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明天大暑,农村俗语“大暑凉飕飕,立冬笑死牛”,大暑凉快好不好
明天是大暑节气,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节气时,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度,于公历7月22日-24日交节。大暑节气一般会在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中伏是三伏天中最热的一伏,所以大暑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炎热的一个节气。大暑之后,除了阳光会变得更猛烈以外,降雨天气也会增多,所以大暑节气之后的天气特点便是湿热难耐。大暑虽然是二十四节气中最热的节气,但是并不是在所有的年份中,大暑之后的天气都特别的炎热,在民间有“大暑凉飕飕,立冬笑死牛”的说法,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那么大暑之后天气变得凉爽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在民间有“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的说法,意思是在小暑节气时,虽然天气已经开始变得炎热,但是和大暑天气的炎热相比,小暑的天气并不算什么,因为大暑正值三伏天的中伏,所以大暑之后的天气才会最为炎热。按常理来说,大暑的天气才最为炎热,但是为何会出现“大暑凉飕飕,立冬笑死牛”的情况呢?这句俗语“大暑凉飕飕,立冬笑死牛”的字面意思是,如果在大暑节气之后天气很凉爽的话,那么到了立冬节气时,家里的耕牛会很开心。
上面说到,大暑通常会在中伏前后出现,这是因为在民间有“夏至三庚入头伏”的说法,意思是三伏天在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初伏的时间是10天,虽然庚日出现的时间不固定,但是按照“夏至三庚入头伏”的计算三伏天的方法,通常入伏会在夏至后的第30天到40天之间出现。大暑是夏至后的第2个节气,每个节气之间相差15天-16天之间,因此大暑一般会在中伏前后出现。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在夏季到来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副热带高压等大气环流的控制之下,我国东部的雨带会从华南、江南等一带向江淮地区移动,所以从小暑节气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会陆续进入到雨季。大暑节气是一年之中太阳最猛烈的时候,此时又遇到雨季,所以湿热难耐就是大暑后的天气特点。
虽然大暑节气之后的天气特点本应该是湿热难耐,但是在一些反常的年景里,大暑之后的天气不仅不会变得炎热,反而会变得愈加凉爽起来。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是因为副热带高压的势力较低造成,由于冷空气的势力较强,所以在大暑之后天气反而会变得凉爽起来。在知道了大暑之后天气会凉爽的原因以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为何“立冬笑死牛”。
大暑节气的天气特点是暑热难耐,所以这种天气特点,特别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夏季种植的农作物,往往会对热量和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大暑之后,太阳毒辣和降雨增多,会使农作物进入到快速的生长阶段,农作物的长势迅速,产量自然也会大大提高,所以大暑之后的天气越是炎热多雨,农作物的长势就越好,产量也会越高。如果在大暑之后天气主要以阴雨天气为主,气温较低,那么就会影响到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除了会影响到农作物的长势以外,也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在我们这里,夏季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玉米,在过去农民会将成熟的玉米棒撇下来,再将玉米秸秆晒干后喂家里的耕牛。当玉米长势欠佳时,因为很多玉米棒的籽粒很不饱满,所以农民就会将带有玉米棒的玉米秸秆一同喂牛,有了玉米棒的玉米秸秆,营养会更全面,因此耕牛也会因为草料更有营养而高兴。
其实这句俗语“大暑凉飕飕,立冬笑死牛”的意思,可以更直接说因为大暑之后的天气很凉快,农作物的收成会很差。其实在民间和“大暑凉飕飕,立冬笑死牛”的意思大致相同的俗语还有很多,比如“大暑不暑,五谷不起”“该热不热,不成年景”“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等等,在你们那里有这样的说法吗?欢迎大家回复讨论。
怎么理解“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
怎么理解农村老话“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
去年立秋是在2017年8月7日15点39分,今年立秋是在2018年8月7日21点30分。阳历相差不大,但是农历一个在六月十六,一个在六月二十六,看来今年是晚立秋了。
去年立秋早,冷飕飕了吗?今年晚立秋,会不会热死牛呢?我记得去年立秋以后还是热死人的节奏。尤其是南方,立秋之后反而天气更热,因为台风和雨季过去了,没有了凉爽的风。北方应该好一点,倒也是在八九月份才开始凉爽的吧?
不过去年立秋之后好像南北气温都很高,谁也不好受。因此,农村老话“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现在来说没多少实际意义的。今年立秋以后会不会真的热死牛,还不好说?
因为天气变化,原因很多。现在的天气情况,人为的因素还有呢哈哈。另外受到大气环流,太阳辐射等影响很大。这句老话还有一层意思,上午立秋的,天气就会凉爽,下午立秋的就会很热。2017年和2018年都是下午入秋,看来今年还是热死牛的节奏啊。
其实立秋以后的天气,是否炎热和雨水多寡有关。如果雨水少,就会有秋老虎肆虐,如果雨水多,则会一场秋雨一场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