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竹林七贤的由来
  • “竹林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通常谁被认为是他们中的背叛者
  • 竹林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
  • 竹林七贤,建安七子,元曲四大家,扬州八怪,酒中八仙都有谁有什么故事

竹林七贤的由来

“竹林七贤”完全是后人的总结,在当时,嵇康、阮籍等这七个人是不知道他们这个小团体有此雅号的。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曹魏正始年间常常一块聚会活动的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

晋代魏后,受政治原因“竹林七贤”分崩离析:嵇康(曹家的女婿)被杀;王戎(琅琊王氏)、山涛(与司马氏是表亲)投靠司马朝廷;迫于压力,向秀入仕,佯狂避世的阮籍也为了保命向司马昭递交了一份《劝进表》,成为他一生之耻;阮咸不为司马氏重用;刘伶纵酒避世。

最早把嵇康、阮籍等人称为“竹林七贤”的,是西晋左将军阴澹。他在《魏纪》中写道:“谯郡嵇康,与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友善,号竹林七贤,皆豪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

由于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政治环境险恶,二代而乱,又经逢“八王之乱”“永嘉之祸”,竟至亡国衣冠南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无不都疲于奔命、颠沛流离。因此,“竹林七贤”的说法在西晋时期并没有得到广泛流传。

到了偏安江左的东晋,社会秩序趋于稳定,“竹林七贤”名声和事迹才广为流行,人们对七贤的潇洒人生充满了仰慕和崇敬。

东晋史家孙盛《魏氏春秋》云:“(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内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东晋著名隐士戴逵专门写了一部《竹林七贤论》,依据事实有褒有贬,指出竹林之放达是“有疾而颦”。

东晋文学家袁宏著有《竹林名士传》三卷,对嵇康、阮籍等七人的事迹,进行了记述。

南朝刘宋年间,临川王刘义庆编写《世说新语》,搜集整理了前人所撰关于“竹林七贤”的大量轶事,并对“竹林七贤”,作了进一步的确认和界定: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世说新语》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容止、伤逝、栖逸、贤媛、术解、任诞、简傲、排调、俭啬、纰漏、惑溺”多个章节,记载了名士们的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历来是研究“竹林七贤”的重要资料。

“竹林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通常谁被认为是他们中的背叛者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出处:《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说起魏晋名士,大家或许也只对几个比较有名的人有所耳闻,比如阮籍,嵇康,但是对于其他的竹林七贤,大家恐怕连他们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竹林七贤之中,大家比较不熟悉的人,他的名字叫吕巽。吕巽算是竹林七贤中的一个背叛者。

在竹林七贤中有一个人时常奔走于朋友之间,他的名字叫做向秀。向秀像是这几个朋友之间的纽带一样,竹林七贤的各位分散住在不同的地方,他们有的人打铁,有的人过着隐居田园的生活,而向秀就时常奔走于朋友之间,陪陪这个陪陪那个,使大家都不太孤单。向秀曾经陪着嵇康一起打过铁,也曾经前去帮助过种菜灌园的一位朋友,吕安。而吕巽就是吕安的哥哥。这个兄弟俩曾经都是嵇康的好朋友,但是这两兄弟忽然闹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官司。那便是哥哥吕巽看上了弟弟吕安的妻子,并且偷偷的占有了自己的弟媳。为了掩饰这一个丑闻,就竟然给弟弟安上了一个不孝的罪名,把他的弟弟上诉到朝廷。

众所周知,不孝,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罪名,而吕巽这样做无疑是衣冠禽兽。但是吕巽却是原告,哥哥控告弟弟不孝,这很能显示自己的道德形象,而当时的朝廷混乱,统治着难以用“忠”字来平天下,那么社会必然也需要一个新的道德规范,那“孝”就成了当时的社会规范,所以统治者对孝看的是非常重的。这两个当时比较有名的名士,以孝字打了官司,朝廷自然也乐于借此来重申孝道。那么相反,作为被告的吕安虽然是被冤屈的,却难以自辩,作为一个清高的文人,他怎么能把自己哥哥霸占自己妻子的家丑来公诸于世呢?而且这样的事情你哪里有证据呢?而且妻子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应该如何自处?家族的门庭应该何以避羞?

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最大的无耻和无赖的时候,受害者往往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那些施暴者往往利用受害者的羞耻心,一而再再而三的欺人太甚。而且这些施暴者往往站在统治者的那一边,把他的所有罪名,社会的心理都考虑完全了,所以等于受害者自身陷于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此时的受害者除了眼泪汪汪地自尽以外,好像是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了。如果说还有最后的一个办法,最后的一线生机,那就是寻找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倾诉一番,但是在这种已经治罪了的情况之下,许多平时引为知己的好朋友早已一一躲开,害怕惹事上身。此时,人性的脆弱以及友谊的脆弱便可见一斑了。

此时的吕安可谓是投告无门,他想到了自己最为尊贵,最为高贵的朋友嵇康,而嵇康果然是嵇康,立即拍案而起。此时的吕安已经因为不孝的罪名而获罪。嵇康虽不知官场门路,他唯一所能做的便是痛骂吕巽一顿,宣布绝交。这封绝交信写得极其悲愤,他怒斥吕巽诬陷无辜,包藏祸心,后悔自己以前无原则的劝吕安忍让,觉得自己对不起吕安,对于吕巽除了决裂,则无话可说。但是就是这样一封绝交书,仅是为了一个蒙冤的朋友说了几句话,同时识破了一个假朋友,仅此而已。但是嵇康因为这件事被捕了,理由很简单他是不孝者的同党。而不孝者的同党应该如何论罪呢?此时的嵇康和吕安等于是站在了统治者希望宣传孝道的对立面上,这样于统治的安定相悖的罪名,尽管再小也是不可容忍的,所以司马昭下令判处嵇康和吕安死刑,立即执行。

从吕巽的这件事情上我们似乎可以看出,当时时代的混乱,以及许多事情发生的仿佛滑稽可笑。只要和政治沾染上了关系,所有的一切仿佛就轻重失衡了。 吕安,不是因为他受了冤屈而死的,更不是因为他所谓不孝的罪名而死的,而是因为他站在了统治着宣传思想的对立面,并且还拉上了嵇康这么一个强大的文化名人,形成了社会的感召力,这在什么时候都是不能被统治者容忍的。我们也仿佛能看到小人,如果存在在我们身边是何等的具有威力。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讲,我们只能说一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只能认真的识别身边的小人,尽力的不去招惹他们,将他们排除在外。再扩大一点,当一个正直的人受到诬陷的时候,或许我们这些普通人可以帮他一把,救他于小人的谗言之下。

竹林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 卒于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据《晋书·阮籍传》记载,他容貌出众,志气豪迈,任性不羁,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书,尤好《老子》《庄子》。嗜酒,善弹琴。是一个有才学,又高傲放达的文人。阮籍断断续续出仕了几次,最后都托病辞官归隐。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zhi,今安徽宿州西南)人。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公元224年),卒于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据《晋书·嵇康传》记载,他有奇才,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天质自然。恬静寡欲, 博览群书,通晓很多知识,长大以后,喜好《老》《庄》。经常谈论养性服食事, 喜欢弹琴咏诗。后为司马昭以毁谤名教为由所杀。

向秀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zhi)人,他先与嵇康交游,关系非常深厚。嵇康被杀后,向秀畏惧,出仕,历任散骑侍郎、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生于汉献帝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卒于西晋武帝太康四年(公元283年)。他是一个有气量又有政治才能的人,深为时人所重。山涛因与司马懿妻张氏(宣穆张皇后)为中表亲,故仕途通达,历任郡主簿、功曹、上计掾、赵国相、尚书吏部郎、冀州刺史、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右仆射、司徒之职。

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人。生卒年不详。史书记载他形貌醜陋,身长六尺,肆意放荡,嗜酒如命,不妄交游。

阮咸字仲容,生卒年不详, 阮籍侄,其传附于《晋书·阮籍传》。他放达不拘,经常随心所欲地干一些违背礼仪的事情。他通晓音律, 善弹琵琶。

王戎字濬(jun)冲,琅邪临沂人。生于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卒于晋永兴二年(305)。竹林七贤中,王戎的年龄最小,但他的才智却非寻常人可比。《晋书·王戎传》记载的发生在王戎少年时的两件事, 足以表现他的聪慧和镇定。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戏,猛兽在槛中虓吼,声音震天动地,很多人都吓跑了,唯独王戎站着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看见后,非常惊奇。又有一次,王戎与同伴们在路边嬉戏,看见路边的一颗李树上有很多李子,很多小孩都竞相去采摘,唯独王戎不去。有人问他缘故,王戎说:‘在路边的李子树,如果李子好吃,早就被摘光了。现在树上还有很多李子,这颗李树所结的果实,必然是苦的,所以没有人摘。’人们尝了尝,果然如王戎所言。

竹林七贤,建安七子,元曲四大家,扬州八怪,酒中八仙都有谁有什么故事

竹林七贤,建安七子,元曲四大家,扬州八怪,酒中八仙都是古代文人名士的合称,在诗词、杂剧、散文、书画等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建安七子是汉朝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建安七子和“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的诗文创作形成俊爽刚健风格,建安风骨掀起一个诗歌高潮。

建安七子中孔融是北海国相,因为触怒曹操被杀。其余六人全部投靠了曹操,巧合的是,这六人除了阮瑀早死,剩下的五人全部死于建安二十二年的疫病。

阮瑀的儿子是阮籍、孙子是阮咸,是竹林七贤中的两位,祖孙三代都是文人名士。

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因为经常在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被称为竹林七贤,他们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

竹林七贤是当时的贤士,放荡不羁,但在当时曹魏和执掌大权的司马家族对峙下,七人也走向了不同道路,最后分崩离析。

嵇康、阮籍、刘伶是七人中最出名的,也是出仕曹魏不满司马氏的人物。嵇康的文学成就很高,并且擅长音乐,曾奚落钟会,最后因为触怒司马昭被处死,从此广陵成绝响。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创作五言诗的人,后世的陶渊明、李白等诗人都是对他的继承和发展,在嵇康死后,阮籍佯狂避世不再出仕。刘伶最出名的就是嗜酒如命,出去也是坐着鹿车带着壶酒,仆人扛着锹跟着,死了就把他埋了,刘伶醉酒的典故也是有了后世流传至今的刘伶醉。

山涛、向秀、王戎、阮咸四人在西晋建立后,大多出仕,这四人知道的人比较少。山涛是年事最大的一个,也是竹林七贤实际的组织者,嵇康、阮籍、向秀发现结识的。刘禹锡有句诗“怀旧空吟闻笛赋”,其中典故就是写的向秀作品《思旧赋》,是向秀为追思好友嵇康和吕安所作。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与阮籍并称“大小阮”。王戎是年龄最小、功名心最盛的一位,在西晋宦海浮沉。

酒中八仙

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酒中八仙是唐朝嗜酒好道的八位学者名人,这八人嗜酒如命、乐观放达。杜甫有《饮中八仙歌》,写了这几位名士狂放不羁的一面,在后世瓷器画面也常常绘有饮中八仙。

李白的称号是“诗仙”,贺知章的称号是“诗狂”,张旭是著名的草书书法家,被称为“草圣”。

李适之是李世民曾孙,李承乾的孙子,曾任左丞相;李琎是唐睿宗李旦嫡长孙,唐玄宗李隆基的侄子,被封为汝阳郡王;崔宗之是宰相的儿子,袭爵齐国公;苏晋袭封河内郡公,后任吏部侍郎;焦遂是一介平民,事迹记载也不多,因为嗜酒如命、酒量惊人而出名。

饮中八仙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好喝酒,能喝酒。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元曲四大家是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

关汉卿是四大家之首,是我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被誉为“曲圣”,作品有脍炙人口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等。

白朴的主要作品有《梧桐雨》)、《唐明皇游月宫》、《东墙记》等。

马致远的小令很多,最出名就是《天净沙·秋思》,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与《拜月亭》《西厢记》合称元杂剧三大爱情剧。

扬州八怪

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也常被称为“扬州画派”。关于扬州八怪的具体人物说法不一,八字也可看作数词,同时期画风相同的几人也可列入,最被公认的还是上面八人。

扬州八怪大多出身贫寒,经历坎坷,靠卖字画为生。他们的书画作品大胆创新,不同于古人,不追随时俗,近现代名家齐白石、徐悲鸿等画家都有受他们作品影响。

金农怪在才,精通篆刻、鉴定,工于诗文书法画作,擅长画花鸟、山水、人物,最擅长的是墨梅。

郑燮就是郑板桥,怪在传奇。郑板桥诗书画三绝,画作擅长画兰、竹、石;书法以“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而独创一格的“板桥体”,自称“六分半书”;诗文也写得极好,课本上学过他的七言绝句《竹石》。

黄慎怪在悟性,人物、山水、花鸟无一不精,诗文、狂草书法,绘画三绝。

李鱓怪在命,被两次革除科名一次贬官后到扬州卖画为生。李鱓工诗文书画,擅长花卉、竹石、松柏,后又拓展了写意花鸟画的表现领域。

李方膺怪在倔,工于诗文书画,擅长梅、兰、竹、菊、松、鱼、人物、山水等,尤其精于画梅。

汪士慎怪在人,善于绘画书法,金石篆刻,尤其善于画梅。

罗聘怪在使命,擅长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善画《鬼趣图》,画鬼态无不极尽其妙。

高翔怪在淡泊,一生都是布衣之身,他擅长画山水花卉,也精于写真和刻印。

在古代有很多文人合集,这些称谓到现在依然也是很多,四大、四小、十大等等的,再列举一些其他的文人并称。

文章西汉两司马

司马相如、司马迁

司马相如是西汉辞赋家,汉赋的奠基人,被誉为赋圣、辞宗,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古琴曲《凤求凰》。

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鲁迅先生曾评述“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史界两司马

司马迁、司马光

西汉的司马迁和北宋的司马光,一个创作了纪传体通史《史记》,一个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在史学界有着重大影响。

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汉赋四大家是西汉和东汉四位汉赋家,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是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者。

扬雄是西汉时京城的文化巨擘,被后来的学者誉为“汉代的孔子”。

班固是东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曾修撰《汉书》,他的《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

张衡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发明家,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被誉为“科圣”。张衡 还是著名的文学家,有《二京赋》、《归田赋》等名作。

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

三曹是汉魏时期曹操和儿子曹丕、曹植的合称,他们的作品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

曹操的作品有《观沧海》《龟虽寿》等;曹丕的《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曹植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有名作《洛神赋》、《白马篇》等。

二陆

陆机、陆云

二陆是西晋时期文学家,陆机、陆云是兄弟,是东吴名将陆逊的孙子、陆抗的儿子。陆机还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南朝三谢

谢灵运、谢惠连、谢朓

南朝三谢是南朝时期的陈郡谢氏族人的三位名士。

南朝刘宋时期名士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是山水诗派鼻祖,被誉为当世最出色的诗人。

谢惠连是谢灵运的族弟,南朝刘宋文学家。

谢朓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和谢灵运合称“二谢”,是南齐诗人,擅长山水诗创作。李白有句诗“中间小谢又清发”,就是说的小谢谢朓。

竟陵八友

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竟陵八友是南齐永明年间的一个文人集团,由竟陵王萧子良召集。

萧衍后来成为南朝梁开国皇帝。

沈约是南朝梁开国功臣,是南朝文坛领袖。

元嘉三大家

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元嘉三大家是南朝刘宋文坛的三大才子,元嘉是刘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杰是中国唐代初年的四位文学家,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初唐四杰的名作很多都在课本上出现。

王勃的《滕王阁序》千古留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美到极致,还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是广为流传。

杨炯的《从军行》有名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卢照邻的“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广为流传。

骆宾王的《咏鹅》儿童都会背,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

文章四友

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

文章四友是初唐四位诗人的合称,他们都是身居高位,苏味道、李峤更是曾跻身相位。虽然他们的诗作和宫廷诗人的作品没有太大差别,但在诗律和诗艺的研练方面有很大进展,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最有诗才,使五言律的创作首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他还是“诗圣”杜甫的祖父。而苏味道则是苏轼先祖。

仙宗十友

司马承祯、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

仙宗十友是五代以来的古代文人,对活动于初盛唐时期的十位文人追慕而提出的一个称美性质的范畴。

竹溪六逸

李白、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

竹溪六逸是唐朝开元年间隐居于竹溪的六位名士。

开元年间,李白移家山东,结交山东名士,隐居徂徕山,寄情于山水林泉,纵酒放歌。

吴中四士

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吴中四士是初、盛唐之交时,吴中地区的四位名士。

张若虚的诗只留存两首,但是一首《春江花月夜》就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贺知章的诗存世有19首,其中的《咏柳》、《回乡偶书》也是脍炙人口。

张旭是著名书法家,擅长草书,被誉为“草圣”。

包融是诗人,诗作留存有八首。

四大边塞诗人

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

四大边塞诗人是盛唐时期的四位诗人,他们的诗作主要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

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唐朝时进入黄金时代,代表人物还是这四位,留下了很多诗作名篇。

大历十才子

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耿湋、夏侯审

大历十才子是唐朝的十位诗人,大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他们秉承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寄情于山水,歌颂升平。

这十人的生卒年都不详,留下的诗作也不是很多。

古代四大才女

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儿、卓文君

四大才女是古代才华横溢,因绝世才华惊艳千古的女子。

蔡文姬是汉末三国时期才女,有古琴名曲《胡笳十八拍》。

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上官婉儿是唐代诗人,有“巾帼宰相”之名。

卓文君是西汉才女,她的《白头吟》中的“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至今依然很流传。

蜀中四大才女

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峨

蜀中四大才女是四川历史上的四位才貌双绝的女子。

薛涛是唐朝人,花蕊夫人是五代十国后蜀孟昶的妃子,黄峨是明代时期人。

唐代四大女诗人

李冶、薛涛、刘采春、鱼玄机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对当时和后世的文坛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苏

苏轼、苏辙、苏洵

三苏是北宋散文家苏洵和儿子苏轼、苏辙的合称,号称一门父子三词客。苏轼文、诗、词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的词作极美,很多还富有哲理。

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苏门四学士是苏轼门下最受欣赏和重视的四人,他们都曾受到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文学造诣也很高。

这四人的诗词也都很是唯美,有很多传世名句,像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苏门六学士

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苏门六学士是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与李廌,也被称为“苏门六君子“。

苏门后四学士

李格非、廖正一、李禧、董荣

苏门后四学士也是苏轼文学的传人,元祐文坛的中坚,不过他们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比较少。

宋词四大家

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宋词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宋朝词人大家也是辈出。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他们词作名篇精品众多,对当时以及后世的文坛,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济南二安

李清照、辛弃疾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婉约派代表人物;辛弃疾字幼安,是伟大的豪放派词人,两人都是济南人。

永嘉四灵

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

永嘉四灵是南宋末年四位浙江永嘉籍诗人。

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因为他们字号中都有一个灵字,所以有这个称号。

宋四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

宋四家是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他们代表着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

苏轼不仅诗词出众,也擅长书画,他的书法博取历代名家后自成一家,擅长写行书、楷书。

黄庭坚出自苏轼门下,后与苏轼齐名,书法上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并且开创出了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米芾在书法上用功最深,擅长篆、隶、楷、行、草等书体,成就以行书最大,他的《蜀素帖》人称“天下第八行书”,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

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在当时为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不过他的作品传世较少。

二王

王羲之、王献之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都是伟大的书法家,在书法史上艺术地位和声望极高。

王羲之擅长隶、草、楷、行书,他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书法影响了后代的书法大家,楷书四大家、宋四家这些书法大家都极为推崇王羲之,所以他享有“书圣”美誉。

王献之精通楷、行、草、隶各体,尤其擅长行、草书,东晋到唐代,他的影响超过了父亲王羲之。一直到唐代李世民褒扬王羲之而贬抑王献之,才使王羲之的影响更大,因为王献之杰出的书法造诣,被称为“小圣”。

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楷书四大家是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分别是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朝的赵孟頫。

欧阳询的字体被称为“欧体”,世称“唐人楷书第一”,

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是书法史上继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柳公权的字体自成一家,号称柳体,和颜真卿的颜体相比有“颜筋柳骨”之称。

赵孟頫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还擅长篆、隶、真、行、草书,尤其以楷、行书著称于世,他的“赵体”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在朝鲜、日本也非常风行。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是南宋时期的四位诗人,他们的诗作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陆游的诗存世有9300多首,杨万里的诗存世有4200余首,是古代留存诗作极多的诗人,范成大也有很多名篇上过课本。尤袤就比较陌生了,他的大量诗稿在一次火灾中全被焚毁,现在留存极少,尤袤喜欢藏书,他根据藏书编的《遂初堂书目》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版本目录。

明初吴中四杰

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吴中四杰是元末明初诗人时期吴中的四位诗人,他们全以文名著称于世,其中又以高启的成就最高,被称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吴中四才子

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

吴中四才子就是江南四大才子,是明朝中叶时期吴中地区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名士。

这四人中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不仅会写诗,而且擅长书法、绘画,并且以画或书法闻名于世,在现在博物馆仍藏有他们的真迹。

徐祯卿被人称为“吴中诗冠”,以诗歌名满士林,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

前七子

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前七子是明朝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流派。

后七子

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后七子是明朝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

清词三大家

纳兰性德、朱彝尊、陈维崧

清朝康熙时期是清代词坛最盛期,这三人是当时词坛奇才。

纳兰性德的词作犹为精美,代表着清代婉约词的最高水平。

清初三大家

侯方域、魏禧、汪琬

清初三大家是清初的三位散文家,其中以侯方域的影响最大。

公安三袁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公安三袁是明代晚期三位袁姓的散文家兄弟,他们兄弟三人是湖北荆州公安县人,他们的文学流派被称为“公安派”。

岭南三家

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

岭南三家是清初岭南地区的三位诗人,他们在当时岭南地区最享盛名。

乾嘉三大家(江右三大家)

袁枚、蒋士铨、赵翼

乾嘉三大家是清代中叶的三位文学家,以袁枚为主。

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与纪晓岚齐名,是“性灵诗派”的倡导人。

江左三大家

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江左三大家是明末清初诗人,三人都曾在明朝出仕,明朝灭亡后又出仕于清朝,其中钱谦益更是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

桐城三祖

方苞、刘大櫆、姚鼐

桐城三祖是清代时期的散文家,是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早期的三位重要作家,他们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