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刷到这段脱口秀。
一位女 脱口秀演员,讲述自己的身世经历。
微博上近五万转发,一夜爆火。
演员:@一只小发福蝶
故事本身算得上悲剧,但演员却讲得十分爆笑。
比如她的出生是一场意外。
母亲已经带环节育八年,谁知竟意外怀孕。
为了不被罚款,只能在证明栏里填上「医疗事故」四个大字。
「可能是我的命比较硬,起码比医生的技术要硬。我这么跟大家形容我出生的难度啊,就是每个人出生之前呢需要先在赛道上面跑赢其他几亿个竞争对手,而我连赛道都是自己挖的。村里面人还特别封建迷信,他们就说我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我真的越长大越讨厌这个说法,就显得好像我爸对石头做了什么。我终于明白了最硬的不是我的命……我就成了计划生育的法外狂徒。」
紧接着,家里人还要将她送人。
被她换成如今的流行词说法:「领养代替购买」「出闲置回血」。
谁知在那个重男轻女的社会隐则下,领养女孩的人少之又少。
「但是她没有想到,她重男轻女,别人更重男轻女,就这条产业链根本没有闭环。所以我在家闲置了大半年。」
但突然,命运转机出现。
一对开奔驰的浙江富商夫妻有意领养。
这是她「离江浙沪独女资产阶级最近的一次」。
结果母亲临时反悔,她与好运擦肩而过。
如今观众才能听到这段脱口秀。
鱼叔感慨,真是顶级的地狱笑话。
第无数次印证了那句「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评论区许多网友笑着笑着就哭了。
这让鱼叔想到终于上线的一部电影。
同样用喜剧手法拍悲剧。
拿下去年意大利的年度票房冠军。
刚大获成功,就传出Lady Gaga有意购买翻拍权将影片推向国际。
那就讲个笑话,你可别哭——
还有明天
C’è ancora domani
这部片子最大的看点,就是用喜剧手法拍悲剧。
很多地狱场面,却配上了轻快的音乐。
比如其中的一段家暴戏,就直接拍成了歌舞剧。
肢体冲突化作舞蹈。
连配乐歌词,都是甜蜜的情歌。
「而你 我最甜蜜的爱」
显然,这种手法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有人无法理解,表示根本笑不出来。
甚至怀疑这是在「洗白家暴」。
为什么要这么拍?
其实还得从导演说起。
该片导演、编剧、女主演,都是同一人:宝拉·柯特莱西。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名字。
但宝拉却早已拿下意大利电影最高奖项大卫奖影后头衔。
作为演员,宝拉常以各种性感人妻形象示人,堪称意大利「人妻」代表。
《还有明天》是她作为导演的处女作。
片中,她同样饰演一位人妻迪莉娅。
但这位妻子的生活,却完全不同以往。
简直像活在恐怖片里。
清早刚醒,就被扇一耳光。
只因比丈夫起晚了一会儿。
丈夫有严重的暴力倾向。
一点小事不如意,便上手打人。
起床晚了、马桶坏了、盘子摔了,哪怕不是迪莉娅的错也会立刻动手。
婚姻如此,家庭也窒息。
公公瘫痪,需要照护。
但年老为人却不尊。
不仅出口成脏,还对儿媳动手动脚。
两个小儿子受父亲和祖父熏陶,同样顽劣不堪。
满口脏话,自私自利。
只有一个女儿还算贴心。
但偏偏又看不起迪莉娅忍受一切的懦弱。
好在,还有工作。
迪莉娅做完家务就得急速出门,她打了好几份工。
家庭护士、缝纫工、洗衣工,还要去商店组装雨伞。
如此繁劳,在1946年的意大利仍然收入微薄。
因为那时,女人还不算人。
看到这肯定有人会疑问。
这么窒息,还是喜剧?
你别说,电影全片都贯穿着一种黑色幽默。
首先,是整部作品画面都与配乐互相反讽。
虽然电影以迪莉娅窒息的生活为内容,但画风却异样得活泼。
就像开篇那般,家暴剧情配情歌。
还有迪莉娅半地下的家,阴暗潮湿气味不佳,常有狗尿流到窗前。
配乐歌词却唱着「花园草地的香气一起进来」。
反倒碰撞出奇奇怪怪的笑点。
其次,是各种地狱笑话。
像是片子里,迪莉娅的三个孩子同住一间房。
两个儿子梦寐以求一个单独的房间。
妹妹出嫁这样的伤感时刻,儿子马上接话:
「那她的床归我了」
紧接着,爷爷也去世了。
大丧传来,父亲正哭嚎,儿子第一反应却是:
「爸爸,我们能得到爷爷的房间吗」
好一个大孝子。
加上虽是生活流,但故事节奏紧凑,还反转不断。
每个反转也都出其不意,让观感更有趣。
就当观众以为迪莉娅生活无望,创作者却一下给了她好几个希望。
先是女儿足以跨阶级的婚事。
再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大兵。
紧接着,是温柔的初恋离开此地的邀请。
还有一封神秘的甜蜜来信。
似乎抓住任何一个机会,都足以拥有一个崭新的明天。
但很快,迪莉娅又品出不对来。
本以为女儿嫁给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就能过上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生。
但谁知,婚礼还没办,女婿就变了脸。
倒不是说斯文小伙也变成了家暴狂魔。
事实上,女婿仍然爱得狂热。
但越是狂热,占有欲就越强。
还没结婚呢,就禁止女儿化妆。
也不许她婚后工作,只能成为男人的私有物藏在家中。
一切举止,都像家暴丈夫当年的翻版。
迪莉娅细思极恐, 她终于求助了大兵。
却不是为了逃离现状。
而是竟然让其炸掉女婿家的酒吧产业,致其破产。
没了财富,丈夫自然阻止婚事继续。
女婿甚至也准备要回婚戒抵钱。
这个选项显然去不到光明的未来。
家庭氛围低落,丈夫找人撒气。
迪莉娅的忍耐在女儿的质问下终于到了极限。
她默默收拾好了自己的行李。
又在女儿的床头留下一笔攒了好久的钱。
她换上新衣,涂上口红,骗过丈夫,狂奔出门。
但奇怪的是,初恋自始至终都没有等来迪莉娅。
她去了一个谁都想不到的地方。
其实,电影从开头就隐隐埋藏下迪莉娅出逃的草灰蛇线。
借角色之口一遍遍的问:我该去哪里。
与电影的名字对应,还有明天,但明天在何处。
但与此同时,又用各种模糊的信息误导观众。
仿佛迪莉娅的出逃,是答应与初恋私奔。
可借由女儿的婚事,迪莉娅惊觉。
火坑与火坑之间,并无本质上的不同。
无论身边是哪个男人,她依旧没有自由。
这个世道没有给妻子坐下吃饭的自由。
没有给女人随意外出的自由。
没有自在穿衣,涂抹口红的自由。
甚至,没有说话的自由。
可她想要的明天,有自由才有意义。
所以迪莉娅所赴之约,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次允许女性投票的政治选举。
当这个约会的真面目揭晓。
再看整个电影,瞬间感觉就不同了。
所有的细节和人物设置,瞬间有了符号性的代表意义。
那些看似是希望的方向,其实都必将破灭。
比如不管是初恋邀请,还是女儿的婚姻。
复刻陈旧的女性叙事,只会诞生更多的「迪莉娅 」。
乐于助人的美国大兵,也只是战争留下的残骸。
远离故土,有家不能归, 同样孱弱。
恰似入侵强权允诺的虚幻美好未来。
所谓的选择,从头到尾只有一个。
那封神秘来信,即是参与文件。
「还有明天」,在片中也在暗指投票日期。
参与历史书写,争取权益再造新叙事才是创作者有意指出的自由所向。
就像投票现场,女性擦掉口红。
却不再是抹去自身颜色成为他人的私有物。
而是做出自主选择,开口说话。
诚然,这只是第一步。
就像如今禁止对女性职场歧视的规定,仍然无法彻底改变根深蒂固的现状。
但有了新的书写,也自会带来更多后来者。
勇气可以传递, 正如迪莉娅的选票就是由一向质疑母亲的女儿送来。
而这种书写,也恰如女性创作者的创作。
比如导演宝拉亲手毁掉了以往作为演员被书写的「人妻」模样。
不再是锦衣华服美艳皮囊,而是破布衣衫疲惫 迷茫。
这是被凝视想象之外,拥有体认的女性才能完成的身体书写。
将家暴场面歌舞剧化,也是女性创作者特有的温柔化处理。
保留讽刺性的同时,也降低观看者的共情伤害。
而不是将暴力场面当成消费女性创伤的奇观手段。
这显然是一种对女性伤痛表现手法新的正向示范。
而开头的脱口秀也是如此。
将悲剧喜剧化,是一种对既定命运事实的抵抗。
命运时如洪流,泥沙俱下不可抵挡。
但如何讲述自己的故事,画风由你决定。
只是在那之前,请不要停止诉说。
全文完。
助理编辑:白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