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行必果前面一句是什么
- 各位大侠帮帮忙“死而后已”和“行必果”的前一句各是什么
- 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 行比果,前一句是什么呀
- 行必果的上一句是什么
- 言必行,行必果前面接那两句
行必果前面一句是什么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有结果。指说出的话一定要足以信任,行动一定要有结果。出自:《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原句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中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原文如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各位大侠帮帮忙“死而后已”和“行必果”的前一句各是什么
-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言必信,行必果.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言必信,行必果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言必践,行必果。
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言必信,行必果”,在我们常人看来,这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可在孔子眼中,这种人只是小人而已。
这里的小人,并不是骂人的话,不是指我们认为的那种“坏人”,而是与大人相对,意思是心量比较小的人。孔子之所以说这种人是小人,是因为这种人固执己见,不懂变通,没有中庸的智慧。“硁硁然”,是说这种人就像敲打石头时那种坚硬的声音,死犟死犟地,一点不懂得随机应变。
《孟子.离娄篇》里讲过:“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是儒家的第二代表,后人尊称他为亚圣,他这句话就是对孔子“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这句话的补充和说明。孟子进一步告诉我们,做人讲诚信,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一定要与义相和。什么是义?就是对国家、对社会、对大众有利益,有好处,这样的诚信是要讲的,是要言出必行的。
反过来讲,对于那些不符合道义的事情,是对国家、社会、大众有害的人和事,就没有必要去遵守诚信的规则,否则的话,明知道对方去害人,去做坏事,还要信守承诺去帮助他,那就是顽固不化、助纣为虐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以前不知道所做的事情是错的,现在知道错了,就不能将错就错,一条道走到黑,就应该及时改正,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不叫不守信用,这叫“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还有一种我们平常常说的“善意的谎言”,都是为了安抚人心,为了救助别人,难道这就算没有信用吗?不算呀!比如一个得了癌症的病人,如果你不告诉他,他可能还会像平常一样,好好地活着,可一旦你告诉他得了绝症,没有多少日子了,那往往就会增加他的恐惧感,让他的疾病恶化的更加快速。
所以说,凡事都不是绝对的,诚信固然是美德,还要看是什么事情,还要看在什么情况下,不能一概而论。
古人讲言教不如身教,孔子不但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在要离开卫国时,发现有人要谋反,他就准备回到卫国的国都,把这件事告诉卫国君主。结果被谋反的人知道了,人家就把他包围了,但因为他是孔子,对方也不想杀了他,所以就要孔子发誓,肯定不回国都告密,才肯放孔子一行人走。孔子就发誓说,我不回去见国君,对方就相信了,因为孔子是圣人,怎么能说话不算话呢?
可是人家刚把他们放走,孔子就对弟子们说,咱们马上回国面见国君。子路就不理解,老师你都发誓了,怎么还能违背誓言呢?孔子就说,被威逼的时候所发的誓,可以不去坚守,而且我们是为了卫国的安危,怎么可以计较个人荣誉得失呢?所以说孔子是大人,不是小人。
行比果,前一句是什么呀
《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言必行,行必果。
——选自春秋战国思想家孔子的《礼记·中庸》
我们的先哲孔夫子告诫我们:一个人要言行一致。说了就要去做。只说不做是不讲信用的人,是缺乏高素质的表现。
言必信,行必果
讲话诚实,做事果敢。《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弟:同“悌”。
行必果的上一句是什么
言必行,行必果.——选自春秋战国思想家孔子的《礼记·中庸》我们的先哲孔夫子告诫我们:一个人要言行一致.说了就要去做.只说不做是不讲信用的人,是缺乏高素质的表现.言必信,行必果讲话诚实,做事果敢.《论语·子路》…
言必行,行必果前面接那两句
此句全段是《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