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 增宣供图
广汕高铁增城南站建设实景图。增宣供图
从空中俯瞰珠江入海口——狮子洋。这片狭长的水域,由珠江和东江汇流而成,是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顶点。东江北岸的广袤战略腹地,便是广州东部枢纽。
广州东部枢纽,包括国家增城开发区、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等多个重大平台,涵盖核心区、延展区、启动区等部分,与东莞水乡片区隔江相望。
当前,广州正面向2049制定新一轮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新的规划,需要彰显新的发展理念、治理理念、城市理念,并为未来城市实现引领。
这其中,东部枢纽成为广州寄予厚望的战略空间载体。在广州和深圳两大都市圈之间,东部枢纽的“中间机会”优势明显——
联动穗莞深、连结粤东华东,将广州东部的交通要素转变为发展要素,实现广州东部地区从交通枢纽到发展枢纽的转化,打造广州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随着规划持续推进落地,期待东部枢纽发挥打开局面、占据主动、带动全局的战略作用,畅通珠江东岸各类高端要素向广州流动集聚的通道,为广州打开一扇融江入湾,面向世界的战略门户。
策划:陈思勤 统筹:李鹏程 采写:谭超 李鹏程
东进3.0▶▶ 重构城市格局,打通战略要道
今年以来,广州东部枢纽区域的发展,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2023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指出,“高标准编制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优化形成‘一廊一带、双核五极’的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结构。”
一廊的意图,便是在广州东部建立协同“东进南拓”的南北向廊道,打通从东部枢纽到南沙自贸片区,进而走向海洋、面向世界的战略要道。
广州东部枢纽,就是广州的“东大门”。2月,《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挂网公示,首次提出了“南建新城、北筑核极、东立门户、西联广佛、中兴老城”五个城市更新圈的概念,支撑广州国土空间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结构。
所谓“东立门户”,即充分发挥东部枢纽作为广州与深圳、东莞、惠州合作互联的空间载体作用,打造直连湾区的交通新枢纽。聚焦新塘站、增城站,以城市更新储改结合挖掘空间潜力,推动周边区域客运枢纽集群整合。
从广州城市历史发展进程看,东部枢纽是广州东进战略的第三站,是广州城市空间格局重构过程的进一步深化。
2000年,广州首次提出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八字方针,尤以“东进”对广州影响深远。从越秀到天河,从天河到黄埔,广州东进的每一站,必带动一区之兴旺。摊开广州的版图,珠江一路向东奔流,与东江交汇于狮子洋。东江北岸的东部枢纽,横跨黄埔和增城两区,大部在增城,无疑是广州东进战略第三站的最佳落点。
当前,广州这座城市面临的是一次定位升级、开放升级、功能升级,迫切需要一个大体量、高能级的载体平台,更好发挥引擎作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强广州东部枢纽,完善规划体系,承接穗莞深先进制造业延链补链需求,加快布局智能制造等产业。
高质量打造东部枢纽,将助力广州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开辟新战略空间。
中间机会▶▶ “内通外联”谋划发展胜势
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是对外开放的枢纽,东部枢纽是“枢纽的枢纽”。
枢纽,意味着流转、联通与集散,往往是迈向功能中心和区域核心的先决阶段。广州东部枢纽有基础、有底气做好枢纽“大文章”。
一方面要更大程度发挥现有平台、载体的特殊价值。
从产业协作上看,广州东部枢纽位于广深港和广珠澳两大科技创新走廊交汇点,增城开发区、广州开发区的制造业集聚规模可观,有着强烈的要素虹吸需求。依托科技创新走廊,东部枢纽有望进一步打破广深两大都市圈的要素流动藩篱,推动区域产业集聚发展,带动大湾区整体实力提升。
从基础设施上看,广州东部枢纽的交通网络日趋完善。穗深城际铁路串联了珠江东岸GDP总和超7万亿的城市组团,构建起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新塘南站、地铁13号线首期相继建成通车,广汕铁路、新白广城际等重大项目有望今年建成通车。东部枢纽有望打通快速连接长三角,直抵京津冀的战略通道。
变交通优势为发展胜势,促进交通、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是其中的核心要义。
着眼区域内部,跨越了黄埔、增城两个行政区的东部枢纽将在广州两大产业高地的基础上,探索“1+1>2”的发展成效。
2022年,黄埔区、增城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4313.76亿元、1325.27亿元,合计约占全市两成;两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为8873.82亿元、1731.56亿元,合计占全市超四成。
目前,增城致力推动增芯、希音等重大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加快“车显芯”三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黄埔区持续打牢工业根基,聚焦“万亿制造”计划。随着东部枢纽概念的提出,两区由“分兵突进”进一步转向“联合作战”。
特别是黄埔、增城连接片区,平台、产业、交通、科技、人才、生活等高度耦合。增城中南部地域广阔,集中了全区超90%的人口和经济总量,丰富的土地、人口等资源要素,可有效弥补黄埔开发空间不足等短板,合作潜力和发展势能尤为可观。
另一方面,需要更多更充分的功能注入、产业注入、基础设施注入,打破制约要素流动的各种阻碍。
放眼区域外围,与东莞、惠州接壤的广州东部枢纽有条件“破壁组团”,联动周边城市在大湾区经济版图中扮演重要角色。
珠江东岸的惠州,2022年以4.2%的GDP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总量增至5401.24亿元,正式跻身“5000亿俱乐部”方阵。作为“万亿俱乐部”城市之一的东莞,今年初步计划安排重大建设项目635个,总投资7607亿元,其中产业重大项目数量占比近七成。
可以预见,一旦各个板块、城市间实现有机的联动、互补和互鉴,广州承担的各项重大战略之间就能实现更高层级的集成联动,从而盘活广州城市的发展格局,体现更强的战略高度与深度。
世界通道▶▶ 在全球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作为以开放立身的城市,贯穿广州各大战略的核心关键词,正是“开放”。对广州而言,提升东部枢纽能级,对接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为其编织网络、建立链接,是彰显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的关键所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
千百年来,虽然海岸线逐渐外拓,但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从未停止逐梦海洋的步伐。从空中俯瞰,东江北岸的东部枢纽,面对着珠江入海口——狮子洋。这片狭长的水域,连接着伶仃洋,自北向南达南沙港,是东部枢纽引江入海的关键节点,是融入“黄金内湾”机遇的重要支点。
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广州的东大门,还肩负着保障供应链安全的重要使命。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发酵。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将“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上升到与“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凸显产业链供应链作为经济运行基础的重要地位。
在广州城市发展战略中,如何保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东部枢纽,将在稳定广州供应链安全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月12日,满载着102个标准集装箱的中欧回程班列顺利抵达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增城铁路物流园,标志着该联运枢纽西向物流大通道正式双向打通,实现双向对开、双向贸易。
一趟趟班列满载能源材料和商品,源源不断地在亚欧非各国之间往来。在当前风云变幻的国际地缘政治下,中欧班列增强了国际物流应急保障能力,凸显了安全、稳定、富有韧性的优势,已成为稳定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的重要支撑。
当前,交通中心建设正在向物流中心、全球供应链服务中心建设转向。数据显示,仅2022年,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开行国际班列300列,运行线路全覆盖中欧(俄)、中亚、东盟,通达10国17城。预计到“十四五”末,开行班列将超1000列,形成汇聚全球资源进入湾区、湾区资源通达全球的国内国际循环双通道。
融江入海,通达亚欧的东部枢纽,将助力广州在新一轮全球供应链竞争中占得先机,赢得主动。