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上一篇《繁花》剧评:

王家卫给国产剧上了一课

《繁花》之于王家卫,不过是无伤大雅

1。

《繁花》热播的盛况时常让我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整个舆论场上一次如此密集地充斥着关于王家卫作品的资讯和热议,还要追溯到《花样年华》和《2046》时吧?

那仿佛已经是几个世纪前的事情了:中国刚刚加入WTO,全球化进程如火如荼,全体国民正在初尝消费社会的甜头,大陆香港关系也正处在蜜月期。

时代的浪头与王家卫的创作巅峰期相重叠,造就了世纪初的一波王氏风潮,席卷着影视界、时尚界、消费界和八卦小报。王家卫成为品位和审美的代名词,也成为艺术电影的一座标杆,墨镜背后的种种艺术家怪癖,更被人津津乐道。

王家卫的下限,《繁花》这碗「细糠」-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可惜,在之后的近20年里,王家卫在大陆的热度再没能回归到这等水平。

进军好莱坞,并为戛纳60周年开幕的《蓝莓之夜》折戟口碑与票房,是王家卫颓势显现的开端。六年后隆重登场的《一代宗师》,同样雷声大雨点小,它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票房成绩和业内好评,但这些有限成绩在王家卫接近十年的时间投入面前,显得不成正比。

之后的十年,是王家卫的沉寂期。他没有导演作品问世,花不少心思折腾出了一部豆瓣4.1分的喜剧,公司坐拥梁朝伟张震宋慧乔等艺人却迟迟没搞出什么名堂,反倒是梁朝伟与泽东合约到期后,事业重新开始风生水起。

王家卫的下限,《繁花》这碗「细糠」-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与之相比,奇异的是,在这没有作品的十年里,王家卫在海外的口碑倒是水涨船高。

这种现象与王家卫近十年里的另一个工作重心相关:他在这段时间里把自己的早年经典翻出来,重新卖了一轮又一轮。随着泽东影业对这些影片的4K修复,伴随而来的是全球各地的王家卫回顾展,蓝光纪念版、铁盒版、礼盒版在各国的面世,原声唱片黑胶版、彩胶版、25周年版、30周年版、限量编号版的轮番发行,这还没算上数年前王家卫和《名利场》影评人联合推出的生涯回顾大画册,和他为纪念公司周年庆,在腾讯播出的经典作品删减片段合集。

王家卫的下限,《繁花》这碗「细糠」-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如此这一通吃老本,非但没有让王家卫口碑破产,反而让他在海外声誉更隆。

时间证明,他的早年经典经得住岁月检验:《重庆森林》《春光乍泄》《花样年华》们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对当下电影人影响愈发深刻,《花样年华》同时杀入前年《视与听》杂志导演榜单和影评人榜单的影史前十,就是活生生的证明。

但这种对王家卫地位的重估,总带着几分盖棺定论的意味。毕竟,王家卫的电影生涯对人们来说几乎已成过去式,一位年逾六旬,且连续十年没出新作的导演,还能让人寄予多少期待?更不用说以王家卫中后期愈发走火入魔的工作方法,我们无法想象他花个一年两年就能完成一部新作,在年事已高、精力不及以往的情况下,王家卫还能不能延续创作生涯都是问号,更不用谈能搞出几部新作了。

2。

所以当在江湖传言中存在了多年,却一直听上去八字没一撇的剧版《繁花》空降央视和腾讯黄金档位时,所有墨镜影迷都是又惊又喜。

喜的是王家卫在阔别戛纳十多年之后,居然又找到了两个流量与讨论度完全不输前者的舞台,自从张曼玉和木村拓哉借媒体明嘲暗讽王家卫之后,老王可是再没享受过如此密集耀眼的曝光度了。

惊的是剧版《繁花》这个项目不论对路人观众还是墨镜影迷来说,都充满太多疑点。

从改编金宇澄原著时受到的不可抗限制(砍掉小说中上世纪60至80年代情节),到审美掉线的前后几版预告片、从各个渠道曝出的剧组幕后传闻,再到王家卫从总导演到导演的署名变更,都让观众对本剧的水准疑窦重重。

王家卫的下限,《繁花》这碗「细糠」-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传闻中幕后的“勾心斗角”边角料也传得满天飞,真假难辨

《繁花》是一部注定要“输在起跑线上”的作品。取材方面的限制、与王家卫前作相比过大的篇幅体量、需要平衡的各方利益与诉求,都注定了它不可能像王家卫的几部代表作一般极致且纯粹。也难怪当这部剧真正起跑时(前两集首播时),引得差评无数。

当莫名激昂的配乐,带着鲜明央视主旋律色彩的画外音,和金灿灿得完全失真的光线齐刷刷轰炸我们的五感时,我们感受不到镜头后的王家卫,只能感受到一群庸才——当然也有可能就是如今的王家卫本人——对我们熟悉的那个王家卫的拙劣模仿。

王家卫的下限,《繁花》这碗「细糠」-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制作水准在线,表演可圈可点,开篇的叙事效率也不可谓不高,但看上去总像是一具华丽的尸体,披上的华服越是绚丽,背后的腐烂味道就越是欲盖弥彰。

这是前几集给人带来的印象。

之后的中段部分虽然有回暖之势,但那股属于巅峰王家卫的气韵总是无法维持,每隔一两集就会一泻千里。

而那些完全出于懒惰的自我复制,更是会硬核墨镜影迷失望。墨镜影迷无法忍受的,不是墨镜被许多评论家诟病的“自我重复”,毕竟墨镜经典作《花样年华》之所以能集聚起如此巨大的能量,靠的正是在几种姿态、几片空间、几次相遇和几段音乐的不断重复中氤氲升起的韵味。

但毫无技术含量地在《繁花》里重用梅林茂为《2046》和《一代宗师》谱写的旋律?毫无节制地在几乎一切段落中使用停格加印手法和慢动作镜头?毫无赧意地滥用那些在《一代宗师》中就已经足够令人感到荒谬的江湖话术(面子-里子、五分钟-十分钟、三文鱼-鲶鱼)?

王家卫的下限,《繁花》这碗「细糠」-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王家卫的下限,《繁花》这碗「细糠」-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这些并不属于自我重复。它们只不过是纯粹的偷懒。

3。

但王家卫确实有自己的难处。普遍的观点是:电视剧不是关乎视听(导演)的艺术,而是关乎叙事(编剧)的艺术。《繁花》的剧本具体是什么档次,相信各位看官自有判断。如果不为整个故事套上那些令人一眼能辨识(也因此显得徒有其表)的王氏滤镜,单凭荒腔走板前后矛盾的叙事本身,这部剧集或许会更加无法入眼。

但这些难处与苦衷,也无法为王家卫充分开脱。如果说拍《繁花》是为了让王家卫圆一个关于上海的旧梦,甚至说得更直接点,让王家卫补全他未曾见证的自己被留在大陆的哥哥姐姐的那段生活经历,那么90年代显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王家卫对1993和94年的上海既缺乏个人执念(彼时的他正在香港忙于完成事业突破),也不具备出于真实体感的了解。所以他塑造出的至奢至繁的黄河路,注定是一个架空和虚浮的上海缩影,而他对这样的一个世界,也注定会缺乏真正具有感染力的热情,这种情感层面的缺失,无论靠多少抽格镜头和多少华丽躁动的摄影机轨迹,都无法弥补。

王家卫的下限,《繁花》这碗「细糠」-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为了掩盖这种在世界构建与情感表达方面双重的塑料感,王家卫试图用宏大的江湖格局来遮人眼目——这也是他从《一代宗师》开始便使用的技巧。

股市和商界被王家卫塑造成一个江湖,不同地域不同势力的不同门派轮番登场,恩怨情仇也在其中发酵、了结;而在对话中,王家卫的江湖角色们也总是讲三分藏七分,用暗语互通有无,以显露自己的城府深厚;并且这些人物在对话中每每急着要对事物下定义:什么是生意,什么是江湖,什么是大鱼、小鱼,什么是情义,都要用云山雾绕的话术,归结个一清二楚。

武侠小说是我的知识盲区,所以我不清楚晚期王家卫角色的这些话术和姿态,究竟是受古龙、金庸、梁羽生、张大春和徐浩峰之中谁的影响更多。但凭借一个观众的直观感受,这些片中人的做派,似乎体现着王家卫面对外界对其“固步自封”批评的焦虑(因而必须寻求某种格局与视野方面的突破),以及一位作者在人到中年后,必须要总结其人生智慧,并向他人输出的急迫感。

与凤梨罐头和金毛玲的举重若轻相比,不论是《一代宗师》中在叶问眼里看起来是江湖的那块饼,还是《繁花》中的三文鱼和鲶鱼,都显得笨重迟钝,且有些中二无厘头。

王家卫的下限,《繁花》这碗「细糠」-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当王家卫用无厘头的方式表现一个寂寞都市愣头青对无常时事和人际关系的慨叹时,中二是可爱且具有亲和力的;但当王家卫用同样无厘头的方式,传达一个充满自信的江湖法师对世间诸事的确凿理解时,中二便显得有些荒唐又可笑。

其实这些年来王家卫在北上后的演变,颇有几分自废武功的意味。王家卫根本不需要去听从老法师的点拨,见天地见众生,凭他的才华与敏感度,从亲密关系这个切口入手,便足以构建出一个独特天地,也足以拍尽众生内心深处的幽微体验。王家卫是见微知著的天才,从宏大视角出发,构建一个包罗万象的画卷,反而不是他的长处。削弱自己的长处,拿短板与他人硬碰硬,对于真正的江湖中人来讲才是下下策,为《一代宗师》做了十来年功夫调研的王家卫,不会不明白这道理。

王家卫的下限,《繁花》这碗「细糠」-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王家卫是刻舟求剑的大师,不论是他自己,还是他的主人公,都热衷于追逐不可追回的过去,而过去也正是因为不可追回,显得更加甜蜜美好。而当下的时与势以及王家卫的心境,都已经与以往不同,与其徒劳地锐意进取,“固步自封”、将一切美好定格在过去,难道不才是最理想也最王家卫的选择吗?

当然,如果王家卫本人不愿这么做,他的影迷总归可以屏蔽掉他的新近输出。老王的创作巅峰是特殊时代的产物,它因剧变的催生而无比璀璨,也注定只属于那个时代,不可能延宕至今。而王家卫的几部高峰作品,也早已被尘封在了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后面,谁也动摇不得。哪怕是现在这个审美不复以往,表达欲变弱,说教欲变强,心境也与先前千差万别的他自己。

王家卫的下限,《繁花》这碗「细糠」-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The End

王家卫给国产剧上了一课

王家卫,请回答2020

你爱的导演2023年看了这些电影.pdf

2024年了,禁止在电影院随地大小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