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人无完人透露出哲理是什么如何理解
  • 根据老子《道德经》的内涵,如何深度理解“人无完人”这个成语

人无完人,透露出的哲理是什么如何理解

人无完人,够我们思考一辈子!

一个人活在天地宇宙之间,相对天地宇宙来说,是渺小的!

一个人出现在历史长河的某个瞬间,相对历史长河来说,是短暂的!

一个人与芸芸众生相伴,相对芸芸众生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一个人穷其一生,追求真理,对于浩如烟海的知识宝库来说,是卑微的!

从这个角度看,人无完人,是天经地义的!

从这个角度看,一个人只有永远抱着谦卑的心态,与这个世界相处,才能有进步!

从人与人之间来看,再伟大的人物,也有他的不足之处!再卑微的人物,也有他的一技之长!这就是韩愈所说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因此与人相处,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对自己,抱着空杯心态,学而不厌;对别人,抱着敬畏心态,包容感激!

听古人劝,活到老,学到老。

听古人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根据老子《道德经》的内涵,如何深度理解“人无完人”这个成语

根据老子《道德经》的内涵,如何去深度理解“人无完人”这句成语,那就只能按道家的思想来回答这个提问。《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万物,在表现上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这两个对立的方面。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美的一面可造成坏的结果,善的一面可造成恶的结果。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如果把某一事物当作尽善尽美,结果事与愿违。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都有他的美中不足,都有他的不到之处。圣人的标准是一切完美,孔子是圣人,他能做到这一点吗?肯定做不到。那么封他为圣人,只是对他的尊称。如果以十全十美去衡量一个人,世间上不可能有这样的人。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通晓自然之道的圣人,他明知天地万物之理,深明自然运化之规律,因顺其自然,清静无为。以德化民,不施酷政,正己化人,使人民不知不觉地处在浑厚的淳风之中。他创造万物不据为己有,不居功自傲。他造福万民不求回报,他的政绩从不张扬。这样的圣人可称为“完人”,但是这只是道家的理想而已,无论通过《道德经》怎么来教化于人,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完美之人。我的这种理解也能是不正确。

如果从儒家的内涵去理解,也可能是这样的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错了能够改政,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既然人无完人,就一定要善待他人,不与人计较是非。对别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这就是一个人海纳百川的胸怀。而对待自己又必须严格要求,时时反省自己的不到之处,尽量提高自己的境界和修为,不断地完善自己。当自己有所过错,就不能以“人无完人”来原谅自己,必须迅速改正,改正得越彻底,就越好。能做到这样,即使不能称之为尽善尽美,也算得上十分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