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中,电影《热辣滚烫》的幕后纪录片比电影正片更好看。意料之外的是,贾玲的减肥之路,远比大多数人所能想象得更加艰难。
纪录片名叫《我只活一次》,共四集,片中记录了不少贾玲崩溃的时刻,比如长达几个月不掉秤的减肥平台期,比如疲惫到感觉自己像被掏空肉的蟹壳一样,但没有“贾玲绝望大哭”之类的煽情场面。减肥过的人一定能共情到那种喝凉水都长肉的绝望,但贾玲还经历了另一种绝望,当她不想掉秤的时候,脂肪却像水一样哗哗流走。
《热辣滚烫》的拍摄周期超过一年,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拍贾玲饰演的乐莹在体重二百斤时发生的故事,第二阶段拍她经过减肥作为拳击手登上擂台。电影里,乐莹的减肥过程在一首一分多钟的歌曲中就展现完了,实际上,为了完成两个阶段的反差,贾玲拼命了整整一年。
大基数减肥本就艰难,而比正常减肥更难以承受的是,在第一阶段拍摄期间,贾玲要一边增肥一边训练。贾玲原本是个身体灵活的胖子,减肥教练测试了她的肌肉含量不低,心肺功能也很好。所以,她必须在原本180斤体重基础上通过大量进食快速增肥到220斤,才能演出乐莹那种宅家十年,胖到虚弱,精神颓废的状态。但在增肥的同时,贾玲还需要进行体能训练,以保持心肺功能可以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高强度减肥过程。
纪录片里,贾玲一边喊中午吃的牛肉感觉还在胃里立着,一边做高强度的俯卧撑。结果她超额完成任务,体重飚到220斤以上,一度血糖紊乱。最多一天达到八小时的高强度运动,日复一日的减肥餐,贾玲说有次实在受不了了,吃过一次红酒加烤串,牛小串吃进嘴里时,她才能确认自己是存在的。
减肥过程有多痛苦可想而知,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床头有一瓶褪黑素软糖,每天只能吃一颗,饿到极点的时候她把糖一直含在嘴里,一整晚都能感觉到甜。可有一天,她居然一不小心给嚼了,气死自己了。
更残酷的是拍摄电影第二阶段时。贾玲体重已经达标,有一场戏是她特别看重的,乐莹作为拳击手出场时的一分钟亮相。她反复和教练强调,不需要很瘦,但一定要有显示力量感的肌肉线条。
按贾玲的设想,这个出场应该让观众感觉到,乐莹通过运动找回了自我,眼神里透着坚毅。但拍摄时,她发现自己的脸上全是疲惫,已经无法通过化妆和表演掩饰了。高强度的电影拍摄工作叠加上维持体能的日常训练,是从前四到五倍的身体消耗,结果就是,贾玲在迅速变瘦的同时也失去了肌肉线条。
为了尽快达到所需状态,教练团队建议贾玲进行塑形训练并脱水。恕我孤陋寡闻,在这部纪录片里我第一次听说脱水训练,这简直是比减肥还要加倍折磨人。脱水分两个阶段,前期每天饮水8~10L,然后从某一天突然骤减到日饮水量100ml。
我曾经试用过一种为期四周的减肥法,大概能减掉5~10斤,前两周不运动,只需要三餐略减食量且日饮水量达到2L。在没有大量运动排汗的情况下,每天喝2L水能把自己撑到饭量骤减,感觉胃里总是漾着水,不饿也不想吃任何东西。所以,每天8L水喝下去的体感一定会很不舒服,然后再骤减到日100ml的饮水量,纪录片里工作人员用装化妆水的小细瓶,也只有半瓶量。
贾玲对水的强烈渴望已经锐化了听觉,忽然之间,周围每个人喝水的咕嘟咕嘟声她都能清晰地听到。而为了保证脂肪不过度流失,在这个阶段还需要大量摄入碳水,生咽干馒头。拍完这组镜头第一次喝水,她把五官都皱在一起慢慢吞咽,感受喝水带来的幸福感。
《热辣滚烫》上映后,有记者采访贾玲的健身教练刘佳,问他:“很多人都说,如果有钱、有时间,我也可以一年瘦100斤。你怎么看?”刘佳说:“谁要说这样的话,钱我出,你试试。”没有谁比教练更了解,贾玲这100斤背后的辛苦和坚持,不是用钱和时间就能直接换来的。
纪录片尾,贾玲写下一段话:这一年,像过了一辈子。
当初《热辣滚烫》上映时,对贾玲减肥真实性的质疑很多,有人质疑用了AI特效,有人质疑她靠打针和高科技减肥,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位科普大V信誓旦旦地声称,贾玲是靠某种新发明出的特效药减肥,因为电影拍摄和药品上市的时间段完全重合。
这些质疑也反向说明,贾玲其实不需要如此真实地折磨自己。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电影里杜乐莹的目标是成为一名拳击手?仅仅是因为买了改编版权吗?如果贾玲想以减肥为噱头拍一部励志片,她完全可以让乐莹减肥后以性感美女的姿态出现,就像贾玲后来美美地穿起堆纱的晚礼服裙,大波浪长发,无需肌肉线条就能取悦观众,减肥的过程肯定轻松许多。
《热辣滚烫》上映后,贾玲一直在传达,“这不是一部关于减肥的电影,甚至与拳击都关系不大。减肥也好,拳击也罢,都只是路径,人生如果有一件事必须做的话,那就是好好爱自己。”实话说,看电影时我不是很能理解故事的内容和爱自己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这像是生拔出来的一个主题,专为迎合女性市场。直到看完纪录片,我好像明白了。
纪录片里贾玲谈到了自己的性格,就是俗称的老好人,讨好型人格,但她心里又很清楚,自己其实并不想讨好任何人,只是希望氛围愉快一下,大家都能快乐一点。
讨好型人格很看重别人的评价,宁可自己受委屈,也一再迁就别人的意愿。无论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什么,究其原因,本质是自身不够强大、笃定,很害怕和这个世界起冲突。其实,贾玲早是家喻户晓的顶级笑星,全球票房第一的女导演,外界认可她的实力,但这些似乎还不够,她必须通过自己内心的确认。纪录片里,贾玲过40岁生日时许愿,希望人生的下半场能活得更自我一点,没有那么多枷锁和负累。
这就能理解,为什么《热辣滚烫》会给人一种挑衅感,无论男观众还是女观众,对杜乐莹的人物设定都多少会略感不适。她抽烟、喝酒、骂脏话,宅家十年啃老,谁都可以轻易地欺负她、轻视她、利用她,即便最后她成功走上拳击台,还是被打得浑身是血、惨不忍睹,全片让观众没有丝毫爽点。
这也是贾玲对自己的挑衅,把观众舒适的逗乐她信手拈来,但这次她完全放弃取悦,就想用一种不讨好的,甚至膈应人的方式表达自我。对贾玲来说,这或许是一种突破,她在试探内心承受力的边际,这也是她找回自己,爱自己的一种方式。
很多人说贾玲减肥后,中国少了一位一流笑星,多了个二流演员。即便是,那又怎样呢?至少她拼尽全力了。贾玲在纪录片里说:“人生不就是这样吗?你哪儿知道下一秒你会成为谁呢?”
《热辣滚烫》里,杜乐莹在坠楼都安然无恙后燃起成为拳击手的愿望,她的初心是再活一次,而电影幕后纪录片名叫《我只活一次》,我猜这次贾玲想表达的是:不用从头再来,做自己,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因为只活一次,没理由退缩。
本期记者、编辑:金力维
本期监制:李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