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自编自导自演的《热辣滚烫》在2024年春节档获得显著成功,成为最大赢家之一,票房口碑双丰收。无疑,“贾玲减肥”是这部电影的最大话题点,虽然贾玲在诸多采访中一再强调,不希望观众认为这是一部关于“减肥”的电影,但从这部电影官宣定档到上映之后,观众谈论最多的却始终是贾玲减肥,与此相关的热搜至少有十几个,不乏在热搜上“爆”的话题。这也确实成为很多观众的观影动机——想亲自到影院里看看贾玲成功减肥100斤的惊人效果。

《热辣滚烫》争议:这是一部关于“减肥”的电影吗-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热辣滚烫》中瘦身后的贾玲

“贾玲减肥”成功带动票房,也让电影陷入一定的争议。比如有观众质疑,这就是一部“减肥”的电影吧,或者说“贾玲减肥纪录片”?不论主动还是被动,铺天盖地的话题围绕“减肥”展开,会否加剧人们“肥胖=失败,瘦下来=爱自己”的偏见,加剧body shaming(身材羞辱/体型歧视)?如果我们将《热辣滚烫》与日本原作《百元之恋》进行比照,可以鲜明发现,日版的故事逻辑并不建立在减肥基础上,《热辣滚烫》何以凸显减肥?不完美的《热辣滚烫》,为何仍是重要的?

《百元之恋》并不建立于减肥基础上

《热辣滚烫》翻拍自2014年上映的日本电影《百元之恋》。32岁的女主角一子(安藤樱 饰),是大龄啃老族,失业在家,过着消极且缺乏目标的生活,停滞于打游戏、吃饭和休息等基本需求中,目光无神,邋里邋遢,混吃等死。一子没有明确的社会角色和职业定位,没有成就感,自我认同感极低,自称是只值一百日元(不到人民币五元)的女人,这也是片名“百元”的来源。

《热辣滚烫》争议:这是一部关于“减肥”的电影吗-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百元之恋》中不求上进的一子

一子是日本深受“颓丧”文化浸染的诸多普通人中的一员,他们消极且低欲望地生活,大抵源于一种悲观的人生哲学“无”——用网友形容《不求上进的玉子》中的一段话来描述,“人生‘无可奈何’,角色‘无名小卒’,命运‘无所适从’,改变‘无济于事’,挫败‘无处不在’,成功‘无人问津’,状态‘无精打采’,情绪‘无所顾忌’,‘灰暗’无孔不入。”

人生的“无望”,是日本社会结构的产物。日本经历经济泡沫破裂后经济一度陷入停滞,被称为“失去的二十年”。这期间,房价高企,生活成本增加,就业市场特别是终身雇佣制度逐渐削弱,年轻人毕业后难以找到稳定工作,或者即使找到工作也面临高强度劳动和低起薪、收入增长相对缓慢等问题,社会原子化倾向加剧,个体内心孤独感愈发强烈……当日本年轻人看到种种现实限制和困境,认识到即使拥有自由意志也很难逆天改命,很容易导向虚无主义,干脆选择低欲望的“躺平”。

由此,《百元之恋》不用刻意去呈现或强调一子如此颓丧的原因,并且,“无望与虚无”并不仅仅是一个默认的社会背景,也经由围绕一子的社会众生相反映出来。

行尸走肉状态下活着的一子,起初对于痛感是麻木的,哪怕遭遇强奸,她报警然后径自离开,一路上喊着痛;男友背叛自己,她只是等在路边问一下,冷静看着男友与他的新对象离开……意外练习拳击后,一子的身心状态逐渐发生变化。

影史上有不少成功的拳击电影,大多讲述颓废失败的小人物练习拳击后找到自我,比如《愤怒的公牛》《洛奇》《阿里》《铁拳男人》《百万美元宝贝》等等。以拳击为切入口并非偶然,拳击是一项高强度、高对抗性的运动,它对训练者的身体与心理进行着双重的锻炼。身体上,拳击运动对训练者的耐力和力量提出极高的要求,必须克服惰性、克服恐惧、挑战身体极限,才能提升身体能力、形成对抗的实力。通过克服身体上的种种艰辛以及不断挑战自我,训练者可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它们帮助训练者重建自我认知、提升自我价值观,逐渐从消极到积极、从软弱到强大。除此,拳击还是一个强烈的情感出口,在挥汗如雨的训练过程中,通过挥拳、战斗,能将生活中的挫败感、将不平不服不屈等愤怒情绪发泄出来,转化为有目标的行动力,从中获得力量。

学习拳击一个月后,一子的身材没有发生太明显的变化,但观众从她的体态、眼神等,发现她变得“精神”,她的眼神更坚定、少了躲闪和犹豫,她不再总是佝偻着背,躯体变得稳健有力,她的面部表情也不再只是麻木,逐渐自然且富有感染力……不用喊什么口号、说什么台词,观众就能感受到一子正找到生活的某种实感,她动起来了。

《热辣滚烫》争议:这是一部关于“减肥”的电影吗-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焕然一新的一子

故事的最后,一子参加职业拳击赛,她拼尽全力还是输了,走出拳击馆,看着正在门口等着她的前男友,一子这才失声痛哭起来“好想赢,赢一次也好”。电影没有落入心灵鸡汤的窠臼,比如比赛结果不重要、一子已经战胜过去的自己、她已经赢了云云,一子想要赢,这是她找回痛感的标志,是她在与生活长期搏斗、长期失败甚至已经安于失败后激起的胜负欲,一次胜利很重要。一子输了,贴合的是现实的逻辑——在很多情境下,我们努力了也还是会输,生活永远是最大的敌手并难以战胜;但我们可以确信的是,一子不再是以前的那个一子,她已经习得战斗的姿态。

一子的蜕变并不建立于减肥基础上。这部电影漂洋过海击中国内不少观众的内心,是因为很多人能够共情那种“无望与虚无”的感受,能够共情那种“好想赢”却又输了的无奈与心碎,但它导向的不是绝望,也不是鸡汤,而是一种直面惨淡的现实主义:不是不战而败、缴械投降,而是互相搏斗,然后互相拍肩。

《热辣滚烫》以“肥胖”来塑造人物

《热辣滚烫》对《百元之恋》进行了本土化的改动。在春节档这样一个全民观影档期,确保故事更加通俗易懂是卖座的一个前提。“颓丧”文化对于国内不少观众而言或有一定的接受门槛,《热辣滚烫》补足了女主角乐莹(贾玲 饰)颓废的缘由,用乐莹自己的话说:自己对人挺好的,但总是受到伤害;而用贾玲在采访中的话说,乐莹在过去的生活方式中“找不到爱”。

《热辣滚烫》争议:这是一部关于“减肥”的电影吗-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乐莹(贾玲 饰)

剧情将乐莹设置成一个虽然看着躺平、颓废、好吃懒做,但本质上善良、总是对别人好、却没有得到他人善意回应的人。比如妹妹乐丹(张小斐 饰)觊觎乐莹的房子,还总是对乐莹口出恶言,而乐莹也确实将房子给了妹妹,还是没能换来妹妹的感激;男友杉子(乔杉 饰)出轨乐莹多年的好闺蜜莉莉(李雪琴 饰),被男友与最好的朋友共同背叛,他们却还要乐莹在他们的婚礼上当伴娘,乐莹也确实去了;乐莹一度对拳击教练昊坤(雷佳音 饰)掏心掏肺地好,昊坤却在伪装被她拆穿后让她滚,并且在人后根本不承认他与乐莹的关系;她对远房表妹豆豆(杨紫 饰)倾注了最后的信任,豆豆也背叛了她,豆豆只是把乐莹当作自己转正的工具,内心深处对乐莹充满鄙夷……

说实话,这样的剧情设定是狗血的,也是极端的,它演绎的其实是“他人即地狱”的逻辑——无论是亲人、闺蜜、男友还是朋友,没有一个是可靠的,都是“坏人”,都在利用、背叛、糟蹋乐莹……现实生活一定存在这样的极端,只是这类极端并不“普适”,它不是现实主义所谓的典型人物的塑造方法。

而乐莹虽然看似是“讨好型人格”,比如《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但二者也只是“形似”——毕竟乐莹在家躺平10年,家里催了无数次找工作,妹妹更是骂了很多回,她都不为所动,这完全不符合讨好型人格过度迎合他人、不懂拒绝别人、对批评和拒绝极度敏感等特点。甚至,一开始求职节目上门来,乐莹还当着所有人的面骂了粗话。

有意思的地方恰恰在这里:大部分观众、包括那些严苛的评论者,大多忽略贾玲在极端化设定上的破绽,反而认同乐莹的人物塑造逻辑,觉得这是可信的。这并非观众对贾玲格外宽容,而是因为贾玲聪明地利用了“肥胖”,让乐莹的处境显得合理化。假若乐莹是张小斐来饰演,她对人那么好却总是被伤害,这种极端狗血的塑造手段,会让电影的人物崩盘;可如果是让增重后达到200多斤的贾玲来饰演,观众就觉得可信了。因为在人们的偏见和社会范式中,一个胖女孩遭遇更多的辜负和歧视,仿佛就是那么自然而然。

《热辣滚烫》争议:这是一部关于“减肥”的电影吗-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200多斤的乐莹

为了饰演一开始那个颓废的乐莹,贾玲先是增重了40斤。对此,贾玲的说法是,她以前的形象很讨喜,为了让角色一出场更显沉重颓废才增重。但《百元之恋》已经很清晰说明了,人物的颓废状态并不需要经由肥胖来体现。真正的原因反而是,贾玲深知社会的偏见,深知一个女胖子在生活中会遭遇多少歧视、会被辜负多少善意。

《热辣滚烫》火了之后,以前那个肥胖的贾玲在娱乐圈的坎坷经历,重新被营销号搬了出来,大家纷纷感慨以前贾玲多么不容易。初入相声界时,贾玲的身材很是苗条,只是“女孩子讲相声,就像是走错了澡堂子”,后来她胖了起来,才“幸运”地在喜剧圈立足,胖胖的女性喜剧演员利用自身外在形象来增强角色的亲切感和喜剧效果,胖起来的贾玲催生了一系列“身材梗”,制造诸多笑料。从人人可以踩一脚的喜剧“笑料”,华丽转身为国内最具商业价值的女导演,贾玲太明白一个胖子遭受的冷眼、嘲讽与捉弄,“对别人哭有什么用啊,谁会可怜你,特别是我胖乎乎的,像个猛汉一样”。而这背后,是业内、也是诸多观众对于肥胖人士的偏见。

这种偏见,本质上是歧视与恶意。在长期的媒介塑造下,我们不仅以瘦为美,更可悲的是,将身材与人格联系起来,一个人的身材常被用来象征或推断个体的性格、品质、社会地位甚至道德水平。比如,偏胖的身材被认为是懒惰或放纵的结果,健硕的体格被认为是自律和决心的象征;我们还会通过自己对身材的认知来投射到他人身上,比如很多人觉得保持良好身材需要自制力,进而就会认为拥有健美身材或者成功减肥的人,在生活中其他方面也有类似的自制能力,反之,肥胖就会被视为缺乏自律、没有自制力、缺乏上进心。

我们都知道正确的道理:直接将身材与具体人格特质划等号是不科学的;一个人肥胖,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生理疾病、药物副作用、心理压力等,与自律并无正相关关系。但懂得大道理是一回事,心中的偏见却是难以移动的大山。

电影虽然极力规避对乐莹的身材进行调侃,但当200多斤的乐莹出场时,电影已经成功调动观众的偏见,我们自动用偏见脑补乐莹的经历——这个肥胖的女孩,不美,不自律,没有毅力,饮食和生活方式不健康……所以,身边的人不喜欢她,所以她对别人好才会被别人辜负,所以她遭遇的种种极端处境才不显得狗血。贾玲正是利用了观众的偏见,将对于胖女孩的恶意转化为对乐莹凄惨遭遇的认同,让乐莹遭遇的来自四面八方的背叛变得可信。

《百元之恋》中,一子可以不胖,但《热辣滚烫》中,乐莹必须肥胖,否则这个人物无法立住。

《热辣滚烫》的人物蜕变建立在“减肥”基础上

贾玲在很多采访中真诚表示,这部电影并非关乎减肥,“我不想引起身材焦虑,但这个人物的成长和她要做的事确实是通过外形变化展现的,希望观众去电影院看到的是她变强了,不是变瘦了。”她在处理乐莹的家人在看到她瘦100斤后的反应时都没有着力表现,“大家都一晃而过,我不想在身材上做太大文章。”

很多评论者基本也延续这个说法,认为电影中乐莹减肥,只是她蜕变的附带结果,不是她减肥了所以她蜕变了,而是她蜕变的同时,顺带减肥了。真的只是这样吗?

电影中理解乐莹蜕变的一个关键情节是,减肥成功的乐莹与父亲一起吃饭,两个人谈到一个分苹果的假设。乐莹问爸爸,如果你有两个苹果,一大一小,你的朋友想要,你会给哪个?爸爸说,给大的。乐莹说,以前的她会两个都给,朋友都以为她不爱吃苹果,现在呢,看心情。

以前乐莹将爱建立在他人身上,她一直向他人付出爱,希望得到他人爱的回馈,结果一直受伤害。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她,无异于一次重生,她决定爱自己,自己给自己爱。这个转变是电影的重中之重,需要给出足够的说服力,才能让结尾的高潮具备情绪感染力。

《百元之恋》中,一子的蜕变没有经过这类点题式的台词,它更接近于一个活着的真实人物的变化逻辑——很难说哪一刻发生变化,但一子在接触拳击后不知不觉间完成了状态的转变。《热辣滚烫》延续《百元之恋》拳击这一核心设定:“两个人打成那样,还能抱在一起。我以为想得到拥抱,只有对人好才行呢!”这是乐莹蜕变的重要动因:让自己站在舞台上,拼尽全力去战斗,赢得对方的尊重与拥抱。

《热辣滚烫》争议:这是一部关于“减肥”的电影吗-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拳击是乐莹蜕变的因素之一

但与《百元之恋》不同的是,《热辣滚烫》将乐莹的训练周期拉长。《百元之恋》一子训练只有一个月,就站在拳击台上,她的身材没有大的变化;《热辣滚烫》将乐莹的训练周期拉长到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乐莹的身材变化有了视觉上的直观体现:她从200多斤,瘦了100斤后,身材不仅苗条,更有腹肌、肱二头肌与背阔肌。

《热辣滚烫》争议:这是一部关于“减肥”的电影吗-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百元之恋》中,一子从第一次现场观看别人拳击比赛,到自己练习拳击,并通过拳击考试,只历时一个月时间

为什么《热辣滚烫》要放大原作所没有的减肥元素?有人或如此解释:乐莹以前很胖,所以训练时间更长才符合打职业赛的体格标准,她瘦下来也是因为拳击。

但诚如前文所言,乐莹这个人物得以成立的前提,是她的“肥胖”,当观众在偏见中将人物的身材与她们的品格联系起来,成功减肥的乐莹自然被附着顽强、坚韧、自律等美好品格。由此,减肥就成为乐莹蜕变的另一关键因素,这是与《百元之恋》的最大不同——一子不必“变瘦”,就可以让人感受到“变强”,乐莹必须“变瘦”,所以“变强”了,假若乐莹没有成功减肥,她“变强”会失去说服力。

《热辣滚烫》争议:这是一部关于“减肥”的电影吗-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成功减肥,是乐莹蜕变的另一因素

电影之外,贾玲成功减肥同样赢得观众“太强了”等赞誉。电影在结束后的彩蛋中,放出贾玲的减肥花絮,这个过程不仅“痛苦”,贾玲还扛着巨大压力——一旦无法成功减肥,电影直接就无法接着开机,甚至有可能赶不上春节档。但贾玲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挺过减肥平台期,最终瘦下来的她如愿穿上梦想中的白色礼服。不少观众在此时自发给出掌声。

从社交平台上的反馈来看,很多人认为这个减肥花絮比电影本身更震撼。这又是贾玲的厉害之处,也是她的真诚之处——她掏心掏肺拍电影,两部电影都是将自己最私密的体验献给电影。《你好,李焕英》是她对母亲最真最深的感情,《热辣滚烫》是她的艰难减肥纪录,是她给自己的一个交代。电影内外的高度同构与互文,很难说乐莹只是电影中的角色,她已经糅合贾玲的灵魂。虽然《热辣滚烫》没有渲染乐莹瘦身后得到的赞誉,但电影外的贾玲得到众多人格上的赞誉,乐莹也就间接得到了。

在这个层面上,有些人担忧《热辣滚烫》无意中流露出的“肥胖=失败,瘦下来=爱自己”,会加剧body shaming,让肥胖人士更加难以自处。这其实也是贾玲所担忧的,所以她需要在采访中屡次强调,《热辣滚烫》不是一部关于减肥的电影。

只是电影的传播与影响,并非主创者能够完全把控的。当《热辣滚烫》对减肥进行浓墨重彩渲染,并客观呈现主人公在瘦下来后变得更强、更好,这一叙事方式确实可能在无形中强化“肥胖等于弱小/不成功”的社会观念,导致观众对肥胖者的刻板印象加深,并可能对现实中的肥胖人群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和社会压力。

这是《百元之恋》处理得更好的地方,它通过展示角色内在的成长、自信的建立以及面对挑战时的心理韧性,来体现人物蜕变。《热辣滚烫》不想错过贾玲减肥这个最大的卖点,获得票房收益也不可避免遭遇争议。

有些滑稽的是,贾玲成功减肥后,社交媒体上一些评论说:减肥后的贾玲不太讨喜,还是更喜欢以前的贾玲云云。这是女性遭遇更严重body shaming的缩影。当女性肥胖,她们被调侃、戏弄,这让很多人获得心理优势;当女性瘦下来,他们的优越感消失,反而被女性减肥过程中彰显的精神与意志所震惊,并感受到某种惘惘的威胁。这是人格卑怯与孱弱的体现。

无论如何,还是有必要强调:我们要尊重身材的多元化,肥胖不必然意味着不自律和不健康(比如有些人BMI虽然高于标准范围,但身体脂肪含量较低、肌肉量较高,身体功能反而比一些BMI正常的人更好),不健康的瘦身方式可能让身体更不健康。减脂瘦身是个人自由,自律自制值得钦佩,但尽管肥胖也要尽情享受美食也是值得尊重的个人选择。

《热辣滚烫》争议:这是一部关于“减肥”的电影吗-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医生提醒:贾玲式减肥不适合大部分人”的报道,也提醒着公众减肥必须遵循科学

《热辣滚烫》不完美但重要

要客观承认,《热辣滚烫》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它的人物塑造逻辑存在瑕疵,对减肥元素的凸显、强化与营销,的确有加重身材焦虑的可能。

不过,《热辣滚烫》不完美,但它仍很重要,它的意义远远大于它的不完美。

很多人早就注意到了,不只是春节档,而是很多重磅档期,女性导演很少、女性故事很少。这是因为电影行业长久以来存在男性主导的现状,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制片方、投资人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成功经验和票房号召力的导演,而这些角色往往由男性占据。

贾玲的出现进一步打破这个局面。《李好,李焕英》让她一度成为全球票房最高的女导演,当时很多人认为这只是运气,但这一次《热辣滚烫》的又一次成功,无疑助力贾玲成为中国商业片领域最具号召力的导演之一。

有票房号召力的女性导演的出现很重要,“谁在拍电影”很重要。电影是一种言说,言说就是一种权力。如果都是男性导演讲故事,很容易变成男性中心、男性视角、男性规则,我们确实很难指望,男性导演会优先、会注重去讲述女性故事。就像《爱情神话》导演邵艺辉说的,“历史上本来就是女性创作者比男的要少很多,女性的确是文化意义上的弱势群体,男性就是一个强势的群体。但是对于创作上,其实一个弱势群体才会去琢磨更多的东西。弱势的人会去琢磨强势的,强势的人可能觉得不太需要琢磨弱势的。”只有当越来越多女性参与言说,女性的感觉、经验、思想进入电影语言,女性才能逐渐改变被言说、被定义、被塑造的命运。

春节档的诸多电影中,贾玲的《热辣滚烫》是唯一一部女性视角电影,也是唯一一部女性为第一主人公的电影,讲述的也是女性的成长故事。《热辣滚烫》之于女性电影,还有两个颇具标志性的意义:其一,女性的挫折、颓废、痛苦及蜕变在主流商业大片中得到浓墨重彩地呈现——这在以往基本局限于文艺电影中。其二,主流商业大片中,女性不需要获得爱情来体现成功。不同于《百元之恋》的结尾(事实上,在日本原版的故事逻辑中,这个结尾处理并不差,颓丧的人生中有时就是需要一点慰藉),《热辣滚烫》的结局更符合电影中乐莹“看心情”的转变,她拒绝昊坤,独自离去,保持着战斗者的姿态。“看心情吧”,这就是女性导演给我们带来的女性视角。

《热辣滚烫》争议:这是一部关于“减肥”的电影吗-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贾玲的电影提供了一些难得的女性表达

从更深远的意义来看,更多女性导演加入,有助于性别平等与多元视角、题材拓展与艺术创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譬如《热辣滚烫》上映当天,好莱坞五大之一的索尼影业就官宣购买《热辣滚烫》的全球发行权,这是索尼影业首次在没有参与出品的情况下,直接买下中国内地电影的海外发行权,既是对贾玲作品的信任,也是中国女性电影人进一步走出去的标志,对产业发展就有帮助。

总之,客观正视《热辣滚烫》存在的不足,不是否定这部电影、否定女性创作,恰恰相反,我们希望有价值的批评声音能够帮助女性导演完善创作,走得更远,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