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繁花》播出后,寻找哪些明星客串,成了观众们的乐趣。
而在剧中出镜率很高的墨镜,也被网友怀疑,是不是王家卫刻意这么安排的?
毕竟,人人都知道,王家卫对墨镜有多么的执着。
他的标志性黑墨镜,几乎像是焊在脸上一样。
就算在舞台上颁奖时,看不清手卡上的字,王家卫也不愿意摘下自己的墨镜。
许多人疑惑王家卫为什么对墨镜情有独钟,不论出席什么场合,都必定戴着一副墨镜。
不少人因为这副墨镜,说王家卫装腔作势,故弄玄虚。
其实,早年的王家卫容貌俊秀,一直戴着一副黑框眼镜。
最初的那副墨镜,是一个在酒吧偶遇的女人送给他的。
1980年,大学毕业没多久的王家卫,正处于失恋状态。
朋友带着他到酒吧喝酒,陪他聊天解闷。
听多了朋友劝解的话,喝醉的王家卫一时激动,对着朋友说:
王家卫话音落地没多久,就有一个戴着墨镜的女人推开了酒吧大门。
王家卫看到这个女人进了酒吧之后,也没有取下脸上墨镜。
他便跟朋友分析起来,这个女人深夜在酒吧戴墨镜的原因。
王家卫一口断定,这个女人绝对是失恋了!
没想到,这两个醉鬼所说的话,全都被当事人听到了。
戴着墨镜的女人回头看着他们,笑着对王家卫说:“失恋的人,应该是你吧。”
先是背后说人被听到,紧接着又被人家戳穿失恋,王家卫当即不好意思起来。
他很有风度地跟对方道歉,接着两人便聊了起来。
他们身处酒吧,却不谈风花雪月,两个人从印象派电影聊到写实派电影,一副相见恨晚的模样,聊得王家卫越来越清醒。
临走时,这个女人将自己的墨镜送给王家卫,调侃王家卫:“我想你比我更需要这个。”
这个名叫陈以靳的女人,之后成了王家卫的妻子。
陈以靳送墨镜的时候,或许没想到,王家卫在之后会将自己的黑框眼镜取下,常年戴着墨镜。
不论是出席商业活动,还是晚会礼,他都以墨镜形象面对外界。
而墨镜不仅成了他的标志,更成为他电影路上不可或缺伙伴……
01 幼年赴港,却永远无法忘怀老上海
无论是电视剧《繁花》,还是王家卫的电影世界。
他的镜头里,始终带着上个世纪,独属于老上海的气息。
这不仅是因为王家卫是上海人,更多的原因是家人带给他的影响。
王家卫出生在上海,是家中的老幺,哥哥姐姐比他大了十岁。
他的父亲是一名会讲英语的海员,母亲是典型的上海主妇形象。
她平日里穿着漂亮的旗袍,打扮精致,就连下楼买个菜,也要给自己画上淡妆才肯出门。
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王家卫从小不仅有父母的宠溺,更有哥哥和姐姐的疼爱。
5岁前的王家卫,记忆里充满了老上海的一切。
那些繁华又复杂的街道,闪耀着五彩缤纷灯光的临街商店和大酒楼……
这些关于老上海的记忆,在他5岁之后就渐渐模糊了。
因为5岁那年,父亲和母亲决定全家搬去香港。
可惜事与愿违,当时规定他们只能带走一个孩子。
对比起当时已经14、5岁,有自理能力的哥哥姐姐。
王家卫理所当然就成了那个被带走的孩子。
原本王家卫的父母是想着,先把王家卫带到香港。
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把剩下两个孩子带到香港。
只是没想到,他们离开三年后,国内经历了十年浩劫……
王家卫的哥哥和姐姐,直到成年都一直没能接回来。
这不仅是王家卫父母的遗憾,更是哥哥姐姐和王家卫的遗憾!
尽管一直有书信往来,但远在香港的王家卫,始终是缺失了和哥哥姐姐一起成长、闯荡的那段经历。
他对于自己离开后,那陌生的,只能在文字中窥见的老上海,充满了好奇和怀念。
当王家卫看到描写老上海的小说《繁花》时,他立马决定要翻拍这本书!
因为这本书描写的,正是他离开上海后,上海所发生的一切!
是那段他所缺失的,哥哥和姐姐所经历的人生!
他跟原书作者说:“你写的就是我哥哥姐姐的故事!”
02 泡在电影院和书籍里的童年
或许比起留在上海的哥哥姐姐,王家卫是幸运的。
作为家中唯一被带走的孩子,王家卫的幼年生活却是充满了孤独的。
这种孤独感,是每个背井离乡之人都无法摆脱的。
父亲继续在海上当海员,鲜少在家。
母亲来到香港后,举目无亲,也没有知心的朋友能倾诉苦闷,消磨时光。
为了打发时间,王家卫的母亲沉迷上了看电影。
电影院仿佛成了母子俩的避风港,让他们暂时忘记上海和香港的种种烦恼。
那时,5岁的王家卫还没有上学。
母亲几乎每天都带着他一起到电影院观影。
得益于香港当时的开放政策,电影院汇聚了各个国家、各种类型的电影。
母亲的观影范围本就十分广泛,王家卫幼年时跟着她,在镜头下领略了一个又一个奇幻世界,看尽了世间的悲欢离合。
5岁到13岁,整整8年的时间,王家卫才终于学会粤语。
也是在这八年的时间里,他渐渐明白,上海可能是回不去了。
尽管背井离乡,但王家卫的父母,一直没有疏于对王家卫的教育。
虽然父亲长时间都在海上工作,但他从不松懈对王家卫的管教。
他不仅时刻关注王家卫的学习情况,还定时打电话,嘱咐王家卫在课余时间,多品读一些国内外的经典名著。
父亲要求王家卫,必须在读大学钱,将经典的文学名著全都读一遍。
在父亲的要求和自身兴趣的驱使下,王家卫徜徉在文字的世界里。
从国内的名著读到国外,俄国、法国、拉美文学,他都熟读过。
热爱阅读也为王家卫今后的导演之路,奠定了较高的文学素养。
03 大学毕业却找不到工作的他,意外走上编剧之路
因为祖父是一名园林设计师,亲手设计了上海法租界的花园。
王家卫受到家风影响,考大学时,选择了平面设计专业。
大学四年里,王家卫迷恋上了摄影。
当时只是出于热爱,没想到后来却为自己的导演生涯,累积了丰富的艺术技能储备。
毕业的那一年,王家卫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正式进入社会。
不曾想,他毕业即失业。
一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居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最终,王家卫找到一家牛仔裤商店打工。
在牛仔裤商店工作了一年后,王家卫看到TVB编剧组开了个训练班。
热爱电影的王家卫,毫不犹豫就报名参加了这个训练班。
本以为能在电影行业大展拳脚,没想到,王家卫好不容易出师,正式成为一名编剧。
现实和梦想的差距,就狠狠将他打醒了。
那时,王家卫戴着黑框眼镜,天天跟着甘国亮一起拍剧。
明明是自己呕心沥血拍出来的作品,王家卫也自觉不俗。
可惜最后,这部剧却被TVB下令腰斩了!
那是他的第一部作品,还是得意之作,王家卫心中的痛惜和不甘可想而知!
王家卫无法忍受TVB的流水线制作,将他精心写出来的本子,进行粗糙的制作。
在他看来,电影和电视剧不是商品,而是要倾注心血的作品!
进入TVB不到两年,王家卫就离开了这里。
他转而踏进电影行业,在新艺城影业担任编剧,老板是黄百鸣和曾志伟。
可到了电影行业,王家卫依旧有些水土不服。
那时候正值香港电影行业飞速发展,拍电影的流程节奏很快。
编剧们两天写完一个剧本,一个月就能拍完一部电影。
精益求精的王家卫,根本无法适应这种快节奏的产出。
眼看别人都交上去三四本剧本了,王家卫连一本都还没写完。
他龟速一般的交稿时长,引起了老板黄百鸣的注意……
04 被黄百鸣炒鱿鱼,他从编剧转行当导演
当时,新艺城的财务意外发现,王家卫两个多月都没出现过,连工资支票都是别人帮他领的。
她就告诉了老板黄百鸣这个情况。
黄百鸣得知王家卫入职三个月,却连一个剧本都没交上来,立马急了。
他找到王家卫询问原因,王家卫却说这事儿急不来,需要慢工出细活。
可当时香港的快节奏电影产业,怎么可能有时间去等王家卫的“慢工”和“细活”。
更何况,黄百鸣本人就是编剧出身,亲身经历过两天写一部剧本出来的日子。
黄百鸣对王家卫的龟速,很是百思不得其解。
但惜才的他,还是给王家卫又宽限了三周的时间。
没想到又拖延了三周,王家卫交稿了,却被人说是废纸一堆。
黄百鸣听闻后,一气之下,直接把这个脱稿大王给辞退了!
那时的王家卫还没当导演,也没还没带上标志性的墨镜。
被黄百鸣辞退后,他进入了邓光荣的公司当编剧,因此结识了写《大话西游》的刘镇伟。
当时的王家卫和刘镇伟,都是寂寂无名的小编剧,生活过得十分窘迫。
他们和老板邓光荣的关系十分要好,两人拉着邓光荣一起探讨如何改变现状。
得出的结论是:必须自己当导演!
一旦找到方向,两人就干劲十足,连拍什么片子都讨论好了!
可他们两个根本没当过导演,作为新人导演,想要拉投资十分困难。
于是坐在一旁,被两人的热血感染的邓光荣站了出来,决定帮他们搞定投资。
这部片子由刘镇伟当导演,王家卫担任编剧。
因为深知王家卫拖沓的性子,刘镇伟直接坐在王家卫面前,监督他写剧本,写不完就不能回家。
最终,这部名叫《猛鬼差馆》的片子,投资仅100万,却收获了1000多万的票房成绩。
第一部戏就大获成功,王家卫也萌生了自己当导演的心思。
王家卫第一部担任导演的片子,取名为《旺角卡门》。
邓光荣帮他找来投资,还吸引了刘德华来出演。
这部电影由刘德华和张曼玉主演,上映后不仅收获了1153万票房,还帮两人拿下了金像奖最佳男女主角奖。
王家卫也拿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最佳导演奖!
05 当导演后的他,十分擅长“折磨”演员
《旺角卡门》的成功,让风格独特的王家卫在电影届脱颖而出。
在担任编剧时,王家卫信奉慢工出细活。
当了导演之后,王家卫依旧如此。
在《旺角卡门》之后,他花了两年时间拍了《阿飞正传》。
拍完这部电影后,主演们全都大吐苦水!
两年时间内,演员们经常是一个镜头重复拍几十次。
明明是一句无关紧要的台词,演员们也被要求重复说了二十多次。
一直返工的原因是,镜头里呈现出来的,不是王家卫想要的感觉。
而王家卫也不像其他导演那样讲戏,他也说不出具体的要求。
再加上他的想法十分多变,经常上一秒想要一种感觉,下一秒就又换了想法。
所以,王家卫在拍摄时,只要镜头不满意。
他就直接让演员重来,一直演到自己想要的感觉出来。
张国荣直接说自己跟王家卫“八字不合”!
刘德华和梁朝伟两位巨星,都经历过一句台词重复了20多次的场面。
张学友更是惨,一个抬头的动作,拍了六十多次。
结果到最后,王家卫一句“算了”,打击得张学友
刘嘉玲擦了27次地板,越演越没自信。
梁朝伟吃了20多次梨,都没达到王家卫的要求。
好不容易拍完了,最后电影上映的时候,这个吃梨的镜头却被删了。
主演们一边被王家卫折磨着,一边怀疑自己的演技。
《阿飞正传》叫好却不叫座,只有900万的票房。
当时香港电影蓬勃发展,在一众喜剧片、黑帮片、功夫片之中,王家卫的文艺片票房自然惨淡。
虽然收获了不少奖项,令主演和王家卫都很高兴,但老板邓光荣却亏大了……
这部电影结束后,邓光荣结束了和王家卫的合作。
王家卫找到老伙计刘镇伟,创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开始筹拍《东邪西毒》。
也正是从《阿飞正传》开始,王家卫戴墨镜的时间越来越长。
最后,不论是出席什么场合,王家卫始终以墨镜示人。
06 被称为“票房毒药”,他却成为了一代宗师
不论是拍《东邪西毒》,还是后续的《花样年华》、《2046》等电影。
王家卫始终坚持自己的风格,尽管拿奖拿到手软。
但他的电影始终是叫好不叫座,王家卫也被人冠上了“票房毒药”的称号。
可这些人也不得不承认,只要王家卫出手,那就绝对能获奖!
王晶也曾在电影中当众调侃王家卫。
两人拍电影的路数不同,但王晶十分欣赏王家卫,和他的坚持。
进入电影行业三十多年,王家卫不论是写剧本,还是拍电影,从不怕麻烦,始终坚持慢工出细活。
这一点,从他电影拍摄周期长,就可以看出来。
2013年上映的《一代宗师》,王家卫这次耗费了足足11年!
也正是这一次的慢工出细活,让王家卫打破了票房毒药的名号。
《一代宗师》不仅获奖无数,还收获了2.9亿的票房!
2015年重映时,更是斩获了国产片重映的票房最高记录!
王家卫终于打破了自己作品“叫好不叫座”的魔咒。
2014年,王家卫在读完原著后,决定翻拍《繁花》。
他首次涉足电视剧领域,光是筹拍就耗费了整整6年时间,拍摄用了3年事件!
如今《繁花》播出收获好评,王家卫再一次证明了,艺术是需要时间来精心打造的!
踏入影视行业时,王家卫还是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毛头小子。
从TVB离开,进入电影行业,再到自己导演的第一部作品上映,王家卫从黑框眼镜换成了墨镜。
之后数十年,墨镜成为焊在王家卫身上的众多标签之一。
有人疑惑王家卫为什么对墨镜如此执着,可王家卫不止是对墨镜执着。
因为写剧本太慢,他接连在事业上受挫。
因为拍电影太慢,他受尽了外界的埋怨。
但王家卫始终坚守着慢工出细活的态度,数十年如一日从未改变。
在多部文艺片电影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下,王家卫依旧坚持要拍自己想拍的东西。
就算被骂是票房毒药,王家卫也依旧执着于对艺术的认真,没有随着市场和商业定位来改变自我。
墨镜只是王家卫众多执着的一个缩影,没有墨镜就没有这份执着,而没有执着,也就没有一代宗师王家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