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欣 北京报道

“不想看,多看一眼都是加班”“于和伟演也让我难以喜欢银行行长”“这是可以播的吗?太真实了吧”“看电视剧是解压的,不是重温上班的”……近日,央视一套播出的金融反腐剧《城中之城》因不少片段过于写实而引发网络热议。

目前,该剧刚刚播出前十集,但片中一些片段反映了部分银行工作中管理层、基层、关系户的真实情况,俨然一副金融众生相。有行长因坚信“做银行要九正一邪”为一些企业违规输血,未履行好守门员职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财产损失,并为之付出生命;有银行基层员工为讨客户欢心提米买油给好处,甚至为了完成指标铤而走险买存款,被网友戏称“为了KPI贷款上班”;有关系户因直系亲属是行领导,一家三代人都在一家银行,调岗也是一句话的事儿,可谓“三代同行”。

管理层:“做银行,要九正一邪”

“做银行,要九正一邪,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尽量给出更多操作空间。”剧中,深茂银行行长戴其业找到该行副行长赵辉说道。戴希望赵能够在嘉祥控股的融资申请上签字同意,然而这并非一笔普通贷款,嘉祥控股实际想拿这笔钱去救股市。赵以“信贷资金不能入股市”的规定拒绝。戴行长转而说道:“既然不能走表内,那就走表外。”但赵坚持认为,这类擦边球行为风险太大,依然拒绝签字放款,也劝戴行长不要铤而走险。

然而戴行长并未听劝,利用信托通道为嘉祥控股输血10亿元。但只要是雷,总会爆的,戴行长最终败在了这“一邪”上。剧中戴行长驾车过程中,听到了嘉祥控股股价被国外操盘手砸到最低点时,胸口猛烈疼痛,不慎车祸身亡。殊不知,嘉祥控股在第二天因利好消息股价飙升,最终让空方爆仓。

事后赵辉感叹戴行长虽然违规但不为“私心”,因为戴行长不想倾注心血的民营企业被国外机构做空,为助力国家民企一臂之力而不惜违规相助。但深茂银行审计部主任苗彻则表示,一心想帮某个客户、贪图功名实际上也是一种“私心”,并非违规的借口。

“走表外”输血的方式不久后在剧中又重现:副行长赵辉的朋友吴显龙是一家房地产公司老总,因融资遇到困难求助于他。赵辉因不想违规介入,邃将自己的同学——信托公司老总谢致远介绍给吴显龙纾困。彼时房地产实行名单制,吴的公司是一家不在银行授信名单内的中型房企,这位信托公司老总为吴显龙出了一个办法:找一家银行来做银行理财资金委托外部投资,然后通过远舟信托出一个信托计划,钱直接投到吴的公司去。不过由于流入地产的资金被监管严控,因此谢建议吴设立一家子公司,并且该公司最好是政策扶持的科创等企业,如此信托资金最终便可按计划进入该地产公司。

这位信托老总想出的办法是典型的通过“银信合作”来“走表外”,也是资管新规出台前,地产和金融狂飙突进的历史一角。即发行的理财产品不算银行储蓄,委托给信托公司的投资也不算银行贷款,故这笔“表外业务”绕开了监管,也被称为“影子银行”业务。

2016年四季度以来,为了加强房地产风险管控,监管层收紧了房地产常规融资的“水龙头”,殊不知“关了一扇门,却打开另一扇窗”,彼时“银信合作”通过借壳融资、多层嵌套、明股实债等多种形式,规模开始井喷。但“大潮过去才发现谁在裸泳”,随着2018年资管新规对非标产品的打击,以及2021年房地产市场逐渐暴雷,让尝到房地产多年甜头的金融机构也终于吃了苦果,多家知名信托机构接连暴雷,各家银行也忙于出清不良。

外界好奇“是哪个金融人混进了编剧团队”。其实这背后的“神秘人”是写了14年银行报道的媒体人夏心愉。作为《城中之城》剧本策划,夏心愉为戴行写下了那句“九正一邪”,这也是她想通过剧本引动的行业思考。夏心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想通过这句话来探问,这“一邪”,是突破“不做不错”四平八稳不作为的“变通法门”?是“行业被认可的创新曾经也就是比监管多走了半步”?还是时至今日,我们经历了地产去杠杆、表外回表、监管穿透、整顿资本无序扩张等一系列拨乱反正之后,这“一邪”也终归是埋雷隐患?监管是“长牙带刺”的,对于违规违纪,没有九正一邪,只有“零容忍”。

就像剧中苗彻与赵辉的对话所点题的:“既要业务创新敢于作为,又要完全合规不踩灰色地带,难不难?非常难,那不难要我们干什么呢?”

一位股份制银行支行行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理解的“一邪”是一种“创新”,在复杂且严格的监管体系中,银行在不违规的前提下,突破监管的限制,这种突破可能更多来自市场力量的推动。不过,他认为“正”和“邪”并非绝对对立,在不同监管制度下,“正”和“邪”的定义也不同。

随着剧情向后发展,副行长赵辉早期虽“出淤泥而不染”,但由于女儿眼疾需要的巨额手术费,对亡妻念念不忘,以及在职场上的抱负遭到打击,令他最终没有抵抗住周边人为其量身定制的围猎之术,也动了“一邪”的念头。这样看,“一邪”不仅是指“给出更多操作空间”,更指的是银行高管要时刻保持定力,即剧中赵辉的大学老师欧阳所言:“银行高管,一定要经得住诱惑”。

基层:“日常营销靠米油,完不成任务靠花钱买”

剧中第一集,银行新人陶无忌和同事们拎着米和油送给客户;陶无忌一位女同事抱怨道:“上个班全家都不得安生,亲戚朋友都被拉着存款。完不成存款任务就要被扣绩效,甚至辞退。”这些画面都戳中了不少银行打工人的心。

一天,陶无忌正在发愁如何让自己的揽储达标,此时经理给他出了主意——买存款!剧中,二人对话如下:

陶无忌:“买存款?怎么买?”

经理:“我给你介绍有钱的朋友,一次买个两千万到三千万都没问题,红十点之前存进来,时点考核完三天内划走,你按三分半利息给人家,怎么样?”

陶无忌:“还能有这种操作呢?”

上述玩法早已不新鲜,现实中银行柜员拉存款的方式可谓花样百出,比如手工补息、贴息揽储、通过存款中介揽储等。

早在2011年,新修订的《储蓄管理条例》就规定,储蓄机构不得使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储蓄存款。2014年7月,时任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将进一步改进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考核办法,从制度源头遏制“冲时点”冲动。对期末、期初指标波动过大,或与日均指标有明显差异的,可采取高管谈话、限制准入、降低监管评级、罚款等监管措施,以降低“冲时点”意愿;研究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管理办法,进一步落实日均存贷比监管,完善监测通报制度;严禁表内外业务互转、甚至直接调整会计科目等弄虚作假行为,堵截“冲时点”通道。2018年,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不得通过返还现金或有价证券、赠送实物等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不得通过个人或机构等第三方资金中介吸收存款;不得通过理财产品倒存等。

2024年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下发了《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明确严禁通过事前承诺、到期手工补付息等方式,变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权要求或自律上限。要求银行应立即开展自查,并于2024年4月底前完成整改。

为何监管禁止各类违规高息揽储,但现实中依然屡禁不止?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本的原因是银行有速度情结和规模情结,因此存款考核压力一直较大。他认为,类似手工补息这种高息揽储方式变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抬高银行负债成本并向资产端传导,或拉升贷款资金价格,影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同时,高息揽储也对金融市场秩序带来一定影响,导致银行间竞争加剧。

关系户:“一家三代都在银行,孙子换岗爷爷一句话”

剧中,程家元和陶无忌作为深茂银行某支行同一批招募的新人,关系较好。陶无忌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程家元则连基本的业务操作都不熟练,被客户嫌弃。然而在定岗的时候,程家元被分配在了人人羡慕的对公部,而陶无忌则继续留在了柜台。同事们对此安排十分不满,揶揄程家元要么是行领导的亲戚,要么是大额存款的客户。后来在一次私人聚会上,程家元终于坦白,他的爷爷是深茂银行总行第一任副行长,父亲是深茂银行某支行副行长,去对公部是爷爷一手安排的。

上述银行系统内的近亲繁殖现象在现实中比比皆是,也不难怪剧中有一句直白的台词:“在银行没有人脉才会在柜台吧?”

而就在近期,一位小男孩讲述自己梦想引爆全网舆论,令银行系统内近亲繁殖的话题再次推向热搜。小男孩在课堂上造句说:“我想当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行长,继承我的爸爸。因为我的爷爷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行长,我的妈妈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所以我想继承我们的家产。”

对此,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下称“农发行”)安徽省分行新闻发言人回应此事属实,但表示,孩子父母目前的工作岗位符合监管要求和农发行任职回避制度规定,为此他们处于异地工作状态。其次,这一家庭在农发行工作的成员比较多是过去近三十年来历史变迁和员工联姻形成的。早年间银行对亲属关系管理要求不严,禁止性规定欠缺,早期子承父业传统思想仍有一定影响,再加上同一单位年轻人恋爱结婚,形成了有的员工一家人在农发行人数较多的情况。为了避免这一现象,2019年农发行总行出台了严格的禁止准入规定,无论是校招还是社招等各类形式招聘,应聘人必须承诺在农发行没有组织部门规定的近亲属,否则一律不予录用,如隐瞒不报发现后一律除名。

2019年12月,为了填补制度漏洞,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建立健全履职回避制度,将履职回避作为合规文化、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履职回避长效工作机制。其中,履职回避的员工范围既包括关键人员,也有普通员工,区别在于回避的亲属范围有所不同。

虽然制度在不断完善,但是银行系统内的裙带关系、近亲繁殖现象依然难以避免。比如近年来,银行员工亲属虽不能在本单位任职,但可以交换到同业机构工作,即“互换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