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就在几天前,微博话题#像庞博那样的#登上热搜。这个词条来自单口喜剧演员小蝶的一段演出,很快引发共鸣,网友们又一次怀念起了舞台上的“初代脱口秀大王”庞博。

其实,庞博也没有离开大众视线——目前与李雪琴同属一家经纪公司的他,正担任多档知名综艺的常驻嘉宾。但直到今年1月初,他才“闪现”东方卫视《今晚开放麦》第二季,带来了一场久违的脱口秀。

近日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时,他回忆起了那次登台的心境:“既紧张、又兴奋吧。紧张是因为那是好久没有正式演出之后,第一次去见观众、面对面地给他们表演脱口秀,也不知道当天的观众是什么样子、整个演出场地的气氛如何;兴奋的原因,也是一样。”

对话庞博:脱口秀不是“冒犯”才好笑,重返舞台紧张又兴奋-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庞博。

重返舞台

《今晚开放麦》的那次演出,庞博罕见地“嘴瓢”了,然后迅速用一个“现挂”圆了回来。录制顺利结束,用庞博的话说,大家“非常热情、非常捧场”,但他还是写了条微博,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

“我已经好久好久没有在台上‘嘴瓢’过了,也好久没有这种‘大脑疯狂运转’的时刻了……”他向南都记者回忆,“当时我想的是,怎么把这个失误变成‘包袱’,变成一个‘梗’,让大家哈哈一乐,然后再回到本来叙述的那件事情上去。”他也确实做到了。

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脱口秀是一种“冒犯的艺术”,但庞博的脱口秀却并不在这个框架中。没有冒犯谁,也没有攻击具体的人,他只是在分享自己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并把它们加工成笑话和段子。

谈及创作脱口秀的出发点,庞博这样告诉南都记者:“并不是我有什么观点、态度,或者自己有一段非同凡响的人生经历,一定要讲出来。而是我觉得生活中有一些大家可能司空见惯、但仍然具有荒谬感的地方。发现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挺好玩的,而且观众也会有同感,这就是我理解的脱口秀会去聊的东西。”

在他看来,脱口秀不是必须“冒犯到谁”才会好笑。它的表演形式看似极简:一块幕布,一个麦架,一支话筒,一名演员,最多再加一只高脚凳,就构成了一方舞台。但实际上,每一位演员都如此不同,有极其多样的创作路径。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庞博,做过程序员,“有三行代码留在太空”,工作之余喜欢写段子,2016年开始讲开放麦,不到一年就参与了《今晚80后脱口秀》,一脚踏入这个迅速起飞的行业。他总说自己幸运,因为很偶然、很意外地遇到了脱口秀这个真心喜欢的工作,也已经完全说服自己“可以干这个事儿”。从他身上,很少能看到苦闷或纠结。

谈到这个话题,他呵呵一笑,说:“没啥。其实无论身处什么环境、什么时间,处于职业的淡季还是旺季,我就问自己一件事——是不是还要做一个脱口秀演员?如果还要的话,那我要做的无非就是写段子,然后找个地方给大家演,无论这张门票是卖10块钱还是卖500块钱。可能我节省了很多拷问自己‘值不值得’的时间。”

外界一直有种声音说,以目前国内观众的接受习惯,脱口秀这个“舶来品”似乎难免遇到水土不服。庞博却认为,应该多从技术上寻找破解的办法。“我始终觉得,一个演员能面向多大的观众群,是专业能力决定的。因为实际上是观众找到我们,而不是我们找到观众。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段子更好笑一点。”

斜杠计划

如今脱口秀老友们的发展赛道各有不同,而庞博拥有了“脱口秀演员”和“综艺节目嘉宾”这两种身份。他觉得,都挺有趣,自己在时间和精力上也可以兼顾。

“对我来说,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综艺节目不用提前准备一段严丝合缝的演出,它更多地是需要你现场碰撞出一些即兴的东西;对观众来说,看一场脱口秀也好,看一档综艺节目也好,都是为了快乐,为了缓解压力和疲劳,那我觉得,我的使命也没什么变化。”他笑道。

“让观众开心”这件事,让庞博有成就感,无论以其中哪一种方式。

在今年播出的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第十一季,他担任了中国战队召集人,也会参与其中的一些做题环节。“这可能也是我个人的爱好,我不知道……可能我特别喜欢做题?”他尝试把这种“做题的爱好”表述得更准确——在一个既定规则下迎接挑战的感觉。

与此同时,庞博一直在做脱口秀。即便是在没有正式演出的2023年,他也会去离家不太远的脱口秀俱乐部讲开放麦。今年3月,又有上海观众偶遇了他的表演,直呼“免费盲盒开出了隐藏款”。其实对他来说,演开放麦“就跟僧人要做日课一样”,是一种放松的练习,平时写了新段子就去试一试,也可以见到同行朋友们。

庞博说,今年他想多演一些线下演出,如果有合适的脱口秀节目,“当然会去”。至于个人脱口秀专场,则是“写写看”,“我一直没有指望脱口秀演出能帮我赚很多钱,专场就更是这样,所以我更想在一个没有那么多客观压力的情况下,去努力完成这件事。”总之,慢慢写吧,他和喜剧相处的时间还有很长。

庞博的置顶微博写于2020年10月:“只要跑得足够久,所有雨都是阵雨。”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