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纪录片的又一次“美味胜利”。

文 | 怡晴

编 | 园长

跨越山野,重返闹市,辗转城市之间,俯看人类文明的变迁,在山河湖海和大街小巷间,导演陈晓卿再次找到了美食纪录片的新解法。

如果说,十多年前的《舌尖上的中国》激发起了大众对于美食狂热的追求,那么在人文饮食发展变化的十年间,纪录片从业者已经从早餐、夜宵、原产地等方面对美食进行多维度的挖掘,且获得了不俗的口碑。

《早餐中国》《风味人间》《风味原产地》等优质纪录片跨越山海,用精美的镜头、精妙的形容,为观众带来一场美食盛宴的同时,也将人间的烟火气从屏幕内渗透到屏幕外,影响着我们的饮食生活。

在此基础上,如何挖掘更多新鲜的美味,用新颖的方式为观众讲述“美食”与“人文”的故事,让陈晓卿团队绞尽脑汁。陈晓卿不断询问周边的朋友,直到一位物理学者用“导热”的物理学知识向他描述糖炒栗子的风味由来,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不同领域的美食爱好者对美食的解读也可以如此专业,并突破大众对美食的固化思考。

做观众的美食搭子,陈晓卿走出美食纪录片新景观-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这恰巧就是自己想要的,《我的美食向导》应时而生。陈晓卿出镜,不仅集合了朋友圈爱吃、会吃的饮食搭子们,同时还有语言、历史、心理学、田野调查等方面的学者,他们一起聊美食与个体的联结,个人与城市的记忆,历史文明的兴衰,从相谈甚欢的细微表情中,透露出各自对不同风味美食的态度。

美食不再是一道单一的食物,而是拥有了社交属性,成为人们寻找共性的一种方式,也成为一张描摹城市的人文地图,让食物在味蕾中绽放,让品尝者去回味、去溯源。

豆瓣评分8.7,陈晓卿跨越八座城市,用日均两万里的步伐,让《我的美食向导》成为一道新景观:一种跨学科的美食交流,一次旅行攻略的深度种草,一个美食纪录片IP的成功探索。

做观众的美食搭子,陈晓卿走出美食纪录片新景观-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一种跨学科的融合交流

作为一档以“美食”为主角的纪录片,《我的美食向导》对于美食的审美,多了一重专业与厚重。

臭豆腐、辣椒小炒肉等菜品几乎成为长沙的一张张名片,分发至五湖四海,以辣闻名的湘菜早已是无辣不欢的年轻人在餐桌上的选项之一。关于长沙的美食故事,似乎没有什么再讲的空间,但陈晓卿在《我的美食向导》第一期,便给出了新鲜的吃法。

凌晨四点,他追随厨师小马到菜市场,寻找辣椒、肉质最新鲜的风味,为观众带来另一种辣椒炒肉的做法;不同的辣椒往往成为不同美味的佐料,大厨王永斌的长沙肉炒肉、剁椒蒸翘嘴,让辣椒因子渗透到屏幕外,调动观众的味蕾。

做观众的美食搭子,陈晓卿走出美食纪录片新景观-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从挑选材料的最初工序开始,到烹饪方式、个人经验、人生看法,陈晓卿依然为一道熟悉的菜品找到了新吃法。然而口味具备个体性,一个人的美食点评多少有些自说自话,美食搭子的加入,尤其是专业的美食搭子,恰好消解掉了其中的单一性与局限性。

在长沙,陈晓卿不仅和专业的厨师们“对弈”,走在美食的第一线,也与当地的学者们吃出了美食的“历史风味”。他和本地学者感受长沙早餐文化从吃面到嗦粉的变化,又与饮食人类学者、近代史学者一起站在天心阁,到“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景中,品尝祖庵菜,回忆湘菜饮食的改变。

做观众的美食搭子,陈晓卿走出美食纪录片新景观-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一位来自湖南的豆瓣网友看完《我的美食向导》长沙篇后,在评论区感慨:“依然发现了作为湖南人都不知道的美食,比如盐菜糖包、脑髓卷等。”这样的评价在豆瓣不一而足,让本地人吃出新鲜感,是节目专业性的体现之一。

《我的美食向导》并没有将对美食的理解束缚在一方天地,而是以陈晓卿为中心,找到最懂当地味道的向导,提供美食的新增量,与此同时,也为观众们带来美食与人文联结的更多细节,不仅吃得好,也吃得“明白”。

除了专业的美食家外,财经作家、脱口秀演员、文化学者、考古学家的加入,为这档节目带来了跨学科融合的效果。美食不仅作为一种盘中餐,更成为一种社交工具,勾连着人与人,人与城市。大家“围炉而坐”,从味道说起自己对城市和生命的个体感受,为美食赋予独特的含义。

这种含义可以微小到成为个体的生命记忆。在山西,陈晓卿的当地美食搭子老冯,推荐了一种叫做头脑的食物给他。起因是,老冯八十岁的父亲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已经丧失语言表达能力,但在吃到头脑时,却嚎啕大哭。食物是一种记忆储蓄,正如片中老冯所说:“当什么都忘记的时候,唯有舌头记得曾经的味道。”

做观众的美食搭子,陈晓卿走出美食纪录片新景观-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这种含义也可以宏大到与族群迁移,时代发展有关。在潮汕,哲学博士陈椰为陈晓卿带来了一种应季水果林檎,他告诉陈晓卿,自己曾在马来西亚的姑婆种了一颗林檎树,可姑婆却说吃不出潮汕地区的味道。华侨从南洋带回果苗,最终又让它成为本地特产,一颗林檎的漂洋过海,也是一群人、一个时代远航奋斗的见证。

作为全人类的必需品,不同的人对美食会有不同角度的解读。《我的美食向导》不仅找到了一方土地的独特美味,也用“向导”的概念,打开了美食与个体息息相关的城市记忆,在专业与多元之外,开辟出一重温暖而厚重的人文叙事。

食物喂养了一方人,而人也用记忆反哺着食物的风味。《我的美食向导》印证了,美食、人文,与日记体的记录,正成为美食纪录片的新方向。

做观众的美食搭子,陈晓卿走出美食纪录片新景观-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一次旅行攻略的深度种草

陈晓卿在自己的作品中从幕后走向了台前。

如果说各类学者是陈晓卿的美食向导,那么出镜的陈晓卿对观众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向导般的存在。在节目中,陈晓卿日均徒步两万里,翻过田野,走过雨天,坐在闹市中对着镜头大快朵颐的样子,成为观众判断食物是否好吃的第一标准。

让观众看饿的方式有很多,《舌尖上的中国》揭示具体的烹饪方式,《风味人间》用显微镜般的镜头呈现,而《我的美食向导》则用陈晓卿与美食搭子们吃到食物的第一反应来给出最朴实的结论。尽管一开始出镜显得有些局促,但渐入佳境的陈晓卿,仿佛一位熟稔的吃播,用专业试吃员的形象打破了屏幕的隔阂,让微表情替代美食直接刺激观众味蕾。

做观众的美食搭子,陈晓卿走出美食纪录片新景观-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只要陈晓卿吃得尽兴,弹幕中便划过一阵“打卡”的欢呼,没有什么是比让陈晓卿打心里赞不绝口更好的安利了。

作为美食界的一块金字招牌,陈晓卿与美食搭子们对食物的判断,成为影响网友们是否愿意追随试吃的因素。

另一方面,节目深入到城市的菜市场和苍蝇馆子中,展现食物的在地性,更能戳中美食爱好者的爽点。

在小红书或者大众点评的帖子下,越来越多的游客们会在刷完网红打卡地后,寻求一份当地的美食攻略。在旅行热的当下,大家已经不满足于走马观花、肤浅地认识一座城市,而是想要去往大街小巷,通过在地性强的美食,了解一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城中人的风貌与个性。

《我的美食向导》恰恰填补了这样的城市风味空白。陈晓卿并不排斥网红打卡地,相反,在喀什,他也会拥挤在游客中间,同他们一起前往喀什古城,在这座古城中寻找属于喀什味道的咖啡;更多的时候,他会被本地向导带到菜市场中,或者去往海鲜交易的“第一线”,近距离感受食物原始的风味。

在温州,陈晓卿和向导大蒜一起在雨夜中等待一个馄饨小商贩的到来,远处传来敲梆子的声音,借助城市零星的光影,摊贩主姗姗来迟,而那一碗刚出锅的馄饨则是夜晚最好的慰藉。声音、水坑、码好的馄饨抽屉,以及等吃的人,一起构成了城市的烟火气,吃第一口是地道,第二口便是幸福。

做观众的美食搭子,陈晓卿走出美食纪录片新景观-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图源:《我的美食向导》截图)

《我的美食向导》从味道到情感对观众的味蕾防线进行逐一击破。

对于吃货来说,没有什么比得到本地人一句“会吃”更荣幸的事情。《我的美食向导》通过陈晓卿的视角,带领观众在地标建筑、乡野美食中穿梭,既有烟火气,也有溯源性。这种美食、故事与情绪兼具的醇厚感,更能戳中当代美食爱好者的需求。

大多数美食纪录片往往将笔墨放在美食本身,从里子到面子,事无巨细地描述,却忽略了美食之外的社交属性与人文属性。食物、人与时代密不可分,陈晓卿用日均两万步的记录,找到小众但在地性强的食物外,也为观众丈量出了一座城市的气质。

对观众来说,毫无疑问,这些走过的路,尝过的美食,去过的城市,完全构成了一份有新鲜感、体验感、价值感的出行攻略。

做观众的美食搭子,陈晓卿走出美食纪录片新景观-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一个平台美食IP的“长期主义”

《我的美食向导》不止是陈晓卿在美食领域的个人突破,也是一种商业价值的突破。

在碎片化阅读时代,纪录片的形式并非是一种流行,部分纪录片从业者试图在观众的观影习惯、形式爱好中找突破口,为纪录片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毕竟生存才是第一位的。在美食类赛道同样如此,如何延长节目的商业生命力,成为一道难题。

作为一部非典型的美食纪录片,《我的美食向导》复合了美食、人文、旅行等多重内容。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食物的起源,也能更新美食打卡地,甚至在个体的故事中,唤起对一座城市的兴趣,从而和自己的旅行搭子一起,追随陈晓卿团队的脚步。

而不同领域专家们的分享,更是拓宽了美食纪录片的原本圈层。对财经感兴趣的人,可以从温州的一道食物中,看到温州人坚韧聪明的生意头脑;对脱口秀感兴趣的人,也可以在何广智的带领下,感受真实的山东美食,毕竟陈晓卿与何广智便是这样跨界合作的。

做观众的美食搭子,陈晓卿走出美食纪录片新景观-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这种多层次的内容种草与跨界的“人才引流”,让《我的美食向导》在美食文化旅游领域的覆盖越发全面,而较高的体验价值与种草能力,又辅助节目走出长视频平台,在小红书、大众点评、携程等多个依赖旅行社交的平台也延展出独特的IP价值。

节目上线后,陈晓卿入驻小红书,和网友们一起交流对美食的看法。在陈晓卿发布的每一条美食笔记下,网友们都毛遂自荐,留下家乡美食的名字和看法,互动性极强;而在小红书站内发起的#给陈晓卿做美食向导#话题下,各领域博主们纷纷下场,为节目造势的同时,再次掀起美食领域的一次跟风。

优越的攻略属性让节目在大众点评与携程的反响也不俗,旅行爱好者前来围观,挖掘城市新的攻略价值。

此外,节目还联合跳海酒馆全国八城八店举办「我的美食向导饭映会」,在推杯换盏中能听到一份份独家美食情报;携手纯k一起玩转社交美食地图,打开独特的娱乐体验。

做观众的美食搭子,陈晓卿走出美食纪录片新景观-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一份佳肴、一个故事,搭配一座城市的韵味,《我的美食向导》另一种价值便在于借助一个IP,形成了多个场域的共振,让节目中的烟火气和生命力,蔓延到现实中去,最大程度成为网友们的“出行指南”,让大家在美食与社交中,在推杯换盏中,感受生命的轻盈与美好。

另一方面,这也是腾讯视频在美食纪录片赛道的又一次突破。

如何让美食纪录片为更多观众带来惊喜,不止是陈晓卿的难题,从中也可以看到腾讯视频在美食纪录片领域长期耕耘的毅力和决心。《早餐中国》里,平台尝试用几分钟的短纪录片模式配合“早餐”这种精炼的食物,供观众食用;《风味人间》系列,又将镜头聚焦在食物本身,让观众看到味蕾背后生物分子的细微变化。或许是担心大而不全的风险,腾讯视频还有地域性的分类,比如《风味原产地》,具体而微地呈现地区的鲜滋味……

从早到晚,从大街到小巷,从大众到个体,腾讯视频纪录片始终与时俱进,用多种形式、拍摄手法、主题的美食纪录片满足观众不同需求。而这都是平台一次次自我拷问的成果。

随着《我的美食向导》的收官,腾讯视频不仅成功打造出属于陈晓卿的“美食宇宙”,形成强大的个人IP吸引力,也以极高的作品完成度再次充盈了平台的美食矩阵。当观众在《我的美食向导》中被安利到了一道早餐时,或许又会打开《早餐中国》,继续让平台纪录片释放长尾价值,这样的连环效应,无疑会带来更高的商业溢价空间。

《我的美食向导》不仅是一档创新的纪录片,更是腾讯视频在打造美食IP的一种长期主义的印证——由浅入深,由微观到宏观,跟随着时代的变化,一次又一次进行精准的洞察与勇气可嘉的探索。

做观众的美食搭子,陈晓卿走出美食纪录片新景观-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ciweimeijiejun

如需和我们交流可后台回复“进群”加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