋”?
从自恋的角度来看,如懿其实也只是一个无法接受不被爱的可怜人,受封建背景影响,她的行为和思想被限制,造成了悲剧结局。
那么,当我们面对挫折,自我价值受到冲击时,要如何理性地应对,才能形成“健康自恋”呢?
首先,拥抱真实,接纳自己。
这里的接纳,包括搞清楚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感受建立联系,并且敢于真实地呈现自己的各种生命动力,哪怕是那些强势的、自恋的。
更重要的是,它要求我们学会区分哪些事情是我们能控制的,哪些是不受我们控制的。
比如,在爱情中,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不能控制对方的行为和感情。
如果我们能够接纳这一点,不仅能在关系中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也能在不被爱时做出理性离开的选择,而不是逃避这一点,不断让渡自我,在虚幻的关系中强撑。
接纳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才有勇气去做应该做的事。
图源:美剧《老友记》截图
其次,进入深度关系,寻找创造性的生命力。
这里的关系不只是和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泛化到你和工作、生活中的一切对象之间。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在《深度关系》一书中提到,处在全能自恋状态中的人,追求卓越的动机是为了避免羞耻和无助感。
举个例子,我有一个习惯,在写稿写不下去时,会切去其他界面随便浏览一下网页,这个过程其实是在逃避“深度思考”。
因为我知道深度思考是一件很难的事,同时还有可能受个人能力限制,思考不出什么有意义的结果,此时我的“全能感”面临着破碎;而 浏览网页这种简单的事,却能带来一种“掌控感”,弥补刚才的不适。
但这种弥补是虚假的,因为往往这样的人,在生活中面临着极大的焦虑感,他们所有的行为都是被焦虑驱动,而不是发自内心地想去做。
图源:网络
武志红老师进而提出: 只有摆脱全能自恋,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充满创造力、热情和爱。
关键在于“连续感”,持续专注地投入某件事情,就能和它建立深度关系,激发出真正的生命力。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和动力所在,那么我推荐你来试试壹点灵的“心理倾听训练营”,它会教你合理利用“倾听”这项心理咨询技巧,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消除那些不合理的思维信念,坦然松弛地生活,拥抱更健康的人际关系。
只要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就可以花费1.9元来体验一下3天的试听课程。
试听结束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要不要参加后续的完整课程。
在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后,还可以在工作之余为你提供一份额外的收入,增强抗风险能力。
扫码了解课程详情
电影《黑客帝国》里,主角尼奥偶然发现自己生存的世界只是计算机系统模拟出来的幻境,他拼尽全力想解放这个系统,最后争取到了一个选择的机会:
选择红色的药丸,可以离开虚拟世界,回到残酷但真实的现实中;
选择蓝色,能够维持美好的幻象,但你始终知道它是虚幻的。
如何选择,答案永远在你自己心里。
如果你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服务,可以考虑壹点灵的心理服务,这里有4.5万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可进行线上或线下咨询服务,他们专业、真诚,且已经准备好,识别下方二维码可预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