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中,刘婉玉的结局是悲哀的。
虽然住上了新房子,不再被亲戚邻居看不起,整个身份和阶级地位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但她并不快乐,她的内心世界反倒变得更加空虚了!
不但麦承欢不再愿意跟她亲近,就连麦承早,也咬牙切齿地要摆脱她的掌控。
刘婉玉自以为,她为孩子、为家庭付出和牺牲了很多,其实她只是自我感动罢了!她的可悲结局,也是自作自受。
童年不幸
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原著小说中,《承欢记》都没怎么提过刘婉玉的原生家庭。
剧中刘婉玉的娘家在安徽,从亲戚朋友对她的态度来看,刘婉玉从小就过得不好,嫁给麦来添,成为上海人,已是不容易。
或许是因为小时候受过太多的委屈,所以刘婉玉特别想争一口气,想碾压那些曾经看不起她的人。
刘婉玉这样想、这样做,都没有错,但她不该把改变命运、成为人上人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他人身上,PUA、道德绑架丈夫和孩子。
原著中刘婉玉的娘家不在大陆内地,她总是一边牵挂着娘家人,一边埋怨着童年的不幸。
麦承欢继承继祖母的遗产后,给父母买了房子,让他们过上了好生活。
搬家时,刘婉玉看着自己攒的十多只洗衣粉胶桶,万分感慨,陷入了儿时的回忆中。
据刘婉玉所讲,她9岁时,帮爸爸买早餐,生鸡蛋上面浇豆浆,不小心弄撒了,迎接她的就是一番训斥,怀疑是她偷吃了。
刘婉玉的爸爸真够自私的,把女儿当丫鬟使唤,还自己吃好的,让刘婉玉吃残羹剩饭。
也难怪刘婉玉总是以悲观消极的心态对待生活,童年的不幸需要用一生来治愈。
而她又是那种内核不强大的人,一味地沉浸在那些不好的回忆中,满身的负能量,并日复一日地笼罩在丈夫和子女身上。
刘婉玉因为自己淋过雨,便想为女儿撑起一把伞,对女儿的“关心”无微不至,越贴越紧,她的这份母爱,太沉重,令人窒息。
刘婉玉自己以前没有得到过的东西,如今拼了命的在女儿身上找补。
不管是让麦承欢嫁一个有钱人,还是要把婚礼办得排场、漂亮,刘婉玉考虑的都是自己,她竭力争取的不是麦承欢的利益,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丈夫无能
剧中刘婉玉和麦来添住的老房子是自家的,拆迁后可以拿到补贴,这是他们唯一的家产。
原著中,刘婉玉和麦来添住的是廉租房,日子拮据。
好在麦承欢争气,从小到大上学没花过家里的钱,工作后还一直给父母钱。
刘婉玉没有工作,全职做家庭主妇,麦来添是家中顶梁柱,给人开车,既累又挣得不多。
也因此,只要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刘婉玉就埋怨麦来添没出息,每次都是一样的话,数落个没完没了。
其实刘婉玉越是抱怨、嫌弃麦来添,生活越是过得糟糕。
麦来添就这么大本事,刘婉玉嫁给他那天就知道了,这就是命。
如果说挣得少是缺点,那么麦来添确实是无能。
其实麦来添除了挣钱少,看似也没其他的不好,他没有抽烟喝酒的不良习惯,也不结交不三不四的朋友,对待老婆孩子一心一意,是个好男人。
麦来添也不像刘婉玉那么势利、心眼多,刘婉玉惦记过老太太的钱,麦来添从来没有,也因此老太太说他太老实、不招人喜欢。
麦来添没什么主见,凡事都听刘婉玉的,刘婉玉才是这个家的主心骨。
家里大事小事都是刘婉玉决定,就算麦来添有反对意见,他也不敢吭声。
姚志明说的没错,麦来添就是被刘婉玉洗脑了。
麦来添被刘婉玉PUA了29年,不管刘婉玉做什么,哪怕是他不愿意的,他也都支持,且条件反射似的认为一切都是为了他好,为了这个家好。
男人听老婆的话,那叫爱,但是像麦来添这种无条件的、无底线的顺从,顺从刘婉玉的无理取闹,这才叫无能。
刘婉玉过度插足麦承欢的恋爱、婚姻,为了金钱和脸面,把女儿推向火坑,麦来添明明知道女儿的想法,自己也反对刘婉玉这样做,却放任不管。
麦承欢挣脱刘婉玉的控制,终于开始反抗,母女一次又一次闹矛盾,甚至走向决裂,麦来添依旧无所作为,也是因为他不敢,不敢忤逆刘婉玉。
麦来添的无能,不是刘婉玉所说的没出息、挣钱少,而是在家庭矛盾中、亲子关系中,麦来添始终起不到调和的作用,不是无视,就是“和稀泥”。
麦来添若是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家庭关系,想必跟陈淑珍之间也不至于那么疏远,有了老太太的智慧开导,生活也一定会更好些。
儿女决裂
刘婉玉对麦承欢管得太多了,有人看到的是爱,有人看到的是窒息和控制欲。
刘婉玉确实爱麦承欢,不然也不会整天担心她的工作和生活,每天亲自下厨给她做美食,见不得女儿受到委屈和欺负。
只是这爱的方式有问题,麦承欢已经29岁了,她需要有自己的独立生活和空间,而刘婉玉无孔不入的爱,就是一种变相的监视。
可是刘婉玉从来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凡麦承欢跟她表明自己的想法,她就会生气,认为女儿嫌弃她了、不爱她了。
甚至会道德绑架,质问她小时候怎么不想着远离妈妈,吃她的喝她的时候怎么不让妈妈放手?现在长大了翅膀硬了,嚷嚷着要飞走。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从生下来剪断脐带的那一刻,就有了独立的人格,父母就要做好分离的心理准备,给孩子人格自由。
这不是要他们断绝关系,而是为了成全他们各自的人生,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也是,有了孩子也要首先做自己。
父母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孩子也不应永远被绑在父母身边。
陈淑珍离世前也说过这个问题,人孤零零的来到世上,最后也是要一个人走的。
但在刘婉玉看来,她生了麦承欢,把她养大成人,麦承欢就要承欢父母膝下,因为她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所以即使她长大了,她整个人也是属于父母的。
所以关于麦承欢的一切,刘婉玉都要操控着,尤其是结婚嫁人这事,主角是刘婉玉,麦承欢必须是一个玩偶,任她摆布。
因为跟辛家亮结婚这事,麦承欢彻底看清了母亲的问题,不再愚孝,她也已崩溃过,跟母亲决裂过了,可刘婉玉还是不知悔改。
刘婉玉太贪婪、过分,爱贪便宜、斤斤计较,这已经不是性格的问题了,而是人品和道德有瑕疵。
刘婉玉从未对老太太尽过孝,之前还算计着让老太太给麦承欢出嫁妆,如今已经继承了老太太那么多东西,还不满足。
老洋房属于姚志明的,姚志明让刘婉玉住,已经是一种人情,甚至可以说是恩情,她却蹬鼻子上脸,得了便宜还卖乖。
姚志明要搬回老洋房,麦来添、麦承早和麦承欢都说了先出去租房住,刘婉玉偏不,还要把主卧留给麦承欢。
刘婉玉把好房间留给女儿,看似是母爱伟大,其实是自私,是鸠占鹊巢,是借花献佛。
刘婉玉根本不懂麦承欢,也没想过如何走进女儿的内心世界,只觉得一切都是她说了算。
刘婉玉总想着让麦承欢依靠他人,通过嫁人出人头地,却不了解麦承欢本身就是个独立、自强的女性。
一味地依赖他人,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尊重。
麦承欢想要的是尊重和自我,刘婉玉却还执迷不悟,认为是辛家对麦承欢造成的伤害,影响至深。
其实根本原因在于麦承欢自己,就算没有辛家之前的羞辱,麦承欢也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上好生活。
麦承欢实在是孝顺,才搬回来住。
本以为刘婉玉已经醒悟,没想到她还是拎不清、没边界感。
我们所说的父母不要过多管孩子,不是因为子女嫌弃;以及子女离开父母,也不是不爱、不孝顺。
这种分开指的是人格上的,是父母不溺爱、不控制子女,子女不啃老、不过度依赖父母。
麦承欢说的希望母亲有自己的生活,是孝顺的表现,刘婉玉却认为是女儿不孝、嫌弃自己。
真正的孝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承欢膝下、一辈子守在父母身边,让父母为自己操劳。
而是帮父母找到失去的自我,鼓励、支持他们做自己,有自己的爱好和生活。
为了让刘婉玉明白这个道理,麦承欢也没少下功夫,可惜刘婉玉终究是“烂泥扶不上墙”,母女关系再一次分崩离析!
原著中,麦承欢跟刘婉玉最后一次决裂后,已经不回父母在的家了。
刘婉玉也终于把注意力转移到了麦承早身上。
麦承欢不愿意做“妈宝女”,麦承早也不愿意做“妈宝男”。
就只是刘婉玉的一厢情愿,把子女当作“巨婴”,当作布偶娃娃,她习惯了控制家人,子女都远离她之后,她只觉得自己可悲。
只有麦来添还在继续着被刘婉玉控制的生活,他也挺可悲的。
刘婉玉也确实挺悲哀的。
但悲哀之处不是麦承欢和麦承早都远离她,而是她把后来得到的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都是她自己作的,是她把子女逼走的。
这个家要想真正过得好,还得是刘婉玉转变观念、改变自我,不知她何时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原著中,麦承早找了个卖衣服的带娃的单亲妈妈,刘婉玉气到不行,又开始归咎于房子的风水问题,埋怨麦承欢不该买这个房子。
不管发生什么事,在刘婉玉看来,都是别人的错,她自己呢?
剧中的麦承早跟毛咏欣在一起了,刘婉玉知道后,又会是一场恶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