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权力的游戏》监制,网飞新剧集《三体》已经上线流媒体网飞有几天了,很多人看了之后给出的差评几乎是惊人的一致的。
我也抽空去看了前三集,为的就是不想人云亦云,看之前就夹杂太多情绪;当我看了三集之后,出乎意料的,我竟然觉得这部剧拍的不错。
网飞《三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给差评?
我想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魔改,用各种有色人种去魔改原著中的人物,这一点其实理解起来不难。
要知道,网飞《三体》为什么要魔改?
答案很简单,作为一部单集投资2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制作,网飞面向的是全球市场,这个全球市场意味着啥?
意味着国内是看不到的。
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一部大制作拍出来当然是为了盈利赚钱的,且又不是面向国内市场,那么“魔改”当然是必要的,这是市场决定的。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看网飞《三体》,你会发现这部剧的节奏很快,而且特效和剧情都是非常不错的。
既然别人压根就不是拍给我们看的,那么黑人和白人加亚裔也就没什么毛病了,把这个硬伤一除,我们会发现这部网飞版《三体》,制作绝对属于优良上乘。
这里透露了一个知识点,很多人不太理解,为什么网飞《三体》第一集就讲叶文洁的故事,答案其实也很简单,那是因为在英文版原著小说《三体》中,就是以叶文洁目睹父亲被殴打致死为开篇的。
就这样,叶文洁失去了对人类文明的所有信心,她一生致力于研究,并取得了科学突破,将高功率无线电信号传播到外太空,且这一行为也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说实话,我看网飞三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音乐加背景,看的我头皮发麻,似乎那一刻整个人类的命运,就在叶文洁按下按钮的瞬间,就已经注定了。
网飞《三体》剧集质量到底怎么样我们姑且不论,单就说网飞愿意为此单集投入2000万美元,让更多外国人不同文化地区的人能看到我国的科幻小说,单就这一步,已经是我国科幻小说里程碑式的巨大进步。
让外国人来拍我们的科幻小说作品,且投资巨大,这足以说明他们对我们科幻小说的重视,就这一点来说,这是好事情。
当然,跳出网飞《三体》这部剧,网飞之所以要改编,还是因为小说在西方世界的巨大成功。
这和刘慈欣密不可分。
小说《三体》在2015年获得最著名的“雨果奖”最佳小说奖之后,这就让我们的《三体》和《沙丘》、《基地》等科幻小说齐名。
如今《三体》实体书已经在全球售出了近900万册,大刘的功劳很大,他绝对是将我国科幻小说推向世界的第一人。
另外,网飞版《三体》开头就是叶文洁目睹父亲被打死,很多人觉得这是网飞在抹黑我们,其实了解那段真实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不是抹黑,只是客观呈现一个历史事实而已。
况且在英文版原著中,开头是这样写的:在40多天里,就有1700多名受害者在批斗会上被殴打致死。
这是三体英文版开头的一段话。
历史就是历史,不重视历史事实,那么历史有没有可能重新发生呢?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太有可能了。
刘慈欣出生于1963年,正是“文革”发生的三年之前,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科学家、作家和其他知识分子都会被戴上特殊的帽子,在这段时间里,也几乎没有任何文学作品出版。
但正如《三体》后记中所揭示的那样,在目睹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划过天空后,六岁的刘慈欣还是会被“说不出的好奇和向往”所打动。
网飞的魔改,第一个源自于肤色,但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正如三体主创自己所说,考虑到这部剧集在全球范围内播放,会适时改编成符合全球背景的剧集结构。
而三体这部小说也在西方获得很多名人的推崇,包括奥巴马和扎克伯格等知名人物。
这样一部网飞改编版,至少从我看的前三集来看,全球化视野的改编,个人认为是相当于舒适的观感。
有人讨厌网飞的魔改,尤其是涉及到肤色和历史情节的段落,我认为这种情绪多多少少还有些狭隘,毕竟作为一个全球化视野的未来格局而言,我们也应该具备全球化的格局和视野,而不是固步自封。
何谓全球化,其实就是肤色和地缘之间的差异,真正不变的是三体的内核,一部人性和科幻,探讨文明和生命的伟大作品,只要内核不变,无论这部剧的人物和历史如何,这都不重要。
当然,历史是值得我们铭记的,不管是怎样的历史,是教训还是荣耀,这些历史都应该被我们所熟知,以警示后人避免重倒复撤。
在豆瓣里,网飞版三体的评分只有6.7,和国产的8.7差距悬殊,不过网飞版有一条比较高赞的影评:看了几条一星评论,我理解了叶文洁按下发送按钮的心情。
这条评论,讽刺应该是拉满的。
科幻作品源自于现实,也必然会取自现实,反过来,正视的心态,比任何文学作品的意义都要大,不管它是否存在、是否发生,真正重要的是,是我们自己的态度。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