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高士其的主要作品
高士其的科学小品,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清新。 例如,高士其在科学小品《听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一文中,巧妙地用凤阳花鼓调,写了蚊子的危害,写出了劳动人民在旧社会的痛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说弄堂,话弄堂,弄堂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疟蚊子,十人倒有九人慌;
大户人家挂纱帐,小户人家点蚊香,
奴家没有蚊香点,身带疟疾跑四方。
说弄堂,话弄堂,弄堂年年遭灾殃,
沟壑不修污水涨,孑孓变成蚊娘娘;
多少人家给她咬,多少人家得病亡,
卫生不把疟蚊灭,到处寒热到处昏。
说弄堂,话弄堂,弄堂年年遭灾殃,
从前苍蝇争饭碗,如今蚊子动刀枪,
大街死去劳力汉,小弄哭着讨饭娘,
肚子还欠七分饱,哪有银钱买金霜?
(选自叶永烈《论科文艺》)
书名:《高士其科普创作选集(上、下集)》
作(译)者:高士其
出版单位: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0-04
内容介绍: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同志,自三十年代以来写了大量科学文艺和科普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上集收载作者解放前的作品,主要选自“菌儿自传”、“细菌与人”、“抗战与防疫”和“活捉小魔王”等书。下集收载作者建国以后的作品,分科普作品和科学小品两部分。这些作品,形式多样,通俗易懂,读来引人入胜,既普及了科学知识,又给读者以思想启发。
书名:《高士其全集》
作(译)者:高士其
出版单位: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1-08
获奖情况:1994年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荣誉奖
内容介绍:高士其同志是中国当代的细菌学家和著名科普作家。他的科普作品,尤其以细菌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脍炙人口,成为科学内容和文学形式融洽结合的典范。自30年代以来,高士其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和科学诗,并在科普创作理论和推动我国科学普及事业上做出杰出的贡献。
《高士其全集》共四卷。第一卷为1949年以前的科普创作;第二卷为1949年以后的科普创作;第三卷为高士其一生创作的诗歌;第四卷为高士其一生的论文、讲话、题词和本人晚年撰写的回忆录。
《高士其全集》的大部分作品,在过去曾发表过;第四卷的回忆录,是高士其在1981年至1985年期间亲笔撰写的,从未公诸于报刊,这次经整理,在全集中首次发表。
《高士其全集》的和出版,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冰心同志亲自撰写了序言。康克清同志为本书出版题词,经方毅同志和周培源先生的同意,将方毅在“庆祝高士其同志从事科普与文学创作五十周年暨八十诞辰”大会上的讲话和周培源追忆高士其的文章《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收入全集。全集的整理出版工作,由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郭正谊研究员主持,工作由副编审郑百朋同志和高志其同志完成。
高士其有哪些作品
他的代表作《菌儿自传》以及脍炙人口的《人生七期》、《人身三流》、《细胞的不死精神》、《病的面面观》、《霍乱先生访问记》、《伤寒先生的傀儡戏》、《寄给肺结核病贫苦大众的一封信》、《听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鼠疫来了》、《床上的土劣》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并很快被一些出版社集结为《我们的抗敌英雄》、《细菌与人》、《抗战与防疫》等科学小品集出版。 《别了,黄姚》、《光明还没有完全来到》、《我们还在彷徨》、《电子》、《黑暗与光明》、《我的质问》、《我的原子也在爆炸》《给流血的朋友》、《悼四烈士》:《天的进行曲》。
高士期的代表作是什么
高士其,原名高仕锜,乳名贻甲,闽县(今福州市区)鳌峰坊人,他从1935年起拿起笔来为当时艾思奇主编的《读书生活》半月刊撰写科学小品,文章发表时均署名“高士其”。朋友们问起改名的动机时,他解释道:“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钱”。
高士其同志是中国当代的细菌学家和著名科普作家。他的科普作品,尤其以细菌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脍炙人口,成为科学内容和文学形式融洽结合的典范。自30年代以来,高士其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和科学诗,并在科普创作理论和推动我国科学普及事业上做出杰出的贡献。
《高士其全集》共四卷。第一卷为1949年以前的科普创作;第二卷为1949年以后的科普创作;第三卷为高士其一生创作的诗歌;第四卷为高士其一生的论文、讲话、题词和本人晚年撰写的回忆录。
《高士其全集》的大部分作品,在过去曾发表过;第四卷的回忆录,是高士其在1981年至1985年期间亲笔撰写的,从未公诸于报刊,这次经整理,在全集中首次发表。
《高士其全集》的和出版,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冰心同志亲自撰写了序言。康克清同志为本书出版题词,经方毅同志和周培源先生的同意,将方毅在“庆祝高士其同志从事科普与文学创作五十周年暨八十诞辰”大会上的讲话和周培源追忆高士其的文章《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收入全集。全集的整理出版工作,由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郭正谊研究员主持,工作由副编审郑百朋同志和高志其同志完成。
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号江村。 清代著名学者。今匡堰镇高家村人。家贫,在朝廷以打杂为生,后在詹事府做记录官。康熙十五年迁内阁中书,领六品俸薪,住在赏赐给他的西安门内。 高士奇每日为康熙帝讲书释疑,评析书画,极得信任。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晚年又特授詹事府詹事、礼部侍郎。死后,被封谥号文恪。他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所藏书画甚富。著有史学著作《左传纪事本末》53卷,《清吟堂集》等。
高士奇是一生效忠于康熙的官吏,是一位在文史哲诸方面都有贡献的学者,决不是郭琇等人所说的“国之一路蠹,民之贼”。正因为如此,在高士奇病故后,康熙赐谥号文恪,意思是:一个谨慎守规章的文人。为人诙谐幽默,所藏书画甚富。士奇一直是康熙的宠臣,康熙自言“得士奇,始知学问门径。初见士奇得古人诗文,一览即知其时代,心以为异,未几,朕亦能之。士奇无战阵功,而朕待之厚,以其裨朕学问者大也。”
他生平著作甚富,有《春秋地名考略》、《左传纪事本末》、《春秋讲义》、《毛诗讲义》、《江村消夏录》、《金鳌退食笔记》……等等。他的画大多留于故宫,他的字,可看 “ 西湖十
《江村销夏录》局部
景 ”的碑题。
灰尘的旅行的作者是谁
作者是高士其。
《灰尘的旅行》(又名《细菌世界历险记》)是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的作品精选集。全书分为科学趣谈、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三个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讲得形象生动、明白晓畅,彻底揭去了科学神秘的面纱,带领青少年轻松进入神奇的科学世界。
高士其,原名高仕,中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硕士、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1930年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高士其的科学小品,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清新。
外界评价
高士其是中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半个世纪以来,高士其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写下了数百万字的科学小品、科学童话故事和多种形式的科普文章,引导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走上科学道路。
高士其有哪些科普作品
高士其科普作品有:
1、《细菌世界历险记》
《细菌世界历险记》是2012年1月1日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该书主要讲述了“我”偶然喝了能将人变小直到是亿分之一毫米大小,可以到细菌世界做一回历险的液体,因而发生的有趣故事。
2、《细菌的衣食住行》
《细菌的衣食住行》是作者高士其于1970年1月在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生物类书籍。全书共分为五章,分别为概论、“大王”的生活、“蚂蚁”的生活、大王和蚂蚁的斗争、其他的捣乱分子等。
3、《站在科学的阳光下》
《站在科学的阳光下》是2010年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普及形式来使公众理解科学、理解公共卫生。
4、《菌儿自传中国科普佳作精选》
《菌儿自传中国科普佳作精选》是2002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
5、《高士其科普创作选集(上、下集)》
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同志,自三十年代以来写了大量科学文艺和科普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上集收载作者解放前的作品,主要选自“菌儿自传”、“细菌与人”、“抗战与防疫”和“活捉小魔王”等书。
下集收载作者建国以后的作品,分科普作品和科学小品两部分。这些作品,形式多样,通俗易懂,读来引人入胜,既普及了科学知识,又给读者以思想启发。
高士其是谁有什么事记
高士其,(1905-1988)192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30年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1931年回国历任中央医院检验科主任,桂林盟军服务处技术顾问、食品研究所所长,《自然科学》副主编,一级研究员。全国第一、二、三、四、五届人大代表,中国科协顾问、常委,中国科普创作家协会名誉会长,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保护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去世。
高士其,原名仕錤,乳名贻甲,闽县(今福州市区)鳌峰坊人。民国7年(1918年),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获得英语、国语、化学、博物各科优等奖章。民国14年夏,考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后转入芝加哥大学。民国16年毕业,获学士学位,留校攻读细菌学医学博士课程,在研究脑炎病毒时,瓶子破裂,染上脑炎,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在学期间,被选为芝加哥大学国际学生年会代表,加入美国化学学会和公共卫生学会。 民国19年,毕业回国,到南京中央医院任检验科主任。后辞职到上海从事科普创作,翻译《世界卫生事业的趋势》、《苏联医学概况》,写英文诗《圣诞节的月亮》,编写《儿童卫生读本》。民国21年,发表第一篇科普作品《三个小水鬼》。民国24年起,先后发表《细菌的衣食住行》、《细菌大菜馆》、《细菌与人》、《抗战与防疫》和《细菌儿自传》等科学小品。抗日战争时到延安,任陕北公学教员。毛泽东和周恩来先后看望士其。士其写了《国防科学在陕北》、《我在延安》、《鲁迅逝世三周年》等文章。 民国2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组织派专人护送士其到香港治疗。民国30年底,到广西桂林养病。 民国33年,任科学食品研究所所长和东南盟军服务处技术顾问。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士其在广州写了《我的原子也在爆炸》、《电子》、《黑暗与光明》、《悼四烈士》等作品,以及第一首科学长诗–《天的进行曲》。 民国38年5月,到北平。9月21日,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大会。1950年,参加全国科学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华科学普及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先后担任中央文化部科学普及局、中华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儿童科学画库》和全国科学技术协会顾问,当选为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全国科普创作协会名誉主席、第一届至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士其以伤残之躯,撰写约75万字的科学小品和科普论文,2800余行科学诗,著书18本。主要有:《揭穿小人国的秘密》、《生命的起源》、《和传染病作斗争》、《我们的土壤妈妈》、《谈眼镜》、《炼钢的故事》、《高士其科学小品甲集》、《高士其科普创作选集》等
高士其的《细菌世界历险记》好词好句有哪些
好词:
漫无目地 花花绿绿 恭恭敬敬 知识渊博 统领天下 按兵不动
夜以继日 半疑半信 莫名其妙 冥冥之中 道听途说 疑云疑雨
真真正正 明明白白 有冤难申
好句:
-
我漫无目地地飘呀飘,突然,两个细菌士兵飘过来,拽着我的胳膊,“吱,不叽找啊把拉咕!”
-
窗外的月亮对我笑,我安详地睡着了……
-
这消息一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大家都惊惶起来,觉得我比黑 暗里的影子还可怕.然而始终没有和我对面会见过,仍然是莫名其妙,恐怖中,总带着半疑半信的态度。“
-
什么‘微生虫’?没有这回事,自己受了风,所以肚子痛了。”
-
哪里有什么病虫?这都是心火上冲,所以头上脸上生出疖 子疔疮来了.”
-
寄生虫就说有,也没有那么凑巧,就爬到人身上来,我 看,你的病总是湿气太重的缘故。”
-
变成细菌那天,我正做着好梦呢!突然,我感到四周有点不对劲,睁眼一看,“啊——”我吓得尖叫了一声,原来,我变得,如同细菌般大小了,被子如周一座大山,床比撒哈拉大沙漠还要大!我吓坏了,使劲跺了跺,呀,好疼,不是做梦。可是,我这一跺不要紧,要紧的是我飞了起来,浮在空中,怎么也下不去,哎,看来我是真的变成了细菌,也好,让我体验一下做细菌的感受,也能尽快地完成查理德博士让我研究细菌的任务。
《细菌世界历险记》是2012年出版的科普类图书,作者是高士其。在这本书中,高士其彻底揭去了科学神秘的面纱。他用拟人化的手法,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神秘的科学讲得形象生动,明白晓畅。他以其诗人的情怀和极具人性化的笔触,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精妙的科学世界,让读者在与其零距离接触的同时,又能沐浴文学的清辉,乐享知识繁荣滋养。
作者简介
高士其原名高仕錤(1905–1988),中国著名科普作家。生于福建省福州市,20多岁从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毕业,先后就读于美国威斯康幸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不幸的是,在一次实验中他感染了甲型脑炎病毒,逐渐全身瘫痪。此后数十年间,尽管他“被损害人类健康的魔鬼囚禁在椅子上“,但依然向人们奉献了数百万字精美的科普文艺作品。
高士其生平有哪些事迹
1905年11月1日,高士其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一户书香门第,他在少年时代兴趣广泛,聪慧过人,13岁就被保送进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他用7年时间修完别人要用8年才读完的全部课程。
1925年,高士其毕业于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1926年夏,转入芝加哥化学系。后来其姐患流行性疾病去世,在深感悲痛之下,他为把人民从疾病的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于1927年夏,入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细菌学系,改读细菌学、公共卫生学,获得博士学位。1928年,在一次实验中,一个装有脑炎病毒的瓶子破裂,病毒进入了他的小脑,并留下严重后遗症,后来病情不断加重。医生劝告高士其中止学业,立即回国休养。但高士其尽管每周都要发一次病,(发病时脖颈发硬,头往上仰,眼球向上翻,两手抖动不止。)但他还是坚持研究病毒、细菌,终于完成了医学博士的全部课程。
1930年秋天,高士其回到了阔别5年的祖国。这位海外游子是怀着满腔热忱归来的,而等待他的却是饥饿和失业。他曾在南京中央医院弄到检验科主任的差事,可连申请购置一台显微镜都得不到批准。后来他去了上海,住在一个窄小的亭子间,靠做翻译工作和当家庭教师来维持生活。由于经济困难,营养不良,他的病症加重了。这时,他与董纯才、张天翼、艾思奇等文化界进步人士有了往来。艾思奇把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著作介绍给他,使他在艰难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他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消灭害人的“小魔王”,必须先消灭社会上的“大魔王”。从此,他便用颤抖的手拿起了笔,以此为武器,奔向擒拿大小“魔王”的战场。1933年,他的第一篇科普作品《三个小水鬼》发表了。1935年,他又发表了第一篇科学小品《细菌的衣食住行》。此后,他便一发而不可收,短短几年就写出了上百篇科普作品和论文,为中国科学文艺作品的诞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在这个期间他更改了自己的名字。本来,祖父给他起名为“高仕錤”,当他郑重地用起“高士錤”这个名字时,朋友们不理解为什么要把“仕镆”两字的偏旁去掉,他认真地解释说:“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
1937年,高士其在“八·一三”隆隆的炮声中离开上海,前往延安。1937年11月,身有残疾的他终于奇迹般地来到了宝塔山下。当毛泽东同志紧紧握住高士其的手,高声说出“欢迎你,中国红色的科学家”时,他觉得一股暖流直涌心间。
在延安,高士其的生命获得了新的力量,他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写作、讲课,孜孜不倦地工作着。而那里的医疗条件是很恶劣的,高士其的病情日益恶化,终于全身瘫痪。组织上全力挽救他的生命,派人护送他经重庆去香港治疗。此后,他辗转流亡于九龙、广州、桂林、上海、台湾,在极为困难的环境中一方面同疾病斗争,一方面坚持创作。诗歌《黑暗与光明》、《给流血的朋友》、《我的原子弹也在爆炸》等,科学论文《自然运动大纲》、《跃进三百年序》、《天的进行曲》以及《新科学与新民主》等,都创作于这个时期。
1949年5月,在新中国诞生的前夕,高士其经香港来到北平。在融融春色中,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了他,并安排他住进了北平医院。10月1日,他在“隆隆”的礼炮声中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庄严的开国大典。后来,他这样叙述当时的心情:“我能亲眼看到新中国的诞生,看到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在全国人民胜利的欢呼声中,我的病所给我的一切痛苦,都被胜利的风吹走了。”在北平平面胡同的一套房间里,高士其开始了新的创作生活。高士其的写作方式是很特别的。他瘫痪后,不仅腿不能走路,手不能握笔,下肢僵硬脖颈歪斜,而且连说话能力也逐渐丧失,听力也很微弱。每创作一篇作品,他都要把阅读过的重要资料分析、整理,反复思考,在脑子里形成初稿。当秘书在他身旁坐下时,他便一个字一个字地口述腹稿,由秘书记下来。他说话的声音很低,发音也不清楚,秘书必须集中全部精力才听得懂。有时候遇到一个难懂的名词,他必须反复地说十几遍,或在纸上写半个多字,秘书才能领会。到后来,他干脆说不出话来,只能发出“嗯嗯”、“呵呵”的声音,得由秘书或妻子按口型“翻译”成文。就这样他一天天地都在写,每天只能写七八百字。写好之后,还要三番五次地反复修改。在差不多40年的时间里,高士其就用这种独特的写作方式创作了400多篇科普论文和科学小品、200多篇科学诗歌,汇编成20多本书,总计达500多万字。
高士其在用心血著述,在以生命创作。他的作品,每一个字都融进了科学真理、爱国激情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为了搜集科普素材,他曾坐着轮椅到鞍钢、到大庆、到呼伦贝尔草原、到西双版纳丛林。即使在那寒凝大地、是非颠倒的日子里,他也不曾向恶势力屈服,继续着自己的事业。1975年1月,他趁参加全国第四届人大会议的机会,当面向周总理陈述了对科普工作的建议,粉碎“四人帮”后不久,他又向中央领导同志呈递了加强科普工作的意见书。有时,他甚至因连续创作突发急症,经医院抢救方能脱险。然而无论如何,都不能使他放下战斗的笔,都不能停止他生命的追求。他一生致力于科学普及工作,直到1988年12月19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