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西湖文言文阅读答案
  • 西湖游记2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
  • 杭人游湖文言文答案
  • 堰虹堤记文言文答案
  • 西湖阅读文言文
  • 【西湖游记一】阅读答案
  • 《与朱元思书》《晚游六桥待月记》阅读训练

西湖文言文阅读答案

1. 文言文《西湖》的解析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译文:从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可(诗人)已心飞到西湖上。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船进入西湖。山色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刚一抬头,已经不觉非常好看,全身心都醉了。此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但描写不出来。大约好像《洛神赋》中所说曹植由京都洛阳回封地,路过洛水,精神迷离恍惚时,忽见水边有个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华丽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爱慕的心情的时候。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2. “西湖最省,为春为月”那篇文言文的翻译或阅读答案

原文

山色如娥,花色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周望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公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 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白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的山岚。

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

周望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草成烟,红花似雾,弥漫二十多里。歌声乐声,如风阵阵传来;仕女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罗衫纨裤的游客,多于堤畔的花草,真是艳丽极

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

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用,哪能和俗人说呢!

西湖游记2阅读答案

1 歌:唱歌 极:极点 冶:妖艳 受用:享受
2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3 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诉说呢?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

1.D
2.①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丁,竟然不忍心离开潮上。
  ②这种快乐只留结山僧和游客享受,怎幺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述说呢!
(意对即可)
3.本文描绘西湖花开之盛,游人之炽,大力铺陈渲染,烘托了西湖月景的“尤不可言”,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以及独以山水为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意对即可)


杭人游湖文言文答案

1. 文言文《杭人游湖》翻译

杭州人游西湖的习惯,是巳时出城,酉时回城,错开了月色最好的时光,如同避开仇人。

这一晚,常常贪求那欣赏月色的名声,成群结队地争看出城,多给门军赏些酒钱,轿夫举着火把,排列在湖岸等着。人一上船,就催促船夫快些赶到断桥去,好赶上那里最热闹的时候。

因此,二更以前,西湖上的人声、奏乐声,如开水沸腾,如房屋撼动,如梦魇时的喊叫,又如喃喃的梦话,如聋人叫喊,又如哑人咿语,大船小船一齐靠岸,什么景致都看不见,只看见船篙击打船篙,船帮碰着船帮,人肩并着肩,脸对着脸而已。过一会儿,游兴尽了,官府摆的赏月筵席散了,差役吆喝着开道,官轿离开了。

轿夫呼叫船上的人,用城门要关来吓唬那些游人,灯笼火把像一列列星光,人们一群群簇拥着灯笼火把离开了。原在岸上的人也成群列队地赶在关城门以前进城,湖上人渐渐稀少,不一会儿就走尽了。

2. 西湖二文言文中为春的为意思,然杭州人游湖的然意思,此乐留与山

西湖二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西湖最盛,为春为月.”意思为“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季和月夜”,“为”即“是”的意思.“然杭人游湖”中的“然”是一个转折的意思,可以解释为“然而”、“可是”、“但是”.“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意思为“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和俗人说呢!”。

3. 文言文 杭人游湖 寓意

【原文】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2).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3)。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4),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5〕数为余言:“傅金吾〔6〕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7〕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8〕,粉汗为雨〔9〕,罗纨(wán)之盛〔10〕,多于堤畔之草,艳冶(yě)〔11〕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12〕。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13〕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导读】 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79),作者辞去知县,首次漫游西湖,并写下了系列游记,本文就是其中一篇。文章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照,认为西湖之美在春月、在朝烟、在夕岚,而以月夜为最。

文中无“待”,而题称“待月”,以实写虚,暗示作者优雅的趣味,也造成读者期待的兴味. 【注释】 一、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二、为春为月:意为是春天月夜。

三、夕岚:傍晚山里的雾气 四、盛:多 五、勒:制约、控束 六、尤:特别 七、石篑: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代会稽人。明万历年进士,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

八、金吾:姓傅的宫廷宿卫,明代禁军中有金吾卫。 九、张功甫:南宋将领张峻的孙子,玉照堂是其园林,有名贵梅花四寻址。

十、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 十一、粉汗为雨: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

十二、罗纨之盛:罗纨,这里是指穿罗纨制作的衣服的人。 十三、艳冶:艳丽妖冶。

十四、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十五、夕舂(chōng):夕阳。

舂,山名,传说中日落之处,这里指夕阳。 十六、数:多次。

十七、西湖最盛:美。 十八、未:下午1点到3点。

十九、去;离开 【翻译】 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一天最美时候,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间烟雾缭绕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盛,梅花被寒雪抑制住,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这还是难得一见的奇观。我的朋友陶望龄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东西,应该要赶紧去欣赏欣赏啊!”我当时被桃花迷恋住了,竟然舍不得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草如烟、红花似雾,弥漫有二十多里呢!歌吹的声音恍若微风阵阵吹来,仕女的粉汗有似纷纷的细雨飘落,穿罗衫、著纨裤,游客之多,还多过堤畔的小草。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翠绿染著湖光的美,岚色添加山岭的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有月的夜景,其美更是难以形容。

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容颜、水的心意,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哪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 【作者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相关问题】 友人邀作者去赏梅,作者为什么没去?( 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西湖最妩媚动人的景色是在什么时刻?( 朝日始出,夕春未下。)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是指什么?( 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 “安可为俗士道哉!”这句话如何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哪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

堰虹堤记文言文答案

1. 本大题共6小题,共2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8.(5分)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9.(3分)B 10.(3分)C 11.(3分)C12.(3分)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俱)兴13.(12分)感悟角度:(1)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3)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要为百姓谋利,有所作为。

2. 《岳阳楼记》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

1、《岳阳楼记》这篇文章主要是写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2、《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3、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4、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扩展资料:

1、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2、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及第。庆历三年,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庆历五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皇祐四年,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参考资料:岳阳楼记-百度百科

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

试题答案:(1)唯物论思想(6分,每点2分)①承认自然的客观性,体现了朴素唯物自然观思想。

实地勘察,顺水势、地势而凿山开渠筑堰,自觉遵循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②充分发挥意识作用。

凿山开渠筑堰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的特点,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 ③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都江堰工程正确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了人、地、水高度和谐统一,化害为利。(2)怎样做到统筹兼顾(8分,每点2分)①客观分析了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坚持联系的观点。

统筹规划,总揽全局,凿宝瓶口、建鱼嘴岛、飞沙堰,防止了片面性,使它们相互制约,形成统一的水利系统。②正确处理事物发展进程中各个阶段的关系,坚持发展的观点。

都江堰工程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以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着眼旱涝保收,历经千年,造福万代。 ③正确处理了主次矛盾关系,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在兼顾灌溉、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的同时,又抓住治理水患的关键。④把握了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实地考察,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因水制宜”、“遇弯截流、逢正抽心”,建造了庞大的水利工程。

4. 晚游六桥待月记阅读答案

《晚游六桥待月记》阅读及参考答案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

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

“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

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

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

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

.然杭人游湖

烨然若神人

b

.多于堤畔之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c

.与杏桃相次开发

惠子相梁

d

.石篑数为余言

扶苏以数谏故

9

.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4

分)

①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10

.本文原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通篇却在写花写人,有何作用?文章抒发了作者怎

样的

情感,(

3

分)

答:

参考答案:

8

.答案:

d

评分:答对

2

分。共

2

分。

9

.答案:①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丁,竟然不忍心离开潮上,

.

②这种快乐只留结山僧和游客享受,怎幺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述说呢!

评分:每句

2

4

分。意思对即可。

10

.答案:本文描绘西湖花开之盛,游人之炽,大力铺陈渲染,烘托了西湖月景的“尤不

可言”,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以及独以山水为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评分:

答出烘托作用

1

分;

答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

1

分,

答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1

分。共

3

分。

西湖阅读文言文

1. 文言文《西湖》的解析

从武林门bai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译文:从杭州城du北面偏西的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可(诗人)已心飞到zhi西湖上。

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船进入西湖。山色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dao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

刚一抬头,已经不觉非常好看,全身心都醉了。此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但描写不出来。

大约好像《洛神赋》中所说曹植由京都洛阳回封地版,路过洛水,精神迷离恍惚时,忽见水边有个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华丽的权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爱慕的心情的时候。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2. 文言文西湖的翻译及原文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

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白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的山岚。

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石篑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

」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草成烟,红花似雾,弥漫二十多里。

歌吹的声音,如风阵阵传来;仕女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罗衫纨裤的游客,多于堤畔的草,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

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

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和俗人说呢。

3. 文言文《西湖》的解析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译文:从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可(诗人)已心飞到西湖上。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船进入西湖。山色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刚一抬头,已经不觉非常好看,全身心都醉了。此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但描写不出来。大约好像《洛神赋》中所说曹植由京都洛阳回封地,路过洛水,精神迷离恍惚时,忽见水边有个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华丽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爱慕的心情的时候。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4. “西湖最省,为春为月”那篇文言文的翻译或阅读答案,谢谢,帮忙回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①为春为月:是春天,是月下 ②夕岚:傍晚的山光 ③勒:抑制 ④相次开发:一个接一个地开放 ⑤石篑:一个人的号 ⑥傅金吾:任金吾官的傅某 ⑦张功甫:人名 ⑧恋:迷住 ⑨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 ⑩湖光染翠:湖水成为绿色 ⑾设色:用颜色描绘 ⑿夕舂:夕阳 ⒀极其浓媚:把它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 ⒁受用:享受.

作者撇开一般所共赏的湖光山色,着重描写西湖六桥(苏堤上由南而北的六座石拱桥,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一带的春月景色,从初春的梅桃杏争妍到一天的朝烟、夕岚、月下的独特美景,用简洁轻快的笔墨加以描写,写出西湖“别是一种趣味”的风致。

为此,作者采取了总分的结构。首先述本篇要旨,指出春时,月景、朝烟、夕岚为西湖最美之景(第一段)。分写时,在前详细勾勒了西子湖畔的春游图,由物及人,先从侧面写西湖桃花之盛,再写沿途观花的游人之盛。花事正盛才有游人之盛,运用了烘云托月的写法(第二段);在后生动地描写日出日落时朝烟夕岚的浓媚姿色,尤其是月下西湖的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妙不可言(第三段)。作者始先详写春日之景,并没有着力去刻画、描绘那种盛景,而只是用一个词语“竟不忍去”,由此就足见那种景色的迷人。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即认为西湖的美景最适宜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欣赏,这与一般人游湖选择在“午、未、申”三时不一样,表现作者与一般俗士迥异其趣,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愉悦心境。不仅如此,在别人都急欲赏傲雪梅花时,作者却为贬作轻薄之物的桃花所恋,也表现了他与传统士大夫情趣相悖,而且作者在行文时并没有正面去写月景,只是说“月景尤不可言”,“别是一种趣味”,至于具体的月景,就只有留给人们去驰骋想像了。写西湖春天的美景时,先写石篑多次对我说“急往观之”,“余(我)时为桃花所恋”,“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是直接写景,写出了春天的西湖美不胜收;接下来说“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极言游人如织的盛况。游人为什么如此多?皆因西湖春景太美了。这是有力的侧面烘托。

总之,文章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这篇山水游记,始终扣住西湖最盛,为春为月的春,月二字,腾挪变化,详写为春之盛,略写为月之美;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却始终没有正面写待月的情景,怹的高妙处在于以层翻浪迭之笔,依次写出梅花,桃花之美,朝烟,夕岚之美,一景胜似一景,逐层描绘,不犯,止位,从而造成读者强烈的待月心理,待到千呼万唤始出来,却又必必一瞥,飘然而去,使人有着眼未分明之感,因而显得馀韵悠然,情味无穷。作者用这种空灵幻变之笔来写月景之美,旨在造成一种悬念,增添读者的兴味。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西湖梦寻》序·(明)张岱余生不辰,阔别西

小题1:D小题2:C小题3:B小题4:译文:⑴我于是赶快跑开,说是我为了(看)西湖而来,如今我所看到的西湖成如此景象,反倒不如保全我梦中的西湖,才是恰当的主意。

提示:得分点为“乃”“谓”“所见”“若”“得”“计”⑵我只是对着冷清寂寞的蝶庵,从容缓慢地躺在粗席上,只求保全我的西湖梦,那么,先前一派西湖景色,仍像将人一样直坐不动。提示:得分点为“但”“岑寂”“惟……是……”“犹”“端” 我生不逢时,离开西湖已经28年了,但西湖没有一天不在我的梦中出现,而梦中的西湖也从未有一天离开过我。

以前甲午年、丁酉(我)两次来到西湖,像涌金门商家,祁家,钱家,余家的庄园,只剩下一堆瓦砾。我梦中西湖所存在的东西,现实的西湖反倒没有了。

等到到断桥一看,凡是以前的柳树,桃树,亭台楼阁,像被洪水淹没了一样,几乎没有了。我于是赶快跑开,说是我为了(看)西湖而来,如今我所看到的西湖成如此景象,反倒不如保全我梦中的西湖,才是恰当的主意。

因为想到我的梦与李白的梦不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梦到的天姥,像神仙美女,是从未见过的(事物),他的梦是虚幻的。

我的梦到的西湖,像房子家人,梦到的是本身就有的(事物),即使是梦也是真实的。如今,我已租别人的房子居住二十三年了,而梦中依然生活在从前的家。

以前使唤的小仆人,现在老得头发已经白了,在我梦中,他却还是未成年,以前的习惯没有改变,从前的姿态也没有消失。从此以后,我只是对着冷清寂寞的蝶庵,从容缓慢地躺在粗席上,只求保全我的西湖梦,那么,先前一派西湖景色,仍像将人一样直坐不动。

孩童追问(我),(我)偶然回答他们,也总是说着梦里梦到的东西,不是疯话就是梦话。我像是由海上归来的山里人,(向乡亲)大肆赞美海鲜的美味,乡亲们竟然一起来舔他的眼睛。

唉!再好吃的东西,吃下去也就没了,舔眼怎么能解馋呢?因此,写了《梦寻》七十二则,保留到以后,用来当做西湖的影子(西湖以前的样子)。辛亥七月十六日,古剑蝶庵老人张岱题。

【西湖游记一】阅读答案

  西湖一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①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②小舟入湖.山色如娥③,花光如颊④,温风如酒,波纹如绫⑤,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⑥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注释:①突兀:高耸的样子.②棹:船桨.这里做动词,划船.③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④颊:少女的面颊.⑤如绫:形容极细软平滑.⑥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指三国时曹植遇洛河之神之事.
  西湖二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①.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②.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③.与杏桃相次开发④,尤为奇观.
  石篑⑤数为余言:“傅金吾⑥园中梅,张功甫⑦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⑧,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⑨,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⑩之工,山岚设色⑪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⑫,始极其浓媚⑬.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⑭,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①为春为月:是春天,是月下 ②夕岚:傍晚的山光 ③勒:抑制 ④相次开发:一个接一个地开放 ⑤石篑:一个人的号 ⑥傅金吾:任金吾官的傅某 ⑦张功甫:人名 ⑧恋:迷住 ⑨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 ⑩湖光染翠:湖水成为绿色 ⑪设色:用颜色描绘 ⑫夕舂:夕阳 ⑬极其浓媚:把它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 ⑭受用:享受.
  本段|回到顶部译文 西湖一: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划小船进入湖中.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桃花嫣红,好似少女的面颊;暖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像绫罗般细软平滑.我刚刚抬头一看,就已心醉神迷.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了.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西湖二: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下,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早晨的烟雾和傍晚的山光.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气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此开放,更是难得的景观.
  石篑多次跟我说:“傅金吾家园中的梅,是宋朝张公甫遗留下来的,赶紧去看看吧!”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红桃似雾,弥漫二十多里,歌声奏乐声像阵阵清风到处传扬,少女们混合着脂粉的汗水像道道细雨,衣著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比堤边的草还多,美丽妖艳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湖,只是在午、未、申这三个时辰.其实,湖光染成绿色、山气用颜色描画的非常奇妙、都在早晨的太阳出来才出来,夕阳还没有落下,才显得它的浓眉姿态发挥到极点.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调,山水的容颜和意境,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诉说呢?
  本段|回到顶部写作背景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本段|回到顶部文章层次 《西湖一》
  第一层(第1句)写作者出杭州武林门西行游览西湖.
  第二层(2—4句)写游西湖所见及内心感受.
  第三层(第5句)补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览时间.
  《西湖二》
  第一段:写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内最盛美的则是晨雾,是晚岚.
  第二段:写西湖苏堤上绿柳红花,游人如织的繁盛华艳的景象.
  第三段:暗讽杭州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
  本段|回到顶部写作特点 1.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寓情于景、寓思想于景物描写之中.
  2.多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语句艳丽多姿.
  3.运用典故,丰富了文章内容.
  重点词语理
  突兀:高耸的样子.棹zhào:划船.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颊jiá:面颊.这是说桃花艳丽如少女的颜面.
  止:通“只”
  本段|回到顶部西湖一 ①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为什么?
  答:“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因为作者初至杭州,最为心往神驰的是西湖.作者渴慕已久的是一睹西子芳容以解相思之苦.这种感情蓄积已久,其发必速,故游记开篇不容许多笔墨交待,一落笔就直抒性灵:保叔塔为西湖北侧门户,塔身挺秀,卓立山巅,未近西湖而先人眼帘,本也是一处胜景,但作者仅以“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一笔带过,是因为他心不在焉,“已心飞湖上也”.整个杭州山水风物此时惟“湖上”才是作者钟情之所在.“心飞”的夸饰把他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无遗.
  ②为何插入一闲笔“午刻人昭庆”?
  答:这是欲扬先抑,造成顿挫之致,然后才续“心飞湖上”之意.
  ③下文“茶毕,即棹小舟太湖”中哪个字写出作者此时急不可待之意.
  答:“即”最能表现.
  ④当作者终于亲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时,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它的妩媚与迷人?
  答:作者连用了四个比喻、一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远处孤山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统一样起伏.
  ⑤以上描写西湖风景是实写还是虚写?
  答:仅四句话,但由于选取了西湖典型风物,足以见西湖秀媚的风姿.此为实写.
  ⑥作者见到此景后,内心感受如何?是实写还是虚写?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才一举手,已不觉目酣神醉”,这是虚写西湖,借以反衬西湖之美.
  ⑦感悟一下“目酣神醉”是何等心态?
  作者虽云“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实际上他却已巧用一精彩之至的妙喻:“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退洛神时也.”这种感觉与联想虽然模糊,但境界空灵,意蕴丰富,颇堪品味.它既启发人联想到西湖如洛神,又使人想像作者如曹植“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的痴情醉态.作者的感情由此进入极高的审美境界.由此可见,山水在作者心目中是具有性灵的,是极其妩媚迷人的.这样比拟就显示出山水风物的精神、情趣,亦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爱恋之情,与“吏情物态,日巧一日;文网机阱,日深一日”(《与何湘潭》)的官场相比,就更觉自然界的清纯可爱.作者对其初游西游之日,如同与心爱的女人第一次约会一样珍视,因此郑重其事地记下具体日期:“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而在另外十五篇西湖游记中则不再注明日期.
  ⑧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西湖在作者笔下重在写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风情,一种引人酣醉的整体魅力,以及作者的内心体验,而不精雕细刻其山水面目细节.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

《与朱元思书》《晚游六桥待月记》阅读训练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作:

  ③梅花为寒所勒 勒:

  ④山岚设色之妙 设:

  2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A.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①猿则百叫无绝

  B.

  ②月景尤为清绝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

  ②皆在朝日始出

  ①梅花为寒所勒

  D.

  ②歌吹为风

  2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 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23、甲、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20、①奔:飞奔的马。②作:发出。③勒:约束,阻止。④设:着,涂。

  21、C

  22、①(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

  23、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