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诸葛亮是穷兵黩武吗为什么
当然不是!
丝语认为:要判断诸葛孔明主导蜀汉发动“北伐”之战是不是穷兵黩武,首先就得弄明白什么是穷兵黩武,并且根据蜀汉“北伐”之战的性质,发动“北伐”之战的目的以及这场“北伐”之战对国家、社会和普通百姓的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估,才能作出历史的、客观的评价和判断。
穷兵黩武是指不考虑国家的实际情况,违反民情民意、好武穷兵,恣意发动战争,其结果通常是国亏财贫,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历来都是兵家不主张和反对的。
那么,诸葛孔明主导蜀汉发动“北伐”之战算不算、是不是穷兵黩武?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
1、战争性质
刘备是“汉室之胄”,从这一点上说蜀汉属于“汉室”正统,匡扶汉室乃蜀汉本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欺世盗名之嫌,曹魏名不正言不顺。所以,蜀汉为了恢复“汉室”讨伐曹魏是“民心”所指,“大义”所向,从某种程度上上说是名至实归,讨伐曹魏之战属于“正义”之战。
2、战争目的
荆州和益州虽然土地肥沃,物产相对丰富,但是,毕竟土地和人口资源等有限,不利于蜀汉的长期稳定及发展,而且随着当时蜀汉治下的“政通人和”,这种资源上的不足对蜀汉发展的制约作用也不断体现和日益明显。蜀汉想要恢复汉室,成为真正可以“代表”汉室大统之存在的目的,就必须完成刘备讨伐欺世盗名的曹魏、汉室一统天下的夙愿,这不仅是蜀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更是诸葛孔明应该有的责任担当。
3、蜀汉当时面对的国内国际情况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当时蜀汉面对的周边情况是南方已经平定,并且已经外联孙吴,形成与孙吴相互依托和支援的局面;国内更是“甲兵已足”,“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呼声及愿望越来越强烈,正是顺应“民意”讨伐曹魏、北定中原的大好时机和时候。
4、战争的规模及对蜀汉国内的影响
诸葛孔明先后对曹魏进行过五次讨(北)伐,都是在巩固后防、稳定国内形势、财力完全可以支撑的前提和基础上展开的规模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局部战争,没有对蜀汉国内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因此,说诸葛亮主导展开的蜀汉讨(北)伐曹魏的战争是穷兵黩武没有事实依据,也是站不住脚的,是对那段历史缺乏基本的了解,甚至是误读误解的表现。
穷兵黩武什么意思
穷兵黩武:竭尽所有的兵力,任意发动战争。
拼音:qióng bīng dú wǔ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
译文:听各位将领的发动战争。
历史上穷兵黩武的下场有多惨能否举例说明
历史上穷兵黩武的皇帝有十四个,因此亡国的有十三。最典型的是秦始皇和隋炀帝。
隋炀帝三次攻打高句丽,三次都失败了,耗尽了财力兵力,激起兵变,最终亡国。
公元612年,隋炀帝调集四方之兵113万余人齐集琢郡,号200万;运送粮秣者多一倍,全国农夫,被征服兵役徭役者3百余万,天下骚动。右屯卫将军辛世雄带领30万5千人攻打平壤,隋军大溃,辛世雄战死。30余万隋军,生还辽东城者仅2千7百人。隋炀帝第一次征高丽失败。
之后,613年四月,隋炀帝亲统六十万右路军攻打辽东城,614年二月,隋炀帝第三次发动征辽战争,都失败了。军队内部士兵叛乱,农民起义席卷全国。
“穷兵黩武”的“兵”是什么意思“穷兵黩武”是什么意思
“兵”的意思是指战争。“穷兵黩武”的意思是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穷兵黩武,汉语成语,拼音qióng bīng dú wǔ,意思是竭尽所有的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出自《明史·范济传》。
同义词:
1、兴师动众: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在指使用很多力量。
出处:《晋书》列传第四十一卷:但以此兴师动众,要当以资实为本。
译文:但这样兴师动众,要以财产为本。
2、穷兵极武:,释义为极力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出处: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奢侈无限,穷兵极武,百姓空竭,万民疲弊。”
译文:非常奢侈,穷兵黩武,百姓空虚,百姓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