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满洲国的人口是多少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示,满洲国存在时间是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至1945年结束时,满洲国人口为4357万人,1932年人口为2932万人,满洲国存在期间内,平均每年流入人口109万。
为什么沈阳的满族人口是全国特大城市之首
也许很多沈阳都知道,沈阳的满族人口是少数民族人口中最多的。但是,大部分却不知道,沈阳的满族人口在全国特大城市中也居首位。
大家都知道,沈阳是满族称帝建都的地方。清太宗皇太极在沈阳执政了17年之久,也正是由于皇太极的执政政策使沈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迅速发展。今后,沈阳也作为后金和大清的一代都城,也是满族兴盛之地。
还是用数字来说话最有说服力,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沈阳的满族人口有43万多人,约占沈阳全市人口总数的5.5%。而这个数字在全国特大城市中,沈阳的满族人口位居首位。
从姓氏来看,沈阳有10万姓爱新觉罗的人们。同时,满族的八大姓佟、关、马、索、齐、富、那、郎也占了大多数。其实,沈阳的满族姓氏有679个之多。
在沈阳的城市发展中,满族也占据这重要的地位,而且至今还有大量的的满族氏族宗谱遗存在各家各户。在《沈阳满族氏族宗谱》中还精选收录了沈阳满族皇族、爱新觉罗氏、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等有特色的氏族宗谱。
据专业人士介绍,宗谱是满族以血缘关系组成家族的 历史 。满族每个氏族为了延续本宗族的 历史 ,都修有宗谱。
目前,沈阳有《清皇室四谱》《满清历代更鉴节要》《圣清龙兴世代祖谱》《依力根觉罗氏宗谱》《佟氏宗谱》《瓜尔佳氏宗谱》《乌扎拉氏宗谱》《哈达纳喇氏宗谱正册》《高氏宗谱》等几十种。从这些宗谱中可以分析出满族的发展史,还能反映沈阳满族氏族的发展脉络。
全世界蒙古族最多的城市,是内蒙古的通辽,而满族最多的城市,则是辽宁的沈阳,作为东北著名的大城市,沈阳本身就有不少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满族。
在沈阳,满族主要分布在东陵区,然后是新民市与辽中县,有四个满族人口在四万人以上的乡镇,在国内所有的城市当中,沈阳的满族人口是最多的一个。
为什么沈阳的满族这么多呢?
第一,沈阳是当年满洲兴起的地方
众所周知,清王朝的根基位于关外,满洲的前身是东北的女真,后金建立之后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到了盛京,也就是如今的沈阳,这里成为了后金与清朝前期的中心所在。
经过长久的建设,盛京时期的沈阳就拥有非常多的满洲人口,清朝入关后虽然将关外进行了封禁,但盛京依旧是关外的中心城市,依旧具备相当规模。
清王朝时期,盛京实际上也是陪都,当地留守着大量的旗人,除了奉旨建设维护盛京之外,同时也要守护着盛京一带的皇陵,毕竟这里也是清朝的陪都。
持续两百多年的繁衍建设,清朝之后,沈阳的满族人口其实已经非常多了,毕竟这里是清朝的老家,满族人多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第二,清朝时期众多移民
清朝入关的时候,在盛京留下来众多的驻防与守陵人员,还有他们的家属,作为陪都,顺治元年的时候,盛京有八旗,每旗兵各90人,铁匠4人,八佐领748人。
康熙年间的时候,又有大量的满洲旗人奉旨移居到盛京城,当时在盛京的驻防就有十七个佐领之多,加上他们的家人等人员,数量其实相当可观。
清朝从一开始就优待旗人,但随着时间推移,后来很多旗人的生计出现了很大问题,雍正年间开始,朝廷就将大量闲散宗室成员迁到盛京去。
闲散宗室听起来不多,可实际上人员可不少,他们如同被流放一般回到了先祖居住的沈阳,在当地繁衍生息两百多年,形成了相当巨大的规模。
第三,清朝没了之后的移民
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书之后,清王朝就此终结,而伴随着爱新觉罗家天下的结束,曾经大量的满洲遗老也失去了倚仗,纷纷只能另寻出路。
除了北京之外,关外的东北也是那时候满洲遗老们的另一个去路,尤其是溥仪成为伪满皇帝之后,前去投靠的满洲遗老非常多,吉林、辽宁一带尤甚。
为了自保,在清朝烟消云散以后,很多的满人都纷纷抛弃了本来的满洲姓氏,而改了汉姓,沈阳一带居住的满人,其实从表面上完全看不出与汉人有什么区别。
沈阳本身就是东北地区的特大城市,东北是满族的主要分居地区,大连等地虽然规模很大,但 历史 无法与沈阳相比,因此其满族的数量,也就不能与沈阳相比。
沈阳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美誉。一朝两代都是指的大清朝。而清朝是满族人统治。满族是惟一在中国 历史 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辽宁以沈阳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
清太宗皇太极在沈阳执政17年之久,后迁都北京,使沈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沈阳满族人口43万多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5.5%。在全国特大城市中,沈阳满族人口位居首位。其中,爱新觉罗氏的八旗子弟有10万之众。
满族八大姓佟、关、马、索、齐、富、那、郎在沈阳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更占了大多数。在沈阳的发展中,满族占重要地位,至今还遗存大量的满族氏族宗谱。
辽宁可不是满清的兴起之地,那是实实在在的汉地。沈阳,这个名字明朝就有了,当时与朝阳、辽阳并称三阳开泰,到后金皇太极时,占领了沈阳,改名为盛京,立为国都;改女真为满州。因为是国都,自然也就成为满州人的聚居之地。几百年下来,沈阳的满族人口是不会少的。
不过,根据近年来的满族人口统计,排名全国大城市之首的并不是沈阳,而是河北省的承德市。
承德市地处长城之外与内蒙和东北接壤,自古就是多民族混居之地。自从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大量汉人先后迁居于此,彻底改变当地的民族结构,从此,汉人便成为承德地区的主体民族,一直持续到今天。但是伴随着国家民族政策的调整,承德地区的非汉族人口,近三十年的增幅远远高于汉族,特别是满族。据相关统计:1980年至2019年,承德满族人口从18万迅速增加到154万,翻了8倍还多,占承德市总人口的40.79%。未来如果没有政策性改变,满族人口有望在30年内超过汉族!
话说到这里,问题来了,承德真有那么多的满族吗?
从过来的 历史 看,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八旗士兵“无田产者甚多”,特别是汉军八旗。户部遵旨开始安排旗人到口外圈地。将朝廷奖赏的有功者拨给京东口外之地,为“恩赏地”。康熙九年下令:“亦即是彼等遵从皇帝诏谕,各率百五十乘骑,跑马占圈,遂领有一天所圈之地。皇帝便以此定为王租、马干、祭田、官粉、功勋、狱租、边戍、鳏寡之额地。”成千上万的八旗子弟有功者,迁入古北口、喜峰口外的燕山腹地。
乾隆初年,口外热河(即承德)共有庄头136名,管理庄丁约12000人。每名庄头给地39顷,纳粮250石,秋季将粮食送到唐三营、热河、雅图沟、波罗河屯、喀喇河屯、桦榆沟等官仓,以供官方之用。
值得一提的庄头多为汉军八旗,如:承德计姓庄头,祖籍山西榆次。在明末战争中被编入镶黄旗,随后计有亮迁居头沟建庄,生五子,分居在承德各地建庄,至今已历十二代;平泉七沟满族金姓庄头,祖上由浙江省兰溪县迁乐亭县枣林庄。明末被编入正白旗穆特阿佐领。一世祖金聪、二世祖金永亨,三世祖金国杰,做过乾隆的老师。
再有就是当时的军政需要,先后有少量满人定居承德。康熙设置木兰围场、建避暑山庄期间,直至乾隆年间,由京城派调驻守热河的满洲八旗官兵最多时达3000余人。
因此,我们看承德在清朝时的确有很多满族人。但是在清王朝灭亡后,有相当多的人本来民族意识不是很强,再加上担心报复,便隐瞒了自己的民族,解放后填写民族时,大都写了汉族。
八十年代后,由于民族政策调整,一些民族意识很强的满族文化人纷纷要求建立民族自治县。就当时来讲,建立自治县要符合一个条件,就是满族人口必须达到该地区的半数以上。就拿原先隶属于承德地区的青龙县来说,当时满族人口往多了说也就占全县总人口的30%,承德的其它县也是这种情况。怎么办?往上续三代,凡是和满族沾点亲带些故的汉族全部划为满族。不管怎么说,这些还都是挨上边的,有的根本就挨不上边,也被划入了满族。虽然人数符合了要求,但是水分很大。
当然,有一部分是恢复民族身份的。对于一些原本是汉人被划入了满族的,有人指责是钻了政策漏洞。这么说其实是不对的。这是地方上的行为与他们无关,因为有些汉人并没有明显的民族意识,尤其是实实在在的农民,在他们眼里不存在什么满汉之分,都是肩膀上扛个脑袋,两腿支个肚子,一顿饭不吃都知道饿。
综上所述,其实现在的160余万满族人口严格意义讲也就100万左右!
若问沈阳的满族人口,为什么是全国特大城市之首?这个问题比较容易回答。沈阳是满清的两朝故都,是满族人口的集散地。满清的王公大臣,皇亲国戚都集中居住在这里,在这里优先繁衍了几百年,当然这个城市的满族人会比其他城市的满族人多了。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在沈阳居住的满族人口有43万之多,占总人口的百分之5.5,这个比例就不少不少了,因满族是一个少数民族,全国总人口才1200万,沈阳占到了近三十分之一了。这绝对是有 历史 原因的。满族原先的姓氏有很多字,(爱新觉罗氏,叶赫那拉氏等)念起来挺麻烦的,后来与汉民同化了,也改成了一个字的姓氏,如佟,关,马,索,齐,富,郎等等。现在汉满是很容易沟通的,语言,文字,长相,穿戴都一样,若不自己报号,是很难知道他是满族人的。
十多年前到过沈阳,挺美的一座城市,游览了沈阳的三处古迹:故宫,东陵,和北陵。还想再去玩一趟,但不知哪年哪月再有机会了。
历史 上,满清王朝曾在沈阳建都,皇太极在沈阳执政了十几年。
沈阳不仅满族人多,姓爱新觉罗的人也是各大城市最多的。据统计,生活在沈阳的爱新觉罗氏后人超过10万,满族人口更是高达40多万,确实是全国各大城市之首。
满族虽然是发祥于白山黑水,但是经过后世不断的发展、迁徙,尤其是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王朝以后,满族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为后世满清入关、统治全国打下了基础。
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沈阳就成为了后金王朝的统治中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清朝正式建立。
后来满清入关,迁都北京,但是他们不可能抛弃大本营。所以相当一部分满族人尤其是八旗子弟甚至是皇族爱新觉罗氏的后裔都留在了沈阳这个清王朝建立的地方繁衍生息,所以沈阳的满族人口最多,爱新觉罗氏也是各大城市最多的。
原因是沈阳是满族称帝建都的地方。
清太宗皇太极在曾沈阳执政17年,使沈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迅速发展。作为后金和大清的一代都城,沈阳也是满族兴盛之地,在全国特大城市中,沈阳满族人口位居首位。其中,爱新觉罗氏有10万之众,另外,满族八大姓佟、关、马、索、齐、富、那、郎更占了大多数。在沈阳的发展中,满族占重要地位,至今还遗存大量的满族氏族宗谱。
我的家就在沈阳,沈阳有好多地方都有丰富的满族色彩,我朋友的祖上就是满族人,他告诉我,他们家族是从清朝雍正年间部分闲散宗室觉罗从京师移居盛京的,还说自己是王爷的后裔。所以,沈阳的满族人口是中国城市最大的。
沈阳原名奉天,是满清的首都。辽东是满清的兴起之地,当时清朝朝廷就在那里,清故宫也在沈阳。当时奉天是满八旗的聚居地,也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 原因导致沈阳的满族人口特别多。相同原因,长春当过伪满洲国的首都,也迁居过去一部分满清遗老遗少。所以长春的满族人口也比较多。
这是有着 历史 影响的城市,在清代沈阳的地位比较特殊,它在关外是当时关外最大的城市,里面也和北京一样建有宫殿,不过规模和样式是无法和北京的紫禁城相提并论的。在清代这里也是满族崛起之地,皇太极登基后把沈阳这一地区的名字给改为了盛京,意思是“天眷盛京”,所以才这么称呼的。公元1644年,在清世祖顺治帝迁都北京后,盛京也就变成了陪都,且此时也成为了关外最大的城市。此时这座成里的满族人口就非常多,基本占了全部城市人口的一半左右,并且在此处也仿照北京设有六部,不过规模小的很多,且不设尚书,主要管理东北地区的相关事务,因而机构内的满族人较多。很多旗人官员上任时都是拖家带口的,这又给沈阳地区增加了满族人口。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清代沈阳的情况
沈阳地区真正发展的时期是清代,从皇太极时期就开始了。公元1636年,当时在清军的压力下,蒙古各部落不得不归顺清朝,他们用白骆驼驮着当地的圣物:吗哈噶喇金佛、和之前的传国玉玺来沈阳宣布归顺。同年,满、蒙、汉三族共同呈劝进表,因此皇太极在宣布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登基后的皇太极在1643年颁布诏令,宣布要以沈阳古城为中心,修建东、西、南、北四塔四寺,希望这修建的四塔四寺能护佑人民。在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后,清世祖福临宣布了正式迁都北京,同时以盛京作为陪都和中央一样设置六部。
清军入关后,针对关外人烟稀少的问题,又实行移民奖励政策,有计划的拨内地百姓来此开垦。此后,就有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地方的人,来到沈阳这一地区附近安家屯垦,直到此时才有效的建立起数量众多的。公元1651年,清廷又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规定了:
公元1657年,在沈阳地区设立了奉天府,因而沈阳在 历史 上又名“奉天”。在整个清代,只有在北京和盛京设立了顺天府和奉天府,其级别是一致的,其他地方都没有,可见其规格之高。
次年,清廷又颁布规定:
可见其政策是十分优惠的,因此关外有很多地方整村的迁来,还有地方官率领而来的,这大大的推动了屯垦,在 历史 上这次被称为:顺治年拨民事件。所以沈阳地区许多满族人的都是顺治年间拨民而来的。影响深远。
沈阳满族人的来源
清代沈阳地区满族人的来源原因不一,但是大体有以下几个:
首先,是原来就在这里生活和生长的人,他们就是属于本地的土著,在皇太极建立大清后长期居住在沈阳地区,从而繁衍生息,这部分人占得比重比较高,因为沈阳是清廷的陪都,所以很多满人都在此生活。
其次,就是外来的移民和犯人。这些人在满族人口中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在清代的法律中有一种刑罚就是流放,并且有里程限制,犯了罪的官员和人犯中有很多一部分就被发配到了东北地区,其中也有在沈阳地区的,其中有很多人就一辈子留在了流放地,没有在返回自己的故乡,这也是一部分满族人的来源。
最后,就是清朝灭亡后,很多满族人失去了生活的来源,不得不去各处讨生活,有一部分人就回到了东北的沈阳,在那里定居了下来,毕竟那里地方大,只要肯出力总是可以找到一条活路的,因此有很多旗人都跑去了沈阳,这也构成了一部分的沈阳满族人。
综上所述,根据现代的统计在东北大城市中满族人最多的地方之所以是沈阳,是有着浓厚的 历史 原因的,毕竟沈阳曾经是清代的陪都,地理和政治地位较高,也是清廷重点关注的地方,所以这一地区人口满族人口较多。
这标题,真是醉了,你还可以问,为什么黑龙江是鄂伦春族人口最多的省?
满洲国是哪年满足我铜牌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整个满洲(东北)地区,长春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而日本为了避免国际上谴责自己,所以迫切需要找一个政治幌子以显示关东军并不是占领满洲而是当地人民请他们来帮助建立新国家,这个新国家的元首又是原来的满清皇帝。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扶持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成为傀儡政权--“满洲国”(日本语:まんしゅうこく),将长春定为“国都”,改名“新京”,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至1944年市区面积为80平方公里,人口达121.7万人,超过东京(都市区人口),号称亚洲第一大都市。 新京(しんきょう,Hsinking),1932年由长春改名。(1932-1945)年8月为满洲国首都。随着1945年满洲国灭亡,新京改回长春至今。1932年3月日本扶植溥仪在长春成立“满洲国”,“满洲国”宣布定都长春,这一地名从1932年3月15日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总共使用了13年零5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