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董卿在参加《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节目中,有记者提问道关于《朗读者第三季》的问题,董卿回答道:”《朗读者三》已经启动了,正在筹备阶段了。”还表明努力制作不辜负大家的期待。
今天就带大家聊一聊关于《朗读者》和董卿的故事,为什么要从一名主持人转型做制片人?
为什么要做《朗读者》这档栏目?
上海长大的董卿,父母都是毕业于复旦大学。这样的知识分子家庭,让董卿从小就接受了知识的熏陶,读书成为了她青春的主旋律,也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小时候的董卿在父亲的严厉教育下,读书成为了董卿最大的快乐源泉。而渐渐地,读书不再是一种习惯一种爱好,而是变成了一种力量。
对于主持人,董卿是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对于制片人这个身份,对于她来说是完全陌生,是充满挑战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就可以了嘛,为什么还要挑战自己做一些高风险的事情呢?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都说:是什么曾经拯救过你,你最好就用它来更好的拯救这个世界。
于是董卿带着这份力量,结合自己的专业素养,创作出一档全新的电视节目——《朗读者》。
《朗读者》朗读嘉宾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看过第一季《朗读者》不难发现,朗读嘉宾的职业有很多种,演员、作家、企业家、科学家还有普通人,究竟谁才是朗读者?
董卿认为朗读者的气质其实就是文字本身的气质,简单却又十分美好。其实《朗读者》的嘉宾阵容全部都是明星,最初是想通过明星的号召力,来感染大家。
但是这却和这栏目的想法不太契合,觉得全部都由明星来朗读显得有点肤浅,只是为了号召而号召。
于是《朗读者》选择的标准变为:独特的人生、饱满的情感、深邃的思想、质朴的品格、顽强的精神、高远的志向。
《朗读者》的读本标准又是什么?
其实《朗读者》在读本的选择上并没有设置任何限制,凡是可以打动人心的都可以作为《朗读者》的读本。但是却不是随意的、断断续续的,通过设置每一期的主题,来让这个栏目更加连贯。
选择、第一次、告别青春、遇见等等,通过观察这些主题词,其实不难发现,这些主题词不就是我们生活的缩影嘛。
许镜清有一个愿望,就是可以举行一场专属于自己的音乐会。对于五六十岁的人来说,这可以说是非常难的,但是《西游记》的粉丝成为了那束灯光,鼓励着许镜清前行。
最终依赖着观众对于《西游记》的喜爱,在网上发起了众筹,终于在70岁的时候完成了许镜清人生中的第一场音乐会。
结语
董卿:”我当了21年主持人,而今仿佛回到了起点。《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们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我们遇见了大千世界。我对于一档有着人文精神的电视节目的追求,终于要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