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之前,德国之所以会感到信心不足,是因为德国针对的不仅仅是捷克斯洛伐克,而是在针对英法两国,而英法两国的综合国力是强于德国的。所以,德国会显得信心不足。德国虽然信心不足但却绝不害怕。

所谓的慕尼黑阴谋,实际上就是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想要强占生活着日耳曼人的苏台德区。而英法两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答应了德国的要求。这实际上就是通过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维护英法的利益,这种政策在历史上被称为——绥靖政策!英国和法国是当时世界秩序的掌控者。当时的世界格局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而欧洲的控制者是英国和法国。英法是强大的,那么它的强大显示在哪里?

第一,经济实力强大。15世纪西方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以葡萄牙和西班牙为代表的开辟者中,后来加入了英国人。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就是一个殖民扩张和掠夺的过程,英国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以海盗式掠夺,商业战争和三角贸易等手段掠夺了大量的财富。成为日不落帝国。为以后英国的工业革命准备了资金,原料和市场等条件。从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开始到1840年左右英国的工业革命顺利完成,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自由贸易的过程中,英国的工厂生产的无数的工业品,为英国赚取了海量的利益。

第二,政治制度先进。英国人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手段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其建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力法案》的颁布。这种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工业革命的进行提供了前提条件。与此同时欧洲大陆甚至整个世界上的其他主要国家都还是封建制度。政治制度的先进意味着掌握国家政权的是更加有活力和动力的先进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利益,利益就是动力。

第三,英国海军实力强大。英国法国等国家都是大西洋沿岸的国家。国家的强大与否依赖于海军的强大与否。英国人通过海军在1588年消灭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英国人通过海军截断了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的海上贸易航线;又通过海军夺取了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海军就是英国人手中的利剑。

第四,英国是当时国际格局的领导者,号召力强大。在世界各地都有英国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也就是说英国有相当丰富的战争物资和人力资源。不是一个可以一鼓而下的小国,而是一个战争潜力巨大的超级大国。是的,二战之前世界第一强国是英国。

德国为什么会信心不足呢?当时的德国又是什么情况?实力如何呢?第一,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削弱。综合国力实际上比较弱。尤其是在政治上德国处于无权地位,国际格局不利于德国。实际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就是为了限制德国。

第二,德国受到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削弱。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是一次世界性的危机,是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是一次使社会秩序崩溃的危机。德国没有巨大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来消化海量过剩的产品。不仅如此,一战结束以后,德国受到了法国等国家的抢劫性掠夺,严重破坏了德国的经济秩序。

第三,德国虽然已经建立了共和制,但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铁血宰相俾斯麦在威廉一世的支持下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统一了德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实际上是披着君主立宪外衣的专制制度。虽然在一战之后,德国的皇帝跑了,专制主义看似没有了。但是我们从希特勒独掌大权就能看出德国仍然是存在专制主义残余的。也就是说政治制度不完善。

第四,德国的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普法战争后,德国完成了国家统一。怎么完成统一的呢?通过军队,通过战争。也就是说使军队完成了国家统一。因此,军队在德国的国家生活中影响力非常大,军人的社会地位非常高。当有重大问题发生的时候,德国人怎么解决?军队!但是《凡尔赛合约》对德国军队的限制非常严格,只有10万人。虽然后来希特勒又征召了几十万人,但这些军队没有经过完善的训练,战斗力并不强。

第五,德国人当时虽然提出了先进的军事思想和战术。但毕竟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德国人对其并没有完全的信心。军事实力上的不自信使当时的德国人并没有放手一搏的勇气。虽然德国有100多万军队,但德国要两线防范敌人。顾忌颇多。要不是经济危机的影响实在太严重,德国人不会匆忙的挑衅英法。

德国自信心不足,但为什么又不害怕呢?德国的底气来自于哪里?其一,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是世界第二工业强国,仅次于美国,工业实力极其强大。特别是德国的航运交通业,特别发达。轮船总吨位,由8.2万吨增加到510万吨。钢铁产量达3400多万吨,英法等国加起来的钢铁产量也没有德国的钢铁产量高。

其二,德国的军事力量十分强大。虽然在第1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陆军被限制的10万人以内,但德国强大的工业可以迅速的武装大批的军队。再加上一战时期的老兵分散在民间,可以迅速的再次征招入伍。并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

其三,当时德国的经济遭受了1929年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从而导致的社会矛盾非常尖锐。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德国人需要转移国内矛盾。也就是说,不管德国人有没有信心,二战一定会发生。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战争服务于政治,政治服务于经济。

其四,德国人民的支持。一战战胜国对德国的过分压迫,导致了德国出现了民族复仇主义。德国人当时普遍仇视英法,他们认为自己困苦的生活是来自于英法等国的压迫。所以希特勒宣扬要对外争夺英法的殖民地的时候,德国人民是狂热的支持的。

其五,以希特勒为代表的纳粹党人的狂热宣传和鼓动。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以后,失业率迅速上升。希特勒趁机向德国人民许愿,承诺要解决人民的失业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当时希特勒的政策获得了处于苦难中的人民的支持。

其六, 德国资产阶级的支持。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过程中,受损失的不仅仅是人民群众,实际上受损是最大的是垄断资本家。资本家挤压了大量的产品,卖不出去。为了获取利润,德国需要更多的海外市场。海外市场都在英华的手中掌握着怎么办?希特勒的办法就是通过战争,抢夺英法的海外市场。

其七,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使德国逐渐失去了对英法两国的畏惧。德国看到了英法两国的软弱与胆怯。这种行为强烈刺激了德国对进行扩张的步伐。

综上所述,在慕尼黑阴谋之前,德国虽然有所担心,存在信心不足的问题,虽然德国对英法两国心存顾忌,但德国发动对外战争的胆量是有的。但战争一定会造成破坏,到最后一定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战争会让事情走向与人民意愿相反的一面。

战争的发生根源于经济。在过去经济发生问题,我们是通过战争来解决的;现在经济发生问题,我们会通过协商解决。无论是世界银行还是世界贸易组织,都是世界各国协商解决经济问题的国际组织。我们要协商解决问题,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