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玉
日前《手术直播间》正式收官,国产医疗剧又悄无声息地播完一部。
客观来看,这部剧的主创量级并不低。幕后有《甄嬛传》《急诊科医生》制片人敦淇、《光·渊》导演裘仲维等人把控,台前由张彬彬、代旭、刘敏涛等知名演员出演。原作还是起点中文网近500万总推荐的畅销小说,作者真熊初墨现实中就是三甲医院医生。
兼具实力与人气,但播出效果却有些不尽如人意。该剧骨朵历史最高热度仅为73.23,而同期另一部职业剧《城中之城》达到过77.42;电视端也显得不温不火,其CVB集均收视为0.238%,低于同期省级卫视联播的年代剧《乘风破浪》。
究其原因,要从《手术直播间》作为个体的专业度和故事性上寻觅,也要从近年国产医疗剧整体遇冷的市场境况说起。
难觅出圈热剧,创作难是“原罪”
高配班底换不来出圈热剧,其实是近年国产医疗剧的常态。
2021年至今,各平台共上新16部医疗剧。通常骨朵热度均值达到75以上即可称为热播,而这之中符合热播条件的仅有《问心》和《后浪》两部。
但其余剧集的台前幕后,并非都是籍籍无名的创作者。
比如《非凡医者》由陆川自编自导,备受关注的正剧小生张晚意担纲男主;《白色城堡》和《埃博拉前线》都由杨文军执导,彭冠英、罗晋等主演的人气也不低。
同早年的《永不放弃》《心术》等经典医疗剧一样,现今很多类型剧启用的也是足够热门的一线明星。而且都市情感剧、现代偶像剧仍格外热衷叠加医疗元素,去年播出的《我的人间烟火》《治愈系恋人》《很想很想你》《南风知我意》等当红生、花主演剧皆属于此。
可惜这些明星自带的流量,尚不足以在网络端撬动观众大盘,让医疗题材实现真正的逆天改命。
相比起来,医疗剧在传统电视端的境遇要稍好一些。
据中国视听大数据,去年除《问心》挺进央视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TOP20、《后浪》位列地方卫视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第13名外,《白色城堡》《欢迎来到麦乐村》和《非凡医者》的收视也排在地方卫视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的前35名以内。
来自中国视听大数据
只不过,这样的收视表现依旧难以企及其它题材的类型剧。譬如排在《问心》《后浪》之前的有《此心安处是吾乡》《无所畏惧》这样的政法剧,有《好事成双》《心想事成》这样的都市情感剧,也有《无间》《梅花红桃》等谍战剧,它们都是颇受电视观众喜爱和创作成熟度更高的题材。
归结于题材,似乎医疗剧本就带有“原罪”。
近十年间,这类剧作的上新量基本稳定在每年三四部,最多不过六部,分别出现于2014年和2023年。而热门的都市情感、悬疑犯罪、古装爱情等题材,每年的上新量都是医疗剧的好几倍,自然也就更有机会跑出破圈爆款。
医疗剧之所以产量低,创作难度高的问题不容忽视,而这主要源于它对专业度的严格要求。
与其它职业剧相比,医疗剧不仅需要钻研案例术语,还得实现规范操作,大到一台手术怎么做,小到一件白大褂怎么穿。包括场景仪器、检测数据、日常状态等方方面面也都容易产生专业瑕疵,进而影响到剧作品相。
在岗医生经过常年学习和训练,对专业知识和动作驾轻就熟,但导演、编剧和演员很难有同等的职业敏锐度。加上必须考虑剧作的故事性,有时专业方面还得主动进行让渡,那就几乎不可能完全避免内容失真。而医疗与生命权益挂钩,是大众非常熟悉和重视的领域。相关作品一旦出现内容失真,又必将陷入舆论倾轧的窘境。
同时制作上也不易。比如由于医疗剧的背景主要是医院,剧组如果选择搭建实景拍摄,那么场景还原度就会是考验之一,而要是借用真实的医院场地,又不得不受限于其严谨的工作秩序。据报道,医院不会外借专业器械,剧组都得花钱自购,无疑也会增加一定的成本压力。
比专业更难的故事
医学社区“丁香园”在2017年时曾发布一项调查,他们对超2000名医生进行访问,发现其中85.8%的人在看医疗剧时发现过错误,比如拿反检查片子、带着无菌手套取戴眼镜、穿白大褂不系扣、不管什么病人猝死都用电除颤等。
这些常识性错误让人出戏,但不至于决定剧作的“生死”。就像被奉为经典的《心术》中,也有医护人员违规佩戴首饰的瑕疵存在。在专家顾问团、实地调研成医疗剧标配,甚至主创就是医学院出身的情况下,类似问题在近年是有所改善的。
医疗剧的“卡脖子”难题,或许还得是专业之上的故事编排。
一方面,很多医疗剧暴露出的专业错误都是为故事让渡的结果。创作者大概也心知肚明,只是时常“偷懒”的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手术直播间》中,海城医院院长步若天身患胰头癌,其夫人苏离用两周前的病情报告找来国际专家给丈夫做手术。开刀后发现步若天的病情已恶化至不适合手术的地步,专家当即决定放弃。此时男主郑仁登场,完美做成这档只有百分之一可能性成功的手术。
不管是苏离作为从业人员欺骗专家冒险手术,还是专家术前居然没要求患者进行最新检查,显然都很不符常理。而这样编排的目的也非常明显,只为凸显男主天才医生的人设。
后续像这样与真实背道而驰,只为推剧情和立人设的情节还有不少。比如设置海城医院属于民营,让管理层因盈利不佳焦虑和推行明星医生计划等走向合理。但为了增加案例,让不少重大事故的伤者都被送往这里救治,又多少有些牵强。以及男主在自己都揭不开锅的情况下,以借钱和预支工资的方式多次为患者垫付医药费,也受到集中吐槽。
播出反馈证明,这种“牺牲”往往没什么必要。除非像《新闻女王》那样目标明确,将电视台权斗夸张化处理后让观众梦回港剧黄金时期,否则只会让剧作更显悬浮,两头都讨不到好。
另一方面,医疗剧的症结还在于故事精彩度不足,一直陷在模式化的窠臼里。遵循“双P”原则无可厚非,但这类剧作还逐渐生成了“天才医生+群像塑造+社会热点”的固定公式。
2021年至今的16部医疗剧中,过半主角人设都是性格存在缺陷的天才型选手。比如《谢谢你医生》的白术医术高到手术失误为零,但说话难听、为人傲慢;《问心》的林逸与之相似,同样是医术高超、不通人情。二人前期自以为是的言语行动,引发了一些负面评价。《非凡医者》的陈辉则患有“亚斯伯格症候群”,记忆力和观察力异于常人,但社交困难。
而后在医院背景下,大家都试图塑造出温暖动人的医生群像。《手术直播间》里,编剧围绕天才男主还塑造了高情商搭档、嘴硬心软领导、迷妹小护士等角色;《关于唐医生的一切》中,唐佳瑜和她率领的重病组医生、麻醉科医生叶弈明、医务处处长欧阳真予等都性格鲜明,缺一不可。
此外,尽管每部医疗剧聚焦的疾病种类不同,但对社会热点的融合创作却是一致的。比如对医患关系的思考、传递生命可贵意识、穷困患者治病难、医护工作者待遇、医疗流程规范性等,几乎每部作品都有涉及。其次是通过医生或患者引出某类家庭伦理问题,比如夫妻出轨、重男轻女、子女赡养等。
套公式并不必然导致剧作品相差,《问心》中也不乏这些要素,但它的热度和收视出彩,豆瓣8.4的好口碑更是创近十年医疗剧新高。可惜实在有些孤例,也就无法为医疗剧燃一把更旺的火。
主动求变,但成效有限
近年医疗剧没有故步自封,而是努力从多方面谋求突破。
比如不断丰富的IP来源,常见的有改编自医疗小说的《白色城堡》、根据真实事件原创的《埃博拉前线》等,罕见的则有翻拍海外经典范本的《非凡医者》、改编自男频爽文的《手术直播间》。
上为《非凡医者》原版,下为《手术直播间》原著
只是《非凡医者》设定特殊,这次本土化改编的水平一般,男主对孤独症患者的演绎也褒贬不一;《手术直播间》将原著中男主的金手指“系统”剔除后,爽感和逻辑也随之削弱。无奈,这两部剧最终都泯然于众了。
细分类型的种类也获得持续更新。
《脑海深处》是国内首部揭秘“脑疾病”的医疗剧、《欢迎来到麦乐村》搭建中非交流桥梁致敬中国援外医疗队、《和平之舟》还原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执行国际人道主义医疗服务和救援任务的先进事迹、《促醒者》传达中西医结合的诊疗理念……
与此同时,医疗剧的主创阵容、内容编排和营销方向都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除却与流量型演员合作,一些医疗剧还选择结合悬疑元素,试图叩开年轻受众的心门。包括《促醒者》《手术直播间》,男主起初都有查清父亲死亡真相的主线任务。而且这两部剧也采取“双雄结构”打造双男主模式,剧里剧外都有贩卖“社会主义兄弟情”的痕迹。
这也确实带来了一些正面收益,比如《后浪》的高热度离不开赵露思的加持;《手术直播间》男主高冷、男二话痨,工作上配合默契,诸多嗑点也成为一些观众的追剧动力。
整体而言,近年医疗剧基本都规避了“披着白大褂谈恋爱”的问题。主创们尽可能在淡化男女主的感情线,让作品回归现实主义的创作初心。
譬如《问心》着重描摹医生作为“人”的喜怒哀乐,精心打造的三人组友情线很是讨喜;《关于唐医生的一切》把镜头对准医院日常,拍派系斗争、同事关系、职业抉择等让医生观众都能产生共鸣;《脑海深处》效仿美剧,专业水平获观众盛赞。
如《医者仁心》制片人兼编剧徐萌所言,“医疗剧是电视剧皇冠上的明珠,全世界的影视人都以能拍摄医疗剧为职业最高荣耀。”
长期笼罩着海外佳作的阴影,主动求变的成效也实在有限,只一部《问心》还远远不够。国产医疗剧真得加紧赶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