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8日凌晨五点左右,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轰炸,而元凶则是美国的两架B2轰炸机。两架轰炸机向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投下了6枚制导炸弹,其中5枚皆无比准确地击中了大使馆,剩下1枚则未爆。
其中,我国3名记者当场丧生,数位工作人员受伤,大使馆严重毁坏。
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愤。无数国人跑到大街上游行示威,势要与美国讨个说法。国内掀起轰轰烈烈的抗美高潮。
美国对中国的这一行为,严重违反了国际法,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是对中国的挑衅示威,严重伤害了我国人民的情感。
但是事件发生后,美国却极力撇清这次的轰炸,一再声明这是误炸,是因为官员的错误决策和军事地图的陈旧导致的,并开除了涉事人员威廉·班尼特。
2009年3月22日5点38分,美国的一个警察局接到报警,出警后发现是威廉·班尼特死了,是他杀。种种迹象表明,是被人灭口了。这更加为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神秘面纱。
威廉·班尼特
直到多年后,在克林顿的自传中我们才窥见一些当年的真相。
那么美国的轰炸机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真的是误炸吗?事情的真相又是如何?
根据美国国防部长科恩的说辞:真正的轰炸目标是南联盟的军需采购局,是地图过期加上夜间行动和威廉·班尼特的错误判断才导致误炸了同一条街的中国大使馆。
那么美国的说辞可信吗?请简单推敲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实在是漏洞百出的说辞了。
首先,美国是大国,军事强国,怎么只会用一张地图来轰炸南联盟的军需采购局?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难道想要称霸世界的美国连其他小国家都不如吗?这简单草率的流程,小国家都不会如此行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仅仅凭借一张地图来制定攻击目标。
根据资料,美国当年只有两个机构可以有权利制定轰炸南联盟的目标。一处是在英国的北约联合分析中心,一处是在德国的美国空军欧洲总部。
除此之外,还需经过两道流程才可以被同意。
第一,先要检查情报的真实性,有问题则不可以;第二,要根据卫星照片,复查确定轰炸目标的准确性,对不上地点则不可以。两道流程走下来,要二十来天。
而这些审查流程可谓相当严格,不可出一点错误,因而即便是有两个机构,每天也就才能审查大约20个目标。而且通过率大概是一半多一点。
如此严苛的流程,却出了“误炸”的事情,且又如此巧合地就炸了中国的大使馆,简直天方夜谭。
其次,美国的军事科技放眼世界,遥遥领先。
也许是发现之前的说辞漏洞百出,美国又对此事做出了声明:CIA(美国中央情报局)当时已经掌握了南联盟的军需采购地址,而威廉·班尼特未加深思,便直接打上红叉,谁都没想到会误炸了中国驻那斯拉夫大使馆。
这样的说辞如此令人难以置信,难道能够爬上如此地位的威廉·班尼特就是个酒囊饭袋?
况且因特网是美国的发明,而南联盟军需采购局官网上就有明确的地图和地址信息,难道CIA不会上网?
即便是位置错误,然后南联盟的军需采购局和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建筑可谓是大相径庭,况且大使馆更像是普通的居民楼,且在外面插了一面五星红旗,而南联盟的军需采购局则是典型的办公楼。
当年可凭借卫星就能看到莫斯科车牌号的美国,此刻却确确实实的眼瞎了。
最后,看看轰炸效果。即便是误炸,轰炸结果也是十分精确。
第一颗炸了大使馆东南角,第二颗炸了大使馆中央,第三颗炸了大使馆西北角,第四颗从开着的小窗子钻进地下室,炸了大使馆俱乐部,最后一颗落到了大使馆的大使官邸,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爆炸。
这几颗炸弹四散开来,完全破坏了建筑的结构,就差未爆炸的第五颗就可以把大使馆彻底毁灭。
不管美国如何解释,误炸之一说法实属不成立,但就美国为何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坊间却多有流传。
一说,美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军事机密,中国捡到了美国F117A的飞机碎片,藏到了大使馆准备运回国内研究,不料碎片上有定位,因此直接炸了大使馆。
但这种说法并不可信。
首先F117A是第一代隐身机,在海湾战争的十年间技术弱点已经被人熟知,因而南联盟才击落了它。其次,科沃索站战争后曾有大量F117A碎片流入黑市,花钱就能买到。
另外一说是南联盟首脑米洛舍维奇当时在中国大使馆避难,美军想带走他,这更是无稽之谈。
米洛舍维奇可是一位备受拥戴的首脑,塞尔维亚人对他很是支持,他靠着自己强硬的政治姿态和人格魅力,备受尊重。
而且,此时是南联盟的战争期间,一国首脑为了躲避危难跑到别国大使馆,这简直是一场政治自杀。
况且,从我国大使馆被炸也可以看出来,那里也并不安全。
那么既然不是坊间流传的那样,事实的真相又是如何呢?
克林顿
2004年,克林顿开始回顾自己的前半生,写下了一本《我的生活》的自传,其中重点记录了自己当美国总统期间的所作所为。
在书中,就有关于美国轰炸机”误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相关事宜。即便是如此,对于克林顿这个美国前总统的话,我们也不可全信,他毕竟带着主观情感色彩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了适当美化。
在书中,克林顿对当年的“误炸”事件进行了回顾。他依旧沿用当年对外宣称的“误炸”一词,但就其中的种种细节看来,克林顿似乎在暗中表达,当年的事件并不是“误炸”。
书中提到:“根据CIA的地图显示,他们错误沿用了以前的过期地图,因此中国大使馆被‘误炸’。但是我又很快得知,他们命中的是预定目标。”
什么意思?就是炸大使馆确实是预定的目标,但自己克林顿并不得知,把锅都甩给了CIA,自己这个总统没啥权利。
他又说“根据CIA过时地图,中国大使馆被错误标识了。这类错误是我们一直要极力避免的,因为军方一般使用航空摄影确定目标。”
这种错误原来不常见,毕竟军方一直使用的是航空摄影确定目标,那么CIA是因为没用军方用的航空摄影才导致的?
难道就真的是这样吗?克林顿在后面又做了深入阐述。他表示事件发生后,他急忙给江泽民打了电话,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接通。
此后,为了平息众人的怒火,克林顿公开道歉,可是收效甚微。
后来在14日才与江泽民通上电话,克林顿再次表示道歉,书中说“我确定他决不会相信,我会故意命令轰炸中国大使馆。”江泽民也说他也如此认为,并且表示可能是有些人不希望中美两国有更深入的接触,才动了手脚。
江泽民**说自己很难相信美国的技术如此先进,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于是深信不疑的克林顿也联系了CIA,希望进行深入调查,以恢复两国的关系。
按照克林顿的说辞,美国还是有被人当枪使的可能。或许是当年美国某个高层领导利用职务之便,勾结北约其他盟国,蓄意破坏中美两国关系也是有可能的。
在克林顿的自传中,他借与中国领导人的对话,运用春秋笔法将可能的事实揭露出来。
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大使潘占林在回忆录里推测:为什么北约要轰炸中国大使馆?我认为这是美国某个决策层的有意而为,估计美国的盟友都不知道。事件发生后,英国、法国和德国都不表态、不吱声。
朱镕基
而在朱镕基**访美的资料里,当时中美两国正推动签署中国加入WTO的双边协定。美国的利益群体赞同中国加入WTO,而有民族主义思想的则更倾向于打压中国。
为此美国国内产生了许多强硬对华的舆论,即便是如此艰难的情形,中美双方的谈判依旧取得了进展,等朱镕基**回国后,美国的很多新闻舆论改变态度,美方甚至派代表跟到了北京。
但此时却发生了中国大使馆被炸事件,中美签署中国加入WTO的协议也无限延期。直到2001年年底,中国才加入WTO。
如今我国国力提高,国际地位也逐渐上升,外交天团也日渐霸气,想必是不会再发生类似的“误炸”事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