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未见的阮经天,最近因为新电影《周处除三害》,狠狠翻红一把。
他饰演的通缉犯陈桂林,以为自己的人生还剩半年保质期。身为榜三大哥的他,打算灭掉榜一、榜二大哥,在领盒饭之前干一票大的。
这个片子的梗概,化用自古代传奇《周处除三害》,一个街头混小子为民除害的故事。不怕暴力场面的闺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据说当前版本基本上没有过多删减。
除了关于电影本身“恶人除恶”的卖点很吸引人之外,42岁的阮经天,也着实令不少观众刮目相看。
为什么,宝岛演员回归宝岛市场,往往会比在内娱更容易“干票大的?”
“欢迎来古偶里当药渣”
最近10年,来内娱拍戏的台娱男演员越来越少。能有机会的几个,基本都是之前在内娱有不可撼动的童年记忆的偶像剧扛把子,如言、渝这样的少女男神。
阮经天亦是如此。近几年,他在内娱拿到的较为不错的两个剧,一个是ip《鬼吹灯之黄皮子坟》,另一个是搭档85花的《扶摇》。
招待海对面的“中年男神”,爱优酷腾只能拿出几部现偶古偶,以及运营了很多轮,体力透支的ip。
经历了几次预告诈骗,很多观众也意识到了:这帮男神来内娱,除了消耗观众心里的童年滤镜,把人骗进正片里杀,在其他方面没有什么很强的号召力。
即使是女观众,也难免有色衰爱弛的人之常情。
看着他们“妈妈这头发扎得有点紧”的头套,受磨皮影响而模糊的下颌线,性张力是很难再恢复了。性缩力倒是一发不可收拾,比躺在床上呼呼大睡的老公,还让人打不起半点精神。
像赵又廷一样,在内娱通过整容式演技回血的,似乎没有第二个人。多数情况下,原本大家以为是外援助攻,结果是把观众引渡到缅北,被两岸演员一起双杀。
那青春记忆里爽朗的少年郎,露出春风和煦的微笑,整齐的牙齿配着具有反差感的肤色,向你投来温柔无比的眼光。你的肩头忍不住哆嗦了一下,默默点了一下右上角的“关闭页面”。
不是说中年男神们自己有问题。以目前内娱影视的发展速度,压根没有给他们转型试错的机会。
周渝民,是拍过高分战争剧《彼岸1945》之后,拿下金钟奖,续上内娱电影资源,后接上古偶;邱泽则是在金马金钟台北电影节里屡获提名,言承旭、张栋梁在上过综艺后回温再战,但基本上都不会再强行突破原有印象。
之前你在台娱的最大标签是什么,内娱就按什么定位来。
对台偶男演员的用法,总是放在古偶/现偶上。
哪怕是15岁提名金马、3次入围金像奖、和李安墨镜王金基德合作、戛纳评委、八极拳一等奖、PADI潜水证拥有者、围棋在专业三段水平,title比大冰还多几倍的张震,来了也是要把头发扎成大光明谈恋爱的。
钱有没有给到位,我不清楚。
显而易见的是,这种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奔着把演员最后一点招牌砸了铺地砖的吸骨髓式“物尽其用”,相当没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眼光。
更何况,哪怕保养得当,他们也确实不年轻了。粉色娇嫩,男神们如今几岁了?
“漂”不动的内娱
眷村出身的渝、阮,算是和内娱比较能玩得来的男演员了。然而即使玩得来,当前的市场现状,也很难与这些适应度相对较高的哥哥们双向奔赴。
除了年龄、外形这些个人因素,最明显的变化,是金主爸爸从煤老板变平台了。
现在平台有自己扶植自家艺人的分公司,比如爱奇艺直属经纪公司的果然娱乐,阿里文娱的酷漾娱乐等。
而这些公司往往也会和制作方层层叠包,好比陈哲远主演的《仙剑四》,制作成本是桃家全资,可以实现自产自销。
即使不是平台直投,也会有办法实现全盘掌握。
像光线传媒,前3大股东里,有阿里。会定增的认购对象,不见得只有爱优腾这种互联网企业,实际上手机大厂也有参与,比如小米认购过华策。
不仅是传统老牌影视、经纪公司,包括乐华这样的锦鲤热厂,也有大公司的股份。
如此一来,培养自家新人、扩大自家艺人的任务,成了这些大厂的一部分。选角不再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管你是哪个娱池子的,能实现流量与平台绑定锁死才是重点。
众所周知,视频网站基本都是连年亏损,因此在关于和演员的利益分割、互相选择上,也早就不是之前的“你拿钱,我办事”。
除了平台自己投资的大项目,相当多属于分账剧,也就是非全资、后期根据点击量结算收益的剧集。这样的剧,多数适用于下沉市场,属于对剧集质量要求不高的观众打发时间用的数据密码,不需要找名头过硬的老哥哥、小叔叔们撑腰。
需要扛得起高评级的大制作,基本上由“自己人”和大流量们分割。
视频网站连年处于赔钱赚吆喝的状态,像是剑走偏锋的《三体》,是几年一遇的冷门尝试;《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亦是装不下太多跳板。
回归台剧圈,未必是下策。听起来,台剧这两年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但也正因为市场份额的变化,反而逼迫整个市场都在换血——
台剧的男新人、接班人的不可替代性明显比上一代台偶演员还要强烈,几乎到了全网无代餐、无低配的状态。老哥哥处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不断尾求生,只怕再过几年,想演新人的爹都是批发价。
比起在大视频平台里把每一块砖上的缝摸遍,确实不如回老家找个锤炼的机会。
回乡务工才是他们的舒适区
这一批偶像剧出身,也来大陆打过工的湾湾男,最后都是在回乡务工后,才找到自己的舒适区。
邱泽是靠《谁先爱上他的》刷新了自己的演技口碑,大家发现,哇塞,原来他好好演戏非常有魅力。
虽然我觉得电影里谢盈萱演得更好,但一点不影响这部戏成为邱泽近几年的代表作,也让他提名了金马影帝。
阮经天也靠《周处除三害》最近狂刷存在感,一改当时《扶摇》播出后口碑一般的萎靡。
这种“回乡之后华丽大变身”般的改变,是和台湾影视的整体进阶离不开的。
台影其实一直不缺乏好作品,尤其2008年《海角七号》之后,台湾电影直接进入了所谓的“后海角时代”,涌现了一大批在话题和口碑上都有高光的作品。
比如我本人很喜欢的《大佛普拉斯》,就是用闽南语拍摄的,在本土化上做到了类型片里的佼佼者,这种对台湾本土文化和生命力的呈现,也获得了不少行业外的支持。
因为取景地大部分在台中,这部片也拿到了台中市政府新闻局的拍片辅导金。
这种所谓的“产业复兴”和多元联合,对文化创作的鼓励无疑是有效的。
尤其是这几年,台剧全球化的趋势越发明显,他们在类型片上开始更多探索,但这种探索,仍然是在保留“湾湾风味”的基础上的。
去年小火一把的《不良执念清除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灵异题材、书法载体,单元剧的形式和双男主模式,是个地地道道的湾湾风味类型剧。
如果大家再多关注台剧一点,会发现他们在剧集题材的选择上,和之前的韩国特别像——执着于对现实主义题材的直白呈现,对社会热门议题的影视化。
去年轰轰烈烈的台湾me too运动,正是因为一部台剧的热播引起。这部名字已经被打码的《人选》其实是个讲湾湾政党的职场剧,不过里面也塞进了职场性骚扰的议题。
正因为这段剧情的呈现,才直接促使了me too运动的大展开。
这种模式耳熟不?和之前韩影爱好者必吹的“熔炉法”,影视作品改变社会一模一样。
但有一说一,湾湾影视这种类型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又要保留本土特色的做法,确实是给了台湾演员们不少机会,受益的并不只是湾湾中男。
他们的选择空间更大,得到更好角色的机会也变多,在自身素质很挑本子的情况下,有更大的机会去撞到合适自己的那一个。
就像阮经天在《周处》之前,和张钧甯的《追缉》,和林依晨的《车顶上的玄天上帝》,都是台影班底,但热度口碑却很一般。
不是演员本身脱胎换骨,而是在一个答题方式更多样的竞赛里,湾湾中男们拿到自己擅长题的几率变大了。
比起选择有限,容易暴露短板的内娱生态,自然回乡务工,才会成为他们的舒适区了。
E姐结语
其实,比起湾湾中男们的变化,我觉得湾湾中女们的处境和内娱比起来,反而对比更明显。
之前我们写林心如和贾静雯,她们人过四十,反而在演戏生涯上拓展了新的空间,甚至当起了制片人,攒起了自己的局。当年和她们一个梯队的内娱女演员,没有飞升的已经成为了古偶里的恶毒仙姑、仙后,飞升成功的则在花几年时间等待更适合自己的角色,还有一部分人,甚至直接失落在时间里了。
金钟奖这几年在内地影响虽然落寞了,但每年的得奖其实也有几分看头,22年陈亚兰凭借反串拿了女视帝,刷新了历史;去年,48岁的蔡淑臻因为《村里来了个暴走女外科》拿了最佳女主,湾湾中女们不仅是有机会,这机会还是镀金的。
对比起来看,难免有几分唏嘘。不过这两年,内娱生态倒是比之前好点了,去年吴越拿白玉兰,就是一次中女的胜利。
那就希望内娱能给好演员们,更多“舒适区”吧。
今天的深夜话题:
你怎么看台娱中男的回乡务工?
来评论区聊聊吧~
姚安娜的困境,向佐也有
华灯初上,台湾姐姐们如何乘风破浪?
姐学传奇:林心如贾静雯杨谨华,当绯闻不再掩盖实绩
-今天头条の作者-
你的小仙女E姐,杂食追剧党的碧雕&甜辣酱
值日生:甜辣酱 美编:树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