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寂寞沙洲冷的下句是什么
谢老友邀请!
寂寞沙洲冷,是《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的一首诗,原诗如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漂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该诗是苏轼发自内心的感受,和遗怜之情的一个故事。他在每当夜晚人静的时候,要习读朗诵诗文的习惯。发现有个人影常常帖窗偷听,他推窗而看,惊走了原是当地的一个监女,是一位年方十六岁的漂亮姑娘,不肯嫁人,一直在暗恋他,自己是六十岁的人了,不忍联姻,随惊而去,在她去的同时,猛然回头不语的看了他一眼,有恨无人省,意思是没有人董得她的心思,忧伤的离去了。后与王子之子强迫成婚,日子不久病故离去,埋在了沙洲。
他后来听说监女死了的消息,找到了黄沙堆,感到太可惜而又凄凉的情绪,才写下了这首思念空悲的诗。
回答完毕,敬请关注!诚信亙粉!
苏轼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何以被称为神品
同样是大词人的黄庭坚曾经评价苏轼的这首《卜算子》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为什么苏轼的这首词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一句,又何以被称为神品、名句?
总体来看,应当说是得益于此词高妙的艺术技巧,和那种高旷高洁、清新脱俗的意境,当真是“以性灵咏物”的经典代表,苏轼托物喻人,取神题外,通过对孤鸿和月夜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词人那种高洁蔑俗的形象,灵动传神,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下面先来看一下原词: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卜算子》,在很多版本中,都是有这个小序的,即“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由此可见,这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作品,同一时期的作品,还有一篇《游定惠院记》,可以相互照应。虽然苏轼一直保持着乐天派的性格,但是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与幽深,仍然是存在的,词人在这首《卜算子》中,便通过月夜孤鸿的寄托,展现了内心的独白。
上片首二句从庭院中所见之景写起,“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词人营造了一种夜深人静、月亮高挂的冷清气氛。在壶中水漏尽,深夜月高悬的时候,苏轼走出庭院,抬头望月,这是多么冷清寂寞的夜晚啊!这样的气氛,就为下文中幽人和孤鸿的出场进行了铺垫。
接着,“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一片宁静,此刻,又有谁能像作者那样在月光下独自徘徊呢?只有天空中飞来飞去的孤鸿,在缥缈的云雾中更显得更加凄冷孤单。
这不禁让人联想,那缥缈的孤鸿,不正如此刻的幽人吗?而这幽人是谁?相信不言而喻,可是苏轼并没有明说,只是通过这样极富象征意味的绝美诗境,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下片,更是将孤鸿和人融为一体,看似处处在写孤鸿,实则无一笔不在写人,“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人在孤独的时候,总是喜欢四处张望,诗人猛然一回头,看到的却是更大的孤独,又有谁,能够理解这样的心情呢?知音难觅,伯乐难寻,那词人应该怎么办?
他选择“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孤鸿的不幸,孤鸿内心的幽怨,它在寒枝间飞来飞去,不肯选择栖息,最终,只好落在更加冷清肃杀的沙洲上,孤独凄冷的度过这寒冷的夜晚。这两句,堪称匠心独运,词人以高明的象征手法,看似写孤鸿的行为,实则全是词人自己处境的描述和表露,被贬黄州,自然令苏轼很沮丧,但是,他虽然处于孤寂冷清的位置,却不愿随波逐流,而是以高洁自许,孤鸿那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心态,其实正是词人的主观感情!可苏轼不提自己,单写孤鸿,就能让人感受到,这是何等高超的艺术技巧!难怪被后世称为神句!
苏轼的这首词,可以说是其才学、气度、思想、审美的高度凝练和体现,这种词境的营造,可以说少了哪一个品质,都不可能这样高明!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否老年苏轼与年少女子有爱情
谢谢邀请。
在悟空问答这个平台,凡是受到邀请的,只要是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我都会尽我所能,参予回答。
苏辙的才华,一直是我景仰的文化人之一,不管是事业上的拙折,还是在情感上的几次变故。
人生在经历这些磨难后,生命与情感在一次次地蜕变,也在不停地锻炼与升华,以诗词寄情,以一种超越世俗的视角,形成豪迈的风格,留下许多千古流传的佳作,震撼着后世的灵魂。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我个人认为年老的苏辙与爱情无关,只是借着乌鸦的忙碌来表达出自己孤独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