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浅
编辑|知愚
《南来北往》已经收官,但热度依然不减。
作为正午阳光的开年大戏,《南来北往》在演员的选择上下足了功夫。
剧中的演员除了新生代的白敬亭、金晨、姜妍等,其他大都是正午的“御用”演员:丁勇岱、刘钧、张瑞涵等。
剧中汇集了一众老戏骨,众人互相“飙戏”,精彩纷呈。
其中,倪大红饰演的老瞎子,整部戏只出现了短短十几分钟,却直接秒杀了众人,成为最亮眼的存在。
他的出场非常“炸裂”:
马魁和汪新例行在列车上巡逻,被一根拐棍绊住了脚步,镜头一转,一个老瞎子乞丐,穿着一件脏得彷佛屏幕外都可以闻出味道的旧棉衣,正摸索着啃一根大棒骨。
他啃骨头时,因为看不见,需要用嘴巴去找肉;油光发亮的手,吧唧着嘴,认真吸溜骨髓,由于长时间没吃肉,他翻着眼白使力,恨不得把整根骨头吞进肚中。
从这段演绎中,我们仿佛真的看到村口那个老瞎子在吃东西。
一直知道倪大红演技好,但不知道这么好!
网友纷纷表示:一整个震撼住了,不愧是老戏骨!
话说回来,其貌不扬,没有半点明星相的倪大红,是怎么一步步成为“老戏骨”的呢?
1
1960年,倪大红出生于一个演艺世家,他的父母都是哈尔滨话剧团的话剧演员,耳濡目染间,倪大红对演戏产生了兴趣。
当时,老百姓的娱乐项目并不丰富。除了看父母演出,他将八个样板戏翻来覆去地看,台词都快记住了,却怎么也看不腻。
小小的“演员”的种子在他里发了芽,他立志长大以后做演员。
刚开始,父母是不支持的。
一方面是在那个年代,凡是跟“文化”有关的行当,都很艰难,他们自己就吃了这个亏,所以不希望儿子走自己的老路,而是能找一份“正经工作”稳稳妥妥过一生。
另一方面,父母从事文艺工作多年,深知演员选择的标准,以倪大红的长相,是很难“立足”的。
但16、7岁,正处于叛逆期、一腔热血的倪大红哪里听得进去?
1978年,上海戏剧学院到哈尔滨招生,倪大红二话不说就带着资料去报名。
没想到初试都没过,就被刷下来了,理由竟是——孩子,你这模样没法上电视呀!
这次之后,倪大红又报考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但均名落孙山。
在大时代的要求下,他不得不下乡。
本以为下乡会让他放弃自己的梦想,但是没想到他偷偷带了一本书——《演员的自我修养》。
其实书里的很多内容他都看不懂,但是却让他在最孤独的岁月聊以慰藉。
书中有言: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倪大红的心里,为他以后的演艺事业奠定了基础。
他给了自己最后一次机会,能考上就上,考不上就听父母的,做个“正经工作”。
这次,他被命运“眷顾”,终于考上了中戏!
考上中戏,倪大红本以为可以大施拳脚,但事与愿违。
当年流行的都是唐国强这样的“奶油小生”,倪大红长得“又老又丑”,实在不符合“潮流”。
在班级排练时,他只能领到“大爷”这样的边缘角色。
但是,谁都没想到,最“丑”的他却是班里第一个接到戏的。
大一时,谢晋导演去中戏挑选演员,无意间在操场上看到倪大红走路“吊儿郎当”的样子,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就邀请他来试戏。
谢晋见了倪大红就问:“你看过多少本书?知道雨果吗?”
倪大红回答“知道”,然后一口气背了四十多本书名。
见谢晋没有让停的意思,倪大红说了一句俏皮话“说不了了,再说只能提话剧剧本了”。谢晋乐了,说:“行,就是你了。”
就这样,倪大红靠着“雨果”获得了人生第一个角色“段雨国”:一个爱写诗、颇具文艺气息的战士。
虽然倪大红在片中只是一个配角,但他凭借自然纯朴的演技,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更多的导演看到了他。
2
刘奕君曾经说过:和倪大红一起演戏,自己必须像一个海绵一样,等待吸收他给你的出其不意的东西,来吸取他身上的力量。
其实,倪大红自己才是一块海绵。
他毕业以后就跟着林兆华导演做话剧,后来又遇到了张艺谋导演、胡玫导演、张黎导演……
他趴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巨人”们的一招一式,将它们潜移默化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倪大红和张艺谋导演合作《活着》时,发现张艺谋屋子里贴满了各种人物之间的关系图,以及每场戏之间的衔接示意图。
看到导演如此认真对待电影,他深受震撼。
从此后,他告诫自己要向导演学习,认真琢磨人物。
在这部张艺谋公认的巅峰之作中,倪大红饰演一位影响福贵一生的关键人物,龙二:
他原是一个皮影剧团的暴发户,靠du博赢走了福贵的全部家产,迫使福贵开始了颠沛流离的一生。
福贵向他借钱,本以为会被打发走,没想到他却把自己以前的营生——皮影给了福贵,靠着这个手艺,福贵的生活稍有起色。
在电影后期,打地主分田地,他誓死不从,被qiang毙,成了历史的牺牲者。
这位着墨不多但有着复杂人性的角色,很难拿捏,但倪大红却演出了小人物的城府、张狂和愚痴。
正是这次“触电”,张艺谋对倪大红欣赏不已,他看到了倪大红身上的表现力,以及表演的层次感。
张艺谋直言:往后拍戏,还要找倪大红。
从此,倪大红成为张艺谋为数不多的“谋男郎”,接连出演了4部电影。
《活着》播出以后,各大导演看到了倪大红身上的可能性,纷纷邀请他参演自己的电影、电视剧,一时间他成为了各大导演的“黄金配角”。
《大宅门》中的孙茂才,《三国》里的司马懿,《大明王朝1566》里的严嵩,《林海雪原》中的座山雕……
这些角色都在中国影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
就这样,倪大红配角一演就是30年。
在这30年间,他一直都是“戏红人不红”,说角色都知道,看到人也觉得眼熟,但就是叫不出他的名字。
直到倪大红59岁,他终于迎来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大男主”戏——《都挺好》。
在《都挺好》中,他饰演“大作精”苏大强。
“我要喝现磨咖啡”、“我不吃,我不喝,我就要房子”、“菜根花小宝贝”当年都是流行梗。
甚至有一句骂人的话都是:你爸是苏大强!
终于,配角30年,倪大红靠着“苏大强”获“白玉兰”最佳男主角,摘得“影帝”称号,火遍了大江南北。
一个角色的成功,自然让人欣喜,有很多艺人会趁着角色热度,再演一个续集或者类似的角色,既省力,又能加深观众印象。
但倪大红偏不!
有一次,他参加一场央视节目的录制。
倪大红回去后,越看越不舒服,他发现自己,即便神情严肃地朗诵着诗歌,但还是满满的苏大强味儿。
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于是,在“苏大强”最火的时候,倪大红“消失”了。
他重新投身于话剧,在一次次排练中,慢慢忘记“苏大强”,将其“释放”掉。
他把自己变成一张白纸,这样在塑造新角色时,才能不断创新,保持“创造力”。
去年,他又挑战了一把,演了一部以前从来没碰过的“爱情片”——《我爱你》。
在《我爱你》中,倪大红饰演的老常,是个新潮、时髦的老头,会和外孙一起玩“王者”,能帮做自媒体的孙女录视频,手机铃声都是网络流行语“完了,芭比Q了”……
看似和谁都能打成一片,但实际上,老常很孤独,一个人的时候,他会不停地开灯、关灯,好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只是在熬时间。
直到遇到了李慧如(惠英红饰),他波澜不惊的心里荡起了涟漪。
这对欢喜冤家,在一次次“交锋”中渐渐心生好感。
但老常不敢将这份爱意宣之于口。
毕竟一把年纪了,胆子小,顾虑多,人生不敢轻易往前迈一步。
孙女戳穿了他:
你的新潮、时髦,其实就是“讨好型人格”,讨好家里所有人,却独独忘了自己。
“讨好下自己吧,爷爷”。
听了孙女的话,老常嚎啕大哭。
哭过之后,他终于放下了心里的包袱,勇敢地向慧如表白。
影片播出后,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有的说:老年人还谈什么“爱情”?有的说:恶心,引起“生理不适”。
搭档惠英红还会解释一句:关注老年生活。
但倪大红什么也没说。只是,后来再采访,他多了一句口头禅——讨好自己。
4
大多数演员的成长轨迹都是:年轻时红极一时,之后要么磨练演技,化身实力派,要么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一茬又一茬新的演员取代。
而倪大红则与之相反:年轻时籍籍无名,配角了30年,临老了,却红透半边天。
怎样处理这种时空的错乱感?倪大红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行者问得道者,您得道前每天都做什么呀?
得道者说:劈柴、打水、做饭。
行者:那您得道后呢?
得道者依然说:劈柴、打水、做饭。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得道者:以前劈柴的时候想打水,打水的时候想做饭;现在,劈柴就是劈柴,打水就是打水,做饭就是做饭。
主持人问倪大红,你现在最想做什么?
他回答:其实我就是,劈柴就是劈柴,打水就是打水,做饭就是做饭。
所谓“活在当下”、“活出自己”大抵如此。
纵观倪大红的演艺经历,我们发现,倪大红正是这样做的,他一直在“讨好自己”、“活出自己”。
为了梦想,家人不支持,别人不看好,他也要坚持再试一试;
看不惯某些同行的演戏方式,他便琢磨自己的方式,靠着“面瘫”模式杀出重围:面部表情并不丰富,却可以靠一个眼神,碾压别人用脸部肌肉挤出来的喜怒哀乐。
人们称他为“面瘫影帝”,夸他有“眼”技,他便连“眼”都不用,演了一个老瞎子,再次成为经典;
仅仅因为“想演”这样一个理由,他60多岁冲出舒适圈,演了一部不讨巧的“老年爱情片”。
如今,倪大红真的“大红”了,原来“讨好自己”真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