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南京李某月被杀案,洪某的父亲为什么到现在连一句道歉都没有
儿子犯下如此罪行,使一个家庭蒙受巨大的灾难和痛苦,面对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洪某的父亲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为什么到现在还不站出来说一句话?为什么连一句道歉都没有?
一般人当儿子犯下这样的错误的时候,为了赎罪,为了请求被害人家属的原谅,作为父亲一定会站出来道歉,尽量的去补偿,也表面自己认错的态度,尽量争取宽大处理,但是他没有这样做。
我觉得他有袒护儿子的嫌疑,不出来说话是不想使舆论进一步升级,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他想冷处理,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事件的热度下降了,再暗度陈仓去救儿子,的确是老谋深算!
但是人在做天在看,犯错了就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你养的是孩子,别人养的也是,这样袒护自己的儿子是对法律的猥亵,对被害人也不公平。
李世民为了皇位可以弑兄杀弟,那为何最后没有将父亲李渊杀害
李世民确实准备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杀掉李渊,而且为了摆脱“弑父”的罪名,特地让尉迟敬德去执行!只是李渊太狡猾,关键时刻选择了妥协,尉迟敬德这才“就坡下驴”,放了李渊一条生路!
当然,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绕不开“玄武门之变”里的是是非非!
尉迟敬德已经做好了杀李渊的准备
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李世民带领他的谋臣猛将,悍然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是变,李世民一箭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世民射建成,杀之”)。齐王李元吉也被手下猛将尉迟敬德杀死:
“元吉步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
二人身死还不算,尉迟敬德为了打压东宫2000府兵的反抗,又割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以示威吓!这才消解了玄武门的战事!
之后,李世民兵分两路:一路由尉迟敬德带领部分人马赶往太级宫,去将唐高祖李渊控制起来;其余将领则迅速赶往东宫和齐王府平定“余党”!
当尉迟敬德赶到太极殿前时,发现唐高祖李渊竟然在“泛舟海池”!李渊听到了玄武门外打杀的声音,又看到尉迟敬德“擐甲持矛”的进来,大惊:
“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
按照古代皇家的规矩,一个臣子面见皇帝时是不能携带武器的!所以,李渊见到尉迟敬德这副模样进来,他知道肯定是出事了,而且,肯定是坏事!
尉迟敬德如实相告:
“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
尉迟敬德原是隋末叛军刘武周手下的一员猛将,后来投降了唐军,变成了李世民麾下。,对其忠心不二。之后,尉迟敬德跟随李世民参与了唐初诸多的统一战争(比如虎牢关之战),不仅战功卓著,而且功夫了得,比如他就特别擅长使用马槊,史书上曾记载了一则趣闻:
敬德善解避槊,每单骑入贼军,贼槊攒刺,终不能伤,又能夺取贼槊,还以刺之……齐王元吉亦善马槊,闻而轻之,欲亲自试,命去槊刃以竿相刺。敬德曰:“纵使加刃,終不能伤,请勿除之,敬德槊谨当却刃。”元吉竟不能中。——《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马槊)
如此勇武的将军出现在朝堂之上,而且还全副武装(“擐甲持矛”),这不是少数的几个羽林军所能对付得了的。
李渊内心也难免会“打怵”!
李渊沉住气对宰相裴寂等人说:
“不图今日乃见此事,当如之何?”
“猴精猴精”的裴寂不敢说话,怕说错了,尉迟敬德真的给自己来一矛!找谁说理去?
与李世民交好的萧瑀、陈叔达赶紧回话:
“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事,无复事矣。”
李渊一看,你俩这样说,那我也“就坡下驴”好了。于是,李渊讲:
“善!此吾之夙心也。”
是的,这就是李渊的表现!到此止,李渊既没有因为丧子而悲痛欲绝,也没有对尉迟敬德表示丝毫的愤怒,而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上面的话。
如果不是面临某种“威胁”,李渊能如此表现吗?
尉迟敬德一看,既然你这么讲,那我也顺水推舟好了,史载:
时宿卫及秦府兵与二宫左右战犹未已,敬德请降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上从之。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自东上阁门出宣敕,众然后定……上乃召世民……——《资治通鉴·唐纪七》
就这样,唐高祖李渊顺利的渡过了“玄武门之变”!
接下来,笔者给大家进行一下“复盘”!
为什么李渊未被杀害?
可以肯定地是,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前,就已经与他的团队成员(比如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长孙无忌、候君集)计划过整个起事过程。
或有以下两步:
第一步,是要确保在玄武门,将李建成和李元吉诛杀!
为了完成这一步,就必须要把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到玄武门来!
以前,有人认为,在事变当天李世民就提前安排了侯君集前往太极殿控制李渊。不过,大家想想,如果“玄武门之变”没有 成功,甚至于死的人是李世民,那这种操作的意义何在呢?
所以,“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必定是集中了自己的全部力量,而没有进行如此的安排。
第二步,“玄武门之变”成功后,由尉迟敬德前往太极殿控制李渊!
从个人的关系上看,尉迟敬德对李世民忠心耿耿;从军事才能上看,尉迟敬德是一员骁将;“玄武门之变”发生时,距离李世民最近的也是尉迟敬德!所以,临场,李世民自然而然就想到让尉迟敬德去控制李渊!
那么,战前规划的时候,李世民有没有想过要害死李渊呢?
当然有!
李世民或许在自己的脑海中构思过,由自己的兵马杀死父亲李渊的图景!因为谁也无法预料李渊会在事变之中如何反应!李渊会不会调动御林军对自己下手?……这个很难判断!
因此,李世民不得不防!
不过,这种事,李世民脑海里想想可以,不能对属下讲!
于是,在玄武门的战事稍稍平息以后,李世民立即安排尉迟敬德前往控制李渊!
尉迟敬德也不傻!对于李世民的意思,他心里也跟明镜似的!
表面上看,李世民是让自己去“控制”李渊,但实际上是李世民将对如何处理李渊的“裁量权”交到了自己的手里!李渊是死是活,尽在自己手中!
至此,大家也就明白为什么李世民自己不前往“宿卫”!
说实话,李世民是担心出现最糟糕的情况!这样处理,一方面可以给李渊一个缓冲;另一方面,如果“逼急了”,由尉迟敬德动手,比他自己亲自动手要“强好多”,脸面上也好很多!
最终,此次事变由于李渊的“妥协”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总结:
唐高祖李渊在“玄武门之变”中安然无恙地活下来,是此次事变的精华所在,甚至于远比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要重要的多!因为此次事变的本质就是“夺取皇位”,而不是非要杀死太子和齐王!
父亲的存在,使得未来李世民继承皇位时具有了“正当性”,名正言顺,外人说不出什么来!而且,李渊的健在也有助于政局的快速稳定!
综合起来看,唐高祖李渊能够在“玄武门之变”中存活下来,离不开其高超的政治智慧!
不管怎么说,对于大唐来说,一个崭新的时代——贞观之治,就要开始了!
这,完全值得“喝一杯”!
参考:《旧唐书》、《资治通鉴》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