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新剧《小日子》来袭,知道的它是部家庭剧,不知道的看这名字,还以为是抗日剧。
说不失望是假的,毕竟现在家庭剧可不受主流年轻观众喜欢了。
以前这种类型的剧,可能因为它真实,故事有深度,能引起观众共鸣和讨论度,大家想当然地被吸引住了。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
从2009年《蜗居》开启了家庭剧先河,后面每年至少得有一部换汤不换药的家庭剧轮番上阵。
婆媳关系不够掰扯的话,那就讲夫妻关系和鸡娃。
后者还特地分为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等几个阶段去拍。
实在没东西说了,那就再循环一遍,或者全部融合在一起弄个大杂烩。
所以,这种家庭剧就算它讲的再怎么真实,久而久之,观众审美疲劳总归是有的。
要知道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每个都经营着一地鸡毛。
打工人一天下来累心累身,回到家还要去看这种家庭剧受气,那血压不飙升才奇怪。
《小日子》根本不用看正剧,光了解它的剧情就知道其发展和结局了。
一对小夫妻好不容易克服家庭差距走到一起,结果公婆打着以爱为名与他们同居,引发了双方之间多重矛盾。
这个剧情,可想而知,它最后的结局,必定是各自成长后,再续前缘的合家欢。
而等到看这部剧时,虽然大结局还没来,但它的发展,甚至是每句台词,都一如既往让观众火冒三丈。
而且为了收视率,《小日子》还嫌不够气人,在本就吐血的基础上特地夸大其实。
婆婆私自翻儿媳聊天记录,怀疑她买假包,当众将其扔鱼汤让她下不来台。
自从公婆搬进儿子儿媳的家,一家五口蜗居在50平米的小房子里,矛盾频发。
儿子儿媳想以小换大,却遭到强势公婆反对,甚至立下一系列针对儿媳家规,直言男人说话女人不要顶嘴。
这个公公当着儿子的面指责儿媳,客人面前也是不给面子。
就因为儿媳不会做饭,偷偷点外卖,就把家里弄得鸡飞狗跳,让客人看尽了笑话。
婆婆也嫌弃儿媳一身公主病,整天拾掇儿子好好教育下老婆。
小夫妻在外工作一天,回家后精疲力尽只想好好休息,公婆不体谅天天找茬。
就算好说歹说劝他们回老家,最后还是觉得是儿媳嫌弃老人的错。
因为公婆的到来,小夫妻只能把房间让出来,自己睡上下铺。
为了自由和解决生理需求,他们被迫去外酒店开房,一次就是两小时800块。
婆婆又是触碰儿媳隐私,私自翻其包,看到大量开房发票,才得知此事。
误以为儿媳出轨的婆婆,大闹儿媳公司,既社死还让儿媳丢到了大单。
事后,婆婆认错的态度都没有,大言不惭每周五让出俩小时让他们解决生理需求。
离谱!离谱!这是正常人能写出来的剧情吗?
不攒钱买房子,台词句句彰显穷,一个个却能买万+的包送人,开房更是2小时800,整整持续了一年多时间。
以及公婆那些夸张表现,这些哪里现实了?
单拎出来的开房,都是现实普通小夫妻望尘莫及的消费。
后来,小夫妻战略性离婚,原以为生活会有改善,结果又真的引发感情危机。
好在,女主有个爱自己的爸妈,在婆家和工作受气时,总会得到物质精神上的安慰。
陈晓饰演的“朱劲草”就有点小惨了,窝囊的他在家里护不了老婆周全,也没能力给老婆换大房子。
唯一能做的,可能就是岳父岳母替其买房,要求房产证知留女儿名字,他毫不犹豫签了。
本身两方都没错,一个为了爱人心甘情愿失名利益,一个为了女儿,又是拿钱出力。
结果到女主这边,就成了爸妈“羞辱”另一半,他们和“朱劲草”父母没什么区别。
此刻的女主化身为恋爱脑,完全好了伤疤忘了疼,好似曾经在公婆那受的委屈不存在一般,气冲冲的收拾好行李甩门而去,亲父母看了寒心不已。
看到这一段观众简直要气炸了,对比两人刚结婚时买房,公婆要求女主不用掏钱,只写自己家儿子名字,结婚又理直气壮一起住的态度,女主亲爸妈对她那么好,她还不知好歹,这不更衬的男的不作为了吗?
就算陈晓这样的大帅哥演的男主,观众也忍不了。
甚至离婚后,前夫立马有人追求,反观女主再优秀也遇不到良人。
都2024年还有这样的剧情,可不是不用看正片,就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
因为继续看下去,只会收获乳腺套餐。
《小日子》在往狗血庸俗方向发展,观众为了不想气出病,大多理智没选择追剧。
偶尔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一两个片段,那也只会冲着吐槽去骂两句。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部剧不受欢迎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是脸谱化严重。
首当其冲的是萨日娜,作为妈妈和婆婆专业户,她连续在家庭剧出演同质类角色,让观众心生厌烦。
编剧对每个角色的刻画,尤其是婆媳关系,只会加重外界对其刻板印象。
以前婆媳关系或许剑拔弩张,但现在女性地位提高,儿媳妇在家里的那决定是说一不二的存在。
让她们和公婆住在一起,首先在现实都没有这个机会,那更不会出现嚣张婆婆羞辱她们了。
换句话而言,一部剧好不好看,不在于谁来演,而是它的剧情如何。
尤其是看到戏里那段婆婆当众把“假包”扔鱼汤里,观众嗤笑一声:“编剧你把我智商往地上摩擦呢?”
果然,想看帅哥美女还得是偶像剧,就算国产不行,还有日韩呢!
家庭剧实在是太憋屈了,观众看戏心情是第一,别的悲剧评分高那也是故事好,《小日子》现在的剧情发展,拿什么拼?
如果中老年观众就好这口当没说,然而现如今主流年轻人,至少审美并非如此,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