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布菲‍‍‍‍‍‍‍‍‍‍‍‍‍‍‍‍‍‍

我的阿勒泰》看完,感觉很难评。

作为挑剔的原著粉,骨朵可以列出无数条它“魔改”原著的地方,但考虑到一部文学气质如此强烈的散文改编剧集的特殊性,再加上仅从一部八集剧的完成度来看,它也实在不错,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它需要拆成两半来评,一半好,一半还好。

一半是散文,一半是戏剧

《我的阿勒泰》原著是散文集,比起更贴近影视剧创作的小说,重抒情轻故事的散文改编难度显然更大,要怎么平衡散文的灵动气质和剧集的观赏性,是本剧改编面临的关键问题。

为了拍出原著的散文味儿,剧版引用了不少原作内容作为旁白。剧集开头,李文秀在大雪围拥中奋力挖掘通往院门的小道,便是来自原书的序言。

分成两半的阿勒泰丨浅聊《我的阿勒泰》-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也原汁原味地拍了许多原作生动有趣的情节,例如李文秀家的小卖部里,常有当地人抱着电话谈情说爱,张凤侠会把卫星电话挎在身上当手机用,在县城里旁若无人地接听,不管周围人的大惊小怪,为了方便和当地人沟通,张凤侠用“砰砰”指代瓶子形状为手雷的白酒,“小鸟烟”指代相思鸟牌子的香烟等,都是会让原著粉看了会心一笑的神还原情节。

还有一些克制而隽永的原创小情节,配合着极优美的镜头语言,清淡而动人。剧中有一幕是李文秀通宵参加舞会后,第二天白天在草地上补觉。画面中躺着的李文秀几乎都被夏牧场丰茂的水草淹没,十分不起眼。但远处的巴太还是一眼就发现了她,与之前铺垫的“哈萨克语中的我喜欢你,就是我清楚地看见你”呼应。

上述含蓄的情节,相比接下来巴太在桦树林中直接将“我喜欢你”宣之于口,更贴近原作的气质。原作中的“我”曾经暗恋过一个舞会上的漂亮年轻人麦西拉,但仅此而已,母亲是个谈过不少次恋爱的泼辣女人,书里的时间线则是和“我”的继父搭伙过日子,爱情于她们实在是存在感薄弱。

剧版为了增加戏剧冲突,给母女二人都增设了更鲜明浪漫的感情线,李文秀和巴太青涩初恋,热烈又纯粹,张凤侠一直记挂着李文秀去世的爹李山,冒着遇狼的风险也要去他们的定情之地仙女湾纪念他,和高晓亮那段露水情缘,更多的也是满足张凤侠内心的恋爱需要。角色和剧都散发着强烈的罗曼蒂克情结,这样的设定或许是出于迎合剧集市场的考量,但也不可避免地会被诟病俗套庸常,毕竟这样的故事除了阿勒泰这个背景够新鲜,其余实在普通。

恋爱线交叉汇集到一起又构成了更大层面的生活冲突。最后一集,巴太为了救李文秀亲手射杀了心爱的小马,又是个相当经典的二选一叙事模式。这一情节引发的争议相当激烈。喜欢的观众觉得这一幕够虐,戏剧张力十足,反感的观众则认为,这类桥段是为了冲突而冲突,为了呼应剧作“去生活、去爱、去受伤”的议题而强行开虐,匠气有余,背离原作。

套用当下流行的“淡人”和“浓人”概念,原作散文是偏“淡”,而剧集要更“浓”一些。剧版《我的阿勒泰》在前期还比较接近散文的“淡”,后期走向了戏剧的“浓”,选择了一种既能在前几集吸引原作粉打响口碑,又能扩大受众层面的改编策略。作为一部播放期区区4天的八集剧,它目前的口碑反馈和热度表现都不错,证明了这一改编策略是很聪明的。但关于如何把一部散文集拍出散文味儿,剧版《我的阿勒泰》或许只能回答一半。

一半是古老,一半是现代

剧版《我的阿勒泰》里有许多关于古老和现代两种文明碰撞交融的刻画。李娟写原作时,已经在阿勒泰生活了不短时间,虽然始终保持着汉族人的生活习惯,但对当地也已经十分熟稔,她是以半个当地人的视角在书写阿勒泰。而剧版李文秀刚从乌鲁木齐返回阿勒泰,对阿勒泰的生活还没有完全适应,“外来客”的感觉更强烈一些,她想去北京、当作家的梦想,和回阿勒泰、同母亲一起经营小卖部的现实对比鲜明。

起初李文秀想方设法离开,为此她去帮张凤侠要债,想着拿到提成回县城写作,还闹出了不少笑话。不过到了后来,她发现了自己除了现实的这个世界,还拥有一个写作的世界,在牧区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可以帮她写得更好,在写作的路上走得更远,传统生活并没有成为她通向梦想的阻力,或许反而是助力,冲突感也就被化解了。

分成两半的阿勒泰丨浅聊《我的阿勒泰》-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巴太是剧版原创角色,哥哥意外去世后在外工作的他被父亲召回家中帮忙放牧,一心只想过传统草原游牧生活的父亲苏力坦,对想回城的巴太很不满,对他爱上汉族姑娘李文秀也不满。

剧版通过展现父子间的矛盾来体现传统游牧文明和现代文明之间的冲突,旧家长和新青年的设置并不新鲜,巴太这个角色比较有趣的一点是他仅被现代文明驯化了一半,适当去掉了一些粗犷,身上保留着游牧民族的野性之美,但内里本色还是传统哈萨克男子。

巴太在城里的马场工作,但工作内容仍然是哈萨克人最爱的养马,这个工作让他处于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境地:进可养出一流赛马,退可回草原帮老爹放牧。对李文秀表露心迹是让她在月下看他驯马,马和李文秀往两个方向跑会先去追马,在舞会上参加叼羊比赛、醉酒打架的样子也和一般哈萨克青年别无二致,结局返乡过安检的状态,除了会说普通话与苏力坦进城找他时一模一样。

分成两半的阿勒泰丨浅聊《我的阿勒泰》-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虽然同样是在夏牧场生活着的青年人,但李文秀的精神世界还是在远方,而巴太本质上还是一个很传统的哈萨克小伙,他们之间的感情是青春年少之间的懵懂火花,正像原著里“我”对麦西拉的感情一样:“我出于年轻而爱上了麦西拉”。即使没有结局的踏雪之死让他们的爱情戛然而止,荷尔蒙褪去后,两人之间依旧会面临现代和古老两种文明与传统的撕扯。

一半是李文秀,一半是李娟

在骨朵看来,剧版《我的阿勒泰》里的李文秀,和原作里的“我”(也即李娟)人物性格相差甚大,原作里“我”更能干、淡然、松弛些,剧版李文秀比起来被弱化了,更傻白甜一些,但对文学的热爱、对成为作家的渴望这最核心的一点,还是很好的保留了,所以李文秀这个角色,和李娟的精神底色还是相通的。

实际上李文秀这个名字,是剧版起的。和金庸小说《白马啸西风》女主角重名,那也是一个在哈萨克族聚居区生活的汉族姑娘的故事。《白马啸西风》里的李文秀美丽勇敢,武功高强,智计百出,却对哈萨克小伙苏普爱而不得,只能看着他和心爱的姑娘终成眷属,自己牵着一匹老去的白马慢慢走回中原,汉人中有的是好少年,但固执的李文秀想的依旧是“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而阿勒泰版李文秀更像是对《白马啸西风》李文秀的一个反写。这个李文秀胆小、瘦弱、莽撞,不会武功只会文学,她还是爱上了一个哈萨克青年,但这回这个哈萨克青年也爱她。

和金庸版美强惨李文秀相比,阿勒泰的李文秀普通得多,没法像快意恩仇的女侠一样手起刀落,成长的体现也更多的是心境的变化、勇气的积累等更内化的东西。金庸版李文秀可以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姑娘成长为凭一己之力杀敌无数的武功高手,而阿勒泰版李文秀,从一开始被同事欺负都不敢吭声,到结尾终于敢和骗财骗色的高晓亮对峙。

分成两半的阿勒泰丨浅聊《我的阿勒泰》-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但很可惜的是,李文秀依旧会被高晓亮压制,需要妈妈张凤侠救场。甚至她终于勇敢的这一回,还成了导致踏雪受惊最终被射杀的一环。这一点倒是比金庸世界里殊途同归:明明自己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了,但生活还是有很多无可奈何的地方。

无论如何,能在一部散文改编的剧集里看到对金庸武侠小说女主的call back,《我的阿勒泰》在这一点上,倒是蛮让人惊喜的。对于同样喜欢金庸的李娟来说,可能也算是一种call back吧。

分成两半的阿勒泰丨浅聊《我的阿勒泰》-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分成两半的阿勒泰丨浅聊《我的阿勒泰》-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