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有没有巡航导弹一样的无人机
  • 怎么看,亚美尼亚击落阿塞拜疆14架军用无人机
  • 欧航局是不是也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冲击

有没有巡航导弹一样的无人机

相巡航导弹一样的无人机,当然有的。俄罗斯最新解密的新型无人机巡飞弹的战力十分强悍,有关专家甚至给出了“飞行的AK-47步枪”和“空中地雷”的赞誉。近期,一款名为“柳叶刀”的无人机频频登上俄罗斯媒体的头条,瞬间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它不仅让全俄广电新闻公司花费大篇幅进行宣传报道,更是在俄新社4月18日的报道中,成为了有关专家口中,全世界第一种针对无人机“空中布雷”系统的主角。那么这款“柳叶刀”无人机是何来头?“空中地雷”的名头是否又名副其实呢?

“柳叶刀”无人机巡飞弹系统,由俄罗斯“卡拉什尼科夫”集团公司旗下的子公司ZALA Aero航空集团研制生产。于2019年6月25日,在莫斯科州库宾卡市举行的“军队-2019”国际军事技术论坛上首次对外公布。

当时一共展出了该机的两款型号,分别是“柳叶刀-1”以及“柳叶刀-3”,从该机的命名就可以看出来,喻示着能对敌人实施如外科手术般的精确打击。而提起“卡拉什尼科夫”,大家首先会想到其生产的“AK”系列突击步枪,以及它在全球轻武器领域的久负盛名。如此跨界转型,向无人机领域进军,并且拿出了多款新产品,着实让人惊呼意外。

该机有“柳叶刀-1”和“柳叶刀-3”两种型号。前者全重5千克,战斗部载荷1千克(相当于2枚67式手榴弹),续航时间30分钟,航程30公里,就重量上而言,“柳叶刀-1”可以被看做是一颗普通的航空炸弹。后者全重12千克,战斗部载荷3千克(相当于2枚60毫米迫击炮弹)。续航时间40分钟,航程达到40公里。空中巡航时速度为80-130千米/每小时,俯冲对目标发起攻击时速度可达300千米/每小时。

“柳叶刀”的动力来源则是采用内置式电动机,依靠蓄电池驱动,锂电池能够保证“柳叶刀”在空中待命飞行30~40公里。使用时只需要一套小型导轨弹射装置即可,故而也可以被看做是单兵无人机。不过,“柳叶刀”的缺点是集成化设计不够好,弹翼和尾翼需要在发射前 临时组装,而且发射导轨太长,不利于野战单兵携带,实际上是车载的。

尽管“柳叶刀”无人机系统的体型,无法同众多中大型无人机相比,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机配备由俄罗斯自主研发的光学摄像机,夜视和红外设备。而且还在机体部分,预装有智能化的飞行控制稳定系统,使得该机就可以实现“人在回路中”智能化控制模式。机体的战斗部载荷,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根据任务需求不同,配置相应的战斗部执行任务。

此外,该机还具有对目标的独立发现识别,并锁定攻击的能力,而这得益于机体部分安装的AI大数据识别系统。在半径40公里的范围内,该机不仅可以对碉堡工事,敌方人员,车辆目标发起远程攻击外,还可以向各类低空低速的飞行目标实施打击。

该机被誉为“空中布雷”系统的主角,即所谓的“空中地雷”,是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的外形。该机采用前后双X型弹翼气动布局,使得该机同目前世界主流的空空导弹设计原理相似。该公司首席设计师亚历山大.扎哈罗夫称“X代表着可控性和机动性,双X布局就是我们绝对的技术诀窍,在俯冲和机动过程中,表现效果非常好。”

为何该机没有采取经典飞机构型的常规设计,原因在于对机动性的考虑,在常规布局下的巡飞弹机动性不足,从而降低了对移动目标的攻击效果。而采用类似导弹X型气动面设计就没有这个缺点,同时,在保留有效载荷的条件下,缩短了翼展,而速度提高了近一倍,可谓是一举多得。

X弹翼广泛地应用于导弹系统,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发射后改为巡航段飞行和降高时,巡飞弹更容易控制。例如我国当初在研制鹰击-62远程反舰导弹时,为了加强导弹的掠海飞行能力,就将弹翼由+结构改为X结构,使得导弹超低空飞行控制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柳叶刀”被称作“巡飞弹”系统。从本质上看,“柳叶刀”是一种低技术低成本航模级的自杀无人机,也可称其为巡飞弹。所谓的“巡飞弹”全称叫巡逻飞行弹药,能够发射以后在空中巡飞待命一段时间、具备侦察和打击双用途的弹药。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提出,目前除了俄罗斯,美国、以色列、中国等国在该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

该机与传统精确制导导弹或者炮弹不同的是,在杀伤区空域滞空停留时间相当长。巡逻飞行状态下,可以进行对敌侦察,亦或者是对目标监视跟踪,一旦识别锁定后,随即发起攻击。优异的气动布局设计和滞空时间,使得“柳叶刀”无人机巡飞弹系统成为了“空中地雷”的坚实基础。而成本低廉,便于携带也是该机的突出特点,所以一经推出后,就受到了俄军的青睐。他们随即大量采购,并且投入到叙利亚战场上,参与到对恐怖分子的打击行动中。

2020年9月-11月间,在亚阿两国之间爆发的“纳卡冲突”中,双方都投入了大量无人机,遂行战场侦察,对敌打击及效果评估等任务。由于俄罗斯察打一体无人机领域的落后,在不久前的纳卡战争中,大量使用土耳其和以色列无人机的阿塞拜疆掌控了战场,而亲近俄罗斯但无人机技术落后的亚美尼亚损失惨重,输掉了战争。

“纳卡战争”向全世界展示了无人机在战场上的作战效果和强大威力,也喻示着无人机将是未来战争中的重要力量,俄罗斯对此不可能视若无睹,必然高度重视,这便是俄罗斯大力此类装备的外部原因。

从俄罗斯自身来看,随着近年来外部环境逐渐恶化,迫使其不得不全面发展新武器。而俄罗斯面临的外部安全威胁,几乎又是全方位的,所以俄军除了发展战略层面的攻防手段外,也需要战役战术层面的攻防手段。所以,从自身需求和战争趋势两方面来看,俄罗斯发展此类武器装备势在必行。

尽管拥有多方面优势,实战效果突出,但“柳叶刀”无人机巡飞弹系统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例如飞行距离较短,战斗部威力较小,不利于隐蔽,弹翼需要现场安装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在无人机的通信、控制、制导系统、以及电机电池等部件的国产化上受到限制。如果未来西方对其制裁加剧,上述相关部件的获取将是一个大问题,进而影响到无人机的发展前景。所以就目前俄罗斯的而言,还是国产化革命“尚未成功”,“达瓦里希”仍需努力。

怎么看,亚美尼亚击落阿塞拜疆14架军用无人机

亚美尼亚,位于黑海与里海之间,亚洲与欧洲交界处的外高加索南部的内陆国,国土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人口尚不足300万人,是世界上第一个单一宗教国家,信奉的是基督教。

阿塞拜疆,位于外高加索的东南部,东临里海,南邻伊朗,北靠俄罗斯,是东欧和西亚的“十字路口”,国土面积8.66万平方公里,人口将近1000万人,信奉的却是伊斯兰教。

其实,在历史上,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就一直矛盾重重,两国之间的冲突可谓源远流长,原因就是宗教信仰不一样,一个信奉基督教,一个则是以伊斯兰教为主,形成了水火不容态势。

近段时间,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国又战火重燃,尽管是两个独联体内的小国家,但却仍然引发了外界的关注,原因就是土耳其显然参与了两国之间的军事冲突,在背后力挺阿塞拜疆。

土耳其的力挺,似乎未能改变亚美尼亚占据军事优势的态势,7月21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亚美尼亚军方击落了14架阿塞拜疆的无人机,其中包括以色列产的Hermes 900无人机,以及架Orbiter-2和 Orbiter-3 无人侦察机。

这场自7月12日开始爆发的两国军事冲突,目前,已导致包括1名少将高官和1名少校军官在内的11名阿塞拜疆军人死亡,亚美尼亚方面则有4名军人阵亡,10名军人和1名平民受伤。

现在,亚阿两国冲突的根源,就是面积约4400平方公里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以下简称纳-卡)地位归属,是苏联时期的遗留问题。

纳-卡地区,以亚美尼亚人为多数,阿塞拜疆人、俄罗斯人、格鲁吉亚人为少数;纳-卡地区名义上属于阿塞拜疆,但是实际上却始终处于独立状态,可视为亚美尼亚的一块“飞地”。

阿塞拜疆人主张纳-卡地区接受阿塞拜疆的司法权,但是亚美尼亚人却认为应并入亚美尼亚;其实,阿塞拜疆已对纳-卡地区失去控制权。

亚阿两国多次因纳卡问题爆发武装冲突,1994年那场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在俄罗斯竭尽全力的调停下,包括美国和法国都参与了调停,总算是平息了下来。

当时,亚阿两国就纳-卡地区全面停火达成协议,但两国至今仍因纳-卡地区问题而处于敌对状态,仍然埋下了导火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点燃了。

但纳-卡以亚美尼亚人为主信奉基督教,与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塞拜疆人格格不入,苏联却将纳-卡地区划归阿塞拜疆,这为当地冲突埋下了隐患。

就目前亚阿两国对纳-卡的态度来看,谁都不愿放弃,况且,事实上独立的纳-卡更倾向于亚美尼亚,但纳-卡毕竟还有少量的阿塞拜疆人,更愿意投入阿塞拜疆的怀抱。

因此,亚阿两国有纳-卡这只火药桶,说点燃就点燃,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两国是不可能友好相处的,军事冲突可能将成常态。

尽管亚美尼亚击落了14架阿塞拜疆的无人机,但却也无伤阿塞拜疆的整体军力,两国谁也战胜不了谁,算是打成平手吧!

欧航局是不是也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冲击

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背景下,欧洲航天局(ESA)由于需要减少进入位于德国的主要任务控制中心的人数正将其四项太空任务纳入到“安全配置”中。据该机构披露,这些任务下的航天器上的仪器将被关闭,它们在太阳系旅行时将基本上无人值守。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员工健康,为此我们将减少一些科学任务的活动特别是在星际飞船上的,而目前需要的人员数量是最多的,”ESA运营主管Rolf Densing在一份声明中说道。

据了解,受影响的四个深空任务包括绕火星运行的运载工具–ExoMars Trace Gas Orbiter和Mars Express–这两个航天器都在对这颗红色星球的大气进行测量、一项名为Cluster的任务–研究来自太阳的粒子是如何跟地球磁场相互作用、Solar Orbiter–于今年2月发射将对太阳的极点展开研究。

在过去两周时间内,大多数ESA员工都已经在家工作,但在一名员工在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欧洲太空操作中心工作时被检测出新冠病毒后盖机构决定加大对员工前往其中心工作的限制。另外,ESA所在地、州和国家政府也在整个欧洲大陆实施了更为严格的限制措施,这是其作出该决定的另一个因素。

该机构认为,这些航天器都在稳定的轨道上,在新的配置下它们将会是安全的。Densing补充称:“这些探测器被设计成可以在跟地面有限或没有交互作用的情况下安全地维持长时间运行…我们有信心,在跟地面控制的互动非常有限和不频繁的情况下,任务可以在这种运作模式下安全地维持数月,如果缓解冠状病毒措施的期限需要的话。”

与此同时,仍被允许留在任务控制中心的人员将集中精力维护ESA在整个太阳系的其他航天器,包括正在前往水星途中的BepiColombo。该航天器计划在4月飞越地球,ESA称,只有“非常少的工程师”将在现场执行这一任务。他们也会在任务控制中心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

这并不是ESA的太空任务第一次因为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被迫延误和受挫。该机构的Rosalind Franklin Mars探测器因欧洲各地都在实施旅行限制而被推迟到了2022年发射。位于法属圭亚那的欧洲主要发射中心也已经无限期暂停发射,这种情况将一直持续到疫情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