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末》专访:解码热播剧《江河之上》成功之道-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解码热播剧江河之上》的成功之道

环保司法题材电视剧《江河之上》正在热播中。

这部电视剧取材于长江流域环境保护司法实践的真实案例,艺术展示了近十年来我国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发展成就。全剧通过探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议题,讲述了环境资源法官罗远、环境保护专家夏未冬等一批锐意有为的司法工作者打击污染犯罪、维护环境生态、扫黑除恶明法、探索司法改革、捍卫公众权益的故事。

开播以来,《江河之上》多次在电视台全频道正播出节目收视率和市占率排行榜位列第一,在黄金时段平均收视率高居榜首。在多个网络平台上,这部剧亦表现亮眼。

近日,《法治周末》记者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制片人、电视剧《江河之上》项目负责人陈雨人,请她解码这部热播剧的成功之道。

《法治周末》专访:解码热播剧《江河之上》成功之道-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电视剧《江河之上》人物海报

艺术化地呈现环保司法事业发展历程

《法治周末》:作为热播剧《江河之上》项目负责人,请您介绍这部剧的背景和亮点。相比其他类型的环保题材影视作品,这部剧有何创新之处?

陈雨人:与以往环保题材影视作品不同的是,电视剧《江河之上》作为中国首部环保司法题材电视剧,不仅生动谱写了一曲为山水林田湖草沙发声、共建人类美好生活家园的新时代赞歌,而且以荡气回肠的史诗气质艺术化地呈现了我国环保司法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剧中,有时代、职场的风云激荡,有个人、家庭的情感澎湃,有故事主角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创新不断的精神追求。

《法治周末》:从剧本、表演等方面,您如何评价《江河之上》的创作过程?

陈雨人:艺术来源于生活。五年磨一剑,电视剧《江河之上》从2019年开始创意策划到2024年登陆央视与观众见面,始终坚持向现实取材,向生活致敬,深入采风,扎实调研。主创团队实地走访大江南北环境资源审判一线,看卷宗、观庭审,采访相关专家、法官、证人、群众等,查阅卷宗数百万字、拍摄图片近万张、视频数千条,为剧本创作和剧集摄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安排主演深入法院,旁观庭审,与一线法官、环保专家面对面交流,体验他们的工作、家庭、生活、心理等细节,确保角色塑造的真实性、鲜活度。

在数年创作过程中,团队走过了千山万水、战胜疫情、高温等诸多困难,倾注全部心血热情,目的是希望通过这部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电视剧,为山水林田湖草沙发声,为建设法治中国和共建人类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法治周末》专访:解码热播剧《江河之上》成功之道-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电视剧《江河之上》人物海报

影视作品塑造司法工作者的三条经验

《法治周末》:有评论认为,法官只是《江河之上》的主角之一,片中警察、环保专家等角色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您如何看待这一说法?您认为法治题材影视创作应如何塑造司法工作者的形象?

陈雨人:正如现实司法实践中,不同岗位法律从业者各司其职,共同致力于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法治题材影视创作也应塑造更加丰富鲜活的司法工作者形象,让观众通过影视作品见证:政法机关分工合作,齐头并进;政法干警勠力同心,携手向前,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影视作品塑造司法工作者时,可以把握三个方面:

首先,要准确反映职业特性。例如,《江河之上》中,在演员的精彩演绎下,罗远、耿念、林海岚三人性格迥异、形象鲜明,但同时又都具备沉着冷静、刚正不阿、逻辑清晰等特点——这正是法官的职业特性赋予角色的性格底色。为努力还原人民法官精神面貌,主创团队历时三年多次深入江苏省各级人民法院和环境资源审判庭调研采风,前期充足筹备在后期创作中厚积薄发,确保了《江河之上》在塑造法官形象方面的准确性、专业性。

其次,要着力弘扬道德风貌。《江河之上》中,林海岚即是一名法官,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当守护个人家庭安宁与捍卫人民群众利益在时间精力上发生冲突时,她坚定地站在人民一边。林海岚扮演者吕晓霖曾在座谈会中谈道:我曾在采风时问过一位法官是否有过同林海岚一样被当事人跟踪的经历,法官沉默片刻后说,“每一名法官都有过”。剧中林海岚是现实中所有忠于职守、大公无私的人民法官的缩影;展现新时代政法干警兢兢业业、无私忘我的精神风貌,是法治题材影视创作题中之义。

此外,要确保角色真实可信。法治题材影视创作要避免坐而论道拍成“假大空”的说教片,也要避免闭门造车把司法工作者拍成标签化的“机器人”。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才能带领剧情跌宕起伏。司法工作者并非十指不染阳春水,也会面对一地鸡毛,经历人生百态。不同的生活境遇塑造出他们不同的性格。当作品中的人物面对情与理的冲突,公与私的纠葛时,依旧坚守底线作出公正抉择,人物形象才能立体饱满。只有构建起角色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人物立得住,使作品传得开。

《法治周末》专访:解码热播剧《江河之上》成功之道-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电视剧《江河之上》人物海报

让观众在追剧放松同时学法知法

《法治周末》:《江河之上》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剧作,取材于许多真实案例。近年来,涌现出不少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优秀影视作品。对于这种创作潮流,您有何看法?

陈雨人:影视创作的方法千万条,最根本的是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只有扎根生活,影视创作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只有扎根人民,文艺之树才能枝繁叶茂,万古长青。回首国产电视剧发展史,那些收视与口碑齐飞的作品无不是为国家书史,为时代立言,为人民发声。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广大影视工作者应继承社会主义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优良传统,坚持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基调;用现实的厚度积淀作品的深度,用生活的温度升华作品的高度;用一部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新时代恢宏气象、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法治周末》:就目前播出的内容来看,剧中哪些情节令您印象颇深?

陈雨人:电视剧《江河之上》取材于多个真实案例,剧情紧凑,张力十足,引人入胜。开播以来,这部剧多日连续高居国产电视剧收视率榜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案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使观众非常有代入感。

以“金雕案”为例,大学生袁笑笑在网络上看到私自买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的信息,因心疼幼鸟而自掏腰包将金雕买下养于家中,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爱鸟护鸟本是好意,但是袁笑笑却因不懂法好心办了坏事,非常具有警示意义。

正如剧中林海岚法官所言:“如果有人非法售卖大熊猫,公众都会清楚地认识到这是违法行为;但是同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金雕,大家却不清楚。”这充分说明普法教育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电视剧《江河之上》正是通过诸如此案的多个精彩情节设计,让观众在追剧放松的同时还能学法知法,从而在生活中尊法守法,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建设添砖加瓦。

《法治周末》:法与情冲突是法治题材电视剧的重要看点,电视剧《江河之上》在处理这一主题上有什么好的经验?

陈雨人:司法审判工作,说到底是一项“守心”的工作。要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办好关系民心向背的“小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电视剧《江河之上》中所塑造的法官,正是秉持着“如我在诉”的理念,与百姓共情,为人民着想,说理论证,情法交融,让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有温度的规范;让剧中的当事人切实感受到了公平正义。

来源:法治周末

记者:尹丽

被访人:陈雨人(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制片人、电视剧《江河之上》项目负责人)

编辑:平钰骁

《法治周末》专访:解码热播剧《江河之上》成功之道-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