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蜀汉巅峰时期实力有多强真的有望恢复汉室天下吗
- 汉宣帝第二任皇后王氏无子无宠,为何却能得到元帝、成帝的善待,并当上太后
- 以清朝为例,王爷的嫡福晋(假设是皇帝的亲弟弟或亲叔叔)与皇帝的妃子,谁的级别高
- 嘉庆的能力比哥哥差上百倍,为何聪明的乾隆还是选嘉庆为接班人
- 乾隆明知永琰是继承人,为何选中家世不高的喜塔腊氏为嫡妻
- 历史上篡位权臣的女儿,嫁给傀儡皇帝后,为何她们大都忠于夫家
- 西汉大将霍光之妻霍显如何评价
- 古代历史上哪五位权臣之女成为了政治联姻的牺牲品且结局都很悲惨
- 有什么事情是去了俄罗斯才知道的
- 李鸿章40岁老来得子,小妾生下亲儿后,李鸿章如何对待其继子
蜀汉巅峰时期实力有多强真的有望恢复汉室天下吗
如果从刘备称帝、蜀汉政权建立开始算起,那么,蜀汉最巅峰的时刻就是他建国的那一刻。
从刘备称帝往前追溯两年,219年,是蜀汉的巅峰时刻。
即使在巅峰时刻,蜀汉与曹魏的牌面差距依然很大。
诸葛亮很早就指出了蜀汉取胜惟一的机会:做好自己(表现出远远胜出对手的牌技)+天下有变(运气好到爆,或者对手遇到倒霉事)!
蜀汉的巅峰时刻
221年,曹丕篡位,刘备闻讯也称帝。蜀汉政权,正式成立。
遗憾的是:刘备集团,刚刚结束了自己的巅峰时刻。
2年前,219年,是刘备集团的巅峰时刻。
当时,刘备赢得了汉中之战,全据益州。不久,关羽围困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可是,“大意失荆州”,关羽军团灰飞烟灭,随后,上庸又被曹丕夺去,刘备集团的军力、疆域大幅衰减。
刘备称帝,并没有“冲喜”。
很快,夷陵之战,刘备再次大败,大量精锐、物资损失,使蜀汉遭受了史无前例的重创。
诸葛亮治蜀有方,蜀汉渡过了夷陵之战后的至暗时刻,实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是,无论军力还是疆域、人口,蜀汉都再也没有恢复到其巅峰时刻的水平。
234年,诸葛亮去世。诸葛亮让自己埋葬于定军山。
或许,诸葛亮也意识到:以定军山之战为代表的219年,是蜀汉的巅峰时刻吧!
还没有被将死的棋局
可是,即便是在巅峰时刻,蜀汉(含建国前)与曹魏的实力差距仍然大得惊人。
《中国人口史》对黄初二年(221年),三国的国力对比做了分析。
蜀国人口132万,20万户,约为三国总人数的12%;吴国人口315.5万,47.8万户口,约占三国总人口的28%;魏国人口为682.4万,103万户,占三国总人口的60%。
以东汉的州郡划分,魏国占有9州,吴国3州,蜀国1州。
换而言之,在魏、蜀各自称帝的时候,蜀国的人口只有魏国的1/5,州数只有对手的1/9。
如果推算到219年。这个差距可能会稍微小一点,尤其是在军力方面。
夷陵之战后,蜀国大约有军队10万。如果算上荆州之战、上庸之战、夷陵之战的损失,巅峰时期的蜀军有可能接近20万。
魏国的军队数量长期稳定在50万上下。
所以,巅峰时期的蜀军,他的军队数量大约是魏国的2/5。
仅就军力而言,双方有差距,但尚不到无可逆转的地步。官渡之战时,曹操以一敌十,情况更加不利!
所以,虽然双方实力悬殊,但要说三国的棋局这一刻就已经确定胜负,蜀国就已经被将死,那也未必。
蜀汉取天下的两个条件
战争绝不是简单的“比大小”,否则,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战争了。
诸葛亮曾经对蜀汉取天下的机会做了设想。
蜀汉手里的牌比对手差了太多,只有在自己的牌技比对手胜出许多、运气比对手好许多的情况下,才有机会。
诸葛亮的出牌思路是:做好自己(打好牌)+天下有变(对手走霉运)。
所谓做好自己,就是在取益州、荆州之外,再“西和诸戎,南抚蛮越,东联孙权,内修政理”。
当时,吴蜀的力量加起来,人口约占天下的40%。如果蜀汉能真正搞好与孙权的关系,并把西戎、南蛮的力量也整合进来(不算公孙渊),那么,双方的实力将非常接近。
所谓天下有变,就是期待出现对自己有利的机会。
魏国的牌面好,而曹操集团的政治、军事素养也很高。如果人家不倒霉,蜀汉就算做得再好也没机会。
做好自己、天下有变,两个条件同时出现,才有机会!
巅峰时刻:狭窄的交集。
219年,这两个条件出现了一个狭窄的交集。
天下有变:倒霉的曹操。
217-219年,正是曹操最倒霉的时刻。
217年,建安22年,中原地区出现了一场史上罕见的瘟疫。
“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建安七子,5人在这一年盛年去世。
同时,世兵制下的曹家军队,正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早年追随曹操南征北战的世兵年事已高,新一代军人尚未成熟。
而曹操屡屡对西北、汉中用兵,也使南阳等地民众不堪重负,纷纷起兵反抗,与关羽遥相呼应。
更倒霉的是:于禁军团,居然在山洪暴发中灰飞烟灭!
接连的事故,使曹操一度产生动摇,试图迁都以避兵锋。
与此同时,东面的孙权、吕蒙也认为:如果向北进攻,可以夺取徐州。
可以说:如果当时“东和孙权”不出问题,刘备把握好这个机遇,那么,如满宠所说:“洪河以南,非国家所有”。孙刘是有可能把战线推进到黄河流域的。
诚如此,后面的事情确实不好说。
可是“东和孙权”出现了问题,关羽“大意失荆州”,形势瞬间逆转!
这是孙、刘唯一一次可能大幅逆转局势的机会。
遗憾的是:刘备集团既没有设法加强与孙权的关系,也没有部署适当的力量防备。
最终:刘备集团迅速从巅峰滑落!
机会不再来
此后,蜀汉再没有219年这样的机会了。
诸葛亮时期,诸葛亮治蜀有方,与孙权的联盟关系也保持得较好。
可是,曹魏的统治稳固,“天下无变”。
姜维时期,“天下有变”。淮南三叛,曹魏内部出现了数十万级别的内战!东吴也出兵数万北上。
可是,蜀汉早已“民有菜色”,国力不振。姜维出兵响应,被司马望、邓艾轻松阻击。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大抵如此。
非惟天时,亦抑人谋
蜀汉要取胜,对“做好自己”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
以弱打强,你要比对方更善战才有机会呀!
诸葛亮北伐,每次交战的兵力都不处绝对劣势。
尤其是第一次北伐时,蜀军在斜谷、祁山的兵力“皆多于贼”。
可是,即便如此,诸葛亮、姜维的屡次北伐,依然效果甚微。
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张郃、曹真、司马懿、邓艾,都是一时人杰。他们的用兵之能并不在诸葛亮、姜维之下。
兵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尚且不能取胜,凭什么来以弱胜强呢?
蜀汉之不能有所作为,“非惟天时,亦抑人谋也”。
总的来说,魏蜀的国力一直非常悬殊。只有在蜀汉棋手棋术远高于对手,运气远远好于对手时,才有机会赢。
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胜曹丕十倍”,正是期望诸葛亮好好下棋,用“人谋”改天换命。
以后人的眼光看:曹操、司马懿都是一时人杰,才略不比刘备、诸葛亮差,蜀汉想靠人谋来改天换命,谈何容易?
但是,对于刘备、诸葛亮这些身处历史中的当事人来说,不轻易认命,努力寻找机会,值得尊敬。
汉宣帝第二任皇后王氏无子无宠,为何却能得到元帝、成帝的善待,并当上太后
纠正一点,汉宣帝共三任皇后,王氏乃是第三任。
王氏的命其实并不好,早年曾多次与人定下婚约,但总是在即将成婚时男方便突然去世,因而王氏久未成婚。汉宣帝流落民间时因与王氏父亲有旧,因而继位之后将王氏纳入宫中,但其在后宫中并不受宠,也未能生下一儿半女,故王氏在后宫中谨小慎微,却不想竟然阴差阳错的成为了汉宣帝的第三任皇后,并在之后成为皇太后、太皇太后。
△邛成太后王氏
刘病已流落民间与王奉光相识,王氏因久嫁不出得以入宫
王氏的先祖其实也曾荣耀过,曾因战功而被赐封为关内侯,得以从沛郡迁至长陵居住,爵位一直传到王氏的父亲王奉光。王奉光年少时因喜欢斗鸡,故而得以与流落民间的汉宣帝刘询(刘病已)相识。
△汉武帝晚年爆发“巫蛊之祸”
汉武帝晚年之时,因“巫蛊之祸”的爆发,太子刘据在江充的逼迫下起兵反抗,兵败之后,逐携两个幼子逃出长安,皇后卫子夫也于同日自尽。而刘据的长子刘进为了妥善安置刚刚出生月余的儿子刘病已,故而为曾随父亲刘据出逃。
后来,逃到湖县泉鸠里的刘据被发现,不久后遇害身亡,两个小皇孙也一同遇害。与此同时,刘病已的祖母史良娣、父亲刘进、母亲王翁须和姑姑也全部在长安遇害,而刘进的姬妾和门客也全部被处死,只有襁褓中的刘病已逃过一劫,仍生活在官狱之中。
△幼年刘病已
后来,刘病已被邴吉救下,并将其送到其祖母史良娣家里,交给史良娣的兄长史恭抚养。刘病已年纪渐长,因同样喜欢斗鸡,便结识了王奉光。
王奉光有一女王氏,也曾说过几门亲事,奈何每次成亲之际,男方却总是突然病逝,这导致后来已经无人再敢娶王氏。
直到汉武帝驾崩之际,刘病已才被接入掖庭收养,并将其录入皇家宗谱。许多年后,汉昭帝刘弗陵病逝,因膝下无子,权臣霍光于是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但仅过了二十七天便又被废,刘病已这才得以继位。
△汉宣帝刘询继位之后王氏被纳入宫中
或许是感念与往日交情,汉宣帝继位之后便将王氏纳入宫中,且不久便被封为了婕妤。
因不受宠在宫中谨小慎微,却误打误撞成为了第三任皇后
王氏入宫之后其实并不受宠,这应该也是其一直没有子嗣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原本注定了皇后之位与其无缘,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事情竟然会出现反转。
△邛成太后入宫之后并不受宠
本始三年(前71年),汉宣帝的第一任皇后许平君被大将军霍光的夫人派女医淳于衍毒死,次年霍显的女儿霍成君被霍光立为皇后。
地节四年(前66年)七月,霍光去世之后,毒死许平君之事爆发,霍显于是阴谋发动叛乱,结果事败,汉宣帝逐对朝中霍家的力量进行了彻底清洗。同年八月,汉宣帝以阴谋毒害太子刘奭为由,废黜霍成君皇后之位。
△霍家倒台霍成君被废
汉宣帝怜悯许平君所生的太子刘奭早年丧母,且又险些被霍氏毒害,于是便想从后宫中挑选一位平时谨慎且无子的嫔妃封为皇后,而多年遭受冷遇的王氏无疑符合这个要求。于是在元康二年(前64年)二月二十六日,王氏被立为皇后,并将太子刘奭交给其抚养照顾。
因抚育之恩,王氏先后成为皇太后和太皇太后
黄隆元年(前49年)十二月,汉宣帝驾崩,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因王氏对刘奭有抚养之恩,加之刘奭生母已经去世,故而王氏被奉为皇太后,次年又将王氏的哥哥侍中中郎将王舜封为平安侯。
△汉元帝继位后王氏被尊为皇太后
竟宁元年(前33年)五月,汉元帝去世,太子刘骜继位,是为汉成帝。因为王氏在汉元帝时期便已经是皇太后,刘骜继位之后,其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太皇太后,因当时皇后亦为王氏,故普遍称其为邛成太后。而且,还将王氏的弟弟王骏也封为了关内侯。
△汉成帝继位后王氏又被尊为太皇太后
王氏虽然早年间备受冷遇,但其后半生却算是想尽了荣华富贵,这应该也是其较为长寿的一个原因。永始元年(前16年)八月十九,王氏去世,终年其实于岁,其先后做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长达四十九年。死后,王氏得以与汉宣帝合葬杜陵。
以清朝为例,王爷的嫡福晋(假设是皇帝的亲弟弟或亲叔叔)与皇帝的妃子,谁的级别高
清朝的亲王福晋与皇帝的妃子的比较,这个说实话,并不太好比较,毕竟不像朝廷里面的官员有一品至九品之分,但是我们可以从她们的待遇,尤其年俸来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我们先来看看皇帝的妃子的等级和年俸情况。
皇帝的妃子按等级依次为皇后(年俸1000两)、皇贵妃(年俸800两)、贵妃(年俸600两)、妃(年俸300两)、嫔(年俸200两)、贵人(年俸100两)、常在(年俸50两)、答应(年俸50两),再往后就是普通的宫女了。
那我们再来看看宗室女子(爱新觉罗氏)的等级和年俸情况。
固伦公主(年俸400两)、和硕公主(年俸300两),郡主(年俸160两),县主(年俸110两),郡君(年俸60两),县郡(年俸50两),乡君(年俸40两),六品格格(年俸30两)。
其中,皇后的女儿为固伦公主,皇帝的其他女儿为和硕公主,亲王的女儿为郡主,郡王还有世子(亲王的嫡子)的女儿为县主。
亲王福晋的地位等同于固伦公主,高于和硕公主,而固伦公主的年俸是400两,那我们按这个这个标准来看,是低于贵妃的600两,高于妃的300两,也就是说亲王福晋是要低于贵妃,而高于妃的。
当然,这个只是按年俸来看,因为后妃是皇帝的妃子,所以地位应该要高上一两级,也就是说,亲王的福晋应该是介于妃与嫔之间,也就是说低于妃,而高于嫔,或者相当于嫔。
嘉庆的能力比哥哥差上百倍,为何聪明的乾隆还是选嘉庆为接班人
乾隆皇帝选接班人的标准很简单:只要身体足够健康,品行方面也还说得过去,他就很知足了。毕竟他老人家活了将近九十岁,截止至秘密立储时,他一共经历了十次丧子之痛,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感觉,让乾隆对继承人已经不可能有什么高要求了。
同样的,对于乾隆的儿子们来说,他们最大的考验并不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取悦父皇的欢心。而是要比父皇活得更长,别在父皇闭眼之前自己就先咽了气。
一、乾隆命中“克儿子”
关于乾隆帝的皇子,有一个错误印象——就是感觉乾隆的儿子有很多。
如果只从数字上来看,乾隆有17个儿子,确实是很多。但是这17个儿子,绝大对数都没有活过乾隆。从乾隆三年开始,几乎每平均两年,乾隆就要克死一个儿子。
1738年——嫡长子永琏夭折;
1747年——皇七子永琮夭折;
1749年——皇九子(未取名)夭折;
1750年——皇长子永璜病逝;
1753年——皇十子(未取名)夭折;
1755年——皇十三子(未取名)夭折;
1760年——皇三子永璋病逝;
1760年——皇十四子永璐夭折;
1765年——皇十六子(未取名)夭折;
1766年——皇五子永琪病逝;
截止到1773年,乾隆秘密立储时,当时乾隆自己都郁闷了。一共17个儿子,夭折加病死者就有十人。还健在的只剩七位:
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如果把立储之后病死的老四、老六、老十二也加上,乾隆只有四个儿子活的比他久。
二、乾隆的选择并不多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乾隆皇帝决定秘密册立储君。当时乾隆健在的儿子只有七个人,看起来也不少了。但是有两位皇子已经自动失去了继承权,有四位皇子因各种原因不讨乾隆的喜欢。实际上乾隆只有一个儿子可以选择,这个儿子就是嘉庆。
那么相比于嘉庆,他的六个皇兄弟是如何在竞争过程中输给他的呢?
首先是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他们分别过继给了履亲王和慎郡王,由皇族的大宗过入小宗,自动失去了继承权。除非乾隆的所有儿子全部死绝了,否则轮不到他们继承皇位。(履亲王是康熙第十二子胤裪,慎郡王是康熙第二十一子胤禧。)
并且皇四子永珹去世于1777年,皇六子永瑢去世于1790年,这两位都没有活过乾隆。甚至连乾隆退位都没有熬到。即便他们没有被过继,皇位一样与他们无缘。
剩下的四位当中,原本皇十二子永璂继位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他的额娘是乾隆的继皇后乌喇纳喇氏,按照法理,他属于嫡子,在继承的顺位上,要远高于当时其它六位还在世的皇兄。
然而好死不死,乌喇纳喇氏在1765年与乾隆闹掰,乾隆盛怒之下想把她废掉,虽经群臣苦谏未废。但皇后已名存实亡。随后乾隆帝尚余怒未消,迁怒于皇十二子永璂,而且永璂本身也没有众才能。因此在1773年的秘密立储时,永璂自动失去了继承权。
并且永璂病逝于1777年,同样没有熬过乾隆,即便没有继皇后的拖累,皇位一样也与他无缘。(永璂就是还珠格格里面的那个歹毒皇后的儿子)
刨去永璂,剩下的就只有四位了: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皇八子永璇的问题是,他的德行不好,并且还有点残疾。乾隆骂他:“沉湎酒色,又有脚病,素无人望”,“性行乖戾,屡失上意”。这样的恶毒评价,实际上就已经与继承人无缘了。除非其它皇子都死绝了,否则皇位轮不到他来继承。
皇十一子永瑆的优点很多,比如他文才较优,尤善书法,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但他的这个优点,同时也是他的缺点。因为他的文采太好,以至于他不重视骑射,乾隆认为他浑身有一股汉人儒生酸味,因而对他很反感,也曾对其严厉的申斥过。但是永瑆改不了,始终沉迷于汉文化而不能自拔。最后乾隆也就只能放弃他了。
皇十七子永璘是嘉庆帝的亲弟弟,额娘都是令妃。他的性格和皇八子永璇很像,也是一个二流子性格。不过这并不是当时乾隆不选他的原因。1773年乾隆立储君时,永璘只有七岁。他的年纪太小了,乾隆认为他不合适继位,也就没选他。
以上三位都比乾隆活的长,如果嘉庆也死在乾隆前面,皇位倒是有可能在三位当中产生。
三、嘉庆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相比之下,也就只剩下皇十五子永琰最合适继位了。他不像皇八子那么流里流气,不像皇十一子那样浑身一副酸腐文人气,不像皇十二子那样有个烦人的额娘,不像皇十七子还是个小孩子。
他已经十四岁了,文韬武略都有所长,虽然各方面都不优秀,但没有短板。属于典型的中庸之人。
而没有短板的这个特点,正好就是当时已经年满63岁,性格趋于保守的乾隆帝,最看重的一点。(年纪越大的人,就越保守,就愈加强调中庸之道,不喜欢走极端,不喜欢犯错误)
即便乾隆认为他也有些不足,但是乾隆认为嘉庆年纪还小,还有提升的空间
于是,没什么特点,也不是很聪明的皇十五子永琰,就这么被乾隆秘密立为储君了。
总的来说,嘉庆能继位,首先第一点就是他活得足够长,如果他没有活过乾隆,皇位也轮不到他继承。乾隆死的时候,已经89岁了,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这么能活。如果嫡长子永琏还活着,此时也已经69岁了,比康熙驾崩时的年纪都要大几个月。即便永琏没有夭折,他也很难活得过乾隆。(这里替倒霉嫡的嫡长子永琏和皇五子永琪默哀三秒钟)
第二点是嘉庆年纪不大,被秘密立储时,嘉庆只有十四岁,可培养的潜力很大。不像老八永璇和老十一永瑆那样,已经20来岁,性格已经成型,很难纠正了。
第三点是他足够的中庸,乾隆立储时,已经年逾六旬,不喜欢走极端。嘉庆这种中庸气质的皇子,是乾隆比较喜欢的类型。虽然后来乾隆也想过换掉嘉庆,但是无奈没有更优选择,最终还是传位给了嘉庆。
乾隆明知永琰是继承人,为何选中家世不高的喜塔腊氏为嫡妻
清朝历史上,一共有两位喜塔腊氏皇后。第一位是努尔哈赤的生母喜塔腊氏,她在后来被追封为显祖宣皇后;这第二位便是嘉庆皇帝的结发妻子,同时也是道光皇帝生母的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一直以来,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都被冠以“包衣皇后”以及清朝出身最为卑贱的皇后等一系列的“头衔”,当然这是有点太过于贬低她的出身和家族背景了。
虽然她们家祖上确实是包衣出身,但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脱离了包衣旗籍,之后还被抬入了满洲正白旗,是正儿八经的“上三旗”,并且他的父亲和尔经额也担任了内务府总管以及副都统这样的职务。
只不过,按照清朝的惯例,皇子的“头婚”极为看重所迎娶女子的出身和门第,要么是朝中的权臣贵胄之女,要么是地位显赫的宗室王公之后,例如皇太极的结发妻子是“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度的女儿,乾隆皇帝的结发妻子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是察哈尔总督李荣保之女。相比之下,被嘉庆皇帝迎娶的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出身确实低了不少,甚至还比其当时还在世的其他乾隆皇子的嫡福晋,也要差上许多。
而这并不是乾隆不喜欢嘉庆而故意为之,恰恰相反的是,乾隆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对未来将要登上皇位的嘉庆进行着保护。
选择嘉庆为自己的接班人,乾隆皇帝只能算是“矮子里面拔大个”。
立谁为储,无疑是乾隆皇帝这一生最难以面对,甚至是极度伤感的事情,原因就在于乾隆皇帝先后失去了三位他非常中意的继位人选。
第一位是乾隆的嫡长子永琏。
永琏是乾隆皇帝的结发妻子富察氏皇后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不仅乾隆对其是极度宠爱,就连雍正也是另眼相看,包括“永琏”这个名字都是雍正给取的。
于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皇帝遵循雍正创设的“秘密立储制度”,进行其人生中的第一次“秘密立储”,正式将年仅6岁的永琏确立为自己的接班人。
“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是虽未册立,已命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
只不过仅仅两年之后的乾隆三年(1738年),永琏就因风寒不治早殇,乾隆皇帝的第一次“秘密立储”以失败告终。
第二位是同样由富察氏皇后所生的七阿哥永琮。
乾隆十一年(1746年),永琮出生,乾隆皇帝同样是欣喜异常,并且多次显露出想要立永琮为“储君”的想法。
“皇七子永琮,毓粹中宫,性成夙慧。甫及两周,岐嶷表异。圣母皇太后因其出自正嫡,聪颖殊常,钟爱最笃。朕亦深望教养成立,可属承祧。”
然而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不满两岁的永琮也因病夭折。
接连失去爱子,使得富察氏皇后就此沉溺在悲伤之中,身体每况愈下,并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随乾隆皇帝东巡至德州的时候,溘然长逝。而这也就意味着乾隆皇帝想要立与自己感情深厚的富察氏皇后所生的皇子为接班人的愿望彻底落空。
第三位是乾隆皇帝非常欣赏的五阿哥永琪。
这位我们在电视剧中早已熟知的五阿哥,在历史上也确实是长相英俊,一表人才,并且是文武双全,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而他更是曾在圆明园的火灾中,背着乾隆逃出火场,算是救下了乾隆一命。于是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时候,年仅24岁的永琪就被乾隆封为亲王,前途可谓是不可限量。
只可惜,仅仅一年之后的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永琪因病去世,乾隆是又一次陷入了伤心与失望之中。在永琪死后二十多年的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乾隆会见马戈尔尼提到自己爱子永琪的时候,依旧是赞不绝口,这足以表现乾隆对其的喜爱和怀念。而如果永琪真的能够活到乾隆去世,想必一定会是他来继承皇位。
接二连三的“立储”失败让乾隆心灰意冷,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极力回绝大臣们关于再行立储之事的劝谏,更为重要的是,乾隆实在是从他皇子中无法挑选出合适的继承人。
直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此时的乾隆已经62岁了,必须要考虑自己的身后之事。
可他要面对的现实情况是,这个时候只有7人皇子在世,而四阿哥永珹与六阿哥永瑢已经过继出去,十二阿哥永璂因为其母继皇后辉发那拉氏的原因早已被排除在外。所以,此时可供乾隆选择的就只有四人,即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十五阿哥永琰、十七阿哥永璘。
这其中,永璇,虽然年龄稍长,但是举止轻浮,做事不得体,人缘也不太好,并不为乾隆喜欢;永瑆,是重文轻武,一身书生气,也不为乾隆所欣赏;永璘,乾隆订立传位诏书的时候年龄太小了,乾隆也不敢冒这个险。
相比之下,永琰的缺点和问题最少,更为重要的是,永琰是乾隆朝中期非常受乾隆宠爱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所生,所以乾隆只得“矮子里面拔大个”,选择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为自己的接班人,并写下了传位诏书,完成了“秘密立储”。
而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乾隆便开始了他对于嘉庆“储君”身份的隐藏和保护。
除了让嘉庆迎娶喜塔腊氏,乾隆还通过一系列手段掩藏自己的想法。
之所以要实施“秘密立储”,一方面是为保护皇位继承人的绝对安全,避免在其登基之前成为矛盾的焦点,甚至会遭到别有用的人的陷害;而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此,极力杜绝大臣们过早的围绕在未来的新君的周围,进而对皇权稳固产生威胁。
因此,乾隆在完成“秘密立储”后,也通过了一系列手段,极力避免自己立嘉庆为储君的想法予以暴露。
首先,就是让嘉庆迎娶了出身并不高贵的喜塔腊氏。
与嘉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乾隆其他皇子的嫡福晋,出身都要高贵许多。例如,永璇的嫡福晋章佳氏出身满洲镶黄旗,父亲是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尹继善;而永瑆的嫡福晋富察氏那更是高贵,她是富察氏皇后的亲侄女,父亲是军机大臣傅恒。
反观嘉庆迎娶的嫡福晋喜塔腊氏,他的家族出身和父亲的官职则要明显低了许多。
只不过这样一来,不少官员便认为乾隆这是极为不重视嘉庆,因而也更加不会想到嘉庆就是未来的新君,包括乾隆非常宠爱的和珅同样产生了如此“错觉”,可见乾隆皇帝的“障眼法”实施的非常成功。
而实际上,不仅仅是嘉庆的嫡福晋喜塔腊氏出身不高,他的侧福晋,也就是后来的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同样是出身并不高贵。
钮祜禄氏的父亲恭阿拉,也是“开国务大臣”之一的额亦度之后,但是额亦度子嗣众多,除了图尔格家族和遏必隆家族依旧权势显赫外,其他的家族分支早已落魄。特别是到了恭阿拉的时候,是靠着家族的功勋以及他人的推荐,才勉强获得了一个职务,只能是勉强养家糊口。而钮祜禄氏也是因为曾经是乾隆十公主的侍读,才被乾隆选中,让其嫁给嘉庆成为了府上的侧福晋。
由此可见,乾隆先后让嘉庆迎娶了两位出身都不高贵的福晋,目的皆是为了要掩藏嘉庆的“储君”身份。
其次,就是在对嘉庆生母魏佳氏的追封上,乾隆也做了“文章”。
魏佳氏,是乾隆皇帝除了富察氏皇后外,最为宠爱的后妃,并且在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这十年时间里,魏佳氏为乾隆皇帝先后诞育了四儿两女,而她也就此成为了为乾隆诞育子女数量最多的后妃。乾隆三十年(1765年),魏佳氏被晋封为皇贵妃,成为后宫之主。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通过“秘密立储”的方式,确立了由魏佳氏所生嘉庆为自己的接班人。而两年之后的乾隆四十年(1775年),魏佳氏去世,乾隆皇帝只是将其封为了“令懿皇贵妃”,并没有追封为皇后。
乾隆这样做,就是不希望通过抬高魏佳氏的身份,从而“子以母贵”,抬升了嘉庆等由魏佳氏所生的皇子的身份,更为重要的是,他也不希望因此让朝臣们产生他会立由魏佳氏所生的皇子为新君的想法,所以才没有将其追封为皇后。
再次,就是乾隆对于所有皇子采取了一视同仁的态度。
不管是晋封,还是委派事宜,基本做到了同步进行,公平公正,这样就更让大臣们对于“秘密立储”一事彻底的摸不着头脑。
就这样,到了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九月初三,乾隆皇帝亲自宣读了自己“秘密立储”的诏书,宣布嘉庆为皇太子的同时,也宣布了第二年自己将主动退位,将皇位禅让给嘉庆。嘉庆也就此顺利登上了皇位。
喜塔腊氏的结局其实并不能算作圆满。
自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嫁给嘉庆开始,到嘉庆元年(1796年)晋封为皇后,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喜塔腊氏与嘉庆的关系极为和睦,恩爱有加。
本以为可以在成为皇后之后,就此母仪天下,尽享尊荣,可现实却是,大权依旧掌握在乾隆皇帝本人手中,而嘉庆只能算是国家的“三皇帝”,他的地位甚至比不上乾隆的宠臣和珅。
在这样的情况下,嘉庆活的是战战兢兢,而喜塔腊氏也同样是谨小慎微,再加上此前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于是在嘉庆登基后的第二年,即嘉庆二年(1797年)便去世了。
而实际上,乾隆对于喜塔腊氏的感情也极为复杂。一方面,他对于喜塔腊氏的人品和性格是赞誉有加,因此在其去世后,乾隆给她的谥号是“孝淑皇后”,算是对其进行一番肯定;而另一方面,相比于喜塔腊氏,他更加喜欢和欣赏的是嘉庆曾经的侧福晋钮祜禄氏,于是在喜塔腊氏去世后,乾隆当即要求嘉庆在服丧结束后要立马册封钮祜禄氏为皇后。
也正是因为乾隆如此的态度,使得嘉庆尽管与发妻喜塔腊氏感情深厚,但是也只能极为低调的下葬,为的便是不希望因此而迁怒与乾隆。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皇帝去世,由喜塔腊氏所生的嫡长子旻宁继位,这便是历史上的道光皇帝,同时他也是清朝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帝王。而这无疑也是对喜塔腊氏在天之灵的最好告慰了。
历史上篡位权臣的女儿,嫁给傀儡皇帝后,为何她们大都忠于夫家
女人喜欢问,“我和你妈掉水里你先救谁?”
春秋时,一个女人问母亲,我老公要杀我爸,我怎么办?
母亲说,“人尽可夫,爹只有一个”。
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去逝,公子忽以太子的身份,在大夫祭仲的辅佐下,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国君,即郑昭公。
郑昭公母亲身份不高,所以郑昭公没后台,齐国齐僖公想把女儿嫁给他,但是他没同意。
公子突母亲是宋国大夫的女儿,于是公子突联合宋国,绑了郑国大夫祭仲,祭仲只能同意立公子突。
郑昭公得知后吓得出逃,公子突继位,是为郑历公。
有拥立之功的祭仲专权,让郑厉公如芒刺在背很不舒服,于是他就策划了一次夺权的行动。
郑厉公暗中收买了祭仲的女婿雍纠,让雍纠在郊外举行宴会之时杀死祭仲。祭仲的女儿雍姬得到消息后,就面临了一个帮父亲还是帮老公的问题,左右为难的雍姬向母亲请教。祭仲的夫人告诉雍姬:“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千古至理名言啊,人尽可夫,爹只有一个。
你举的例子,都只看到表象,哪一个政治家不是影帝?这些后妃,都是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身体力行坚定不移的站在父亲的一边了,因为她知道她当后妃的原因和目的,
现实中,你老婆站在你的一边,还是她父亲的一边?她能不要彩礼?她信你的话还是她父亲的?
古代帝王都不蠢,你说他怎么看待这个女人?爱她?信她?
周宣帝宇文赟发怒之时,就直接对皇后杨丽华(杨坚的嫡长女)说:“一定要将你家灭族!”
你看,皇帝把这样的皇后当什么?不清楚她们的身份?
你说你是皇帝,娶了权臣的女儿,你是不是恨不得杀了她?
你看到这些表象,只是因为,政治斗争就像海底的漩涡,海底波涛汹涌暗流涌动,海面上还得是风平浪静,你要把矛盾公开化了,就显得太没水平了。
她们的身份是皇后,心里站在父亲一边,嘴上必须坚定不移的站在朝廷的立场之上,以皇后的身份谴责犯上作乱的权臣。
西汉大将霍光之妻霍显如何评价
西汉大将霍去病的弟弟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一个不顾及他人感受的自私之人,是一个得志便猖狂的不守规矩之人,是一个挑战皇权的愚蠢之人。无论是霍显毒杀汉宣帝的皇后还是毒害太子,都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西汉的制度并不完善,皇权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还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不改变专制制度就窃弄皇权是愚蠢的。汉朝仍然处于封建制度的建立初期,其强大的生命力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但毕竟是一种人治制度,家国兴废系于一人。一人兴一国,一人败一国;一人兴一家,一人败一家。霍光使汉朝兴盛,其妻霍显使家族败亡。
霍显是霍光的妻子,霍光是辅政大臣;霍光对妻子的袒护使助长了她的贪欲,破坏了国家的制度。
霍氏家族是一个权贵家族,与皇族的关系极其密切。在这个与皇族关系密切的家族里边,有两个人物是最重要的:霍去病和霍光。霍去病为汉武帝打败了匈奴,洗刷了汉朝开国时的耻辱;收回了河西走廊,可谓是开疆拓土,立下了赫赫功勋。霍光则是汉武帝的托孤大臣,辅佐了汉昭帝和汉宣帝,是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霍去病和霍光死后都陪葬于汉武帝茂陵。霍氏家族荣盛一时。
好景不长,霍光死后,霍氏家族被汉宣帝诛灭。为什么?不是汉宣帝好杀功臣,而是霍光之妻霍显连累了整个霍氏家族。为什么霍显胆敢无视规矩和皇权?因为霍光无限制的容忍和包庇。当霍显色诱霍光的时候,霍光就应该知道霍显经不起权力的诱惑;当霍显阴谋杀死皇后许平君的时候,霍光就应该知道霍氏家族早晚亡于其手中。
霍显并不仅仅是杀了一个人,或显示破坏了国家的制度。
霍显的行为是在扼杀处于生长时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制度本身会对霍显的这种破坏行为施于反击。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在全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当时,这种制度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是先进的。如果这种制度被破坏,那么国家的发展就会被打断,生产力就会倒退;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就必须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霍显的行为却恰恰破坏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制度本身出于修正的需要,也会消除霍显这样的因素。
如果一种制度是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那么我们就说它是一种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样的生产关系能不能破坏?不能。生产力也许没有意识,但生产力有向前发展的惯性;这种惯性会强行的纠正制度本身。所以,霍显的阴谋败露和被杀以及霍氏家族的被诛灭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反击。
社会的发展需要建设而不是破坏,制度本身需要完善而不是破坏。
从表面上看,霍显窃弄皇权的行为是一种权力的斗争,从深层次看,霍显危及皇权的做法是对国家发展模式的否定。
也许在霍显的心中并没有发展模式的概念,也许她只是本能的想让自己的女儿当皇后,也许她只是被权力控制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做法使处于探索时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解体的危险。如果这样,中国的政治发展模式就会走向歧路。
如果没有专注于中央集权制度的支持,中国的小农经济能够快速的向前发展吗?中国的农业文明能够达到鼎盛阶段吗?不要说发展商业,任何时期农业都是基础,尤其是像中国这样大的一个国家。不是说不发展商业,只是说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只能优先发展农业。如果小农经济被打断,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就会走向岔道。
经济和政治发展模式变了,那么思想和军事的发展模式也会发生变化。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向坏的方向发展?不好说,但大概率是向坏的方向发展。
总之,霍显是一个被权力控制的人,霍显是一个家族利益高于国家利益的人,霍显是一个只顾自己的自私自利的疯狂的人,霍显是一个挑战皇权的愚蠢的人,霍显示一个破坏规矩和制度的人,霍显是一个差点改变了国家发展模式的人。
古代历史上哪五位权臣之女成为了政治联姻的牺牲品且结局都很悲惨
历史上五位成为政治联姻牺牲品又结局悲惨的分别是自杀身亡的西汉权臣霍光小女儿霍成君,烈火焚身而死的奸雄王莽之女王氏,父女双双惨死的国丈伏完及其女伏节,北齐全家惨遭诛灭满门的大将斛律光及其女斛律氏,受辱而死的北魏权臣悍将尔朱荣长女尔朱英娥。
有什么事情是去了俄罗斯才知道的
2021年3月份,媳妇拿着10000元来到俄罗斯找她表姐玩,本想着多住几天,可是住了没一个星期就给我打电话哭着要回国,说什么也不在这待了,这里和别人说的不一样,吓得我赶坐飞机赶去俄罗斯。
2021年元元旦的时候,嫁到俄罗斯的表姐给我媳妇打电话,说过了年来玩吧,放松一下心情,这把我媳妇激动的。于是按照约定的时间自己一个人买了机票带着1万元就去俄罗斯了。可是媳妇到了俄罗斯的第四天,就哭着给我打电话说,想要回国不想在俄罗斯呆着了。我听媳妇哭的很难过,我的心里也是万分焦急,告诉媳妇在表姐家等着我,我马上坐飞机过去。接下来我说说在俄罗斯的所见所闻。
俄罗斯到底有多穷
1. 由于表姐家住在俄罗斯的农村,没想到俄罗斯的农村条件不是很好,让我来告诉你们,他们到底穷不穷。在农村,从来没有人修路,这是因为俄罗斯的国土面积接近我们的两倍,人口却只有1.4亿,这你就能想到一个村里能有多少人了,两只手都能数的过来。
2. 每个礼拜都会有做小买卖的到市场上摆摊,就跟我小时候家里过会赶集一样,这猪头肉5元钱1斤,猪蹄子和肘子也就这个价。
3. 如果在地里你看到俄罗斯女孩在地里干活,你不要惊讶,那是因为俄罗斯女人比男人多了1000多万人。数据显示2018年咱们广东一个省的产值比俄罗斯全国都要多。通过和当地的女孩聊天,发现他们特别羡慕我们国家的女孩,也想嫁到中国来,过着这个年龄段该有的生活。所以莫念他乡好,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俄罗斯的农民不一般
1. 在这我奉劝各位来俄罗斯,一定不要来农村,因为他们和我们真的不一样,治安基本靠狗,交通基本靠走。
2. 俄罗斯的农村姑娘不像城市里的姑娘那么会打扮,但是也别有一番风味。
3. 在村里你会看到他们劈柴会用新型的工具,可以说俄罗斯人的创造力真的不一般。
4. 另外不要觉得俄罗斯的农村真的很穷,如果你在农村有一大片属于自己的土地,那么发财致富的道路会越走越远。那是因为俄罗斯的蔬菜是真贵啊。
5. 如果你不爱种地,那么就只能在家喝点伏特加,吃点纯肉肠了。
俄罗斯美女很抢手
这次去俄罗斯表姐家接媳妇回来,就一直有哥们给我发信息说让表姐给他们介绍个俄罗斯美女,在这我就给大家解释一下,其实你们看到的俄罗斯美女可能也就十五级六岁,人家小姑娘还没成年呢,她们普遍发育的早,但是衰老的也快,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是她们颜值的巅峰期了。这个时候她们个个肤白貌美大长腿,但是过了这个年龄段,结了婚以后,再加上饮食的不注意,就会疯狂的发福衰老,成为传说中的俄罗斯大妈,到那个时候你想抱可能都抱不动了,你们还能接受俄罗斯的美女吗?
酒鬼最多的国家
1. 俄罗斯超低收入人群大部份都是酒鬼,他们买不起房,就这样混居在一起,不分男女老少,一大把年纪也只能用酒精来麻痹自己。
2. 年迈的老人还要天天干体力活来维持生计,而好吃懒做的年轻人也常常会因为一口白酒大干一场。
3. 在药房里如果能买到一瓶酒精就会痛哭流涕,这样的人群谁不害怕啊。
4. 虽然他们是生活和事业上的失败者,但是他们这个群体大部分人是不会打扰正常人的,自己喝上一口伏特加就是美好的一天了。
俄罗斯的肉便宜到随便吃
俄罗斯的肉虽然便宜,但是你千万别乱吃,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吃的是什么肉。后来我听表姐说:“俄罗斯人说我们的钱好挣,因为我们善良,很容易相信别人”。她问我:“你知道俄罗斯的香肠里为什么都是肉吗?为什么他们的肉那么便宜?”表姐说完,我差点吓蒙了,赶紧拿起一根香肠掰开一看全都是肉,他们从不拿淀粉凑数,那是因为淀粉比肉贵,就是这个原因,你们猜到了吗。
俄罗斯食品吃起来很放心
表姐嫁过来有几年了,她说俄罗斯的食品安全让她感到最放心,在这里买东西,根本没有必要问他们真货还是假货,哪怕你不会俄语,第一次来俄罗斯,也不用担心买到假货。因为在俄罗斯造假,你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也许下半辈子就在铁栅栏里度过了。
俄罗斯的土豪
表姐说,在俄罗斯富人根本不是天天吃烤肉、顿顿吃海鲜的人,而是那些种蔬菜的俄罗斯农民。在这里,水果都是论个卖的,蔬菜都是论克卖的,如果在俄罗斯你要有个一亩三分地,那你绝对吃香的喝辣的,所以说在俄罗斯农民才是妥妥的土豪,怪不得我表姐要嫁到俄罗斯农村呢。
俄罗斯男人为啥怕离婚
为什么俄罗斯人害怕离婚呢?我很好奇,表姐说俄罗斯的丈母娘不要彩礼,更不会轻易让你买车买房,只要两个人相爱就够了。所以在俄罗斯两个人结婚是很轻松的事情,但是男人不会轻易结婚,要考虑很久,如果不合适想要离婚那是很亏的。婚后女方没有工作,主张离婚的一方要给女方赡养费,并且孩子还都是女方抚养,这男的啥也捞不到。
在俄罗斯娶媳妇要彩礼吗?
在俄罗斯是出了名的女多男少,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很多女孩成年后都担心自己找不到对象。在这里就连66岁的大爷都是个宝,说到这里你们别不信,所以更别说20多岁的小伙子了。基于上述情况在俄罗斯也就不存在结婚要彩礼这么一说了。就算是有,也是女的给男的彩礼,你们说气人不。
父亲的产假会怎么度过
1. 如果在俄罗斯,一个女人连着生两个孩子,那么这个女人十年都不用去上班。因为孩子出生后,宝妈最少有三年以上的产假,再过一年半载又有了二胎了,就再给你三年的假期,而且这些都是带薪休假的,也就是说二胎上了小学以后,妈妈才会恢复正常的全职工作,这掐指一算就十年过去了。
2. 在俄罗斯特别注重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所以作为父亲也会带薪休假,借着老婆的光一休也是三年,并且还能拿到70%的工资,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家长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
一万元你能在俄罗斯生活多久
媳妇来的时候拿了一万元,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钱在俄罗斯能生活多久。说完很多人都不相信。按照现在的汇率,1万可以兑换12万卢布,1万元人民币可以在俄罗斯生活三到四个月,每个月平均下来也就3000元左右。在俄罗斯物价非常低,大猪蹄子5元一个;化妆品常年打3-5折。
俄罗斯的资源相当丰富
1. 我在表姐的这个村里,经常看到村民用一台自制的机器在劈木头,这种机器我们在国内很少见到。大家可能有所不知,俄罗斯地广人稀,在农村大多数人还是靠木头来取暖和做饭。所以说这种机器基本家家都有一台,毕竟比斧头省力和快的很多。
2. 俄罗斯拥有者相当大的原始森林,木材资源相当的丰富,俄罗斯的木材不仅品相好,并且价格还非常低源源不断的输出到欧洲和我们国内。木材和木制品也是俄罗斯主要的产业链之一。
俄罗斯人为什么这么抠呢?
俄罗斯的家庭啊,平均月收入十几万卢布,对于俄罗斯的物价来说已经算是小康家庭了,可是很多人兜比脸都干净,而且他们连点存款都没有。最搞笑的你要在银行存点钱,还要被调查是否是合法收入。那么他们的钱都去哪了呢?
1. 俄罗斯人爱旅游,他们一年有140多天的假期,三天一小假,五天一大假,而且还都是带薪休假,所以他们每个月都要去旅游;
2. 第二就是房租,在俄罗斯结婚不要房,年轻人结婚都是租房子过日子,每个月的房租大概需要3万卢布;
3. 第三就是交通费用,出租车是比较贵的,所以买个车比打车合适,家家户户都有一辆小轿车。在这里是没有报废年限的,所以在大街经常会看到年代感十足的老爷车。
在俄罗斯什么最便宜
在俄罗斯吃水果比吃肉都贵,一把青菜都要30元人民币,反倒是我们吃的大排骨只要10元一斤,化妆品欧莱雅在这都是打3折、5折,还有那种咋吃不长肉的巧克力几块钱就能买一块,所以在俄罗斯除了蔬菜和水果,其他都很便宜。
俄罗斯人也想顿顿吃蔬菜
俄罗斯人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大雪天,吃着烤肉,喝着伏特加。其实他们并不爱吃肉,只是因为他们的工资连买一颗白菜的钱都不够,但是俄罗斯人的肉是真便宜,不管他们收入多低,都能吃的起牛肉,一斤牛肉不到20元一斤,烤鸡只要五六块钱一只。上好的三文鱼只要5钱就能买一大块,几十块钱的海鲜你吃都吃不完。纯天然的蜂蜜一斤才要30元。
俄罗斯可轻易别来
1. 胆子小的你别来俄罗斯,因为你的邻居不养猫、不养狗,专门养个狗熊满大街溜达,有一次我媳妇和表姐出来转,忽然看见远处有个大黑熊在溜达,吓的我媳妇腿都软了,被我表姐扶到家里,这才哭着给我打电话要回去。
2. 爱吃蔬菜的你别来,大白菜75元一公斤,让你笑不起来,这时我想到在冬天我家窗台外摆了一排的白菜,这要在俄罗斯就太土豪了。
3. 不耐寒的你别来,这里经常零下六七十度。
4. 不爱吃肉的你别来,顿顿吃烤肉让你根本停不下来。
最后我想说
莫念他乡好,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对于俄罗斯,你还了解到多少我们一起来交流。
李鸿章40岁老来得子,小妾生下亲儿后,李鸿章如何对待其继子
李鸿章不像他大哥李瀚章那么多子多孙,他只有三个儿子:李经方、李经述、李经迈。
长子李经方不是李鸿章亲生,是从六弟李昭庆那一支过继来的。这个过继似乎给李鸿章带来了好运,三年后,四十二岁的李鸿章得了第一个亲生儿子,也就是李经述,十来年后,又得了小儿子李经迈。
李鸿章的这三个儿子,老大是过继来的;老二是赵夫人所生,嫡出;老三是小妾莫氏所生,庶出。论在家族里的地位,嫡出的李经述实质上还是居在经字辈的首席,只可惜李经述只有些文人的小才情,没有李鸿章的雄才大略,一辈子都在读闲书,长期韬光养晦到后来,人基本上废了,李鸿章签完《辛丑条约》,在京城贤良寺忧愤而死后,没多久他也跟着去了,最终只得个“天下第一等孝子”的名号。不过,李鸿章侯爷的爵位,还是由他这一支继承的,嫡长子还是嫡长子。
老三李经迈也是李鸿章亲生,但因为是庶出,他在家族内的地位实际最低,李氏家谱上甚至没有他的功名记载,他仅有的一些头衔都是朝廷看在李鸿章面上赏赐的。
但比起嫡出的哥哥李经述,李经迈还是有他强过一头的地方。按李鸿章的安排,李经迈做外交官平淡无奇,但做生意却是一把绝对好手。李家分家时,李经迈这一支因为是庶出,受尽欺负,分到手的财产多是一些不值钱的股票,但李经迈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那些不值钱的股票一经他手,没几年就变废为宝,价值连城了。
大概是因为在家族里不受待见,李经迈一生怨气很重,跟李家人也不亲近,以至于后来去了美国,干脆跟李家断了联系,李家续家谱,都没法把他这一支的后来人续上。
讲嫡出的老二、庶出的老三,多少能看出李家豪门的一些影子,但这并不意味着李鸿章对过继来的长子李经方不好,事实上,李鸿章对李经方很看重,而李经方也还算争气,一直在家族内充当李鸿章左膀右臂的角色。
然而,也有一些人说,给李鸿章当儿子,李经方也未见的就是幸运儿,实际上,他一辈子都活在李鸿章的阴影下,虽然不缺钱财,但心境却也是一辈子阴郁。因而可以说,李鸿章对李经方,要他承担的长子责任多过给予他的爱惜。
李经方生于1855年,字伯行,号端甫,书读得不错,很早就进身成了府学廪生、候选郎中。1882年,李经方在江南乡试中中举,名列第三十八名,从而成为地方官候选人才,先后被任命为分省补用知府、分省补用道、江苏补用道、军机处记名等官职。
按照这个趋势,如果李鸿章用力栽培扶持,有朝一日,李经方成为手握实权或者占据肥差的朝廷大吏,应该不难。但李鸿章对待自己的几个儿子,却始终不做官场聪明人。他一不让儿子朝实权大吏的路子上走,二不让儿子染指洋务肥缺,偏偏让几个儿子都去做外交官。
晚清时候,外交官是危途,乡人见了会骂洋奴、洋鬼子,顽固派更会经常找茬,动辄以“卖国贼”相讥。
但李鸿章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将几个儿子统统拉上了这条吃力不讨好的“贼船”,其中尤以李经方为最。
李经方中举后,李鸿章几乎没让他在地方官任上历练,直接将他留在了北洋大臣衙门,见习外交事宜。光绪十二年,李经方正式开始办外交,先是随驻英钦差大臣刘瑞芬赴英,担任参赞。四年后,又以候补道出任驻日公使。到1884年甲午之役前,他已经有了六七年外交官的资历。
甲午之役是李鸿章一生最大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也是李经方的。
马关议和时,面对伊藤博文的咄咄之势,一同前往的李经方想有所作为,多次要据理力争,但都被李鸿章制止了。
见没法直接出头,李经方转而旁敲侧击,据刘体智在《异辞录》中记载,李经方为了影响李鸿章,多次叫随员将各自的见解写成简略字条,递到李鸿章面前,供李鸿章决策参考,但李鸿章始终不理会那些激进的主张,在谈判桌下将李经方压制得死死的。
《马关条约》签订后,李经方的处境跟李鸿章一样悲惨,作为李鸿章的儿子,类似交割台湾这类背负卖国骂名的善后工作必须由他出面去做。
李鸿章不忍,曾力请光绪收回成命,但光绪的逻辑很简单,很粗暴,这样的黑锅,子替父背,天经地义,于是李鸿章不仅遭到了拒绝,而且被严加申饬了一通。
就这样,李经方背上了“割台大臣”的骂名,一辈子抬不起头。
但抬不起头,并不意味着李经方从此死了心,李鸿章也不愿看着他一直背负骂名,于是在甲午战败后的1896年,李鸿章在奉旨出访欧美时,再次将李经方提携出来。
大概也是感觉李经方的名誉已经有些败坏了,加之此时的清廷不想给予李鸿章过于隆重的恩典,所以李鸿章计划出访时,清廷起初只允许李家嫡子李经述陪伴左右,照顾饮食起居。但李鸿章却在出访前提出,李经方熟悉外交事务,应该一同前往。
对于李鸿章此项要求,朝中大佬李鸿藻看不惯,站出来讥讽李鸿章索要的恩典太多,李鸿章不惜怒怼李鸿藻,这才为李经方争取到这一露脸的机会。
为此,时人有评价,就事论事,李经方在李鸿章心目中要强过李经述,过继来的儿子是李鸿章的实用长子。
1896年的出访,着实让李鸿章在欧美风光了一把,李经方跟着沾光,也拂去了一些阴霾,但也仅此而已。
李经方最后一次在历史舞台上显出身影,是在1900庚子之变后。李鸿章奉旨北上议和,滞留上海时,李经方多次怂恿李鸿章不要错失千载难逢的机会,应该拥威自立。
由此可见,李经方不是懦弱无主张之人,这么许多年,他之所以不得志,多是因为李鸿章在有些地方不敢为,只让他办事,不给他施展抱负的机会。
这一次依旧不例外,李鸿章一泡老尿又将李经方的野心浇灭了,但这一次李鸿章没有叫李经方跟他一同进京,再背卖国骂名,而是将他留在了上海,专门跟俄国人斡旋。
然而,此后的李经方再没有先前的劲头了,在上海滩,他只敷衍,不用心,任凭李鸿章以一当十一,在京城中跟洋人斡旋。
《辛丑条约》签订,李鸿章死后,李经方只勉强参与了盛宣怀与英国人马凯关于通商条约的谈判,参加了一段安徽及沪宁铁路的筹建事宜。
1907年,李经方重回老本行,当了一任驻英公使。
辛亥革命爆发后,他昔日所有的野心与抱负也就与大清王朝一起寿终正寝了。
作为李鸿章的实用长子,李经方在所谓的气节上还是可圈可点的。民国初年,他在上海滩当寓公,不食周粟;北伐胜利后,他被坑爹的儿子逼到大连,虽然住在大连日本租界内,但保持了晚节。
1935年,李经方刚过完八十大寿,没多久就死了。
他这一生,因其父得官,又因其父压制而不得施展抱负,只充当了老李的办事工具;但仅就富贵而言,给李鸿章当儿子,他还是赚了不少,除了原配刘秉章的两个女儿外,他还有五房侧室以及两房洋太太,这俩洋太太都是他当驻外公使时的秘书,一个是英文秘书,一个是法文秘书,名副其实的妻妾成群。
此外,李鸿章的家产他也分了不少,加之又利用李鸿章的官场人脉资源大做房地产生意,倒卖古董,一辈子巨有钱,死后留下的遗产也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