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唯一的嫡子——太子胤礽是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公开册立的皇太子,身份尊贵,从小备受父亲康熙的宠爱。
胤礽的生母为康熙皇帝的结发妻子——赫舍里氏皇后,因为生胤礽的时候难产而死,所以康熙将对发妻的深情寄托到这个儿子身上。
刚满一周岁的时候,胤礽就被康熙皇帝册立为皇太子,对于这个儿子,康熙亲自留在身边抚养和教育。
小时候的胤礽得过天花,当时医疗水平条件差,康熙却不怕传染,在胤礽身边悉心照顾十多天,直到痊愈。
为了将胤礽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康熙可是煞费苦心,除了亲自教他,还他安排了几位博学多识的老师,都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到了胤礽成年的时候,为了锻炼他,康熙每次离开京城出征或者外出巡视,都会安排胤礽监国署理政务,找各种机会让他锻炼。
应该说,康熙为了太子胤礽能够顺利继承皇位,并且承担起统治国家的重任,可谓费尽心思。
在《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出场就是一手王炸好牌,但是他最后为什么两次被废,占尽好的资源和优势,还没到决赛就被踢出局?
电视剧开篇中就是太子和康熙的妃嫔郑春华私 会的场景,完全不顾老爹面子,染 指老爹的妃嫔;黄河水患,朝堂上众人对此纷纷出主意,胤礽却没有什么主见和才能,后来把老四胤禛推上去……
面对着胤礽种种表现,真让人觉得太子胤礽没有能力和担当,特别是催缴国库欠款这件事上,胤礽的表现让康熙皇帝产生了疑问:“这就是我大清将来的皇帝吗?”
康熙提出催缴国库欠款,这时候胤礽心里很慌,因为他欠得不少,为了方便自己,他又一次把老四胤禛推上去,让他接手这个出力不讨好的差事。
他先给老四一个名单,名单上都是他的人,碍于情面,老四不得不给他一些面子,但是他欠钱的事哪有那么容易隐藏。
被老八知道后,老八故意把消息透露给老大,他和老大也素来不和,想挑起老大和太子矛盾,一举两得。
老大看出了其中猫腻,并没有出头,而是借着魏东亭把太子手下黄体仁、肖国兴欠款的事情捅了出来。
这时候,黄体仁给太子出了个主意,让他卖了六个空缺的官,收了五十万两银子还了国库的欠款。
这几个人太子连面都没见过,就转手把官卖给他们,结果这事又让老八知道了,老八又设计让老大知道了这件事。
这下子老大坐不住了,便顺水推舟,借着带六个官员见康熙的机会把太子卖官的事情展示了皇帝跟前。
六个人到了康熙跟前,康熙随口问了一句其中的一名官员,没想到这个人是个经商之人,根本没有仕途工作经验。
康熙便问老大是谁举荐的,老大说是太子,康熙又问,太子跟这几个人什么关系,老大实话实说,应该没见过。
这一番操作让康熙直接怒了,不过他没动声色地支走老大,把太子传来。可见康熙还是向着太子的,毕竟他从小调教的接班人,他对太子抱希望很大。
太子被喊来之后,心里很慌,康熙开始并没有问他卖官的事,反而问他知不知道两件事,一件事是十阿哥在前门卖家当,还打了田文镜,还有一件事一群老臣到康熙跟前哭诉。
问完之后,康熙就等太子解释解释,可是太子却只说自己都知道,其他就不说话了。
见此情景,康熙又说,一件这么简单的事,就这么难办,大清的官员都穷到这个份上了。
康熙每说一句都停顿一下,等着太子表态,但是太子却什么都不说,后来康熙说这个债再追下去,也不知道会出什么事。
一直不说话的太子,这回把责任全推到胤禛身上了,还怪田文镜不通情理,给办砸了。
其实这件事上虽然胤禛没办好,但是康熙并没有怪他,叫太子来,康熙目的是让太子跟他站在老四角度,帮着他一起控制好局面,尽可能追回欠款,但是太子显然没有会意康熙的意思。
最后康熙暗示太子卖官的事他已经知道了,但是太子依然没有领会,太子走后,康熙开始怀疑自己选的这个接班人是否合适。
从催缴国库欠款的事情看来,康熙已经对太子产生了怀疑,后来他又出了不少幺蛾子,让康熙忍无可忍,废了他,后来又给了他机会,他依然没有抓住,再度被废。
可以说剧中的太子胤礽根本没有担当起接班人的能力,所以即使有一手好牌,也打了个稀巴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