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14日,第4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举行,卓亦谦凭借电影《年少日记》获得最佳新导演奖,影片此前获本届金像奖12项提名,并将于4月19日在内地公映。
卓亦谦领奖时感谢了监制尔冬升,称首次执导筒就与尔冬升合作,是一件刻骨铭心的事。与《年少日记》中的台词“成为自己想成为的大人”相呼应的是,他也在现场对未来的自己喊话——
“未来的你,一定会遭遇失败和低潮,但你不要忘记,你拍戏的时候是多么的幸运,遇到一帮这么好的人一同前行,他们陪着你、帮助你、相信你,他们让你想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请你也要继续相信你自己。”
“我会陪着你”海报
注:本文有剧透
撰文:哈多利
入围本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的几部作品,讲述了不少人的抗争故事——为冤屈的被告人抗争的《毒舌律师》,为艰难制度下苟延残喘的残障人士抗争的《白日之下》,还有为饱受家暴之苦、自杀轻生的抑郁症学生抗争的《年少日记》。
《年少日记》海报,“致没被爱过的你”。
一封不具名的遗书,一群视若无睹的学子,在看似无痕的平静湖面下,隐藏着一个个令人煎熬的故事。
《年少日记》从高三班主任郑Sir(卢镇业 饰)的视角切入,由一本发黄的日记开始,以成年与少年时期双线并行的叙事方式,既揭开了郑Sir童年记忆中的种种家暴,又将他作为一名教师遇到的数名学生的悲剧现实串联起来。他一会儿要面对妻子的离去,父亲的重病,一会儿要彻查找出轻生的学生……一点没闲着。
卢镇业 饰 郑Sir
故事讲得平静且克制,除了郑中基饰演的父亲间歇性的狂躁,大部分情况下,是淡淡的叙事氛围。可是,观众却能跟随班主任的视角,一步步入局,与之共情,潸然泪下。
影片的后劲贼大,点映过后,该片的豆瓣评分从8.5分升至8.6分(1万人打分)。笔者看的点映场,中途经常听到断断续续的啜泣声,直到片尾曲播毕,字幕走完,影院的工作人员来提醒,大家才依依不舍离开,久违的宛如电影节的观影体验。
郑中基 饰 郑父
前半段的故事起得高调,后半段则在埋下的暗线中徐徐反转,你眼中的a角,反而是躲在角落里的b角。《年少日记》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完完全全的好人,也没有百分百的坏人,大家都不过是被岁月磨平了棱角,有善有恶,有懦弱,有无奈的普通人。
有的人,选择在天台呐喊,有的人,却只能在心底呐喊,而芸芸众生,庸庸碌碌,并不是每一次的呐喊,都能得到正向的回应。如针,落了地,太轻,听不到。在《年少日记》里,正是因为缺乏校方、老师、同学、家长对这些呐喊的回应,才最终酿成难以挽回的悲剧。没有谁是第一责任人,却人人都在天台推了一把。可是,谁说普通人的心声,就不值得被听见呢?对好孩子、坏孩子的评判标准,难道就该把成绩刻在耻辱柱上吗?
片中,互为对照组的兄弟俩,有杰和有俊。
在看似平静的基调下,讲述校园里的自杀事件,卓亦谦无论是作为导演的镜头语言,还是作为本片原创编剧的台词功力,或是作为剪辑师跨时间穿插的技术手法,都值得一个Like。
演员中,有两位尤其出彩,一位是饰演班主任的卢镇业,另一位则是饰演年少那本日记主人的小演员黄梓乐。小演员们的演技完全不输大人。多位配角也发挥得当,没有一个人的演技拉垮,颗粒度对得贼齐。
小演员的哭戏很好。
喜欢影片的英文名《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多年之后,原生家庭留下的血淋淋的伤,以为时间能抚愈的疤,只是悄无声息撕开,瞧了一眼,仍旧生疼。它并没有随着年岁渐长消失,反而令郑Sir在面对婚姻和家庭时生出了怯懦,给另一半带来的伤害,恰恰是心上这块疤留下的,难以言喻的后遗症。拼命喊着“我没事,我没有被影响到”的人,往往才是放不低,要用一生去拉扯的那一个。
常有人言,因为自己淋过雨,会忍不住想帮别人打伞。也有一些人,因为上一次没能给人打伞而懊恼,决定今后一直给人打伞。片尾郑Sir的种种决定,也是对年少那本日记的回应。苦痛不一定会消弭,但止疼也是好的。
说到底,别人故事里的b角,又何尝不是自己故事里的a角呢?只有自己跨出那关键性的一步,才能给自己解套。这一点,旁人无法代劳,对a角来说如此,b角亦然。
《年少日记》剧照
“成为自己想成为的大人”,这样的鸡汤虽暖,但成年人的世界里,有些疤,留着也没关系的。它会让人长出警惕之心,时刻提醒自己,不再走回那条迷失的道上。
声明:我们是澎湃新闻文化娱乐部的微信公众号,栏目官方微博为“澎湃有戏”,唯一的APP叫“澎湃新闻”。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有戏”栏目,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转发朋友圈请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