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博尔顿本书,特朗普为啥勃然大怒
  • 年羹尧奉胤禛命令去江夏镇秘密办差,事后胤禛为什么会勃然大怒
  • 晚清时期的“宰白鹅”是什么梗慈禧为什么勃然大怒
  • 赵匡胤去武庙祭拜,在看到白起时,赵匡胤勃然大怒,表示白起不配待在上面,为何动怒
  • 年羹尧在江夏镇,到底杀了多少个人雍正皇帝为何会勃然大怒
  • 班农说了什么让特朗普勃然大怒

博尔顿出本书,特朗普为啥勃然大怒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要出新书了,新书将于6月23日出版,书名叫《事发之室:白宫回忆录》,新书长达592页。

博尔顿出新书,美国总统特朗普勃然大怒,到底是什么回事儿呢?

(一)

先看看博尔顿新书中写了些什么,简单说说媒体透露的几个细节吧!

1,博尔顿在新书中宣称,特朗普始终把他的连任和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应该说这基本属实,但博尔顿戳到了特朗普的痛处,揭穿了特朗普的老底。

2,博尔顿在新书中说,特朗普曾与他讨论过一项取代彭斯的计划,以便自己在2020年总统大选中吸引更广泛的选民——这是媒体之前报道过的事情,本来没有新意,但在特朗普面临大选而且还没有决定搭档的情况下,博尔顿此说在特朗普看来当然是挑拨离间、扰乱军心。

3,博尔顿在新书中还说,在一次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给他递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他就是一坨屎!”这里的他,指的是特朗普——众所周知,蓬佩奥是特朗普的贴心豆瓣、最忠诚的人,蓬佩奥曾认为博尔顿与其争夺美国第一外交官的地位,博尔顿如此描述特朗普与蓬佩奥的关系,实在是居心叵测。

4,博尔顿在书中还称,特朗普迫使乌克兰调查拜登——这是特朗普的伤痛,特朗普正是因为“通乌门”遭到众议院弹劾,幸好参议院没有通过,否则特朗普的帽子和位子都没了。

5,博尔顿在书谈到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关系,称普京根本没有把特朗普当成一种威胁,普京掌控特朗普就像拉小提琴——特朗普骂了很多人,唯一从来不骂普京,什么原因?就是特朗普对普京又爱又恨。博尔顿的说法应该是事实,但特朗普听了肯定不高兴。

博尔顿新书中的内容如此劲爆,大揭内幕,直接钉对特朗普,难怪特朗普出离愤怒了!

(二)

特朗普的骂功,堪称世界第一。看看特朗普是如何骂博尔顿的吧!

1,特朗普发推称,博尔顿就是一个心怀不满的无聊傻子,整天就知道打仗,最后被轰走,真是个笨蛋。

2,特朗普在推文中说,博尔顿的新书非常糟糕,他加到我头上的很多东西纯属虚构,想报复他就像解雇生病的小狗一样。

3,除了发推,特朗普还转发推文。比如,转发美国作家索萨评论博尔顿的推文,而且加了评论:小布什也曾解雇过他,博尔顿无能!又如,转发另一条别人的推文后写道:博尔顿是地球上臭名昭著的敌人……

其实,特朗普早就说过:博尔顿完全是个鹰派,如果是他说了算,他会跟整个世界开战。

特朗普骂博尔顿,确确实实展示了举世无双的骂功!

(三)

然而,世人都知道,特朗普和博尔顿的关系曾经很好呀,怎么搞到现在势不两立、水火不容的地步呢?

第一,一山不容二虎。特朗普好斗、好战,尤其是经常在推特上怼人。如果说特朗普的战斗力排第一,博尔顿的战斗力应该排第二。不是吗?一如既往鼓吹对伊朗、委内瑞拉动武的,就是博尔顿。

第二,同性相排斥。两个大男人,性格太相像,一个要这样,一个要那样,最终只能权力说了算——特朗普是总统,博尔顿必须走人。

第三,博尔顿对特朗普而言,完全就是叛徒。博尔顿是特朗普提拔的,却在一段短暂的蜜月之后,事事处处与特朗普格格不入。叛徒的下场能有不凄惨的?

博尔顿出书,特朗普大怒,美国的事情一地鸡毛,吃瓜群众尽可以看看热闹。如果看了热闹之后还想评论一句,那么本人送特朗普、博尔顿之流四个字:一群混蛋!(毛开云)

年羹尧奉胤禛命令去江夏镇秘密办差,事后胤禛为什么会勃然大怒

主要是因为年羹尧有所隐瞒。

胤禛派年羹尧带兵去江夏镇,是一场典型的秘密行动,目的是为了抢得《百官行述》。

《百官行述》是任伯安当年在吏部供职时,记录清廷大小官员贪污受贿的不良证据。任伯安与八爷胤禩、九爷胤禟交好,但此时胤礽刚刚被复立为太子,也想得到《百官行述》,遂派人与任伯安讨价还价。可见,这本记录非常重要。

为什么重要呢?因为一旦谁得到它,谁就掌握了大量官员的把柄,他就可以利用这些把柄威胁官员,甚至把持朝政,煽乱朝纲。恰好此时胤礽利用郑春华一事威胁胤祥,令胤祥将刘八女放回。胤祥将此事告知胤禛,胤禛遂将计就计,密令年羹尧夜袭江夏镇,将钦犯刘八女抓捕归案,顺便把《百官行述》带回来。

但年羹尧不仅抓到了刘八女,拿到了《百官行述》的当票,还把江夏镇全镇人口尽皆屠杀殆尽,贪墨了江夏镇几乎所有的财富。而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年羹尧没有和胤禛请示商量,而且贪墨钱财的事也是自己瞒了下来。

胤禛怒就怒在,作为他手下最得力的奴才,年羹尧做事竟然敢自作主张了,而且更背着他将钱财据为己有。奴才跟自己离心离德了,这才是胤禛对年羹尧发怒的根源。

所以在这之后,胤禛采取各种威胁、打击、监视、拉拢、控制的手段,去拴住年羹尧那颗与主子愈发离心离德的、不那么忠诚的心。

晚清时期的“宰白鹅”是什么梗慈禧为什么勃然大怒

宰白鹅又叫宰白鸭,不过真正宰的,既不是鹅,也不是鸭,而是活生生的人。

宰白鸭,其实就是我们俗称的顶包,有钱有势的人家犯了罪了,不想受牢狱之苦,于是就花钱找愿意代替坐牢的穷人,由他们代为受刑,而真正的犯罪分子却逍遥法外。

宰白鸭的陋俗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后来到了道光年间,愈演愈烈,据史载,每年仅漳州、泉州两地,因宰白鸭冤死的,就达数百起。

触目惊心!当时道光皇帝收到有关宰白鸭的奏折时,拍案而起,严厉斥责地方官员办事不利,同时要求刑部严查此类乱像。

然而,能够宰白鸭的人非富即贵,有的甚至与地方官员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所以查来查去,最后只简单地处理了几个小罗喽,草草了事。宰白鸭乱像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后来到了同治末年,河南一带发生了宰白鸭事件,这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最后捅到了慈禧太后那儿,慈禧太后知晓后勃然大怒,气的差一点背过气去。

到底怎么回事呢?

同治末年,河南镇平县有个捕快,名叫胡体安,这家伙明面上是个捕快,其实背地里却是贼头。

兔子不吃窝边草。胡体安一般不在本地作案,而是选择到附近的光山县作案。

后来,胡体安干了一票大的,他带着几个小弟将一户有钱人家洗劫一空。不过,这户人家很有来头,他是京城退休返乡的高级官员,很有背景。

这个京官十分恼火,太岁爷头上也敢动土,太嚣张了!于是,他找来私家侦探追查,这一查,还真查到了,盗窃团伙头目正是胡体安,事实证据确凿,京官就写了一纸诉状,连同证据一同递给了巡抚。

巡抚不敢怠慢,责令镇平县衙抓紧拘捕犯罪嫌疑人胡体安。

胡体安混了这么多年,白道黑道都有人,他提前得到了消息,于是在巡抚抓他之前,就提前跑路了。

胡体安边逃边想办法,他突然想到了宰白鹅,于是就让自己的马仔去顶包。

马仔起初不愿意,但胡体安连哄带骗,说最多判个三五年,出来哥给你五百两银子,再给你找个漂亮媳妇。

马仔同意了!捕快抓到了假的“胡体安”,就回去交差了!

先是镇平县衙审理,镇平县令是胡体安的上司,平时胡体安没少给他送银子,于是县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葫芦官判葫芦案,就把案件草草了结,建议判个五年期有期徒刑,然后案宗上报给了知府,知府又报给了刑部。

谁知道案宗到了刑部出事了!刑部认为此事影响恶劣,要求从重处罚,以儆效尤,将五年有期徒刑改成了死刑立即执行。

马仔听到了宣判书后,眼前一黑,差点吓晕了!本以为吃个三五年牢饭,就可以出去娶媳妇了,谁知道小命要丢在这里了,于是他在牢里大喊大叫,说他不是胡体安,他是个顶包的!

狱卒发现之后,将此事汇报给了牢头,牢头又迅速上报,经过层层上报,案件又回到了刑部。

刑部给慈禧汇报,慈禧一听勃然大怒,想不到,在她的“英明”治理之下,居然还有如此无法无天的事。她派出钦差大臣,专门奔赴河南彻查此案。

案件最终有了处理结果:马仔无罪释放,镇平县令被撤职并发配边疆,其他负责审理的官员,或被革职,或被处分。

然而,吊诡的是,本案的真正主犯胡体安,却依然逍遥法外,他似乎被所有人遗忘了!

赵匡胤去武庙祭拜,在看到白起时,赵匡胤勃然大怒,表示白起不配待在上面,为何动怒

不光白起,就连关羽、张飞这样有巨大威望的名将都被移出了武庙,而赵匡胤此举背后则大有深意。

所谓武庙,即武成王庙的简称,始于唐朝,供奉以姜子牙为首的一干历朝历代的名将。

武庙与文庙对应,能入驻武庙,对于一个武将来说可谓是最高殊荣了。

公元963年,宋太祖赵匡胤刚刚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一日他出宫巡游,不知不觉来到了武庙。

武将出身的赵匡胤,自然对于那些前朝名将崇拜有加,于是便带头进入了武庙祭拜。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他看到白起的塑像在武庙中,且名次非常靠前时,突然勃然大怒,命人将白起的塑像移出武庙。

无论身边随行官员如何劝阻,赵匡胤都不为所动,他认为白起不配呆在武庙中供人祭拜。

要知道,入驻武庙的重要标准,就是看这个武将是否有立下赫赫战功。那么,白起到底配不配呆在武庙中呢?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白起都不配,那估计没几个武将有资格呆在武庙中了。

白起可谓是战国时期的一个传说,战国名将云集,但是最耀眼的要数白起了。

他出身平民,由于秦朝变法后采取军功爵制,白起得以在军中效力,接下来便开启了他开挂的一生。

公元前293年,秦国发兵攻打韩、魏两国,由白起担任主帅。这是白起第一次统帅大军指挥一整场战斗。

当时,秦军只有10万人,而韩、魏联军则人数高达24万,且据守险要之地,易守难攻。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看得出来,秦军这次没什么胜算。

结果,这一仗的结果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白起利用韩、魏军队缺乏配合,加上大军调动不便的特点,采用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策略,成功歼灭了这支24万人的部队。

白起因此一战成名。

此后,白起不断率领秦军攻城掠地,打得各国叫苦连天。

就连中原大国楚国,都在白起的攻势下屡战屡败,丢失了大片城池,连楚国的都城都落入了秦国手中。

而白起的巅峰之战,当属长平之战了。

当时,秦国派出大军攻打赵国,赵国派出擅长打防守战的老将廉颇出战。

廉颇不亏为名将,明明赵国军力远不如秦军,然而在廉颇的指挥下,秦军却硬是拿赵军没办法,双方进入了相持阶段。

秦国见久攻不下,便采取计策,使得赵王临阵换将,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了廉颇统帅赵军。

与此同时,秦国也偷偷换将,将白起派到了前线指挥作战。

虽然赵括寂寂无名,之前没带过兵打过仗,但是他爹是赵奢,那可是第一次上阵就大败秦军的怪物,所以白起并未小瞧赵括。

如果说当时有奥斯卡奖的话,那么白起一定是当年的影帝。

赵括虽然只会纸上谈兵,但是这种人对于数据反而比其他将领要跟重视一些,他很明白,明面上的实力,赵国远不如秦国,赵军输不起。

因此他一开始是非常谨慎的,虽然赵王定下了主动出击,与秦军决战的方针,但是这一仗具体怎么打,还是他这名主帅说了算。

出于对秦军的警惕,赵括一开始打得很保守,他起初只派出部分军队攻打秦军偏师。秦军在白起的指挥下,且战且退,最后干脆支撑不住变成溃败。

赵括担心是对方诱敌深入之计,并未派赵军追击。

一次两次可能是用计,但是这种情况出现十次八次,就算是假的也变成真的的。

在赵括看来,秦军并不像传闻中那么厉害,也许,他和他父亲赵奢一样是个军事天才。

于是,赵括打得越来越大胆,他都不知道自己何时已经远离大后方,孤军深入上百里了。

而这段时间里,秦军在白起的指挥下,且战且退,总让赵军产生差一点就能消灭秦军的幻觉。

赵括越来越急躁,想方设法要和秦军进行决战。殊不知白起已经布下天罗地网,赵军已经插翅难飞了。

一日,赵括收到后方急报,军事重地百里石长城已经落入秦军手中,赵军已经被断了退路。

赵括这才知道上当里,他立刻下令全军调转马头,拔营回撤。

白起等的就是这个时候,趁着赵军拔营造成混乱,秦军分三路包抄赵军,把赵军分割包围,将其各个击破的意图昭然若是。

不过赵军的兵源质量在战国七雄中都属于拔尖的,又遇到此等绝境,因此反抗非常激烈。秦军的包围网几次差点被突破。

到了这一步,比拼的已经不是将领的能力了,而是士兵的战斗力。

为了消灭赵国主力部队,秦国发动举国之力,大量征召士兵送往前线。

在被围困四十六天后,由于粮草耗尽,赵军才投降。

由于见识过赵军的恐怖战斗力,为了以免这些俘虏成为秦国的祸患,白起下令将赵军士兵给坑杀了。

这种行为在当时是非常受人诟病的,即使秦国自己人,也有不少对其行为大加指责,认为完全没必要。

白起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名声,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因此,后来唐朝建立武庙,白起成为了最早一批进入武庙的名将之一。毕竟他战功够硬,人品也不差。

可惜到了赵匡胤这里,白起却成了罪大恶极之人,赵匡胤第一时间将其搬出了武庙。

赵匡胤这么做,倒不是他讨厌白起,而是时局需要。如果他不这么做,就会寝食难安。

事实上,就在白起被赶出武庙后不久,赵匡胤又移出了一批名将。

其中包括吴起、孙膑、廉颇、韩信、彭越、周亚夫、段纪明、邓艾、陶侃、关羽、张飞、杜元凯、慕容绍宗、王僧辩、吴明彻、杨素、贺若弼、史万岁、李光弼、王孝杰、张齐丘、郭元振等人。

而赵匡胤之所以这么做,其实大有讲究,这就要从他当时的处境说起了。

我们都知道,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

虽然他上位的整个过程都是按照当时朝廷的规则来办,十分的温和,而且他对待柴荣的后人也不错。

但是兵变就是兵变,其本质和那些起兵反叛坐上皇位的武将,没什么区别。

而五代十国之所以会这么乱,就是因为这些武将。

赵匡胤是有大抱负的人,他要终结这个乱世,首先就要整顿武将。

因此他当上皇帝后,首先是完善了周世宗柴荣制定的朝廷体制,积极制约武将,既要用他们,又要防止他们威胁到自己。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杯酒释兵权了,其目的是让他的好兄弟腾出位置,他好重新规划军中职权。

毕竟有兄弟在,做事总是缩手缩脚的,不够干净利索。

但是这还不够,他要改变武将们的思想,将五代十国那股“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的风气改掉。

说实话,武将不是那些文人,大多大字不识一个,你和他们讲道理是白搭,因此赵匡胤打起了武庙的主意。

武庙里供着的那些名将,都是当世武将、士兵们的偶像、目标,将武庙中的名将替换成符合赵匡胤标准的,可以引导武将、士兵们往赵匡胤希望的方向变化。

而白起身上有两点为赵匡胤所不容。

其一,不仁。

这主要说的是白起坑杀赵国俘虏一事。

问题的关键不在杀俘,而是他坑杀的数目实在是惊人,足足40万人。

在赵匡胤看来,白起此人是十足的暴虐之徒,根本没有仁爱之心。

如果宋朝的武将和士兵都向白起学习,那岂不是一个个都只会用武力解决问题?弄不好哪天出点问题,下面的军队就反了。

其二,不忠。

这个就要从长平之战后面说起了。

长平之战结束后,赵军主力被完全消灭,已经无力阻挡秦国的大军,灭国已经是时间问题了。

然而此时秦王却接受了赵国的求和,下令退兵。

当然,这并非秦国仁慈,而是长平之战,秦国伤人一百自伤五十,国力大损。

不过后来赵国毁约,于是秦王又下令大军攻赵。

然而白起知道此时出兵,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胜算大减,于是称病不出。

秦王只得派其他大将攻打赵国,结果秦军久攻赵国不下。

秦王再次征召白起,白起依然称病不出。

这在赵匡胤看来就是不忠的表现。

赵匡胤身为皇帝,自然认为臣子应该无条件服从君王的指令,至于这命令是否合适、是否正确,则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他只知道,白起屡次违抗王命,就是不忠之人。

让这种人呆在武庙,作为全天下官兵的表率,岂不是误人子弟?万一下面的将官们有样学样,都抗命,那军队岂不是要失控?

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说白了就是军队失控,君王无法掌控军队引起的。

所以,从赵匡胤的角度来看,这不仁、不忠的白起,不配呆在武庙里。他呆在武庙里一天,赵匡胤便会寝食难安一天。

不过,仅仅将一个白起踢出武庙,远远不足以起到引导、教化武将的目的。

所以赵匡胤后来又对武庙中的名将进行了一次大换血,很多我们现在耳熟人详的武将都被请了出去。

其中就有在民间声望极高的关羽、张飞。

其实,把他们二人赶出武庙的原因,和白起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先说关羽,我们都知道,关羽曾经有段时间迫于形势留在了曹操身边。

在赵匡胤看来,甭管什么原因,这就是不忠。按他的观点,关羽就该挥刀自刎,以死明志,这样才有资格呆在武庙。

至于张飞,则是不仁。

没办法,张飞打仗有勇有谋,又对刘备忠心耿耿,唯一的缺点就是对手下人太狠了。

狠到什么程度呢?看看张飞的死因就知道了,硬是把手下人都逼了。确实有些做过头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仁和忠就是赵匡胤筛选武庙名将的标准,也是教化武将、士卒们的方向。

很多人都认为宋朝重文抑武的根源在于宋太宗赵光义,现在看来,这个看法是不对的。

早在赵匡胤时期,北宋的国策就定下来是重文抑武了。

否则,赵匡胤干嘛要用教化这种文人的方式来改变那些武将们?

而且,让武将文人化,用仁与忠来约束他们,才能从根本解决五代十国时期,武将轮流做皇帝的问题。

毕竟一群讲究忠与仁的武将,就算再有野心,也只是想要当封疆大吏、一方诸侯,是绝对不会有做皇帝的想法的。

可惜赵匡胤万万没想到,他之后的历代皇帝将重文抑武发挥到了极致,重文抑武变成了重文轻武。

原本平起平坐、互相制约的文武大臣,却变成了文臣骑到武将的脖子上作威作福。

这导致了宋朝军力的迅速衰弱,原本横扫诸国的大宋禁军成了摆设,每年花钱无数,却是个花架子,谁都打不过。

就连小小的西夏都能欺负宋军,这是何等的悲哀。

如果宋朝多些向白起、关羽、张飞这样的武将,又何至于此?如果赵匡胤泉下有知,大概也会后悔当初的行为吧。

年羹尧在江夏镇,到底杀了多少个人雍正皇帝为何会勃然大怒

总共杀了700多人!不过年羹尧做得对,这一点连康熙都认可。雍正当时之所以会生气其实是配合年羹尧演双簧,为了把自己撇干净,这种事一个人背锅就行了。在这件事上年羹尧也并没有吃亏,他的行事风格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并为他最后上任大将军铺路。

年羹尧屠杀江夏镇有三个目的,其中一个为了忠,一个为了公,一个为了私。从忠心角度来看,年羹尧杀刘八女等人是为了忠于雍正。胤禛在江南办完事返回途中过境江夏镇被刘八女整了个下马威,当时胤禛就说了一句再也不想见到这些人,所以年羹尧就把这件事办了。

其次则是为了公!江夏镇之所以成为局中之重就是因为把所有参与夺嫡的阿哥全部牵扯进去了。这只要留着活口说出去那么就会导致这些人不安心并提前做出出格事。比如,太子很可能会弹劾八爷九爷,八爷九爷又会把四爷十三爷扯下水。因此,灭口是保证国家不动乱的根本。

第三点,冲着银子去的。江夏镇的银子太多了,年羹尧抢着银子就走了,肯定不能留下人口说自己抢了多少钱。

班农说了什么让特朗普勃然大怒

班农与川普相处密挚的时候同穿一条裤子还嫌不夠,但碰到触犯自己利益的时候,比斑马跳得还厉害。班农说了川普不该说的话,如“通俄门”与“辞职”,“贸易战”的事儿,特朗普勃然大怒恨之入骨,直接开了老班农。辞职后的班农及时给川普还其颜?色。互揑互攻,此可一山不容二虎,班农无奈败下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