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甄嬛传》还能继续热议十年。毕竟,“甄”门永存!
文 | Pauline
在瞬息万变的娱乐圈,总有一些经典能宛如常青树般屹立不倒。
比如这部始播于2011年的《甄嬛传》,今年是它播出后的第14年。这两天,《甄嬛传》再次成为热议焦点,不是因为剧情更新,也不是因为演员绯闻,而是因为主演孙俪在接受杂志采访时的一番话。她表示,自己很惊讶大家都还在讨论《甄嬛传》,甚至有的记得比她还清楚,“网友太念旧了”。
这番话立刻引爆了网友的热情,纷纷留言表达自己对这部经典剧集的喜爱。相关话题也随之上了微博热搜。
01
作为中国宫斗剧的经典之作,《甄嬛传》取得了相当优秀的收视成绩,在各地频道电视剧类位居第一,不仅收获了良好的口碑,还荣获白玉兰奖最佳导演、金鹰奖优秀电视剧等剧集奖项。
孙俪更是将女主甄嬛演绎得入木三分,以至于她现在出席各种活动还是有不少影迷亲切地称呼她为“娘娘”。
《甄嬛传》讲的是一个大女主的成长经历,同时也给观众呈现了数百年前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它之所以在十余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较高的热度,从剧作本身来看,我想大致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这得益于其场景的精心布置和剧组服化道团队的用心。作为清宫剧,《甄嬛传》的服化道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中国古代宫廷服饰的特点。
第二,剧情扣人心弦,能引发观众共鸣。即使是76集的剧集数,《甄嬛传》的剧情也不拖沓,主线清晰,冲突明显,反转也合情合理。
第三,剧中每个人物刻画得都相当精彩。即使连静白师太这样一个小小的配角,在多年后都能被观众拿出来细细品味。
02
除了孙俪和《甄嬛传》本身的魅力外,这部剧能够持续走红也离不开观众的支持和喜爱。
狂热爱好者们入戏太深,甚至还衍生出一个全新的互联网词汇——甄学家,顾名思义就是一群乐于深入研究《甄嬛传》的各种细节,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剧情、人物性格、台词表演、建筑饮食文化,制造出无数互联网爆梗并且致力于把《甄嬛传》文学发扬光大的“非官方学者”们。
甄学家们还有自己的小团体,周末相约去咖啡馆、图书馆就为了一起研究甄嬛传,甚至在学习通上还有一门《甄学文化》的课程……
甄学家们不仅会用各种表情包表达喜怒哀乐——
他们还会活用台词表达自己的小情绪——
他们喜欢用外号来称呼剧中的人物。别说,这些可爱的外号不仅贴合人设,也瞬间让人物形象生动活泼了起来。
就连演员本人也跟着玩起了外号梗。唐艺昕扮演的祺贵人在剧中为了除掉甄嬛,告发甄嬛和太医温实初私通,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不得不说,甄学家们对待剧情也是非常严谨认真的,堪称是用“显微镜看剧”。比如就是在瓜6主导的这场“滴血验亲”的名场面,皇上看到血水相融后,气得推倒甄嬛,连端妃都在往后缩,周边的人稳坐不动,只有苏培盛和安陵容想往前扶。
甄学家们分析安陵容往前扶的这个动作是对甄嬛复杂的感情导致的,她虽然恨甄嬛,但内心深处依旧对甄嬛抱有一丝情感。为此,他们跑去安陵容扮演者陶昕然的微博评论区求证:“这个动作是特意设计的吗?”
没想到,陶昕然本人回复:“是根据人物情感设计的。”瞬间戳中甄学家们的心了!
而剧中的各种热门、冷门,甚至是邪门CP,也是被甄学家们嗑得津津有味。作为当代互联网冲浪大师们的基本技能,看电视没嗑过 CP,那就等于没看!
真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甄学家们挖不到的梗。
03
此外,在如今短视频博主们的加持下,博主们的二次创作也赋予了剧中角色新的身份。 比如,陈建斌老师饰演的四郎,爱上了唱歌。
日前,陈建斌夫妇到访北大,为新电影《草木的世界》做宣传。岂料台下一名北大学生用开玩笑的语气问陈建斌是否想过成为一名跨界歌手时,会场爆发出阵阵笑声。
陈建斌听后哈哈大笑,眼睛里闪烁着好奇和喜悦:“没想到北大的学生也会看这种东西,你们作业这么忙,哪有时间看这个。”
学生微笑着回答:“这是分散注意力的好方法。”
当然,四郎不仅会唱歌,还开起了英语私塾。许多小伙伴每天都要来跟着四大爷学英语。
正如陈建斌老师在与北大学子交流时所说:“艺术不仅是高雅的,艺术还有让人放松的功能,甚至这个功能先于净化心灵的功能。当我完成了《甄嬛传》中的四郎这个角色之后,观众又自发地和这个角色互动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希望大家都能得到你刚才提到的娱乐。艺术就是这样,它不仅存在于皇宫里,也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不知道四郎的多部专辑有没有人发给孙俪看。总感觉网友们还能挖到新的梗,发挥更多的二创,《甄嬛传》还能继续热议十年。
毕竟,“甄”门永存!这样的《甄嬛传》你不爱吗?
马英九再访大陆,到北京令人瞩目!
已致2人死亡,“小林制药”的“红曲”到底怎么闯祸?
连续四年中国首富,钟睒睒只靠“农夫山泉”?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