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
  • 安史之乱是被谁平息的
  • 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啊
  • 历史上的“安史之乱”是谁平息的
  • 安史之乱在哪年是谁平定的
  • 哪位大将平定了安史之乱
  • 是谁平定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

郭子仪。

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唐玄宗统治晚期,耽于享乐,放任边地将领拥兵自重,政治愈加腐败,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发动兵变,翌年就攻入都城长安称帝。
为平息叛乱,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奉旨讨伐叛军,郭子仪联合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击败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随后不久,后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翌年,唐代宗继位,并从叛军中收复洛阳。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是被谁平息的

1、郭子仪。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乾元元年(758年)八月,进位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宝应元年(762年)初,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平定叛乱,不久又被解除兵权。

2、广德元年(763年)冬天,唐朝廷与唐朝军将发生矛盾导致长安缺乏防御,程元振隐瞒军情不报,吐蕃趁机长安缺乏防御之时入寇、攻入长安;唐代宗启用郭子仪,郭子仪调集军队。吐蕃占长安10余天,听说郭子仪与唐军靠近,吐蕃立即逃离了长安。 公元765年,唐朝官员仆固怀恩反叛,引吐蕃、回纥入寇,郭子仪在骑说服回纥,唐军骑兵联合回纥,大破吐蕃。

3、郭子仪体貌魁伟,以武举成绩优异,补左卫长史。累过单于副都护、振远军使。他长期供职北方,过着戎马生活。天宝八载(749)任横塞军(今内蒙乌拉特中旗)使、左卫大将军。天宝十三载(754),郭子仪年近花甲之年,任天德军(内蒙五原)使,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

4、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任命郭子仪为湖方节度使、灵武郡太守,由北路东进,屡败叛军,斩叛将围万顷,继而收复云中(大同)、马邑(山西朔县),向东进入东险关,这一连串的战绩,使郭子仪得到御史大夫的官职。

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啊

安史之乱最大的功臣莫过于武举出身的郭子仪。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人,祖籍山西汾阳,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安史之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连回纥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

扩展资料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于公元755年至763年所发生的一场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唐玄宗耽于享乐,使国政先后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又放任边地将领拥兵自重,安禄山任三道节度使(平卢、范阳、河东),军权在握。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发动兵变,翌年就攻入都城长安,安氏称帝。

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皆采以守势,但不为杨国忠所接受,被迫出战,最后以失败收场。唐玄宗逃入四川,到了马嵬坡途中六军不发,有将领请杀杨国忠与杨贵妃,后兵分二路,玄宗入蜀,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

历史上的“安史之乱”是谁平息的

平息“安史之乱”的有张巡,唐朝“安史之乱”时力抗叛军,坚守不屈的护国名臣。他在睢阳的坚守,也使得安史叛军难以攻入丰饶富裕、维系唐朝中枢财赋的江淮地区,为这场平叛战事的最终胜利,立下殊功。

乱事告终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继位,启用唐将仆固怀恩为朔方节度使、河北副元帅,统兵进军洛阳。

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

唐军从正面,唐军骑兵与回纥军从侧面,一起攻击数万叛军。叛军战败。史朝义派10万精兵来增援,列阵于昭觉寺,唐军攻击叛军,杀伤了很多叛军,但是叛军军阵却不动。唐朝镇西节度使马璘奋击,突入叛军万众中,叛军抵挡不住,唐军乘势杀入,叛军大败,转战于石榴园、老君庙,唐军再次击败叛军,斩首六万级,捕虏二万人。史朝义率轻骑数百向东逃走。唐军攻占洛阳城。   仆固怀恩率朔方军追击史朝义,连连取得大胜。

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其余部分叛将投降,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唐廷任命降臣田承嗣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今河北北部)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今河北中部)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参考网址:百度知道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在哪年是谁平定的

安史之乱的时间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

平定者为郭子仪和李光弼,但郭子仪居首功。

事件概况: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人物简介:

郭子仪(697—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出身太原郭氏。

郭子仪武举高第,累迁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乱后,拜朔方节度使,率兵勤王,收复两河(河北和河东)地区,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辅佐广平王李俶收复两京,迁司徒,册封代国公。乾元元年(758年),拜中书令。

乾元二年(759年)五月,承担相州兵败之责,去职赋闲。宝应元年(762年),平定河中兵变,册封汾阳郡王。广德元年(763年),在吐蕃攻破长安后,奉命调兵遣将,驱逐吐蕃敌军。

广德二年(764年),抵抗仆固怀恩引叛乱,单骑说服回纥,合兵大破吐蕃。唐德宗即位后,拜太尉、中书令,充皇陵使,赐号“尚父”,剥夺实权。

建中二年(781年),去世,享年八十五,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唐代宗庙廷,陪葬于建陵。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

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

哪位大将平定了安史之乱

回答:安史之乱是唐玄宗在位,由李光弼平定的。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的经过如下:

1、范阳叛变—— 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遂以讨杨国忠为藉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号燕。

2、肃宗即位—— 安禄山破潼关,活捉守将哥舒翰,直入长安。玄宗仓惶入蜀,行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杨贵妃被逼自缢,太子李亨即位灵武,是为肃宗。

3、禄山被杀—— 不久,安禄山被长子安庆绪所杀。郭子仪得回纥之助,收复长安和洛阳。

4、思明叛变—— 史思明降唐,受封为范阳节度使。唐室恐怕史思明再反,欲将之消灭,究泄,史思明遂反叛。

5、思明称帝—— 郭子仪、李光弼进击安庆绪,包围邺郡,史思明带兵援助安庆绪,合并其兵,回范阳,称大燕皇帝。

6、平定乱事—— 史思明与李光弼相持年余后被养子史朝义所杀。李光弼再借回纥兵,大破史朝义。史朝义部下田承嗣、李怀仙降唐,史朝义被杀,安史之乱遂告平定。

是谁平定了“安史之乱”﹖

一、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

二、内容拓展:

郭子仪(697-781),中唐名将,汉族,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累迁至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

三、安史之乱简介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由于发起反唐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华文明前所未有的一次巨大浩劫,这场历时八年,席卷半壁江山的战火不仅成为唐朝的转折点,更是整个中华文明由开放转向保守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