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六七十年代你看过的长篇小说有哪些
- 集邮:新中国邮票市场价最贵的前十名是哪些
- 清朝时期,明明官方禁止缠足,可是为何女子们依旧离不开缠脚布
- 解放前的中华民国纸币,现在能在台湾用吗
- 南京房价跌破3万13万多套房等着出手,你要接吗
- 民国时期有海军吗
- 伤痕文学有争论的必要吗
- 民国时期,为什么要禁止中医
- 如何用一句话说明你国学功夫很深
六七十年代你看过的长篇小说有哪些
我当时比较喜欢看小说,看过的小说主要有《红日》、《红旗谱》、《红岩》、《青春之歌》、《林海雪原》、《敌后武工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金刚》、《苦菜花》等等。
集邮:新中国邮票市场价最贵的前十名是哪些
我是刚刚讲过,给您解答一下:
如果要评新中国珍邮的前十位的话,大家平时熟悉的首轮猴票啊、梅兰芳小型张啊之类的都排不上的:
1、《军人贴用邮票》之蓝军邮(发行后回收票)
1953年发行,名为《军人贴用》,原意是想专供解放军寄信使用。但之后发现没能解决过去的部队信息保密问题,也不便控制使用范围。于是迅速停止使用并收回销毁。全套邮票共3枚,色分别为桔红、棕红、蓝色,但图案和面值都一样,被俗称为“黄军邮”、“紫军邮”和“蓝军邮”。而其中的“蓝军邮”流出量最少,因此极为珍贵。
2、《毛泽东给日本工人题词》(未正式发行票)
该邮票习惯称谓为“黑题词”邮票,从内容可以看出,是“文化大革命”中进行所谓的国际共产主义思想输出的邮票。但是日本方面迅速发表声明指责,考虑到国际外交的负面影响,便取消了这枚邮票的发行,并将已经印好的邮票进行销毁。但在那时,由于管理失误,在河北保定、石家庄一带有邮局提前发售了不超过10枚这样的邮票,目前存世量也就五六枚。
3、全国山河一片红(发行后回收票)
这应该是中国最出名、最热门的珍邮。是为了纪念全国除台湾以外均建立了革命委员会机构,名为《全国山河一片红》。但此名与台湾并未建立相应机构矛盾冲突,又在地图上疏漏了南海区域。发行后不到半天的时间,邮电部急令停售,邮票全数收回销毁。但已有个别邮局提前售出了这枚邮票,致使有少量邮票流出。此票除了正式销售的竖形构图称为“小一片红”,还有横式构图的“大一片红”,横式票都是流出的样票,更珍罕。
4、纪念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40周年(样票)
邮票图案为毛主席和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上。当打出样票准备付印时,邮票厂接到上级有关部门取消发行的通知,邮票印样全部销毁,在销毁过程中流失了一部分,但数量极少,十分珍贵。
5、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未正式发行票)
又是一枚毛泽东与林彪同图的邮票,此票也是没有正式发行,但多种原因卖出了一些,也被人寄信用了一些,所以新票、旧票均有,只是数量极少,存世量几十枚。
6、天安门放光芒(发行后回收票)
1956年的《首都名胜》中的一枚,最初通过的这枚设计稿是天安门上放光芒,但在正式发行后,有人指出该票图案上的光芒像原子弹爆炸,缺乏祥和气氛。于是邮电部急电各地收回此票,重新设计了没有光芒的这枚邮票(大家见到的都是普通的)。但原先少量放光芒的天安门图邮票有少量在社会上留存。
7、第五届世界学生代表大会(错票)
原先大会就叫《第五届学生代表大会》,提前设计印制好的邮票上就印了这样的文字。后来大会改名为“国际学联第五届代表大会”,于是决定取消发行,重新印制名称正确的邮票迟后发行。但原先的邮票已经下发到地方邮局,有江浙极少数地方提前出售一批,大约有700多枚流入社会。
8、老纪特京剧脸谱(样票)
大家要注意,不是新JT的同名邮票,而且两套邮票的设计几乎一样。实际上,该套邮票早就设计好,准备于1964年发行。但当时文化领域已经开始搞“样板戏”了,于是反对发行这套京剧脸谱邮票。因此没有正式发行。现存世极少,配不成一套。只是注意,不要拿十几年后左下角是T编号的京剧脸谱邮票来白激动。
9、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错票)
1953年2月14日为纪念十月革命发行的,邮票印好下发各地后,有专家指出苏联在1922年底才成立,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这样的票名与文字是错误的。于是邮电部在2月12日通电要求停售并回收销毁。同样由于在个别地区处理不及时,有少量错票售出。
10、古代科学家蔡伦(“公元前”错票)
邮票上的蔡伦出生年代不可考,应该是“公元?”,制版时刻成了“公元前?”,而做成完整50枚的大整版后,突然被发现了这个错误,就安排工人直接在50枚的大版上一枚一枚地把错出来的“前”刮掉,结果50枚中漏刮了1枚。也就是每一大版中会有1枚是错的。在销售后才发现,再通知回收销毁。市场上存量也很少。
最后给你们总结一个规律,那就是:想要能跻身前十的,肯定不会是那些正常发行的邮票。因为凡是正常发行的,它们的存世量无论如何都不会低,只有非常的情况发生:要么没能够正式发行、要么发行后发现有错误而回收的这类邮票,才会身价千倍万倍地上涨!
清朝时期,明明官方禁止缠足,可是为何女子们依旧离不开缠脚布
裹足是满清殖民政府明禁暗倡迫害汉民族的阴毒手段,明着禁止,暗中协助民间举办小脚比赛,小脚赛诗会等等,对他们满族妇女裹足最严却是死罪,明代及明以前,也有部分上层妇女修足,这个修足和满清三寸金莲完全不同,修足是用布条把脚缠的修长一点大拇指上翘一点。一切都是为了美感,,而且明朝并没有发展到大规模修足,仅限部分上层女子,梁红玉还女将军呢。而满清的裹足是把脚一折为二,,变态发展到全民裹残疾脚,清朝有女侠女将军吗,不可能有,清朝女子的脚全是残疾走路都走不快,为什么,孩子是母亲生的,满清殖民政府一方面是为了嘲笑汉人,另一方面是削弱汉民族体质。而且重点是目前尚无出土明朝及之前,元,宋代的类似于满清的那种三寸金莲,没有一例,,而满清殖民政府对于剃发易服的强硬,就算杀光汉人也要实行,为什么禁足反而变成全民裹足?称汉人裹足屡禁不止,对比剃发易服,你真要禁会禁不了?既然汉人这么愚昧,为什么到民国一禁就禁止了呢?
解放前的中华民国纸币,现在能在台湾用吗
大家好,我是阿强,谢谢你的邀请,现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解放前在大陆发行的民国纸币,现在在台湾当然是不能流通的,现在台湾发行的货币是新台币,和民国纸币没有太大关系。
新台币
众所周知,银行可以对外发行货币,实际上货币的根本是以政权和国家信用作为信誉基础,这样的货币才能在民间流通开来,一个信誉好的政权发行的货币才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随着国民党政权的败退,其在大陆所发的所有货币也就失去了后盾,也就等于国民政府对大陆老百姓手里的货币失去了承诺的信誉。发行货币原本就是政府用自身信誉做担保向民间发放债券的过程,整个过程中老百姓是债权人,政府和银行机构是借债人。
民国纸币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银行每对外发行一元钱,然后用这一元钱去民间换取物资,但是物资是通过劳动获得的真实的财富,也就等于银行欠民间一元钱的债务,这种债务严格来说就是以政府的信誉做担保强制形成的债务关系。所以随着国民党政府垮台,发行的货币也就成为了废纸,
当然新台币和民国纸币关系源远流长,1949年6月15日,在大陆节节败退的民国政府,在台湾实行第三次币制改革,为了打压通货膨胀,将大陆发行的金元劵兑换成新发行的货币,比例是四万元兑换1元新币,这种兑换后的新货币就是一直引用到今天的新台币。也就是说严格意义上来说,民国政府在大陆发行的金元劵,在台湾1949年6月15日开始就已经宣布退市,不再属于法定货币。自然不能在继续流通使用,这有点类似于人民币第一套到第四套虽然曾经属于国家法定货币,但是央行宣布退市之后,现在一样不能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回答完毕,关注我,一起学习交流钱币知识。
南京房价跌破3万13万多套房等着出手,你要接吗
南京现在每天房产过户五百多套,比去年增加50%,市场明显回暖,华侨路也开始排队了。13万套库存,貌似就是一年销量。
民国时期有海军吗
不但有而且还很强大,晚清海军有从西方购买了十余艘大吨位舰船,西方欧美多国签于北洋水师被??日本帝国歼灭,多想从中谋利,犹以??美国体现的最为明显热情,从各个方面给新生的晚清水师以关照,大清王朝灭亡后,走向共和形成了北洋水师,分成东南两个水师,成为拉帮结派的各路军阀割据势力的手中强权政治的产物。随着北阀革命的胜利成功,以萨镇冰,陈绍宽为主的海军将领们归心于中华民国政府,成为一支不可获缺的中流砥柱大国锐器,陈绍宽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海军司令官,他雄心勃勃,规划了大尺度的海军强国战略,想拥有4~5艘航空母舰,及先进舰队,被蒋介石而否决,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海军舰队多亡于江阴马当一线,惑自沉惑战至一枪一弹血染疆场,成为杀身成仁忠肝义胆的大国重器,随败犹荣,血性十足。
伤痕文学有争论的必要吗
伤痕文学暴露出在‘四人帮’及其追随者横行时期的阴暗面!
提醒人们以史为鉴,让青年更加了解史实,不要把文学争论泛政治化,毕竟文学创作是以真实历史为背景的!
民国时期,为什么要禁止中医
医者,死生之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正是因为如此,医学,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在中国,神医扁鹊,医圣张景仲,“外科圣手”华佗,“药王”孙思邈,“文林郎”李时珍等等,他们著书立说,功盖秦皇汉武,他们治病救人,德胜孔孟先师。他们支持和发展之下的中医学,延绵数千年,为我们民族的发展和繁荣立下不朽功勋。
仁义礼信圣人行,者乎焉哉儒家经。
无仕杏坛称国手,敌疾黄齑消百病。
神奇宏论龙廷惊,医术超群世人敬。
谢却功名身外物,云间诗酒剑侠影。
————题半仙《仁者无敌之神医谢云》
然而,这样的曾经在中国古代立下赫赫功勋的中医,拯救万千百姓的中医,却在民国初年,受到一再的怀疑与排挤。甚至差点被禁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民国时期的“废止中医”案件
清朝末年的西医东渐和民国时期西医的大发展,使得民国时期的中医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在191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大学规程》医学、药学两门,医科大学按照西方医学科目设置,中医没有纳入近代教育体制。引发有识之士的不满。1914年初,中医界纠合各地同业组成“医药救亡请愿团”向北京政府请愿,希望保存中医中药,但遭到了北京政府的拒绝。
新文化运动之时,一些狂热的知识分子,更是将西中医之争变为大规模的争论。当时社会上的很多名人,都为西医的发展不遗余力,而对中医却不屑一顾。比如孙中山,鲁迅、梁启超等等。
1916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医科大学的余云岫,受明受到日本的影响,撰写《灵学商兑》,次年出版《灵素商兑》一书,将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批得“体无完肤”:“医锢于歧黄,凿空逃虚,不征事实,其中毒久矣。不歼《内经》,无以绝其祸根”,并称其为“数千年内杀人的秘本和利器”。
1920年,时任《东方杂志》主编的杜亚泉当即发表文章《中国医学的研究方法》,予以回应。
1922年,《小说月报》主编恽铁樵写成《群经见智录》,提出“四时五脏六气”观点,从方法论的角度阐示中医理论,捍卫了其学术完整性。恽铁樵承认中医有不好的地方,但坚持“西方医学不是学术唯一之途径,东方医学自有立脚点”。
1925年(民国14年),中国教育界先后在长沙、太原召开会议,通过了相关议案,决定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中。被民国政府拒绝。
这时,中西医之间变得越来越水火不容了。中西医理论上的争论,终于演变成了中医生死存亡的争论了。
1928年,在全国教育会议上,汪企张首次提出废止中医案,未获通过。
1929年(民国18年)2月23日至26日,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围绕着“废止中医”问题,余云岫、褚民谊等人先后提出了四项相关议案,最终通过了《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实际上主张废除中医。
这就是民国时期的沸沸扬扬的“废止中医案”。
“废止中医案”通过之后,引发广大的中医和中药界人士的大规模抗议,在社会各界影响巨大。中医界还组织人员到南京,向民国政府请愿。
其实,废止“废止中医案”在蒋介石政府内部也引起强烈的反对。为了不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引发矛盾与混乱,蒋介石政府最终没有同意这个方案。迫于舆论压力和维持社会安定之考虑,国民政府最终表示“废除中医案”暂不执行。
▶“废止中医案”的余波
“废止中医案”虽然没有被执行,但是中西医之争还在继续。由于“废除中医案”的巨大影响,中医在民国时期生存艰难。与西医的抗争仍然持续着。
到了全国解放后,还有人向毛泽东提议废除中医,遭到毛泽东的驳斥。
1966年,“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的开展,各种历史遗产遭到大规模的破坏,“中医”当然也不例外,遭到大规模的摧残。
直至1982年,颁布的宪法中提出“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这才给予了中医和西医同等的地位。
▶那么。民国时期的中医,为何会被排挤甚至差点被废止呢?
我认为,主要有这些方面的原因。
第一、西医巨大冲击。
西医东渐
在中医得到大力发展的时候,西医也得到巨大的发展。与中医的零散、各自发展不同,西医得到西方各国政府和教会的大力支持。发展迅速。并随着西方的传教士一起来到中国。因为很多的教士本身也是“医生”。多多少少得到一点“真传”。比如介绍西方脑神经学的利玛窦、介绍血液循环的汤若望等等。
到了清朝末年,西方医学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当然,这也跟西方的传教士脱离不了关系。他们在中国大规模传教,传播西方的思想的同时,也大规模的传播西方的医学。他们纷纷建立教堂,设立诊所,兴建医院。在1840年到1900年间,教会共建立医院100多所。
西方教会还在中国兴办医学校。传播西方的医学。比如博济医院设立的华南医学堂,香港爱丽丝纪念医院设立西方医书院,等等。
西方教会还大规模翻译西方的医书和典籍,出版医学刊物。
民国时期西医的发展
在清朝末年,西医在中国逐渐的传播开来。但是,受到动荡的局势、接受的群体。西医东来的规模的影响,西医在中国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的。
民国时期,西医在中国则是得到大力的发展。
其原因有三:
1、腐朽的清政府被推翻,新生的民国政府,对西方的文化,西方的思想更加的崇拜。更易于西方的医学的发展。
清政府被推翻之后,无论是新生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洋军阀,国民政府,其主体,都是曾经留学西方或者日本的留学士子。这些人物,他们大多对中国的封建体制深有抵触,更有甚者,对中国的文化抱有抵制的态度,对西方的文化,则是非常的欣赏。当然,也包括对西方的医学。
2、西医的中国化
清朝政府时期的西医,大多数是西方的传教士。民国时期,随着西方在华的医学堂、医学院的学生的成长和毕业,一大批留学国外的学生的归来,这个时候的西医,已经逐渐转变为以中国的青少年为主了。也就是说,西医已经中国化了。比如中华医学会的会长,伍连德,就是一个剑桥大学的留学生。
3、中华医学会的成立
中华医学会的成立,使得中国医学事业得到极大的发展,他的巨大作用,毋庸置疑。
不过中华医学会的最初会员,大体都是留学西方的青少年。所以,中华医学会成立之后,在中国大力兴办诊所,学堂,翻译西方医学经典,聘请西方的医学家、护士等等来到中国。这些,在客观上使得西医在中国得到更为全面的传播。
而在西医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中医却逐渐没落了,这导致民国初年的中西医之争。
▶第二、当时的中医的一些缺点
不可否认,在民国时期,中医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缺乏西医的系统化和规模化。
西医之说以能大规模发展,跟医院和医学院的大规模的设立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在中国,很早就有医疗的场所。但是,大部分的中医,都是家族式的。设立大规模医学院的并不多,也就是说,他们大体是零散发展的。
而西医,特别是近现代的西医,则进行精细的分门别类,理论基础,设立大规模的医院,这方面,是民国时期的中医难以比拟的。
2、缺乏西医的人员培养机制。
很多的中医,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对一些药方密不外传,这就是所谓的“祖传秘方”,造成一些中医的秘方的失传。而且中医方面博大精深,对“经验”的要求相当高,多年的学习,也不一定学有所成。
而在西方,则很早就建立门类齐全的医学院,对医学人才进行全面的培养和系统化的教育,使得西医的培养人才的机制更加有效。
▶第三、当时的形势的影响
清朝末年开始,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的思想、文化等等大规模的传入中国。再加上当时的西方在军事上打败中国。导致一些人,对西方思想和文化的极度崇拜。这种思想在民国时期特别盛行。他们甚至连汉字都想要废除。
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字”,“汉字的罪恶,如难识、难写、妨碍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字,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钱玄同
汉字是古代与封建社会的产物,已经变成统治阶级压迫劳苦群众的工具之一,实为广大人民识字的障碍,已不适应现在的时代。——吴玉章
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下,废除中医也就不足为奇了。
▶解放后,中西医的融合与中医的发展
中医的巨大的优点
其实,相对于西医,中医还是有自己大放光彩的地方。
1、养生保健。
西医的重点,是治病救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见效快。中医不仅仅能够治病救人,而且还能让人延年益寿,这个可是西医难以企及的。
2、中医擅长于治疗老年病慢性病疑难病。
这个可是中医最为擅长的了。对于一些老年人的疾病,比如风湿啊,腰酸腿痛等等,西医的疗效不如中医。
3、中医不仅有中药,中医有许多非药物疗法,如气功、导引、砭石、针、灸、拔罐等等,简单易行,足以解决诸多常见病多发病,甚至急性病。
4、中医可以使得问题得到根治,西医则容易反复。
对于一些疾病,西医的见效快,但是失效也快,且副作用很大。而且西医方面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特点,使得一些疾病,难以根治。而中医则提倡阴阳调和,对各个部位能很好进行调理。
医学方面的中西合璧的探索
清朝的末年,面对西医的在中国的大举宣传,已经有一些开始主张中西医合璧了。
第一个提倡中西医学合璧的,是唐宗海,中医七大派“中西医汇通派”创始人之一。光绪年间举进士,中年之后则转而研究医学,主张兼取众家之长,“好古而不迷信古人,博学而能取长舍短”。
1892年唐宗海写成著名的《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另一位代表人物就是朱沛文,他曾经西医院观察尸体解剖。他指出“中华儒者,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西洋智士,长于格物而短于穷理”,因此中西医应“通其可通,而并存其异”。朱沛文于在《华洋脏象约纂》,并逐一指正古人在论述脏腑上的不少疏漏。
之后,中西医在理论和地位甚至在存亡方面展开激烈的争论,中西合璧的声音逐渐被埋没。
直到新中国成立,中西医合璧再次迎来了曙光。
1950年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的题词,为中西医问题定调。会议确定了我国卫生工作的三大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
中西医的合璧终于提上日程。
之后,在毛泽东重视之下,中医学也开始建立系统化的发展起来了。中医学也开办了医学院。毛泽东还提倡西医学习中医,从中医中学习一些医学方法和医药。
文化大革命之后,中西医学合璧有了法律的保障。
1982年新修订的宪法规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标志着中医地位有了国家根本大法的保障。为中医的发展和中西医的合璧扫清了障碍。
2003年的非典,则使得广大民众重新认识了中医的巨大作用。。。。。。
那是一场建立在无知基础上的闹剧。只有无知的人,才会把中医药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的辉煌作用一笔抹煞!
——中医施小墨
其实,无论中医与西医,根本的目的,都是治病救人,而不是斗争个你死我活。在这个地球村内,中西医应该携手共进,才能共同取得伟大的进步!
如何用一句话说明你国学功夫很深
上知天文 ,下晓地理,中通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